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系统讲义:2019国考版】—判断推理(答案)
2019省考冲刺讲义-判断推理2(宋文涛)

2019省考线上冲刺班——判断推理宋文涛粉笔公考·官方微信第三章逻辑判断一:论证类单论点题目:例题1.(2017联考)目前,英国科学家提出一种观点,认为海绵这种没有大脑,甚至没有任何神经细胞,在地球生活了数亿年的动物在远古时代也曾经拥有神经细胞,但在随后的进化中放弃掉了。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A.海绵拥有打造神经系统所需要的基因,而对于海绵来说,无论是大脑还是简单的神经系统,都可能是“累赘”,是对能量的浪费B.现在研究发现,拥有复杂神经系统的栉水母,才是其他所有动物的“姊妹群”,是动物祖先的最佳代表C.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拥有复杂大脑的动物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海绵,它们拥有精密的类大脑结构,并拥有专门的神经网络D.一些寄生虫与它们的近亲相比,就因为寄生这种生活方式失去了复杂的神经系统;而海绵与它们的近亲相比,生活方式类似于寄生例题2.(2017联考)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市面上以活性乳酸菌为卖点的酸奶其实很难补充乳酸菌,对肠道健康并没有什么益处。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A.不管是常温酸奶还是冷藏酸奶,其中乳酸、钙及蛋白质等有益物质都得到了很好保留B.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酸奶都是常温型、添加型的,在制作过程中大部分乳酸菌都被杀死了,不能被称为“酸奶”C.酸奶中的蛋白质已经被乳酸菌凝冻化,因此很容易被吸收,这就减轻了肠胃消化负担D.酸奶的食用后血糖反应比米饭馒头等主食都低,而血糖反应异常可能引起多种症状论据+论点题目:例题3.(2018联考)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客观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然后产生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进而出现条件化的形成。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场所恐惧症患者常伴有惊恐发作。
然而,有专家认为最初一次惊恐发作是场所恐惧症起病的必备条件,因而认为场所恐惧症是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应归入惊恐障碍这一类别。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观点?A.场所恐惧症病程常有波动,许多患者可能短期好转甚至缓解B.场所恐惧症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C.研究发现场所恐惧症起病多在40多岁,且病程趋向慢性D.研究发现约有23%患者的场所恐惧出现于惊恐发作以前例题4.(2018广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物质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精神的需求逐渐增多。
2019国考行测备考试题:综合题型(3)

2019国考⾏测备考试题:综合题型(3)本⽹站收集了2019国考⾏测备考试题:综合题型(3),更多国考⾏测试题本栏⽬将不断更新,敬请随时关注。
2019国考⾏测备考试题:综合题型(3)题⽬训练第⼀部分常识判断1.关于我国的国家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是⼈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民⾏使国家权⼒的机关是各级⼈民政府C我国的国家机构实⾏民主集中制原则D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部分⾔语理解与表达2、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产的粮⾷数量,因⽽,⼈⼝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如尼罗河流域、新⽉沃地等。
随着⼯业⾰命的发展和⼯⼚体系的建⽴,⼤批的⼈涌⼊新的⼯业中⼼。
新城市⼤量⼈⼝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能充分供应洁净的⽔、改善集中式排⽔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的粮⾷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这些进步使城市⽣活变得更加舒适,世界各地的城市也因⽽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这段⽂字主要说的是:A.⼯业⾰命推动了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B.⼯业⾰命的发⽣改变了⼈们的⽣活⽅式C.粮⾷获取渠道的扩展使城市⼈⼝迅速增长D.技术和医学的进步提⾼了⼈们的⽣活⽔平第三部分数量关系3、⼩张的孩⼦出⽣的⽉份乘以29,出⽣的⽇期乘以24,所得的两个乘积加起来刚好等于900。
问孩⼦出⽣在哪⼀个季度?A.第⼀季度B.第⼆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第四部分判断推理4.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纳税⼈通过提⾼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种经济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没有反映税负转嫁现象的是:A.提⾼烟草消费税后,某烟草批发商将进⼝卷烟价格相应提⾼了,进⼝卷烟的消费量明显下降B.对棉纱制造商征收棉纱税后,制造商开始提⾼棉纱出⼚价格,因此批发商也提⾼了价格C.对化妆品在零售环节征税,零售商要求供应商降低货物价格,供应商⼜以同样⽅式要求制造商降低价格D.营业税提⾼后,织布⼚在将布匹卖给印染⼚时提⾼了价格,同时减少了本⼚职⼯的⼯资第五部分资料分析2016年1~7⽉份,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4.4%、73.5%和2.1%,业务收⼊如下图所⽰:1~7⽉份,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的⽐重分别为81.2%、10.7%和8.1%,业务量⽐重分别为81.2%、11.8%和7.0%。
国考公务员判断推理题及答案

