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doc
传感器技术及实训习题答案

传感器技术及实训习题答案1.6习题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接收信号或刺激并反应的器件,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输出的装置。
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共同组成?分别起著什么促进作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1)敏感元件:轻易体会被测量,并输入与被测量成确认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2)切换元件:以敏感元件的输入为输出,把输出转换成电路参数。
3)切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互连切换电路,便可以转换成电量输入。
3.传感器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目前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而传感器性能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系统的结果。
4.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充分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5.静态参数存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1)灵敏度灵敏度就是指仪表、传感器等装置或系统的输出量增量与输入量增量之比。
2)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量,是有量纲的数。
3)线性度人们总是期望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成正比,即为线性关系。
4)阻滞迟滞是指传感器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5)稳定性稳定性涵盖稳定度和环境影响量两个方面。
稳定度所指的就是仪表在所有条件都恒定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保持其示值维持不变的能力.环境影响量就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发的示值变化量。
6.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动态特性就是指传感器输入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积极响应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就是传感器的输入值能真实地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能力的充分反映。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同意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容许频率范围内维持更添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积极响应总存有―的定延后,期望延迟时间愈长越不好。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

《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计算题答案第1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5 某传感器给定精度为2%F·S,满度值为50mV,零位值为10mV,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以mV计)。
当传感器使用在满量程的1/2和1/8时,计算可能产生的测量百分误差。
由你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满量程(F▪S)为50﹣10=40(mV)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m=402%=(mV)当使用在1/2和1/8满量程时,其测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6 有两个传感器测量系统,其动态特性可以分别用下面两个微分方程描述,试求这两个系统的时间常数和静态灵敏度K。
(1)式中, y——输出电压,V;T——输入温度,℃。
(2)式中,y——输出电压,V;x——输入压力,Pa。
解:根据题给传感器微分方程,得(1)τ=30/3=10(s),K=105/3=105(V/℃);(2) τ==1/3(s),K==(V/Pa)。
1—7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10s,如果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至500℃之间接近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静态灵敏度K=1。
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解:依题意,炉内温度变化规律可表示为x(t) =520+20sin(t)℃由周期T=80s,则温度变化频率f=1/T,其相应的圆频率=2f=2/80=/40;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对炉内温度的响应y(t)为y(t)=520+Bsin(t+)℃热电偶为一阶传感器,其响应的幅频特性为因此,热电偶输出信号波动幅值为B=20A()==15.7℃由此可得输出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y(t)|=520+B=520+=535.7℃y(t)|=520﹣B==504.3℃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为(ω)= arctan(ω)= arctan(2/8010)=相应的时间滞后为t =1—8 一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如下的微分方程来描述,即式中,y——输出电荷量,pC;x——输入加速度,m/s2。
传感器课后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1章概述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规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基本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信号调理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
1.4传感器如何进行分类?(1)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分类,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按传感器的输出量进行分类,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传感器两类。
(3)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4)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分类,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5)按传感器的能量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能量变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6)按传感器所蕴含的技术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普通型和新型传感器。
1.5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开展基础理论研究(2)传感器的集成化(3)传感器的智能化(4)传感器的网络化(5)传感器的微型化1.6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1)差动技术(2)平均技术(3)补偿与修正技术(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5)稳定性处理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温度漂移。
2.2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线性化有什么意义?如何实现其线性化?答:传感器的线性化有助于简化传感器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制作标定和测试。
常用的线性化方法是: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来近似,多数情况下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doc

西安理工研究生考试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课后习题1、对于实际的测量数据,应该如何选取判别准则去除粗大误差?答:首先,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值的误差。
去除粗大误差的准则主要有拉依达准则、格拉布准则、t检验准则三种方法。
准则选取的判别主要看测量数据的多少。
对于拉依达准则,测量次数n尽可能多时,常选用此准则。
当n过小时,会把正常值当成异常值,这是此准则的缺陷。
格拉布准则,观测次数在30—50时常选取此准则。
t检验准则,适用于观察次数较少的情况下。
2、系统误差有哪些类型?如何判别和修正?答:系统误差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规律出现的误革。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乂可以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判定与修正:对于系统误差的判定方法主要有:1、对于定值系统误差一•般用实验对比检验法。
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恒定系统误差。
2、对于变值系统误差:a、观察法: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的各个残差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这些判断准则实质上是检验误差的分布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b、残差统计法:常用的有马利科夫准则(和检验),阿贝-赫梅特准则(序差检验法)等。
c、组间数据检验正态检验法修正方法:1.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2.引入更正值法3.采用特殊测量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主要的测量方法有:1)标准量替代法2)交换法3)对称测量法4)半周期偶数测量法4.实时反馈修正5.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3、从理论上讲随机误差是永远存在的,当测量次数越多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值。
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动检测系统时,计算机可以尽可能大量采集数据,例如每次采样数万个数据计算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结果合理否?答:这种做法不合理。
随机误差的数字特征符合正态分布。
当次数n增大时,测量精度相应提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第八章(含答案)

