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物流系统分析

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
物流系统分析主要是指在物流网络或者供应链中有序地、有计划地对一个环节或多个部门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决定每个部门和整体系统如何有效地运转。
基本的问题:
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功能? 为什么要履行每一项任务? 可以产生哪些增值? 为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效率? 是否存在更好的系统运作方法?
系统分析的原则
章节一
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结合
系统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结构、功能等;
内部因素
系统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一般是不可控的。 弄清系统目前和将来所处环境的状况,把握系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外部因素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必须将内、外部各种相关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预测未来 环境
调整约束
重新阐明问题
一项系统工程的分析过程中,每个行动环节一次顺利完成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需要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反复进行。
添加标题
系统工程活动
01
添加标题
阐明问题
02
添加标题
分析问题
03
添加标题
解决问题
04
添加标题
从决策者的角度弄清现实世界中相互交织的问题网
05
添加标题
从专业角度提出和分析各种问题的途径
, , , ,
05
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竞争方案Ⅲ
把含10%-20%氯化钠的海水加到原油中去,使在低温下的原油成乳状液,仍能畅流,这样就可以用普通的输油管道运送了。
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竞争方案Ⅳ
提出将天然气转换为甲醇以后再加到原油中去,以降低原油的熔点,增加流动性,从而用普通的管道就可以同时输送原油和天然气。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课件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

总工作量或总物流强度S 4. 试将上述物流强度从至表转化为物流成本从至表 5. 试分析该物流系统状态
1 距离从至表
从
至A
A
B
C D E
B
C
D
E
27
43
46
28
16
39
55
55
71
34
2 产品运量从至表
从 至A A B C D E
B
C
11
4
5
D
E
6
14
15
3 以搬运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从至表
从 至A A B C D E
drxbxaybya
2 以搬运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 以搬运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搬运物流量搬运距离
产品号
工艺流程表 工艺路线
1
A→B→C→D→E
2
A→D→E
3
A→B→C→E
4
A→C→D→E
每月产量件
200 900 400 650
12
12
A+
33
15 0
E+
6
27
15 6
B+
C 24
+
30
D+
6
分类;分类数一般在10类左右;最多不宜超过15类
二 物流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物流相关表 将物流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A E I O U;在两两作业
单位之间用物流强度等级表示二者的物流关系密切程度; 不同强度等级的物流作业可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 流量比例来确定
物流强度等级 超高物流强度 特高物流强度 较大物流强度 一般物流强度 可忽略搬运
3360
E
11190
1 距离从至表
从
至A
A
B
C D E
B
C
D
E
27
43
46
28
16
39
55
55
71
34
2 产品运量从至表
从 至A A B C D E
B
C
11
4
5
D
E
6
14
15
3 以搬运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从至表
从 至A A B C D E
drxbxaybya
2 以搬运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 以搬运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搬运物流量搬运距离
产品号
工艺流程表 工艺路线
1
A→B→C→D→E
2
A→D→E
3
A→B→C→E
4
A→C→D→E
每月产量件
200 900 400 650
12
12
A+
33
15 0
E+
6
27
15 6
B+
C 24
+
30
D+
6
分类;分类数一般在10类左右;最多不宜超过15类
二 物流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物流相关表 将物流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A E I O U;在两两作业
单位之间用物流强度等级表示二者的物流关系密切程度; 不同强度等级的物流作业可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 流量比例来确定
物流强度等级 超高物流强度 特高物流强度 较大物流强度 一般物流强度 可忽略搬运
3360
E
11190
物流系统规划案例分析-第七题PPT课件