国考公务员判断推理题及答案在国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银行招聘等公职考试中,判断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方面,试题练习是考生提分的关键,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国考公务员判断推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国考公务员判断推理题 (一)1、必要条件是没有前件(条件),就没有后件(结果); 先前件(条件),未必后件(结果)的判断关系,它是与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相对的一种条件。
下列不属于必要条件的是 ( )。
A、只有认错,才能改错B、掌握市场信息,产品试销对路C、不尊重别人,就不能被别人所尊重D、要叫马儿跑得好,就要叫马儿吃足草2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 )A、中医诊断时所观察的舌苔B、野外行路时人所使用的指南针C、十字路口指示用的红绿灯D、搜救犬救人时所闻的人体气味3、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在生产体系中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用函数,引起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经济学强调技术创新具有非独占性、不确定性、市场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技术创新的是( )。
A、美国的航天技术极其发达和先进,航天飞机可以在太空自由翱翔B、日本某食品制造厂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C、海尔集团经过不断探索,生产出适合各类人群需要的家用电器,取得极大的市场回报D、微软公司的技术可以查到任何一台使用微软软件的计算机的内容4、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还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挪用公款罪的是 ( ) 。
’A、私企会计小李挪用单位十万元公款用于购买彩票B、民政局职员小张将防汛物资变卖,获利十万归己所有C、环保局职员小王明知某企业排污设施不达标,仍为其办理环保手续D、交通局职员小赵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单位公款用于赌博5、消费者监督权是指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判断推理(地市级)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判断推理(地市级)</a>71.【答案】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都有小三角形,考虑位置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小三角形底边在正方形外框上顺时针移动,问号处应移动到正方形上边的右半部分,排除C、D项,再观察发现,小三角形在正方形内部的顶点,依次出现在右下、左下、左上、右上、右下,问号处应该在左下的位置,只有B项符合。
如下图所示:所以,选择B选项。
72.【答案】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考虑属性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形对称轴依次顺时针旋转45度,问号处图形对称轴方向应为右斜,排除A、C项,再观察发现,从左至右,对称轴和原图形某一线条重合、垂直、重合、垂直、重合,问号处图形对称轴应与原图形中线条垂直,只有B项符合。
如下图所示:所以,选择B选项。
73.【答案】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相似,考虑样式类。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比较常见,优先考虑横向规律。
第一行,图1与图2去同求异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3,第二行符合规律,依此规律,第三行,图1与图2去同求异后,结合选项发现,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D项,逆时针旋转90度后与选项均不匹配。
所以,选择D选项。
74.【答案】A。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相连小黑球作为一部分,第一段中,相连小黑球依次为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第二段应用规律,前两幅图中相连小黑球依次为一部分、两部分,问号处应为三部分,只有A项符合。
所以,选择A选项。
75.【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折纸盒。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中小菱形面和小三角形面是相对面,排除;B项,题干移面后,小菱形面与大菱形面的公共边只和大菱形相连,选项二者公共边既和大菱形相连,也和小菱形相连,排除;C项,与题干相对位置关系一致;D项,题干中小菱形面和小三角形面是相对面,排除。
2019国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必然性解析

2019国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必然性解析行测中逻辑判断是我们的一大部分,其中可能性推理占的比重非常大。
那这部分到底如何作答呢?看看2019国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必然性解析,希望本文对你们有帮助。
2019国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必然性解析例1.扶贫必扶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以上观点的前提是()A.贫困的代际传递导致教育的落后B.富有阶层大都受过良好教育C、扶贫工作难,扶智工作更难D.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财富【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加强型的题目,我们题干的逻辑主线是通过教育来改变贫穷,所以扶贫必扶智。
我们题干强调的是教育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建立教育和扶贫的联系,选项中只有D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选D.【考点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加强型中的前提型的题目。
前提型的方法有搭桥法和反向验证法,我们在做题过程中常用到的是搭桥法。
例2.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从10次左右上升至15次。
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激增,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有人据此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A.龙卷风的类型多样,全球变暖后,小型龙卷风出现的次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B.气候温暖是龙卷风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几乎所有龙卷风的形成都与当地较高的温度有关C.尽管全球变暖,龙卷风依然最多地发生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龙卷风现象并不多见D.龙卷风是雷暴天气(即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只要在雷雨天气下出现极强的空气对流,就容易发生龙卷风【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我们典型的因果共存的题目,题干的问法是问不能削弱,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无关项或者是加强项。
题干的逻辑主线,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变多,全球气候变暖,所以猜测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次数增多,B选项中直接就说明要想形成龙卷风气候是比不可少的条件,是加强项,而选项ACD 都是削弱项。
国考公务员判断推理专项题库及答案解析

