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102308《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生学完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后,进一步为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的课程。

本课程将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从事通信、信息或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建立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型。

2、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两个主要工具: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数字滤波器,为后续数字技术方面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3、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和运用MA TLAB编程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同时又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讲练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重点难点辅以板书。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综合评定的方法。

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吴镇扬编,《数字信号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1、姚天任,江太辉编,《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程佩青著,《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3、丁玉美,高西全编著,《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胡广书编,《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Alan V. Oppenheim, Ronald W. Schafer,《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rentice-Hall Inc, 1975.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九、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数字信号处理,与传统的模拟技术相比存在哪些特点。

(完整版)《五笔字型输入》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五笔字型输入》课程教学大纲

《五笔字型输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能对中、英文文章实现盲打录入操作技能、为学习和应用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经常参与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良好录入习惯及学习方法的掌握。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五、总课时分配表:
六、作业
课堂测试: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七、考核方式
上机操作考试(开卷),采用机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总评作为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由完成课堂测试情况等因素给出;实验成绩由平时实验报告情况而定。

八、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
九、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3.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期中考试、以及期末的实验考试。

2005年9月。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932120)(学分 4 学时51 )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数字电子技术》是物理教育专业、应用物理专业、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数字电子技术是发展很快的学科,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教学上要按照基础知识储量和学科发展增量统筹考虑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上,并及时跟踪电子技术学科前沿的进展,为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数字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安排上将实验课作为课程内实验环节,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进行,使理论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

综合培养学生看电路图能力、电路分析计算能力、选择设计方案和器件能力、电路设计及调试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为《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课程教学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

2.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3.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知道所学的有关内容。

五、教学环节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85学时,其中理论课51学时,实验课3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实验课学时分配,见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1、主讲式教学方法基础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主讲式教学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分析、研究数字电子电路的方法。

2、讨论式教学方法拓宽性后续知识、部分习题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提高的能力,知识传授和知识能力培养并重。

教学大纲 -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教学大纲 -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验课程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二、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模拟部分教学大纲学时:55 学分:4适用专业: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定性分析方法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正确理解放大器失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频率特性。

5、了解级间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的估算,选频放大电路。

第三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确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器1、熟练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正确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及两种基本电路。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

2、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1、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线性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电路的方法和应用知识。

2、练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号: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领悟到智能理论发展历程中所包含的深刻的科学逻辑和方法论。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人工智能概述,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2.概括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结构化表示法(语义网络法、框架)、剧本和过程等。

3.讨论常用搜索原理,如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和消解原理等。

4.讨论一些比较高级的推理求解技术,有规则演绎系统、系统组织技术、不确定性推理和非单调推理等。

5.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计算智能的基本知识,包含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

6.比较详细地讨论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Agent、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对于应用内容,根据学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

7.简要讲述人工智能语言,有Lisp语言和Prolog语言。

(根据学时需要决定是否讲授。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1.蔡自兴,徐光祐。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本科生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廉师友.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沟口理一郎、石田亨,人工智能,科学出版社,20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测量》教学大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测量》教学大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基本要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微波电信专业选修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线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通过课程教学、实验、示教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天线测试场的设计与鉴定准则;掌握天线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学会常规测量仪器和先进测量仪器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测量原理。

本课程是《天线原理》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应用。

《天线原理》课程完成天线基本理论的教学;《天线测量》课程完成天线基本参数测量原理和实验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天线场地设计与鉴定8学时天线方向图的测量2学时天线增益的测量3学时天线极化的测量6学时天线阻抗的测量4学时天线相位方向图的测量4学时天线源场测量2学时天线近场测量6学时用射电源测量天线的电参数和现代天线测量设备与系统介绍2学时(2)实验教学每个实验2小时,共计4个实验,具体内容为:1实验一:对称阵子和无源阵子天线方向图的测量实验二:对称阵子输入阻抗的测量实验三:喇叭天线增益的测量实验四:天线计划参数的测量(3)示教教学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天线的阻抗特性;微波暗室的设计与建造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充分理解实验测量原理,会出测量方框图,熟悉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给出测量参数的理论数值;(2)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测量条件,试验现场测量数据必须交在场指导老师审阅后方能离开实验现场;(3)做出实验报告,前一个实验报告未交者不能参加下一个实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四、考核方式独立作业或者命题考察;五、教材及参考书《天线测量》林昌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2。

(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验课程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二、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
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
课程类型:实验课程
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
二、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设计单元电路引导
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预设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小故障,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学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Goals
The course will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n ability. Student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 electronic theory and thus improve the students’ hands
practically by designing the circuit unit. Also, They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faults in the experiments. These teaching activities will enhance
students’ ab
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三、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实验一:示波器的使用(2学时)
a、了解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b、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c、掌握示波器面板旋钮的正确使用,掌握用示波器定量测量周期信号的方法。

实验二: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2学时)
a、了解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b、熟悉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面板旋钮及正确使用方法。

c、进一步掌握周期信号波形的定量测试方法,掌握用示波器测量交流信号中直流分量的测试方法。

d、掌握交流信号有效值的测试方法
实验三: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使用(2学时)
a、了解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b、加深对常用电子测量仪器性能指标的了解。

c、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d、掌握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

实验四:叠加定理、戴维宁——诺顿等效定理的验证(2学时)
a、进一步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b、进一步掌握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测试方法。

c、进一步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d、掌握面包板的结构、使用方法、学会识别色环电阻。

实验五:一阶电路时域响应的测量(2学时)
a、进一步掌握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b、掌握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c、研究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d、电容元件的识别。

实验六:串联RLC电路时域响应的测试(2学时)
a、观测二阶RLC串联电路的暂态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b、了解二阶RLC串联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c、掌握电感元件的识别方法。

实验七:正弦稳态时R、L、C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2学时)
a、进一步掌握正弦稳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b、掌握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c、进一步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双踪测试方法。

实验八: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2学时)
a、了解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掌握网络频率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

c、测量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九: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2学时)
a、了解二阶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掌握网络频率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

c、测量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十:RLC串联谐振电路(2学时)
a、进一步理解谐振电路的谐振特点。

b、掌握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的测试方法。

c、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
自学Multisim软件,并要求能够进行电路仿真。

四、考核方式
平时50%+期末操作考试50%(期末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元件识别,电路搭建、仪器使用、测量方法)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崔红玲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参考资料:
1.《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教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