7、将下列活动相关图中的八个部门安排到分布为 2× 4的八个位置上。注意:部门1必须在已确定的位置上。
1
第一步: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依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得综合相关表与综 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第二步: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序排序表所确定的等级分值顺 序与关系等级,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X/-1 O/1 U/0
6 X/-1 X/-1 X/-1 I /2 X/-1
E/3 A/4
7
A/4 A/4 X/-1 A/4 O/1 E/3
A/4
8 U/0 O/1 X/-1 A/4 U/0 A/4 A/4
综合接 近程度
排序
3
物流连线画图法
A:
确定部门7的位置
E:
I:
O:
U:
X:
4
完善物流连线图,根据各部门与部 门7的A级关系,确定1、2、4、8。
第三步:得出最终方案。
2
部门
1
2
3
4
5678来自1E/3 A/4 E/3 E/3 X/-1 A/4 U/0
2
E/3
A/4 A/4 E/3 X/-1 A/4 O/1
3
A/4 A/4
U/0 A/4 X/-1 X/-1 X/-1
4 E/3 A/4 U/0
U/0 I /2 A/4 A/4
5
E/3 E/3 A/4 U/0
UXEIO级级级关关关系系 系
此处省略20 字。。。
5
根据部门6与部门8是 A级关系,与部门7是E关 系,确定出部门6的位置。
6
另外,按照上述方法,还可以得出
其他方案。
部门3与部门5便放
置在剩余的位置上。
7
8
1
第一步: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依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得综合相关表与综 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第二步: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序排序表所确定的等级分值顺 序与关系等级,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X/-1 O/1 U/0
6 X/-1 X/-1 X/-1 I /2 X/-1
E/3 A/4
7
A/4 A/4 X/-1 A/4 O/1 E/3
A/4
8 U/0 O/1 X/-1 A/4 U/0 A/4 A/4
综合接 近程度
排序
3
物流连线画图法
A:
确定部门7的位置
E:
I:
O:
U:
X:
4
完善物流连线图,根据各部门与部 门7的A级关系,确定1、2、4、8。
第三步:得出最终方案。
2
部门
1
2
3
4
5678来自1E/3 A/4 E/3 E/3 X/-1 A/4 U/0
2
E/3
A/4 A/4 E/3 X/-1 A/4 O/1
3
A/4 A/4
U/0 A/4 X/-1 X/-1 X/-1
4 E/3 A/4 U/0
U/0 I /2 A/4 A/4
5
E/3 E/3 A/4 U/0
UXEIO级级级关关关系系 系
此处省略20 字。。。
5
根据部门6与部门8是 A级关系,与部门7是E关 系,确定出部门6的位置。
6
另外,按照上述方法,还可以得出
其他方案。
部门3与部门5便放
置在剩余的位置上。
7
8
物流系统分析》PPT第9章

物流系统网络分析与设计
●
02 刘露 03 何阿平 04 梁李君 10 林青秀
目录
CONTENTS
01 案例导入 02 菱食公司战略分析 03 物流网络系统 04 挑战与发展前景
01
案例导入
日本菱食公司的“配送体系再构建”
20世纪90年代,连锁商业在日本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食品批发商——菱食公司抓
“作为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创造价值的桥梁”。正因为如此,菱食的战略发展目标是通过垂直联盟与 合作有效地将从生产商出货到零售店头的上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产销物三者的结合。在 这一战略目标下,菱食公司通过其高效的零售支持性活动,即针对充分对应消费者需求的零售业者, 开展被称之为“服务全方位化”的新经营,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日本境内已经形成了拥有9个RDC和55个FDC的物流网络。
物流节点布局规划模式分析
日本菱食公司物流节点布局规划模式为二级配置模式,在物流节点布局规 划的二级配置模式中,出现了比货运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具有更大辐射范围、 更加先进的技术配备以及更大运营规模的物流区或是专业型的物流中心,根 据物流中心或是物流园区的特点,在进行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该节点的用地 条件和运输衔接方式。这种配置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 面积也不大的地区。
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
订货,实现无纸化作业,取消了验货环节,缺货率也明显下降。
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 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由于多频繁、小批量的物流需要较高的物流成本,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必须重
新构筑新的流通框架,降低从生产直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的综合成本。为了实现这个
② 量贩连锁店物流战略 菱食公司的量贩店战略主要有两种形式:
●
02 刘露 03 何阿平 04 梁李君 10 林青秀
目录
CONTENTS
01 案例导入 02 菱食公司战略分析 03 物流网络系统 04 挑战与发展前景
01
案例导入
日本菱食公司的“配送体系再构建”
20世纪90年代,连锁商业在日本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食品批发商——菱食公司抓
“作为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创造价值的桥梁”。正因为如此,菱食的战略发展目标是通过垂直联盟与 合作有效地将从生产商出货到零售店头的上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产销物三者的结合。在 这一战略目标下,菱食公司通过其高效的零售支持性活动,即针对充分对应消费者需求的零售业者, 开展被称之为“服务全方位化”的新经营,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日本境内已经形成了拥有9个RDC和55个FDC的物流网络。
物流节点布局规划模式分析
日本菱食公司物流节点布局规划模式为二级配置模式,在物流节点布局规 划的二级配置模式中,出现了比货运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具有更大辐射范围、 更加先进的技术配备以及更大运营规模的物流区或是专业型的物流中心,根 据物流中心或是物流园区的特点,在进行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该节点的用地 条件和运输衔接方式。这种配置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 面积也不大的地区。
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
订货,实现无纸化作业,取消了验货环节,缺货率也明显下降。
字内容,添加相关标题,修改文字内容,也可 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由于多频繁、小批量的物流需要较高的物流成本,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必须重
新构筑新的流通框架,降低从生产直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的综合成本。为了实现这个
② 量贩连锁店物流战略 菱食公司的量贩店战略主要有两种形式:
物流信息系统ppt课件