判断推理专项题库第一章题型与方法第一节必然性推理1.图书馆里有一批读者,以下判断中只有一项是假的。
(1)图书馆里的读者中有的是女性(2)图书馆里的读者中,正在阅读文学作品的不是女性(3)图书馆里的读者中没有不是男性的(4)图书馆里的读者中,有的女性正在阅读科普作品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图书馆中的读者并不都是女性B. 图书馆中正在阅读文学作品的都是女性C. 图书馆中正在阅读科普作品的都是男性D. 图书馆中的女性既有阅读文学作品的,也有阅读科普作品的2.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C. 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3.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多次打骂妻子,不给治病,这就是虐待行为:如果是虐待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如果是犯罪行为,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张三多次打骂妻子,不给妻子治病。
由此可以推导出:A.张三不打骂妻子,给其治病就是好丈夫B.张三没有虐待行为就没有犯罪C.张三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D.张三的行为属于虐待行为4.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当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城镇化减速的现象将逐渐出现。
阻止城镇化减速的一个必备的战略思路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这一进程的一个必要举措是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
由此可以推出:A.如果没能阻止城镇化减速,也就没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B.如果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就可以阻止城镇化减速C.如果不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就不能阻止城镇化减速D.如果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就可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5.经过全力检测和排查,疾控中心的专家确定了如下事实:(1)如果蒋某和张某都感染了H7N9 新型禽流感病毒,则李某没有被感染;(2)李某感染了H7N9 新型禽流感病毒,而且王某的陈述正确;(3)只有王某的陈述不正确,张某才没有感染H7N9 新型禽流感病毒。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答案

判断推理答案1、正确答案【A】解析:每组第一个图形是立体图形,第二个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俯视图,第三个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主视图。
立体图形中圆柱面上的相切线未显示,则主视图中也不需画出,选项中只有A符合。
2、正确答案【C】解析:按下图中所示的面剖开时,截面分别对应于A、B、D项。
3、正确答案【D】解析:①③④都有封闭区域,②⑤⑥都是开放图形。
故选D。
4、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图形都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行第二、三个图形都是由两个第一个图形组合而成的,选项中只有A符合。
5、正确答案【B】解析:观察图形发现,两个方向的条形上下穿插,选B。
6、正确答案【B】解析:平面图形中两个三角形的顶点不存在交点,所以B项不能由平面图形折叠而成7、正确答案【B】解析:考查一笔画图形。
①③⑥都是一笔画图形,②④⑤都不是,因此答案选B。
8、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汉字的结构。
①④⑤中的汉字是左右结构的汉字,②③⑥中的汉字是左中右结构的汉字。
9、正确答案【A】解析:①②④都可以折成闭合正方体纸盒,③⑤⑥不能折成闭合正方体纸盒。
故答案选A10、正确答案【C】解析:①⑤⑥均有2条对称轴,②③④均有1条对称轴,故选C。
11、正确答案【B】解析:视觉暂留的定义要点是:①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②光信号消失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
B项不符合①,感光的是摄像头,光信号如果直接进入眼睛是不会感受到图像刷新造成的上下滚动的条纹。
12、正确答案【B】解析:不作为犯罪的定义要点是:①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②能够实行而不实行。
A项的盗窃、C项的行贿、D项的投毒均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属于作为犯罪;B项该司机在不慎撞伤行人后有义务报警却没有这样做,符合所有的定义要点,属于不作为犯罪。
故答案选B。
2019年国考《行测》集训营:判断推理之图形推理

