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园林中的专有名词释义

园林中的专有名词释义

园林中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

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

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
拱旋石 拱旋石即碹石,古代多称券石。石券最外端的一圈旋石叫“旋脸石 旋脸石”, 旋脸石 券洞内的叫“内旋石”。主要是加工面的多少不同,旋脸石 旋脸石可雕刻花纹, 旋脸石 也可加工成光面。石券正中的一块旋脸石 旋脸石常称为“龙口石”,也有叫“龙 旋脸石 门石”;龙口石上若雕凿有兽面者叫“兽面石 路牙 路牙石 指用凿打成长条形的石材、混凝土 混凝土预制的长条形砌块或砖,铺装在道路边 混凝土 缘,起保护路面的作用。 机制标准砖铺装路牙,有立栽和侧栽两种形式。 金刚墙 金刚墙是指券脚下的垂直承重墙,又称“平水墙”,是一种加固性质 的墙。古建筑对凡是看不见的加固墙都称为金刚墙。梢孔(即边孔)内侧以 内的金刚墙一般做成分水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称为“分水金刚墙”, 梢孔外侧的叫“两 边金刚墙”。 金刚墙是由金刚土构成。 所谓金刚土并非是一种自然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而是人为的混合土。 即在黄体原特有的黄土中加入糯米汁以及其他几种花汁,这种土的特点就 是坚硬无比,刀枪不进,是而名为金刚土。这种土常常被用于修筑坚硬的 城墙。 仰天石 位于桥面两边的边缘石叫“仰天石”。在桥长正中带弧形的仰面石叫 “罗锅仰天”,在桥长两头的仰面石叫“扒头仰天”。 地伏石 一般用于台基栏杆下面或须弥座平面上栏杆栏板下面的一种特制条 石。 石望柱 是石栏杆的直立支撑,一般为 15~25CM 的方形截面,高为 1~1.3M。 柱脚做榫,与地伏连接。柱头为石雕,约占全高的 1/3~1/4,柱头形式有 龙、凤、狮、莲瓣、幞方等 撑鼓 是石栏杆端头的支顶、封头用花饰栏板石。一般将石面雕凿成圆鼓形 花纹,故又称为“抱鼓石”。 园林工程中的色带 色带指由苗木栽成带状,并配置有序,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按面积计算 绿篱 百科名片 绿篱 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 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植篱、生篱。因其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并能相互组合,从 而提高了观赏效果。此外,绿篱还能起到遮盖不良视点、隔离防护、防尘防噪等 作用。 按 m 计算 吊挂楣子 因其倒挂在檐枋之下,所以也有称倒挂楣子、挂落,它用棂条组成各种图案,常 见的图案有:步步紧、灯笼锦、盘肠纹、金钱如意、万字拐子、斜万字、龟背锦、 冰裂纹等。用树枝编织加工制成的倒挂楣子叫树枝吊挂楣子;用竹材作成的有各 种花纹图案的倒挂楣子叫竹吊挂楣子。 倒挂楣子 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 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树池围牙 是将预制的混凝土块埋置于树池的边缘,对树池起围护作用,防止人、 畜和其他可能的外界因素对花草树木造成伤害的保护性设施。 砌石驳岸 砌石驳岸即用石块对园林水景岸坡的处理。砌石驳岸是园林工程中最 为主要的护岸形式。它主要依靠墙身自重来保证岸壁的稳定,抵抗墙后土 壤的压力。驳岸结构由基础 、 墙身和压顶 基础、 基础 墙身和压顶三部分组成 原木桩驳岸 指公园、小区、街边绿地等的溪流河边造境驳岸,一般做法是取伐倒 木的树干或适用的粗枝,横向截断成规定长度的木桩打成的驳岸 山石护角 指土山或堆石山的山角堆砌的山石,起挡土石和点缀的作用。 山坡石台阶 指随山坡而砌,多使用不规整的块石,砌筑的台阶一般无严格统一的 每步台阶高度限制,踏步和踢脚无需石表面加工或有少许加工(打荒)。

