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鲁郭茅巴老曹)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

部编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一.作家文学常识作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当代著名文学、史学界权威人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

代表作诗集有《女神》、《瓶》等,戏剧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拓展: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鲁郭茅巴老曹”这个排行榜,是怎么来的?

“鲁郭茅巴老曹”这个排行榜,是怎么来的?

“鲁郭茅巴老曹”这个排行榜,是怎么来的?作者:老张来源:《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9年第01期对中国现代文坛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大学中文系和一般读者中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鲁郭茅巴老曹。

是指五四运动后的现代文学史上六位载入史册的著名作家,在一般文学史教科书上,这六位都是享受专章论述的待遇。

鲁指鲁迅,鲁迅的文坛泰斗地位无人撼动。

毛泽东都把他与孔圣人相比,称他为现代文学的圣人。

他的《阿Q正传》是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品。

鲁迅逝世后,柳亚子有诗说:迅翁逝后屹双峰,这双峰就是郭沫若和茅盾,郭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上,一部《女神》是新诗的开创性作品。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就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巴金这位文坛老寿星青年时期就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扬名世界。

老舍被誉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语言艺术魅力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奠定了他在文坛上伸一般的地位。

最后一位曹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可见地位的显赫,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

那么,这句流传甚广的“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次序,是怎么来的呢?对照1949年以前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评论,王瑶、张毕来、丁易和刘绶松等的文学史研究显示了明显的变动与进展。

这些专业的文学史研究者们告别旧时代的过程中重新确认自我_对文学大师的命名,实际也包括了对他们自己的“命名”。

1936年秋,鲁迅辞世,中国左翼文坛支柱处于突然悬空状态。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试图从文化和军事两个方面剥夺和取消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合法性,但一向批判国民党思想政策的鲁迅,不独是左翼文坛的领袖,还是广大进步青年心目中的“圣人”,是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

他死后,身上覆盖着“民族魂”的旗帜即是证明。

鲁迅周年忌日,延安发起隆重的纪念大会,毛泽东亲自到场讲话,这个讲话,后来以《毛泽东论鲁迅》为题发表在1938年3月1日出版的《七月》杂志。

鲁迅的崇高地位从此无人能够动摇。

“鲁郭茅巴老曹”主要文学著作表

“鲁郭茅巴老曹”主要文学著作表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郭沫若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茅盾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腐蚀》、《虹》、《锻炼》、《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短篇小说:《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谈月亮》、《雾中偶记》、《大地山河》,《黄昏》,《雾》巴金《灭亡》(中篇小说)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复仇》(短篇小说集)《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 《海的梦》(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光明》(短篇小说集)《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砂丁》(中篇小说)《电椅》(短篇小说集)《抹布》(短篇小说集)《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新生》(中篇小说)《旅途随笔》(散文集)《将军》(短篇小说集)《巴金自传》(传记《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点滴》(散文集)《神·鬼·人》(短篇小说集)《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生之忏悔》(散文集)《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忆》(回忆录)《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长生塔》(童话集)《雷》(短篇小说集)《短简》(散文集)《控诉》(散文集)《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梦与醉》(散文集)《感想》(散文集)《黑土》(散文集)《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利娜》(中篇小说)《火》(共三部,长篇小说)《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无题》(散文集)《龙·虎·狗》(散文集)《还魂草》(短篇小说集)《废园外》(散文集)《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憩园》(中篇小说)《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旅途杂记》(散文集)《寒夜》(长篇小说《怀念》(散文集《静夜的悲剧》(散文集)《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名人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

[名人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

[名人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文学很难互相比,比是一种科学思维,未必适合人文领域。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很难拿出一个客观标准来对比。

上大学时,经常会有同学认为(包括我自己),某某人是二流文人,或者说谁比谁写的好,老师会很严肃地说:“你说的是外行话。

”换言之,文学研究不能用来讨论谁好谁坏、谁排第一谁排第二的,这就像历史系不能说“假如历史如何”,中文系也不能说“谁是最好作家”。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又是另一回事,著名英国历史学者弗格森就常用“假如历史会如何”来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会有“假如历史会如何”的想法。