第 1 页 共 7 页 2019年国考《行测》集训营
判断推理之图形推理
先不讨论题目的难度,行测考试中,图形推理题文字少,图片多,看起来一目了然,比那些大段的文字题实在好太多。
不知道你们在刷题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但图形题虽然看起来简单,若是一时没有思路,找不到考点,也真的是急急急。
下面主要与大家分享图形推理常考常见的考点:动态位置变化、静态位置关系、叠加和遍历。
图形推理之一:动态位置变化篇
1、移动: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图形本身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改变,分析移动规律时要找准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1)上下、左右;折返、循环
(2)顺、逆时针:就近原则、平均原则
(不一定到顶端才转弯、十六格注意优先看边上的)
【例1】(2017国考省级以上试卷第77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解析】C 。
题干中每幅图形均由1个黑点、7个白圈和一个空白组成,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关系。
观察发现,黑点在图形外周每次按逆时针方向平移2个单位,那么问号处黑点应出现在左上角,据此排除B 、D 两项。
观察空白部分的移动,空白部分每次在外周按顺时针平移1个单位,问号处空白部分应该出现在第三行第二列中,据此排除A 项。
C 项当选。
【例2】(2018江苏A 卷第90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系统讲义:2019 国考版】——判断推理(答案)
第一章 图形推理
第一节 位置规律
一、平移 例 1.D 例 2.C 例 3.B 二、旋转、翻转 例 1.C 例 2.B 例 3.A 例 4.A
第二节 样式规律
一、加减同异 例 1.D 例 2.C 例 3.A 例 4.D 二、黑白运算
2
例 1.A 例 2.B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 2.C 例 3.D
第六节 空间重构
一、相对面 例 1.D 例 2.C 二、相邻面 例 1.A 例 2.A 例 3.A 例 4.C 例 5.D
第二章 类比推理
第一节 语义关系
一、近义关系、反义关系 例 1.C 例 2.D 例 3.D
5
例 4.B 二、比喻义、象征义 例 1.B 例 2.B
第二节 逻辑关系
第三节 语法关系
例 1.A 例 2.B
第三章 定义判断
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例 1.B 例 2.A 例 3.D
7
例 4.C 例 5.D 例 6.C 例 7.D 例 8.C 例 9.A 例 10.B 例 11.C 例 12.A 例 13.B 例 14.A 例 15.A 二、小技巧——同构选项排除法 例 1.B 例 2.D
笔记系统讲义(2019 国考版) 判断推理(答案)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目录 第一章 图形推理 ........................................................................................................... 2
9
①.D ②.A ③.C
第三节 日常结论
例 1.C 例 2.A 例 3.B 例 4.A
第四节 逻辑论证
一、加强之搭桥 例 1.C 例 2.D 例 3.A 例 4.C 二、加强之补充论据 例 1.B 例 2.D 例 3.B
10
例 4.C 例 5.A 例 6.D 三、削弱之否定论点 例 1.D 例 2.C 例 3.B 例 4.B 例 5.B 例 6.C 例 7.A 四、削弱之拆桥 例 1.D 例 2.D 例 3.C 五、削弱之否定论据 例 1.B 例 2.D 例 3.A 例 4.C
第一节 位置规律.................................................................................................... 2 第二节 样式规律.................................................................................................... 2 第三节 属性规律.................................................................................................... 3 第四节 特殊规律.................................................................................................... 3 第五节 数量规律.................................................................................................... 4 第六节 空间重构.................................................................................................... 5 第二章 类比推理 ........................................................................................................... 5 第一节 语义关系.................................................................................................... 5 第二节 逻辑关系.................................................................................................... 6 第三节 语法关系.................................................................................................... 7 第三章 定义判断 ........................................................................................................... 7 第四章 逻辑判断 ........................................................................................................... 8 第一节 翻译推理.................................................................................................... 8 第二节 组合排列.................................................................................................... 9 第三节 日常结论..................................................................................................10 第四节 逻辑论证..................................................................................................10
一、全同关系 例.D 二、并列关系 例 1.C 例 2.B 例 3.C 三、包容关系 例 1.C 例 2.A 例 3.C 四、交叉关系 例.B 五、对应关系 例 1.D 例 2.C
6
例 3.A 例 4.D 例 5.B 例 6.B 例 7.D 例 8.D 例 9.A 例 10.D 例 11.D 例 12.D
第四章 逻辑判断
第一节 翻译推理
一、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二、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8
例 1.B 例 2.A 三、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例 1.B 例 2.B 四、且和或 例 1.C 例 2.C 五、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 例.A
第二节 组合排列
一、排除法、代入法 例 1.A 例 2.D 例 3.C 二、辅助技巧 例 1.C 例 2.D 例 3.A 例4
11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come to meet a different you
12
第三节 属性规律
一、对称性 例 1.C 例 2.A 例 3.B 例 4.A 例 5.D 二、曲直性 例 1.C 例 2.B 三、开闭性 例.B
第四节 特殊规律
功能元素 例 1.B 例 2.A
3
例 3.C 例 4.C
第五节 数量规律
一、点数量 例 1.B 例 2.D 例 3.D 二、线数量 例 1.A 例 2.C 例 3.B 例 4.B 例 5.D 例 6.A 三、面数量 例 1.D 例 2.D 例 3.D 四、素数量 例 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