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重点提纲

合集下载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2.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3.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4.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5.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

6.一匡天下: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安定下来。

7.青青子衿:字面意思为服饰,后引申为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

8.返璞归真:返:回归。

璞:璞玉,没有加工的玉石。

真:纯真,原始状态。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到原来质朴、纯真的状态。

9.大巧若拙:拙:笨。

指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

10.封妻荫子:荫:封建时代朝廷给予功臣子孙后代以入学或做官的权利。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世袭官爵。

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11.虚室生白: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

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12.鸟入樊笼:意思是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飞鸟进了笼子。

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13.华屋秋墟: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二、文化常识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特点。

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3.众家评曹操:汉末名士许绍《魏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重点高中部分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重点高中部分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重点高中部分
高考语文中,古诗词是必考内容之一,对于高中部分的古诗词,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关雎》、《蒹葭》
等篇章是必背的。

2. 《楚辞》: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以其浪漫主义色彩
和深沉的情感,是高考的重点。

3. 唐诗: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
杜甫的《登高》、《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是重点篇章。

4. 宋词:宋代词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等,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的。

5. 元曲:元代的戏曲文学,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名句,也是考
试中常见的。

6. 明清小说:虽然主要是小说,但其中的诗词也是考察内容,如《红
楼梦》中的《葬花吟》等。

7. 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
高考语文的考察范围。

8. 文言文:除了诗词,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也是需要背诵的。

9. 文学常识:包括诗人的生平、作品风格、文学流派等,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

10. 诗词鉴赏: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这是高考中对古诗词理解的深层次要求。

掌握这些重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也能够提升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新高考古诗词必背篇目

新高考古诗词必背篇目

新高考古诗词必背篇目在新高考的语文考查中,古诗词必背篇目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篇目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

1. 原文回顾。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看似憨厚老实的男子,抱着布来换丝,实际上却是来商量婚事的场景。

“蚩蚩”这个词把男子那种看似忠厚的样子刻画得很形象,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实际上心里可有自己的小算盘呢。

- 诗中的女主人公从最初的恋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种对男子的深情,见不到就哭泣,见到了就欢笑,非常纯真。

到后来的被弃“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她多年来操持家务,起早贪黑,可是男子却变了心,还对她施暴,女主人公的遭遇实在令人同情。

2. 赏析。

- 从艺术手法上讲,这首诗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的手法,用桑树的生长变化来比喻女子的容颜变化和婚姻生活的变化。

就好比我们现在说,用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来暗示人的命运,很有深意。

而且整首诗叙事性很强,就像一个女子在倾诉自己的故事,情节完整,从恋爱、结婚到被弃,让人读起来很容易理解,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

1. 原文重点片段。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一开篇就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他是个心系百姓的人啊。

他叹息着,流着泪,觉得老百姓的日子太艰难了。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就特别能体现屈原的高尚品格。

他说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品德,就算是死上九次我也不后悔。

这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简直酷毙了。

就像我们现在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放弃的人一样。

2. 赏析。

1. 原文精彩之处。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开篇几句,一下子就把蜀道的高峻难行给渲染出来了。

就像我们现在要形容一个东西特别难,就会用一种很夸张的说法,李白这简直是夸张到了极致。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复习提纲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复习提纲

高考古诗复习提纲一、读懂古诗的方法技巧“四看一品”即:看标题(信息)、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释(关注写作背景)、看正文(诗歌翻译、诗眼、意象),品思想情感。

二、古诗常见七大题材1.送别怀人诗:a)常见情感:i.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ii.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iii.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iv.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v.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b)常用手法:i.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ii.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iii.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iv.想象(也叫虚写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2.羁旅思乡诗:a)常见情感:i.天涯漂泊的羁旅之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ii.望尽天涯的怀人之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iii.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b)常用手法:i.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哀)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ii.侧面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iii.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3.山水田园诗:a)常见情感:i.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ii.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iii.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b)常用手法:i.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ii.写景的表现手法有:a. 白描与工笔。

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b. 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c.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d.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iii.常用的抒情方法:a.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b. 乐景写哀情(反衬)。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考点高三语文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学经典。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点,学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是考试中常见的内容。

2. 《楚辞》:屈原的《离骚》、《九歌》等作品,以其浪漫主义色彩和深沉的爱国情感,成为高考文言文的考点。

3.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其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名句,是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重点。

4. 《孟子》: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言论,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文言文的考点之一。

5. 《左传》:《左传》是《春秋》的注解,其中的“晋楚之争”、“齐桓公称霸”等历史事件,常作为文言文阅读的材料。

6. 《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其中的《项羽本纪》、《屈原列传》等篇章,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7. 唐诗: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是高考中常见的古诗词考点。

8. 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等,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高考的热点。

9. 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文言文的考点。

10. 明清小说:《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情节,是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常见材料。

11. 文言文翻译技巧:在文言文翻译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如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注意古汉语的倒装句式等,对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至关重要。

12. 诗词鉴赏:对于诗词的鉴赏,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义,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情感、时代背景等。

13. 文言文句式结构:熟悉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14. 文化常识: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古代的礼仪、官职、地名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