鲁迅全集读过数遍。

郭沫若全集也读过文学部分。

茅盾的书读过《子夜》和几个中篇(《林家铺子》《春蚕》等,感觉比《子夜》写的好得多),还有他的文论(茅盾晚年基本是文论家,但他的文论写的很坏,充满了官气)。

巴金的书,读过《家》《春》《秋》和《寒夜》,晚年有一些随笔性的文章,影响很大,但感觉一般。

老舍的小说、戏剧基本都读过。

曹禺的话剧基本都读过。

从这个阅读覆盖面来说,显然是不太够的,不能做全面评价,只能谈谈个人的感受。

1、这个名单忽略了沈从文、张爱玲等。

但从艺术角度看,沈从文、张爱玲比这6个人强(除了老舍之外)。

此外张天翼、穆旦、郁达夫等人也很好。

总之,这个名单偏政治化,有以政治标准替代文学标准之嫌。

2、文学史的地位与文学水平不是一个概念。

文学史的地位在于其开创性,这样懂外文的比较有优势,直接拿别人的东西来用就可以。

比如鲁迅,他被认为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实际上不是,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发表在1917年1月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杂志上,影响可能不如《狂人日记》),此外,鲁迅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方向,他使白话小说提升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境界,这个历史功绩是无可替代的。

【说说老舍与胡风】胡风

【说说老舍与胡风】胡风

【说说老舍与胡风】胡风最近,看了蒋泥关于老舍的评传。

老舍,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蒋泥从他的“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等入手,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

本文谨就老舍与胡风的过往作一讨论。

在抗日战争中的武汉和重庆,老舍和胡风曾共同在周恩来的安排和授意下,参加和组织抗战文艺。

1938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是总务股主任,胡风是研究股副主任,后来胡风回忆说:“举老舍这个有文坛地位、有正义感的作家当总务股主任,这是符合众望的。

”1944年,在重庆纪念老舍创作生活20年的大会上,胡风动情地说:“(老舍)对于作家朋友们,无论是谁,只要不是气质恶劣的人,他总能够随喜地谈笑,随喜地游戏,但他却保持着一定的限度;无论是谁,只要是树有成绩,没有堕入魔道,他总能够适当地表示尊重,但却隐隐地在他的方寸里面,保持着自己的权衡……这态度常常引起我的感激的心情。

”后来胡风还回忆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矛盾白热化,他按照周恩来的安排离开重庆潜赴香港,行前曾告诉老舍,因为他相信老舍是靠得住的:“我相信他不是那种出卖朋友的人。

”后来胡风又听说老舍在香港沦陷后,因得不到胡风的消息,竟在与别人谈话时掉了眼泪,这表明“他很珍视我对他的这种信任”。

可是,后来的一场政治台风如何会击碎这些美好的友情呢?或者说,在1955年“胡风案”前后,老舍在心态上究竟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谜”。

据林斤澜讲:1955年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之前,“老舍的心情可说一片蔚蓝”,比如喜欢交游的他经常约友人在家中小聚、赏菊。

“1955年之后,这种事少了,到了1959年‘反右倾’,根本上就没有了”。

到了1966年2月,胡风将被逐出北京,当时他感到莫大的沮丧和屈辱,于是,一丝没有泯灭的旧情让他给当年在重庆时的友人乔冠华、徐冰、陈家康、徐平羽和老舍写信致意。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胡风当然是不知道了。

当代文学中的“鲁郭茅巴老曹”

当代文学中的“鲁郭茅巴老曹”

当代文学中的“鲁郭茅巴老曹”程光炜在王瑶1951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出现了解放后最早叙述“鲁郭茅巴老曹”创作的章节。

1〇之后十多年,经过各种力量的暗流涌动和较量妥协,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的名单被确定了下来。

2〇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史著作,一直在强调名单对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终端意义。

由于国策调整,90年代后的现代文学研究迅速“向右转”并对名单加以增删扩容,例如增加了周作人、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来调整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谱系和历史地图。

但是,这份名单仍然在汹涌澎湃的新的文化浪潮中幸存了下来。

3〇我以此为话题,是想说当代文学也应该推出自己的“鲁郭茅巴老曹”来。

对当代文学六十年,至少在我个人对“后三十年”文学的评价中,贾平凹、莫言、王安忆和余华的文学成就,已经具有了经典作家的意义。

即使在1917年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中,他们的成就似乎也不应该被认为逊于已经被广泛认可的“鲁郭茅巴老曹”。

