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问:第一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二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三行呢?……
师:竖着看,有9列,从左到右依次是加0、加1、加2……加9。(让学生感 知: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不变,得数也变大的规律。)
(3)练习。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都能迅速、正确说出得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练习。
小本练习册P46.
五、总结。
学完了本章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本节课是继学生对5以内的知识进行整理基础上的又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知识点学生有一定的掌握,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做法。
2.注意学生注意力的调节,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发现的乐趣上来。
板书
设计
整理和复习
加法口诀表
减法口诀表
作业布置
小本练习册P47.
教后
2.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法
学法
教法:复习、练习、归纳
学法:观察、练习、归纳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材处理
使用者注释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反思
本节课以各种形式练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看图列式解决问题,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形式。在练习中,要让孩子去做、去讲,在这样的一种互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孩子们学会自己动脑思考,培养了问题意识,学会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主动获取知识。

人教版4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4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第96页),练习十八的2、3、4,第97---98页1、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除法口算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240÷30= 420÷70= 900÷30=180÷20= 560÷80= 250÷50=450÷90= 630÷70= 4000÷8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578÷60≈507÷80≈289÷50≈455÷70≈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26÷2=55÷5= 280÷40=85÷5= 640÷80= 81÷3=360÷90= 96÷4=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小结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实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实用)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整理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投影,补充算式的加法表、减法表,数字卡片等。

【情景导入】1.知识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分组回顾、整理,交流。

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6~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就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进行新课】1.整理复习6~10各数的认识。

(1)出示数字卡片。

①回答:上面的数字第3张是( ),第7张是( )。

从右边数,第3张是( ),第( )张是8,第( )张是卡片1。

②把上面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③找一找,哪些数比5大,哪些数比6小。

④对一对,填一填。

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快速地说出桃子后面的数是几?2.复习整理10以内的加法算式。

(1)投影出示如下加法表:(2)引导学生观察此表,发现排列规律。

师:此表中还有许多算式没填好,请你仔细观察表中已有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填表的任务。

(4)汇报。

(5)引导学生归纳:①指导学生横看加法表。

师:“第一行有几道算式?得几?第二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是几?第六行算式得数是几?有几道算式?第八行呢?”小结:横看加法表,共9行,每行的算式得数都一样。

第一行得2,第二行得3……第九行得10。

让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地读算式说得数。

问:“看横行最左边的一个算式和最右边的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教师边问边指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能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刚好调换了位置,得数一样。

接着做找题目练习: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很快找出得数一样,但两个数位置调换的算式。

②指导学生竖看加法表。

师:“第一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二竖行的加几的?有几道?第三行呢?”教师:“从竖的看,有9行,从左到右依次是加1、加2、加3……加9。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回顾并巩固“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方法。

•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整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互相学习和帮助。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回顾并巩固“倍”的概念及其基本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倍”的概念、基本应用和例题等。

•练习册、练习纸等教学辅助材料。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知识点。

•归纳法: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出复习主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倍”的学习中还存在哪些疑问或难点。

二、知识讲解1.“倍”的概念回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倍”的定义和示例,帮助学生回顾基本概念。

2.基本应用讲解: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3.解题方法指导:介绍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常见方法,如列方程、画图等。

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提供与“倍”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稍难的练习题,挑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3.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四、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上课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上课课件