提供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界面, 包括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 程序和Web应用程序等。
关键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技术
通过RFID、传感器等技术对物品进行标识和感 知,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物流业务 的智能化处理,如智能调度、智能分拣等。
大数据技术
对海量物流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 据价值,为物流决策提供支持。
库存管理系统
80%
库存盘点与调拨
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库存盘点,实 现库存的准确控制和调拨管理。
100%
安全库存与补货策略
设定安全库存水平,根据实际需 求制定补货计划,避免断货或积 压现象。
80%
库存优化与降低成本
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结构, 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风险。
运输管理系统
运输计划制定与执行
根据订单和库存情况,制定运 输计划并安排合适的运输方式 和路线。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01
02
03
防火墙技术
通过配置防火墙,限制非 法访问和恶意攻击,保护 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加密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保密性。
入侵检测系统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异常 行为,及时发现并应对网 络攻击。
数据备份恢复机制
定期备份
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计划 ,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 份,确保数据安全。
备份存储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 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 或损坏。
数据恢复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及 时启动数据恢复机制,恢 复系统正常运行。
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
通过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分 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关键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技术
通过RFID、传感器等技术对物品进行标识和感 知,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物流业务 的智能化处理,如智能调度、智能分拣等。
大数据技术
对海量物流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 据价值,为物流决策提供支持。
库存管理系统
80%
库存盘点与调拨
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库存盘点,实 现库存的准确控制和调拨管理。
100%
安全库存与补货策略
设定安全库存水平,根据实际需 求制定补货计划,避免断货或积 压现象。
80%
库存优化与降低成本
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结构, 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风险。
运输管理系统
运输计划制定与执行
根据订单和库存情况,制定运 输计划并安排合适的运输方式 和路线。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01
02
03
防火墙技术
通过配置防火墙,限制非 法访问和恶意攻击,保护 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加密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保密性。
入侵检测系统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异常 行为,及时发现并应对网 络攻击。
数据备份恢复机制
定期备份
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计划 ,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 份,确保数据安全。
备份存储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 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 或损坏。
数据恢复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及 时启动数据恢复机制,恢 复系统正常运行。
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
通过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分 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物流系统规划课件(PPT 61页)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二页。
6.3.2 物流网络规划(guīhuà)所需的数据
1. 物流网络(wǎngluò)规划所需的数据
⑻ 产品的运输批量; ⑼ 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 ⑽ 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 ⑾ 订单处理本钱与发生这些本钱的物流环节 ⑿ 顾客效劳目标;
⒀ 在效劳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shèbèi)和设施的可用性;
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
6.2.1 物流系统规划的根本(gēnběn)方法
• 系统分析——提出方案
• 系统综合——标准方案
• 系统评价(píngjià)——优化选择
第十六页,共六十二页。
6.2.2 物流系统规划(guīhuà)的三维结构
步骤与阶段 1、筹备阶段 2、系统诊断 与分析
总体模型 内容 1、工程规划 2、理论准备 3、物资准备 4、设立组织领导机构 5、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完成模型构思、系统状态描述 7、划分时空边界 8、确立课题
⑷ 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⑸ 对物流系统中的货物(huòwù)进行实时跟踪; ⑹ 对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分类或选配,为随后的处理〔加工或 包装〕提供条件。
第七页,共六十二页。
6.1.2 物流规划(guīhuà)的系统要素
3. 物流系统优劣(yōu liè)的评价标准
第八页,共六十二页。
6.1.2 物流系统(xìtǒng)规划的层次及内容
• 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关注系统的范围和外 部环境。
第六页,共六十二页。
6.1.2 物流规划(guīhuà)的系统要素
2. 物流系统的目标(mùbiāo)任务
⑴ 提高物流系统的吞吐能力以适应产量增长的要求; ⑵ 建设一个柔性的物流系统,以适应产品经常变化的情况; ⑶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或随机变化做出及时 响应,保持均衡生产;
6.3.2 物流网络规划(guīhuà)所需的数据
1. 物流网络(wǎngluò)规划所需的数据
⑻ 产品的运输批量; ⑼ 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 ⑽ 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 ⑾ 订单处理本钱与发生这些本钱的物流环节 ⑿ 顾客效劳目标;
⒀ 在效劳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shèbèi)和设施的可用性;
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
6.2.1 物流系统规划的根本(gēnběn)方法
• 系统分析——提出方案
• 系统综合——标准方案
• 系统评价(píngjià)——优化选择
第十六页,共六十二页。
6.2.2 物流系统规划(guīhuà)的三维结构
步骤与阶段 1、筹备阶段 2、系统诊断 与分析
总体模型 内容 1、工程规划 2、理论准备 3、物资准备 4、设立组织领导机构 5、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完成模型构思、系统状态描述 7、划分时空边界 8、确立课题
⑷ 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⑸ 对物流系统中的货物(huòwù)进行实时跟踪; ⑹ 对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分类或选配,为随后的处理〔加工或 包装〕提供条件。
第七页,共六十二页。
6.1.2 物流规划(guīhuà)的系统要素
3. 物流系统优劣(yōu liè)的评价标准
第八页,共六十二页。
6.1.2 物流系统(xìtǒng)规划的层次及内容
• 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关注系统的范围和外 部环境。
第六页,共六十二页。
6.1.2 物流规划(guīhuà)的系统要素
2. 物流系统的目标(mùbiāo)任务
⑴ 提高物流系统的吞吐能力以适应产量增长的要求; ⑵ 建设一个柔性的物流系统,以适应产品经常变化的情况; ⑶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或随机变化做出及时 响应,保持均衡生产;
《物流系统工程》课件

