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桥梁施工方案

跨河桥梁施工方案
跨河桥梁施工方案

顺义白马路改建- 草桥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一)顺白路(燕京西街—白马路)改扩建工程桥梁工程—草桥施工图设计;

(二)《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 年版)》;

(三)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四)国家、北京市及其他行业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五)本单位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成功经验和现有的技术装备能力及施工管理水平。

二、编制原则

(一)遵守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二)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三)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科学管理原则;

(四)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新建桥梁

本工程在K4+615处跨越减河,新建草桥一处;本次设计是在原有草桥的西侧新建草桥一座,原草桥继续利用。新建草桥全长96.08米,道路中线与河道斜交,交角为120度,上部结构采用6X 15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二、旧桥改造

现状草桥建于2006年,上部结构为6X 15米预应力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96.08米,全宽15米。

具体改造方案如下:

1、桥面铺装

将原有桥面沥青混凝土、伸缩缝拆除,将西侧原有人行步道拆除1米, 将东侧步道调整为2米,重新铺设桥面沥青混凝土、新作伸缩缝。

2、桥梁横断面布置

现状草桥的横断面布置为1.5米(人行步道)+12米(行车道)+1.5 米(人行步道)。改造后的草桥断面布置为0.5米(护栏带)+12米(行车道)+2米(人行步道)+0.5米(护栏带),断面布置与西侧新建的草桥一致。

三、主要工程数量

四、工程特点

(一)工程特点

1、存在季节不利性因素,要经过冬季施工。

2、本工程任务重、工期紧,施工中要协调好施工与当地政府、交管部门及当地居民的关系,避免扰民和民扰事情的发生是本标段文明施工的重点。(二)施工对策

1、组织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部,配备有丰富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

2、严格履行冬季施工措施,避免低温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3、成立环境保护小组,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检查、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

4、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村民的联系,采取宣传标语、定期走访等方式使其理解与支持施工队的工作,避免与村民发生冲突,方便群众减少扰民。五、工期计划

(一)新建草桥

1、围堰:2009.10.27——2009.11.11

2、桥梁基础工程:2009.11.12—

2009.11.28

3、桥梁墩台工程:2009.12.3——2010.1.3

4、桥梁梁体工程:

2009.11.1—

2009.12.25

5、桥梁梁体吊装:2010.3.16——2010.3.17

4、桥面系及附属工程:2010.3.18——

2010.4.10

5、现场清理:2010.4.11——2010.4.15

(二)改建旧草桥

1、拆除桥面铺装、栏杆、伸缩缝:2010.3.15——2010.3.17

2、桥面系及附属工程:2010.3.18——2010.4.10

3. 现场清理:2010.

4.11——2010.4.15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方案

第一节主要施工方法

一、围堰

围堰工作是本桥梁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是为工程施工提供干场作业条件的重要措施。

围堰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

1、围堰顶高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cm最低不应小于50cm,用于防御地下水的围堰宜高出水位或地面20 ~ 40cm,

2、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以免

壅水过高危害围堰安全,以及影响通航、导流等。围堰内形应适应基础施工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工作面积。堰身断面尺寸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围堰不至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

3、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4、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间进行。

二、桥梁工程试验

现场试验室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须对各种原材料和各部位砼按规定进行试验,及时提供砼强度、材料质量等试验数据,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三、测量放线

(一)复测:对设计院提供的导线控制桩及水准点进行复合,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方可使用。设置施工所必须的临时导线点及临时水准点,并定期校核复测。另外对桩点还要进行必要的防护及拴桩。

(二)放线:根据已知控制点资料计算出的该点位置坐标,利用全站仪,按坐标放样确定其中心及结构尺寸位置,并要进行复合校正。

(三)复核:对施工中进行的一切测量工作,都必须严格实行复测制度。四、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特点是:使用的材料多,成品的形状尺寸各不相同,焊接及安装的质量好坏对构件质量影响较大,而在工程完成后又难以检查,所以钢

筋的各道工序一定要严格控制。

(一)钢筋的检查及试验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工厂试验报告,工厂试验报告应由一个具有法律资格的保证人为生产钢材的制造商签字,出厂证明书和工厂试验报告不齐全,或没有证明书的情况不应使用。在此基础上试验检查人员应对钢筋做全面试验检查,严把质量关,试验内容:屈服点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试验和可焊接试验,并按规范要求分批取样。所有钢筋的试验必须在具有交通主管部门认证资质的试验室进行,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二)钢筋的保管钢筋进场后按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注意妥善保管。堆放场地选择地势较高处,下设垫木,把钢筋垫起离地30cm,上面覆盖苫布,使其免受雨淋,并按不同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明显标牌,并避免同酸、盐、油等类物品一起堆放,以免污染、锈蚀。

(三)钢筋的加工与绑扎安装所有钢筋加工操作严禁在露天广场进行,必须集中加工,不得每桥设立一个加工厂。加工厂场地必须经过硬化处理,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不得在土地面上加工操作及储存,并应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不发生锈蚀和表面破损。

