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3-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3-湘教版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版本】高中地理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在同一单元前五节讲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拓展加深。

以工业发展和区域发展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会处理发展和利用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②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③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②注重学生形象思维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学习重点】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学习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主,教师负责从旁引导、总结,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简介中国城市发展的五种主要模式。

让学生通过实例自己推导结论。

锻炼学生寻找有效条件并总结规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展示五种模式的发展过程寻找中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哪些共同点?得出结论: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问题:结合城市化的表现,思考:工业化对城市化有哪些方面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4.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根据已学知识“城市化的表现”推导新知识“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表现”,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有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第十八页,共25页。
练习2、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
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②



第十九页,共25页。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3)此过程被称为

(本组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以及标志的理解)
第二十页,共25页。
第十四页,共25页。
③探究活动(能力提升,8分钟左右):
A、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小组讨论回答“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 地方经济发展的?
(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讨论、表述,来培 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的认识)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4、课堂小结(3分钟左右):
①总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②布置课下作业(课程基础训练本节第一课时的习题 );
③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珠江三角洲的工业 化进程如何?当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解 决?)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第六页,共25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以及“一镇 一品”的特色经济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 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教师列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来自学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城市化进程 、特点、原因以及表现。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概括等自学能力 ,20分钟左右)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5-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5-湘教版

【课 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标要求】以某一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②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课前回顾旧知】1、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城市化(1)含义: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 (2)标志: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数量增多•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块一: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 位置: 范围:2、(1)两幅图片体现了珠三角地区的什么过程 (2)工业增长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最合适?发展速度有何差异?3、珠三角的优势条件:4、结合视频及教材64~68页,小组合作讨论:(1)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初期,什么类型的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他们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起1、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4找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2、出示图片:(1)深圳新旧照片对比(2)珠三角工业产值的增长图 3、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条件? 4、播放视频:“三来一补”5、播放视频:珠三角产业升级6、出示图片1983 2002 到了什么作用?(2)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初期,对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影响?此阶段,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特点5、结合视频及教材64—68页,小组合作讨论:(1)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初期,什么类型的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他们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初期,对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影响?此阶段,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特点?6、小组合作探究:(1)与1983年相比, 2002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有哪些变化?(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表现哪些方面?模块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视频及教材P69~70,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合理性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3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3教案(湘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目的: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教学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分析法、图示法等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珠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由本节课的题目直接引入新课,主要分析下列问题:1、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有那些?【讲述】工业化——指第二产业所制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讲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过渡】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地区,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起步早晚、水平高低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们今天主要是以和我们顺德关系密切的珠三角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什么特点,与我国的其他地区有何异同。

【板书】二、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1、读“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把增长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最合适?2、分析第一阶段珠三角工业化特征,主要从时间、机遇(背景)、工业发展状况、工业部门等方面分析。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II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市一等奖】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II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市一等奖】

地理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届教材注重学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

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本节内容以珠三角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质。

我在此基础上把范围缩小到以珠海这座人居环境和谐优美的城市为例,再展开进入到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变化,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更能生动形象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富阳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基础上,需要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并且也具备合作探究研究更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和珠三角的关系和联系,增强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目前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4、通过对珠三角的学习,注重学生对富阳乡土情怀的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2.珠江三角洲地理工业化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三、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效率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习任务,完成学案【导入】如果到珠三角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些城市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座你不是很熟悉的城市——珠海,推荐理由:珠海市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2013年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综合排名中全国第一的城市。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3-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3-湘教版

课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一、导语设计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二、《课标》及《考纲》解读课标: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三、目标任务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四、学法指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知识链接1. 城市化的含义。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六、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 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1)珠江三角洲位置。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查阅资料,找出泛珠三角的范围)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含义A. 城市化的定义:B.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C.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D. 工业化的定义:E.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对学群学,合作交流1. 活动:教材65页活动,读图2-35,2-36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征。

(2)读图2-35,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

(3)与1983年相比,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2. 阅读教材65—65页《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掌握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特点。

3. 活动:阅读教材65页《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回答问题。

(1)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有哪些优越性?(2)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4. 阅读教材67页《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填写下表。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七、过关检测1.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群发展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暖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图2-39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

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

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

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

湘教版必修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word教案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驻京三角洲的位置及优越性。

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3.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导学】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1)概括其位置特征: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②从图中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

想一想这种海陆位置对珠三角交通有何影响?③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相对位置,观察本地区与香港、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为中国的南大门?(2)范围:补充材料:“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沿珠江流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通常叫“9+2”.它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

再加上香港和澳门。

“泛珠三角”区域里经济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都有;二是资源很丰富.特别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水利、矿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2.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两个阶段,读图完成下表第一阶段:外向型是主要特点第二阶段: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6.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其中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工业化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7.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上面模式主要有:浙江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东北模式;云南德宏模式;苏南模式请将模式与甲乙丙丁对应正确。

8.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有哪些?9.阅读教材65页活动题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优势有哪些?10.根据教材66页两幅图,简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

【能力提升】1.下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2.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地资源是A.资金、技术 B.资金、劳动力 C.劳动力和土地 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右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地位、作用:
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
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b5E2RGbCAP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
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plEanqFDPw
㈡.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②.运用教材材料和图片,剖析城市化进程,讨论“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
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XDiTa9E3d
③.结合教材“活动”展开辩论一一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㈢.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㈣.教学难点:
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组织分组学生讨论。

三.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探究式教学法。

分组探究,展示成果;鼓励各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教材并分组:学生分成四大组探究问题。

2.引入: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景一一“启航”的画面和音乐引入,同时提问:“启航”包含了哪些含义? (以上5分钟。


3.新授:
一. 位置、范围:
广义的珠三角
泛珠三角
二. 城市化的含义
(以上3分钟)
三•分组探究:(看书讨论8分钟,展示成果共12分钟。


第一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如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第二组:珠三角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张家界市城市发展分组讨论:12分钟
第一组:张家界市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何;
第二组:张家界市城市发展中哪个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组: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第四组:如何实现张家界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位置、范围
珠江三角洲
5 •课后作业:
如何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就下面三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观点二: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观点三: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