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1 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鹿泉市西外环下穿石太铁路立交桥工程。设计单位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为静压方桩,但铁路部门要求顶进涵施工要保障畅通、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行,经过对施工场地实地考察,静压桩施工将会中断铁路正常运营。经与设计单位的协商,设计单位同意采用注浆加固进行地基处理,并要求注浆处理深度与原设计静压桩桩尖深度一致,加固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本次拟对鹿泉市西外环下穿石太铁路7-14-7m钢筋混凝土框架

桥进行施工。该框架桥长18.5m、宽32m,桥顶设计标高149.01m、桥底设计标高137.01m,对既有线路下的路基进行注浆。同时,为保证顶进过程中线路及列车运行安全,对框构桥就位位置东西两侧各10m范围进行注浆加固。

1.2加固方法

1.2.1本次地基注浆加固主要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等相关规范、规程。

1.2.2该注浆法的实质是对土体及砂、卵石进行物理、化学加固,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的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将土颗粒或砂石缝隙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后占据其位置,经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沙石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凝结体”。

1.2.3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

粉煤灰,水灰比采用0.3~0.5,注浆时根据现场注浆情况决定,在保证浆液能够注入的前提下优先采用低水灰比。

注浆材料按照设计配比制备水泥浆,加入顺序为:水→水泥→粉煤灰,注浆浆液搅拌均匀,随搅拌随使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

1.2.4本次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拟采用在线路基南侧采用钎孔锤跟PVC管打孔注浆。排距、孔距均为1m。注浆采用隔孔跳注,待第一批注浆12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批孔的注浆。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施工时先完成外围注浆孔的注浆工作,从外向内逐步进行注浆。

1.2.5该方案在施工中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既有线路的沉降变形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法,做好信息化施工。

1.2.6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场地勘察成果资料,本次注浆加固的主要土层为砂夹卵石,按《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中有关砂夹卵石注浆量的经验公式计算,预计注浆孔注浆段每延米注浆量为

0.082m3,需水泥约60kg/m。

1.3技术经济指标

质量指标:分部、分项工程全面达到设计标准,按优良工程标准筹建,合格率100%,优良率95%。

安全指标:对施工全过程做到安全生产、安全无事故。

2 施工准备

2.1施工准备

2.1.1施工前应具备工程平面图、建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场地地下设施分布及类型等相关资料。

2.1.2设备进场前要做到“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场地平整。

2.1.3限于场地允许的工作面,施工平面布置要力求合理,特别是拌和站和注浆泵,要有利于交叉作业。

2.1.4施工所用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暂设房屋等,应在开工前准备就绪。

2.1.5按照设计要求,定购水泥、粉煤灰,索取材质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在开工前,按照每道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明确施工工艺流程,明确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质保措施。由项目经理及项目负责人填写开工报告送批。择优选取正规厂家的产品,材料进场前索取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并由专人负责验收进场。水泥堆放要利于保护,有防雨、防水措施,防止污染。

2.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2.1测量放线

依据施工图纸,所有桩点一次性全部测放。严格控制桩位精度,确保孔位准确。钻孔采用钢筋定位,钢筋埋深控制在30cm左右,拔出钢筋,灌注白灰。

2.2.2孔位布置:

1)南桥主体两侧因有防护桩阻碍注浆,注浆孔布置在防护桩之间缝隙内,竖直方向设置1列,间距1m。每个注浆孔内,变换角度注浆,注浆管角度为30-60度之间。同一注浆孔每隔12个小时进行一次钻孔注浆。东西两侧防护桩共设36个注浆孔位,其中东侧20个,西侧16个。

2)桥就位两侧各1m范围内,加密注浆孔,间距为50cm,注浆后使其形成帷幕,防止路基土方坍塌。孔深20m,倾斜角度为8-10度,共设孔位19个,西侧8个,东侧11个。

3)南桥顶进范围内对路基砂夹卵石层全面注浆,砂夹卵石范围东侧6m,西侧3m范围。排距、孔距均为1m,孔位采用梅花状布置。注浆隔孔跳注,待第一批注浆12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批孔的注浆。钻孔时角度为水平角度,钻深为17m-25m。此注浆面共布设注浆孔113个。

2.2.3成孔

施工前先将作业面清理干净,采用钎孔锤机械成孔(钻杆采用空心钻杆)。成孔时钻头与PVC管同时跟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将注浆管与钻杆连接注浆。成孔时如遇到较大石块难以成孔时,应重新调整角度再次成孔。按设计要求的孔深、角度和孔径进行钻孔,严格保证质量,逐孔进行验收记录。

2.2.4注浆

因注浆加固土层为砂夹卵石成孔后直接从钻杆中注浆。注浆前拔出钻杆0.5m。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水灰比为0.3~0.5,压力0.3~0.5MPa。

此次注浆采用分层分段劈裂注浆。当注入的浆液量达到要求时,将钻杆拔出1m,重复上述步骤注浆。

在设计压力下稳定5-10min即可终止该孔注浆,封堵孔口。若出现串浆(隔孔串浆、地面冒浆)或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但压力无法稳定时,应采取间歇注浆。