1、钢筋按设计尺寸和形状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弯制

(1)钢筋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钢筋调直时,盘条用卷扬机调直,冷拉钢筋的调直,要求一级钢筋冷拉率w 2%o。(2)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项目填写完整准确,下料时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复核无误后按交底要求的规格、尺寸进行下料。(3)钢筋下料后,对同批、同类、同型号加工成型的第一根钢筋进行验收,检验合格后,才可继续下料加工。

(4)钢筋的接头有二种形式:焊接接头和搭接接头,采用焊接时,焊缝长度单面焊> 10d ,双面焊> 5d 。

当采用电弧焊焊接热轧钢筋时:(1)焊缝长度、宽度、厚度应按图示或规范要求,构件的电焊接头符合规范规定。电弧焊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 倍钢筋直径。(2)如钢筋、级别、牌号、直径或焊条型号有变动,或焊工有变换,对建立的焊接参数进行校核,其方法是取两根受拉钢筋试件进行抗拉试验。当试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被焊接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焊接才

允许进行。

2、绑扎接头

绑扎搭接,绑扎搭接长度不小于规范规定。在受拉区,光圆钢筋设180 度弯钩。带肋钢筋不设弯钩,但搭接长度要增加20%。轴心受压构件内的任何直径的纵向钢筋,均不需设弯钩,但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d。搭接部分在三处绑扎,即中点及两端,采用直径0.7?1.6mm的软退火铁丝。

在构件任一有钢筋的区段内,搭接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受拉区不超过其总面积的25%,受压区不超过总面积的50%。上述区段长度不小于35d,

且不小于50cm。同一根钢筋,相临两接头距离,不小于上述的搭接面积的最小距离的 1.3 倍。钢筋搭接点至钢筋弯曲起始点的距离不小于10d。

桥面铺装所用的钢筋网采用工厂加工成型的钢筋焊网,焊网之间采用绑扎连接,搭接长度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3、钢筋的安装、支承及固定

在模板内安装钢筋时,注意位置准确,为保证底模与钢筋之间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在钢筋下面垫砂浆垫块,并用预埋在垫块中的铁丝绑在钢筋上,以免浇筑砼时发生移动。上下层钢筋间的净距可在钢筋之间垫以短钢筋,钢筋与侧模之间的净距用砂浆垫块控制,但注意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砼块要相互错开,以免把砼受拉区域截断,垫块间的距离采用0 . 7 ?1 . 0

m ,砂浆垫块的强度不小于浇注完成后垫块周边砼的强度。不用卵石、碎石或碎转、金属管及木块作为钢筋的垫块。外露地面部分均采用塑料垫块。钢筋网片间或钢筋网格间,相互搭接时要保持强度均匀,且在端部及边缘牢固的绑扎。边缘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眼宽度。

任何构件内钢筋的安装、支撑及固定,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浇筑砼。

五、模板工程

用于结构工程砼外露面的模板采用大模板,每块模板面积大于 2 平

方米。且桥台外露部分砼模板不得使用对拉螺栓,并进行样板施工。

承台因为是非外露面的砼,所以决定采用60X 120c m的钢模板拼装, 并加穿墙螺栓形成一整体结构,来完成对砼的支护。

模板内应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以后要拆除的模板,应在使用前彻

底涂以脱模剂。脱模剂或其他相当的代用品,应使能易于脱模,并使砼不变色。严禁使用废机油、塑料薄膜、油毛毡等材料代替脱模剂。

六、砼工程

(一)本工程的砼严格按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合方式进行进行搅拌,搅拌站必须达到每小时6om以上。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有关各种原材料和强度的试验资料。施工现场按有关要求留置砼试块,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检查砼强度的符合性。同时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对水泥进行碱含量限制的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设计上有抗冻融、抗渗要求的砼,掺加剂剂量应经试验确定,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检查砼配合比,设计配合比通过计算和试配选定,配合比必须满足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的要求,根据设计的配合比及施工所采用的原材料,在与施工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拌和少量砼,做成砼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如果砼试块的强度、和易性不满足要求,则调整配合比,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当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的来源、质量变化时,都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三)检查钢筋、模板浇筑砼前检查模板尺寸、形状是否正确,接缝是否严密,支架连结

是否牢固,清除模板内的灰尘垃圾。用空压机吹风或用清水冲洗干净,模板内侧涂脱模剂,检查钢筋的根数、直径、等级、位置、间距、搭接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预埋件和预留孔是否齐全,位置是否准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四)砼的运输砼采用砼罐车运输至现场。

(五)砼的浇筑采用泵送砼应注意,如仅一台泵机工作,遇故障时应即开动备用泵机,以免砼浇筑中断。砼的供应须保障输送砼的泵能连续工作,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砼,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砼拌合物运(泵)送到浇筑地点时,应不离析、不分层,且应保证施工要求的工作度。泵送前应先用适量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砼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砼,泵送间歇时间不超过15mi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