必背篇目1 初中必备古文1.《论语》十六则----------------------------12.《鱼我所欲也》 (孟子)--------------------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4.曹刿论战《左传》-----------------------2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6.出师表 (诸葛亮) ------------------------27.桃花源记 (陶渊明) ----------------------39.马说 (韩愈) ----------------------------310.陋室铭 (刘禹锡) -----------------------3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3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3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414.爱莲说 (周敦颐) -----------------------4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4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4 必背篇目2 初中必备古诗词17.关雎《诗经》--------------------------518.蒹葭《诗经》--------------------------519.观沧海(曹操)--------------------------520.饮酒 (陶渊明) -------------------------5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5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523.使至塞上 (王维) ------------------------5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625.行路难 (李白) -------------------------626.望岳 (杜甫) ---------------------------627.春望 (杜甫) ---------------------------6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6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6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7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732.观刈麦 (白居易) -----------------------7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7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735.赤壁 (杜牧) ---------------------------736.泊秦淮 (杜牧) -------------------------8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838.无题 (李商隐) -------------------------839.相见欢 (李煜) -------------------------840.渔家傲 (范仲淹) -----------------------841.浣溪沙 (晏殊) -------------------------8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84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844.水调歌头 (苏轼) -----------------------8 46.破阵子 (辛弃疾) --------------------9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9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9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9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9 必背篇目3 高中必备古文51.《荀子·劝学》(节选)-----------------1052.《逍遥游》(庄子)-------------------1053.师说(韩愈)------------------------1054.阿房宫赋(杜牧)--------------------1155.赤壁赋(苏轼)----------------------1156.蜀道难(李白)----------------------11 必背篇目4 高中必备古诗词57.诗经·卫风·氓------------------------1258.离骚(节选)(屈原)----------------1259.登高(杜甫)------------------------1260.锦瑟 (李商隐) -----------------------1261.虞美人 (李煜) -----------------------126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3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3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3必背篇目1 初中必备古文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高考考纲语文必背篇目大纲

高考考纲语文必背篇目大纲

高考考纲语文必背篇目大纲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大纲如下:
《论语》
《劝学》(《荀子》)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赤壁赋》(苏轼)
《项脊轩志》(归有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过秦论(上)(贾谊)
《礼运》(《礼记》)
《陈情表》(李密)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石钟山记》(苏轼)
《登泰山记》(姚鼐)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大学》(《礼记》)
《孟子》
《逍遥游》(《庄子》)
《谏逐客书》(李斯)
《兰亭集序》(王羲之)
《滕王阁序》(王勃)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离骚》(屈原)
此外,还需要注意,在考纲中虽然未明确列出全部必背篇目,但根据历年高考语文的出题规律,以下几篇也是高频考点,建议考生进行复习:
《出师表》(诸葛亮)
《岳阳楼记》(范仲淹)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长恨歌》(白居易)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高考语文必背篇目,请以教育部发布的高考大纲为准。

最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大纲整理版 精品

最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大纲整理版 精品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部分(50篇):1、《孔子语录》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学而》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两句指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这也是君子的表现。

8.《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请教孔子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个人终生的修养追求,孔子讲出了那个字,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做出了千古流传的解释。

9.《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鱼我所欲也》概括了“生”与“义”的关系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表明: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二句表明:给予侮辱性的施舍,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5.《孟子·鱼我所欲也》批判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认为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没什么好处的句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曹刿论战《左传》1.《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曹刿指出:“夫战,勇气也”认为作战靠的是士气。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认为第一次击鼓最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

5.曹刿在打了胜仗后总结战胜原因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

6.《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提出在处理大大小的诉讼案件时要做到: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这才算尽了本职。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得出客人认为邹忌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命令一下达就出现了“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盛况。

6、《出师表》诸葛亮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蜀国国内有利的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6.《出师表》的开头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总括了此时蜀国的形势;并以“诚宜开张圣听”一句向刘禅提出应广开言路的建议。

7、《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让渔人惊异的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的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描写渔人进入山洞后感到开阔明亮,所见平坦宽广的句子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4.《桃花源记》中结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三峡》郦道元1.《三峡》中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马说》韩愈1.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韩愈《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韩愈《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陋室铭》刘禹锡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两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突出作者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中描写大约一百来条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小石潭记》中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溪水的特点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小石潭记》中表现由于环境太过凄清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1.《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岳阳楼记》中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醉翁亭记》欧阳修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及其乐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本文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醉翁亭记》中描绘秋冬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4.《醉翁亭记》中用排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5. 《醉翁亭记》中交代醉翁雅号的由来的句子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醉翁亭记》中表明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爱莲说》周敦颐1.《爱莲说》中写莲的高洁、质朴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写莲的清高风度,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清高。

3.《爱莲说》中以莲比喻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了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说他小时候家贫无法买书来看,但通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的办法,得以博览群书。

2.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他小时候借书抄书十分勤奋刻苦,天气非常寒冷,即使“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仍然不懈怠。

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求学路上的跋涉之苦的句子是:“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6.《送东马阳生序》中写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关雎》1.《关雎》开头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

2.《关雎》中写美丽女子是青年男子追求的好对象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8、《蒹葭》1.《蒹葭》第一章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怅然若失的心情。

19、《观沧海》曹操1.曹操《观沧海》中对山水之景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0、《饮酒》陶渊明1.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陶渊明《饮酒》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勉励友人的句子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3、《使至塞上》王维1.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来写出旅途孤寂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点明时令和交代写作缘由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托付思念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李白1.李白《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通过动作细节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