(2)如果在喷水池周围每隔5 m安装一个喷嘴,一共 要安装多少个喷嘴?
3.14×40÷5≈25(个) 答:一共要安装25个喷嘴。
点拨: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出喷水池的周长。已知直径 是40 m,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40=125.6 m,再 根据题意用除法计算,求出可以安装的喷嘴的数量: 125.6÷5≈25(个)。
(4)用3根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 圆,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
点拨:说法错误。
3.一个圆形喷水池的直径是40 m。 (1)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40÷2)2=1256(m2) 答:它的占地面积是1256 m2。
点拨:已知直径是40 m,则半径是20 m,代入面 积公式求出面积:3.14×202=1256(m2)。
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
1m
3.14×(8÷2+1)²=78.5(m²)
8m
答:这块场地的占地面积是78.5 m²。
一个羊圈依墙而建,呈半圆形,半径是5 m。 (1)修这个羊圈需要多长的栅栏?
2×3.14×5÷2=15.7(m) 答:修这个羊圈需要15.7 m的栅栏。
一个羊圈依墙而建,呈半圆形,半径是5 m。
如下图,街心公园有两块半圆形的草坪,它们的周长都是 128.5 m,这两块草坪的总面积是多少?
128.5÷(3.14+2)=25(m) 3.14×25²=1962.5(m²)
答:这两块草坪的总面积是1962.5平方米。
如下图,中间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与这个正方形每一条 边相连的都是圆心角为90°的扇形,整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要扩建这个羊圈,把它的直径增加2m。
羊圈的面积增加了多少?
1m 5m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
1、学会欣赏佳作,修改病文。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文字,体会 父母对自己的爱。
1、自读“我的发现”。 查字典,解释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在不同句子中的 意思不同。
2、读“日积月累”,注意拼音。 文中介绍了几种树。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介绍时用了什么方法?
) )
学习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 2、指导习作,注意事例具体,写出真情 实感。
3、完成“读读背背”。 介绍作者—来自孟郊 查字典,理解诗句的大意。 后两句比喻儿女报答不尽母亲的养育之 恩。
4、完成“展示台”。 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 师生评议。
一、比一比,组词语。 暮( ) 散( ) 澡( ) 项( 幕( ) 撒( ) 藻( ) 顶(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长长的( ) 密密的( ) 成熟的( ) 收获的(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从而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路程与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写出式子,同时指名一生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三、复习解简易方程1.复习方程的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如:3+6.5=9.5、7-4.2=2.8、3.6×0.5=1.8、3.5+x =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

如3.2x =8、llx =363、x +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

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如:35÷7=5、2x =0、3.5x =4、11.2-x =ll.14等都是等式,但35÷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l)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x =32是方程x -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如:4x =6解:x =6÷4x =l.5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进行验算?解方程的依据:①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②等式的性质。

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成长的脚印 “分割法”和“添补法”
1.讨论“分割法” 对于“分割法”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 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2.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面积约为
cm
2
解题方法:: 1、列表法
2、画图法
3、套公式法 4、列方程法
鸡兔同笼,有20个头,那么鸡、 兔各有多少只?
陈桂菊
1、组合图形的面积 2、成长的脚印
3、尝试与猜测
4、点阵的规律
组合图形的面积 计算方法是:
方法:一分图形 二找条件 三算面积
关键: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
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8 12 25
(25×8÷2) =100+300 =400(cm2)
+
(25×12)
点阵中的规律
1、按下面的方法划分点阵中的点,并填写算式。
1=1
4=1+2+1
9= 1+2+3+2+1
16= 1+2+3+4+3+2+1
课堂测试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20
10
16
12
面积约为
cm
2
2、小东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4枚,价 值7.6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多少枚

Hale Waihona Puke 3、鸡兔同笼,共25个头,80只腿,鸡、兔 各多少只
4、用载重5吨和3吨的大小卡车往工地运34吨 水泥,大小卡车各多少辆?
观察下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3
7
13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百分数》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第9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折扣、纳税、利率里的各种概念以及解题方法;
3、经历整理复习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4、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

2、出示导纲
(1)百分数和分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
(3)百分数、小数和分数之间怎样进行互化?
(4)什么是纳税,纳税有什么意义?
(5)储蓄有什么意义,什么是利息、利率、利息税?
3、自学质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2、教师指导
100% 学生总人数
达标学生人数
测试的达标率100% 应出勤人数
实际出勤人数职工的出勤率100%
实验种子总数发芽种子数种子的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
合格产品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
小麦的重量
面粉的重量
小麦的出粉率100%
参加测试总人数达到及格的人数测试的及格率
四、拓展训练
1、拓展练习
2、编题自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