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名词解释

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名词解释

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或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3、大内御苑: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4、行宫御苑: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5、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行宫、离宫均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6、宅园:依附于邸宅所建,前宅后园或邸宅的一侧;7、游憩园:单独设置,不依附于邸宅;8、别墅园:郊外山林风景地带,规模比宅园大;9、苑囿:畜养禽兽,植林木的圈地,供古代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10、一池:太液池;东海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11、建筑宫苑: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宫苑;12、写实山水园:山水、植物和建筑互相结合组成的山水园;13、山水建筑宫苑: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14、自然式别业山居: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法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15、写意山水园: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16、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17、文人山水园:在写意山水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表达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18、意境: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19、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20、园林美的主要内容:山水地形美、借用天象美、再现生境美、建筑艺术美、工程设施美、文化景观美、色彩音响美、造型艺术美、旅游生活美、联想意境美21、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变化的美好境界;22、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内;23、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做法;。

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

1、乔木 具有形体高大,有独立的主干,茎直立,木质极发达,树干和树冠有明显的区别的特点。

依其体形高矮,可分为大乔木(20m 以上);中乔木(8-20m 以上);小乔木(8m 以下)。

冬季不落叶,全年生长叶片的树木为常绿乔木;冬季落叶的称落叶乔木。

2、灌木指矮小,没有明显的主干,近地面处生长许多枝条,呈丛生状态的木本植物。

灌木也分为常绿灌木极落叶灌3、藤本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依靠特殊器官(吸盘、吸附根、卷须、缠绕茎等)依附于其他物体上,才能伸展于空中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亦称攀援植物4、竹类竹类属禾本科、竹亚科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杆木质、浑圆、中空有节。

表皮多为翠绿色,但也有其他颜色,茎也有异形的品种。

5、棕榈棕榈植物为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

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丛生,直立或攀援。

园林绿化常用的棕榈科植物具有优美的树形、挺拔的树干和良好的观赏特*,尤其适宜营造热带风光的景观效果,在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6、花卉 指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香馥郁、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或木本植物。

通常多指草本植物,但习惯上亦包括各种观叶、观果、观芽、观茎等草本、木本植物。

7、木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多的植物,植株茎干一般坚硬而直立,寿命较长,能逐年生长,木本植物通常分为乔木、灌木和藤木。

8、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植株一般较小,茎干一般柔软,多数在生长季终结时,其整体或地面上部死亡。

根椐其完成整个生活史的年限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9、球根植物 具有膨大的根或地下茎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球根以休眠状态经过一定季度,重新萌芽生长。

根据球根的形态特征,通常或分为鳞茎、球茎、根茎和块根等几类。

10、绿篱植物绿篱是以耐修剪的植物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密植而构成规则的植物篱垣,用以代替篱笆、栏杆和围墙,起分隔、防护或组织空间层次作用。

园林绿化常用名词术语、定义

园林绿化常用名词术语、定义

园林绿化常用名词术语、定义1、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2、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

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女贞、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等。

3、藤本:藤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

茎木质化的称木质藤本。

如北五味子、葛、木通等;茎草质的称为草质藤本。

如何首乌、葎草、栝楼、丝瓜、白扁豆等藤本的分类:(1)木质藤本:茎较粗大,木质较硬。

如过江龙,鸡血藤等;(2)草质藤本:茎长而细小,草质柔软。

如鸡屎藤,百部等;(3)缠绕藤本:主枝缠绕它物,紫藤、葛藤等。

(4)攀援藤本: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攀附器官攀援于它物,如爬山虎、葡萄等。

4、胸径:胸径是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在距地面1.3米处的树干直径。

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2.5cm以下的则不必测量。

5、冠幅:树冠外缘垂直投影最宽处的距离,一般分为东西冠幅、南北冠幅。

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6、花卉:狭义的花卉仅指观花为目的的草本植物;广义的定义指除草本之外,还包括木本植物;观花之外,还包括观叶、观果等植物。

时花: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7、植物病害:植物在病原物的侵害或不适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生理机能失调、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的过程。

植物病害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拮抗性共生;其发生和流行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虫害防治:对各种植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

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几种物质混合务及其制剂。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

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

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

如ft西晋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

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

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

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

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

1.园林:(狭义)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闲、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广义)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1.园林设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遇的过程。

2.混合式园林:当一处园林的内容需要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分别表现时,而且两种形式所占面积的比例又近似,便将这个园林称作混合式。

3.xx:自然界具有xx的物象。

4.境: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和心理感受。

5.物境:园林环境给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即景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鸟语花香、四时变化等。

6.意境:是物境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一种美的联想,是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与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

7.生境:纯自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美。

画境:人工艺术的环境。

8.静态观赏: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称静态观赏。

9.静态空间:游人观赏景物有动静之分,园林观赏的艺术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叫静态空间。