4〇假如从第一篇文学作品的发表算起,贾平凹(1978)、莫言(1981)、王安忆(1978)、余华(1987)都应该是有三十年创作生涯的老作家。

如果采用近年新的研究成果,“第一篇作品”的发表时间则还要提前不少。

对“经典作家”来说,光有漫长的创作生涯还不算,他们应该有一大批为文学界公认的代表性作品。

正如斯蒂文·托托西所指出的:“经典化产生在一个累积形成的模式里,包括了文本、它的阅读、读者、文学史、批评、出版手段(例如,书籍销量,图书馆使用)、政治等等。

”5〇贾平凹代表性的小说有《腊月·正月》《黑氏》《古堡》《商州》《浮躁》《废都》《高老庄》《秦腔》等,莫言有《透明的红萝卜》《枯河》《白狗秋千架》《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王安忆有《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三恋”《米尼》《我爱比尔》《叔叔的故事》《香港的情与爱》《文革轶事》《长恨歌》《富萍》《天香》等,余华有《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

鲁郭茅巴老曹

鲁郭茅巴老曹

鲁郭茅巴老曹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比如鲁迅,老舍都曾获诺贝奖提名,鲁迅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老舍是没有等到哪一天就自杀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厉害就是沈从文,在1988年,在沈从文因为去世无法获得诺奖的情况下,迷恋沈从文作品的马悦然无数次试图说服瑞典学院破例把诺奖授予死去的人,在最后一轮近乎疯狂的劝说无效之后,64岁的他哭着走出了会场。

中国现代文坛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鲁郭茅巴老曹。

鲁指鲁迅,鲁迅的文坛泰斗地位无人撼动。

毛泽东都把他与孔圣人相比,称他为现代文学的圣人。

他的《阿Q正传》是诺贝尔级的作品,当时的瑞典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拟把文学奖颁给鲁迅,但鲁迅痛恨国民党政府,拒领以式抗议。

鲁迅逝世后,柳亚子有诗说:迅翁逝后屹双峰,这双峰就是郭沫若和茅盾,郭的才华主要表现在诗上,一部《女神》不知倾倒了多少人。

茅盾是个多产的作家,如果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那茅盾的《子夜》就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巴金这位文坛老寿星青年时期就以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扬名世界。

老舍被誉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语言艺术魅力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更奠定了他在文坛上伸一般的地位。

有人称他为现代曹雪芹。

曹禺才华横溢,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可见地位的显赫,一部《雷雨》赢得了多少人的眼泪。

也是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的作品。

除了以上六大家而外,个人认为再加赵树理钱钟书艾青沈从文四人。

理由如下。

要说作家在老百姓口碑和影响力,非赵树理莫说。

赵的语言表现力不亚于老舍在民间口语方面还稍强些。

特别是《小二黑结婚》那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成为民间影响力极强的重量级杰作。

钱钟书学贯中西,一部《围城》让多少男女想进去又想出来,但往往进去就出不来了。

钱大师的语言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艾青是中国第一流的诗人。

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震撼了多少热血儿女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沈从文,香港作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第二位取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准确、富有感情的语言。

2、感知白杨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白杨》。

2、检查预习:字词积累与朗读:大毡子主宰倦怠婆娑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恹恹欲睡坦荡如砥秀颀虬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作者简介: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茅盾一生中为人民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他的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称得上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其实茅盾还是一位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多是颇耐玩味的精品,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

板书:白杨。

补充介绍茅盾文学奖鲁郭茅巴老曹二、观察白杨(学生活动)用20-50字写一写你眼中或心中的白杨形象。

出示图片学生写并作交流三、感知白杨1、课文在第几自然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美?2、思考: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的,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互助合作讨论完成填空。

明确:(主要从干、枝、叶、皮四方面来写的,干:笔直,枝:紧紧靠拢的叶:片片向上的,皮:光滑而又有银色晕圈。

)问:作者通过这四方面的描写,揭示了白杨树怎样的内在气质呢?用文中几个词概括一下。

明确: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外在美。

四.领悟白杨1、作者真正要赞美的是什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划出有关的语句。

2、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吗?1、明确“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

”那么是什么呢?)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6分钟以改成陈述句的形式理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并明确两者间的相似点。

点拨: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又名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

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51、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53、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秋夜》)
二弟:周作人,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儿子:周海婴,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郁达夫: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臧克家《有的人》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

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

诗集《女神》《星空》诗歌代表作品《天狗》《天上的街市》
历史剧本《屈原》《武则天》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
茅盾
茅盾(1896 -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霜叶红似二月花》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集《海行杂记》《随想录》
中篇小说《憩园》
老舍
舒庆春,笔名老舍,字舍予。

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文革开始的时候害死了伟大的老舍先生。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龙须沟》《茶馆》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