水泥浆在送浆前要不停搅拌,防止水泥浆液离析。输浆管道不能

发生堵塞,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2.2.5注浆量监测。

注浆工程技术要求采用双控法鉴定注浆效果,即压力控制与返浆控制。或者能保证试验得出的压力值,或者见到浆液返出才可认为该孔注浆完成。注浆过程中,设专人盯控注浆机压力表,发生压力超限时,立即要求停机。

3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工程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质量验收达到优良工程,争创部级优质工程。确保全部单位工程均达到设计要求。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依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创优要求,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详见下图: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3.2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建立各级领导质量负责制

各级领导对于工程质量终身负责: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全权负责,并进行组织、推动、决策、对本工程质量负责;项目副经理对照质量目标,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措施,督促、检查领导工区内的质量工作,对工区内工程质量达标负责;施工队长对工程质量负责,具体组织工程质量措施的实施,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控制。

各级领导分级负责、逐层保证,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的局面,为实现工程质量等级分阶段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对工程质量要高起点,严要求,牢固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本院“追求卓越管理,筑造精品工程”的质量方针,从每道工序开始,从分项工程做起,加强施工的控制,自始至终把好质量关,同时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开展QC小组活动,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3)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建立各级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实

际的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施工队每周进行两次。质量检查活动由主要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分别进行。

凡一次检查合格率不足100%,且现场管理混乱的工区,提出黄牌警告;连续二次检查合格率不足100%,撤消施工队长的职务。对一次合格率达100%,内实外美且现场有序的施工队给予奖励。

设立各级专职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实施检查控制,做好隐蔽工程的自检工作,分级进行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

4 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

4.1安全防护措施

(1)注浆施工中,获鹿站与获鹿北站各设驻站员一名,施工现场设防护员两名,监护人员到场,驻站人员,防护人员到位的情况下方可施工。

(2)施工中防护人员随时保持联系,报话机出现问题,用手机及时通报,调换报话机,调换报话机由候补人员执行,防护人员坚守岗位,随时用手机沟通。

4.2安全监测措施

(1)在施工中,依靠监控和数据的不断反馈可避免盲目施工、冒险施工。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环境控制的要求,施工监控包括三项内容:沉降、高低、方向和水平位移,防止三角坑的产生以确保绝对安全。

(2)沉降控制

在监测站采用水准仪,通过测量取得的数据与原始值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沉降速率表,有效地掌握沉降量,要求线路轨距:+4,-2;水平:±4mm;

高低差:±6mm;

三角坑:缓和曲线:6 mm

当发现沉降量接近控制量,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调节压力控制值,并采取相应的跟踪注浆措施的同时进行起道填充石碴。对于线路水平应保持同一水平根据《铁路技规》保证120km/h<v≤160km/h的区段应保证正线及到发线不大于4mm。各监测站进行全过程沉降、位移检测、汇总数据,分析取得的数据。超过允许偏差立即调整养护。

(3)检测频率

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实施,在施工范围内,每股道每隔3m设一组观测点(每股钢轨上一个观测点)。各监测内容的初始值的获得,其测值次数不少于3次。列车通过后观测,注浆过程中随时观测,必要时连续观测数据及累计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时提供沉降、位移观测曲线图。

(4)应急措施及处理原则

如果监测数据任一项到达警戒值即项目部提出告警,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同时一起参加补救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有关部门得到报警口头通知后或接到书面通知后,应立即汇集监测单位和各方人员进行情况分析,必要时召开专家讨论会,调整方案,采取调整措施。

4.3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条例”制度,每班组设置安全员一名,实行项目管理。

(2)开工前,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安全第一”。

(3)具体措施:

a)施工现场设置警示牌,拒绝外来人员围观。

b)严禁酒后作业。

c)开工前进行设备大检修,禁止设备“带病作业”,并严格按机具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

d)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工作落实到人。

e)实行奖惩制度,首次违章者进行思想教育,再次违章者罚本人100元/次,罚安全员50元/次,对安全文明生产的机组奖500元。

f)生产全过程确保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对既有线路北侧埋设的电缆,在注浆前探明位置,并挑出防止出现挖断电缆事故。

4.4文明施工措施

(1)按照公司文明工地建设有关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2)各项临时设施、驻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

(3)水泥、机具等,要分类、分品种、分规格堆码,放置整齐。

(4)注意做好场区、生活区的排水系统,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5)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定期专人整修,保持平顺。司机文明行车,礼貌行车。

5 工期保证措施

(1)开工前进行施工设备大检修,保证机具的正常运行。

(2)根据施工进展情况随时调配人员设备,确保工期。

(3)室内资料整理统一协调、多人参与,保证分析、计算准确无误。

(4)合理安排、周密布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任务。

目录

1 工程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加固方法 (1)

1.3技术经济指标 (2)

2 施工准备 (2)

2.1施工准备 (2)

2.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3)

3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

3.1工程质量目标 (5)

3.2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6)

4 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 (7)

4.1安全防护措施 (7)

4.2安全监测措施 (7)

4.3安全保证措施 (9)

4.4文明施工措施 (10)

5 工期保证措施 (10)

附:

1、注浆加固示意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