10.动态空间:游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出现了连续的动态观赏与动态空间的组织布局。

11.开敞空间: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空间。

12.xx风景:在开场空间中,呈现的风景是xx风景。

13.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合空间。

14.闭锁风景: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15.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个性强而共性弱。

园林中的专有名词释义

园林中的专有名词释义

园林中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

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

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

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

如ft西晋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

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

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

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

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三ft五园香ft静宜园、玉泉ft静明园、万寿ft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

园林建筑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景之中,常被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一般力求布局在人们欣赏景致的最佳位置和最佳观赏点,同时满足遮荫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

景线指景素的线性组合形态。

从平面上看,有园路构成的游览线,池岸构成的水形线,花卉的图案线以及树木的林缘线等;从立面上看,还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林冠的天际线等。

路径是联系园景与游人的媒介,也是园景的脉络和视点运行的组织者。

作为园景的导引要素,它决定各园景空间的位置关系,组织园景的展示程序,显示方位,观赏距离和更替变化,对园景起着剪辑作用。

步移景异园路规定了游人观赏视点运行的基本轨迹,游人在行进中随着视点的运行,一系列透视景面连续映入眼帘,有限的景观便得到了无限多的景面。

蹊径盘且长出自《园冶》。

真正的大自然中是很少直线的。

曲折迂回的园路,不仅增加了景观层次,扩展了景面,增强了观赏效果,进一步激发了游兴,而且增加了游程,延续了游览时间,起到了拓展游览空间的作用,在有限的园地里造成了无限风光的幻觉。

障景是对景素的遮挡或隔断。

除分隔景观外,还用以处理园门、园墙、隐蔽边界等。

有“实障”和“虚障”之分。

实障隔断性障景。

多用假ft、建筑组成,一般用于不同趣味、情调景观之间的分隔。

在实际造园中常用“隔而不围”,“围必缺”的处理方式,使游人能通过障景的阻断与引导进入另一景观空间。

虚障渗透性障景。

使相邻景观之间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多用于两组情趣相近的景观空间划分,虚障能增加园景层次,创造“小中见大”的园林观赏空间。

在实际造园中多采用连续排列的漏窗方式,或植物手法处理虚障。

如无锡寄畅园。

对景一般指园林中观景点具有透视线的条件下所面对的景物之间形成对景。

对景多用于景点间的联结,用以加强园林空间构图中的呼应与联系。

如苏州拙政园枇杷园的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成对景,加强了枇杷园与其他景区的视线联系。

点景运用造景要素在景线上的局部点缀,起着弥补空白,活跃死角、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苏州留园“华步小筑”等独立设置的小景。

标题点景配有标题命名题刻的一组小景,带有独立景观的性质。

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利弊因素。

立意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布局运用造园手法对造园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

体宜即相地构建,使园林景象的体量、尺度、色彩和空间比例等适度宜人。

即兴随园林营造的过程一时兴之所致,任意点缀。

漏砖墙/漏明墙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在窗洞内有漏空的花饰图案,故又名“花窗”。

其用途为“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即是在园林中适合远观眺望的地方修筑漏窗,既能避免外人的窥视,又能使园中景致若隐若现,富于层次。

)景题景观升华的主观表现形式之一。

对于创作来讲,园林意境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和创作者主观意念与情感的抒发,这种为了表现园林营造的中心思想和最佳游赏情境而创作的手法,常表现为“景题”。

景趣景观升华的主观表现形式之一。

对于欣赏来说,园林意境既是客观存在的园林属性,又是游人主观世界触景生情而浮想联翩的审美感受,故称之为“景趣”。

园林意境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是比直观的园景形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

匾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横置者称为“匾”。

额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竖置者称为“额”。

楹联门两侧柱上的竖牌,称作“楹联”。

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适宜建亭的地方就建亭,适宜建造水榭的地方就建造水榭(绣绮亭-杜甫:绣琦相展转,琳琅愈青荧;宜两亭-白居易:明日同好三更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远香堂-周敦颐:香远益清;留听阁-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

燕誉堂-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表示名高禄重,荣宗耀祖。

风到月来亭-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涵碧ft房-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明瑟楼-郦道元:目对鱼鸟,水目明瑟;清风池馆-苏东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五峰仙馆(江南园林最大的厅堂)-李白:庐ft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

)借景是园景深度的强化手段,即有意识地将园外的适当景物组织于园内景象之间,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错觉,从而拓展了园林景象空间,增进园林艺术效果。