03 物流系统设计
运输路线设计
总结词
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详细描述
根据货物特性、运输需求和交通状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路线,降 低运输时间和成本。
仓库布局设计
总结词
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详细描述
合理规划仓库布局,优化货物存储和取货流程,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配送中心设计
配送时效性
评价物流系统是否能按时完成配送任 务。
货物完整性
评价货物在配送过程中是否有损坏或 丢失的情况。
信息实时性
评价物流系统是否能实时更新物流信 息,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
投诉处理及时性
评价物流系统对客户投诉的处理是否 及时有效。
环境影响评价
碳排放量
能源消耗量
评价物流系统在运输、仓储等环节产生的 碳排放量,以衡量其对环境的影响。
库存调度优化
通过优化算法和实时监控,实现库存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库存周转率。
库存管理信息化
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库存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库 存管理效率。
配送优化
配送路线优化
通过优化算法和路径规划技术,减少配送时间和成本,提高配送 效率。
配送资源整合
通过整合配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配送能力。
配送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提高配送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升配送服务质量。
信息管理优化
1 2
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 采集、传输和处理。
信息共享与协同
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物流各环节的协 同效率。
3
数据分析与挖掘
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为决策提供支持。
物流系统规划课件:层次分析法(AHP法)

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 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 度方法给出。
心理学家认为成对比较的因素不宜超过9个,即每层 不要超过9个因素。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
标度 1 3 5 7 9
2,4,6,8 倒数
含义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
素层。 下面举例说明。
例. 选择旅游地
目标层
如何在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 费用、居住条件等因素选择.
O(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
C1 景色
C2 费用
C3 居住
1 a
选 择
C1
旅 C2
C1
C2
1 1/ 2
2
1
游 地
C3 C4
A 1/ 4
1/ 3
1/ 7 1/ 5
C5
1/ 3 1/ 5
C3
C4
C5
ij
4 3 3 A~成对比较阵
7
5
5
1 1/ 2 1/ 3 A是正互反阵
2 3
1 1
1
1
稍加分析就发 现上述成对比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 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 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 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 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 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 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 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 度方法给出。
心理学家认为成对比较的因素不宜超过9个,即每层 不要超过9个因素。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
标度 1 3 5 7 9
2,4,6,8 倒数
含义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
素层。 下面举例说明。
例. 选择旅游地
目标层
如何在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 费用、居住条件等因素选择.
O(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
C1 景色
C2 费用
C3 居住
1 a
选 择
C1
旅 C2
C1
C2
1 1/ 2
2
1
游 地
C3 C4
A 1/ 4
1/ 3
1/ 7 1/ 5
C5
1/ 3 1/ 5
C3
C4
C5
ij
4 3 3 A~成对比较阵
7
5
5
1 1/ 2 1/ 3 A是正互反阵
2 3
1 1
1
1
稍加分析就发 现上述成对比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 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 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 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 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 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 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 对优劣次序的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