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种。

远借在园内组织观赏距园址较远的景物,其具体处理手法,或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如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进行整理、去除;或提供ft亭、楼阁之类高视点的观赏途径。

如北京颐和园湖ft真意亭,西借玉泉ft塔影;承德避暑ft庄澄湖区,远借磬锤峰奇景。

邻借指借用邻近之景,所借的对象或与园址相毗邻,或者距离很近。

若邻借的景物较高,其具体处理手法一般是隐蔽园墙,使内外景物如在园中。

如在苏州拙政园可望到宜两亭。

应时而借多是随着季节、气候、四时、晴晦而随遇出现的。

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中,要以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最佳情景状态作为意境主题。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例如西苑和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

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如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

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如畅春园和避暑ft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略成小筑,足证大观在寺庙园林中,以较少的建筑布置在一些制高点和景观转折点,控制整体风景形势,达到“一寺镇千ft”的艺术效果。

借景天象即通过日月星辰,天光云影、阴晴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借景和渲染,巧妙地组织构成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廊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绿地之间的过渡空间,一般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构成。

廊的一边或两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了一个个取景框架,形成景观通道。

双面空廊是指廊的两边均为列柱透空,是中国园林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形式。

单面空廊指廊的一边为列柱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砌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通透半封闭的空间效果。

如苏州留园的“古木交柯”景区连廊和艺圃的“响月廊”。

复廊又称里外廊,是在双面空廊屋顶中间设置一道隔墙,将廊分成里外两部分,在隔墙上可设置漏窗或什锦窗。

双层廊又称楼廊,是做成上下两层的游廊,多用于连接具有不同标高的园林建筑或景点。

爬ft廊顺着参差跌落的地形而建的廊,常见的有跌落式爬ft廊和竖曲线爬ft廊。

如无锡寄畅园的叠落廊。

水廊紧贴着水岸边或完全凌驾于水面之上,供欣赏水景和联系水景上建筑之用,形成以水景为主的观赏空间。

如拙政园里的波形廊和颐和园谐趣园的折廊。

桥廊亦可称廊桥,是相当独特的一种园林建筑,兼有桥梁与景廊的双重功能。

如拙政园的“小飞虹”。

人工ft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ft,人为的创设ft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ft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ft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ft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ft野风景地带,包括ft水园、ft地园和水景园等。

外国园林史园圃式宅园古埃及园林代表形式。

四周筑有围墙,入口建起塔门,有甬道直通住房,形成明显的中轴线。

甬道两侧和庭院周围,成行种植以实用为主的树木、藤木和草木植物。

宫苑园林指埃及法老休憩娱乐而建筑的园林化王宫,四周围为高墙,宫内再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小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

贵族花园指古埃及及王公贵族为满足其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建筑的与府邸相连的花园。

这种花园一般都有游乐性水池,四周栽培着各种树木花草,花木中掩映着游憩凉亭。

空中花园按不同高度逐渐收分的台层组合成剧场版的建筑物,每个台层都以石拱廊支撑,拱廊架在石墙上。

台层上面覆土,种植各种树木花草。

如同覆盖树林的假ft,远看如同悬挂在空中。

柱廊园园子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边配制方块的花坛,花园周围围绕一圈宽敞的柱廊,使住宅和花园相互渗透。

学园(学术园林)古希腊的学着往往都有户外讲学的园地,把学校和园林结合起来,内设祭坛、雕像、纪念碑,也有亭廊花架等。

学生和教师在散步中以谈话的方式教学。

城堡式庄园中世纪欧洲的宫室官邸多建在有防御性的城堡之中。

城堡四周有高墙,墙外有深沟,园内建置藤萝架、花架和凉亭,有的庭院堆叠土ft(庭ft)。

寺院庭园常依附于基督教教堂或修道院的一侧,包括果树园、菜畦、养鱼池和水渠、花坛和药圃,生产功能与观赏功能相结合。

西班牙庭院四周是建筑,围成一方形的庭园。

庭园中轴线上有几何形状水池,多有喷泉,在水池和建筑之间种植乔灌木。

这类庭园常常几个连在一起,使得室内外能彼此通透。

庭园之外又有大片的树林,使绿色的园景内外结合,交相辉映。

别墅园林意大利园林的代表类型。

多附属于郊外别墅,一般分为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部分的是花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又不突出轴线;花园之外是景观比较自然的林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