第八章习题答案1.什么是光电效应,依其表现形式如何分类,并予以解释。
解:光电效应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元件变换成电信号,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a)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b)受光照的物体导电率1R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效应叫内光电效应。
2.分别列举属于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
解:外光电效应,如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内光电效应,如光敏电阻、光电池和光敏晶体管等。
3.简述CCD 的工作原理。
解:CCD 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构成CCD 的基本单元是MOS 电容器,如果MOS 电容器中的半导体是P 型硅,当在金属电极上施加一个正电压时,在其电极下形成所谓耗尽层,由于电子在那里势能较低,形成了电子的势阱,成为蓄积电荷的场所。
CCD 的最基本结构是一系列彼此非常靠近的MOS 电容器,这些电容器用同一半导体衬底制成,衬底上面覆盖一层氧化层,并在其上制作许多金属电极,各电极按三相(也有二相和四相)配线方式连接。
CCD 的基本功能是存储与转移信息电荷,为了实现信号电荷的转换:必须使MOS 电容阵列的排列足够紧密,以致相邻MOS 电容的势阱相互沟通,即相互耦合;控制相邻MOC 电容栅极电压高低来调节势阱深浅,使信号电荷由势阱浅的地方流向势阱深处;在CCD 中电荷的转移必须按照确定的方向。
4.说明光纤传输的原理。
解:光在空间是直线传播的。
在光纤中,光的传输限制在光纤中,并随光纤能传送到很远的距离,光纤的传输是基于光的全内反射。
当光纤的直径比光的波长大很多时,可以用几何光学的方法来说明光在光纤内的传播。
设有一段圆柱形光纤,它的两个端面均为光滑的平面。
当光线射入一个端面并与圆柱的轴线成θi 角时,根据斯涅耳(Snell )光的折射定律,在光纤内折射成θj ,然后以θk 角入射至纤芯与包层的界面。
若要在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纤芯与界面的光线入射角θk 应大于临界角φc (处于临界状态时,θr =90º),即:21arcsin k c n n θϕ≥=且在光纤内部以同样的角度反复逐次反射,直至传播到另一端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题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题答案(共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1章概述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规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基本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信号调理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
传感器如何进行分类?(1)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分类,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按传感器的输出量进行分类,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传感器两类。
(3)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4)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分类,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5)按传感器的能量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能量变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6)按传感器所蕴含的技术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普通型和新型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开展基础理论研究(2)传感器的集成化(3)传感器的智能化(4)传感器的网络化(5)传感器的微型化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1)差动技术(2)平均技术(3)补偿与修正技术(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5) 稳定性处理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温度漂移。
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线性化有什么意义如何实现其线性化答:传感器的线性化有助于简化传感器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制作标定和测试。
传感器课后习题答案最全版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1:答: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温漂。
1-2:答:(1)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2)描述动态特性的指标:对一阶传感器:时间常数对二阶传感器:固有频率、阻尼比。
1-7:解:Y FS=200-0=200由A=ΔA/Y FS*100%有A=4/200*100%=2%。
精度特级为2.5级。
1-8:解:根据精度定义表达式:A=ΔA/Ay FS*100%,由题意可知:A=1.5%,Y FS=100所以ΔA=A Y FS=1.5因为 1.4<1.5所以合格。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2-1:答:(1)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2)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2-2:答: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3:答:金属应变片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叫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它与金属丝应变灵敏度函数不同,应变片由于由金属丝弯折而成,具有横向效应,使其灵敏度小于金属丝的灵敏度。
2-4:答:因为(1)金属的电阻本身具有热效应,从而使其产生附加的热应变;(2)基底材料、应变片、粘接剂、盖板等都存在随温度增加而长度应变的线膨胀效应,若它们各自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引起附加的由线膨胀引起的应变;常用的温度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和电路补偿法。
2-6:答;(1)直流电桥根据桥臂电阻的不同分成:等臂电桥、第一对称电桥和第二等臂电桥;(2)等臂电桥在R>>ΔR的情况下,桥路输出电压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第一对称电桥(邻臂电阻相等)的输出电压等同于等臂电桥;第二对称电桥(对臂电阻相等)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灵敏度取决于邻臂电阻的比值,当k小于1时,输出电压、线性度均优于等臂电桥和第一对称电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第十八章(含答案)

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1、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有哪些特点?
解: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有如下的特点:
1)只要求一个端口即可实现通信。
2)在DS18B20 中的每个器件上都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3)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外部任何元器件即可实现测温。
4)测量温度范围在-55。
C 到+125。
C 之间。
5)数字温度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从9 位到12 位选择。
6)内部有温度上、下限告警设置。
2、试根据本章所给程序画出本设计的程序框图。
解:通过所给程序,可以看出本章所设计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的简单框图如下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2-5 原因:U (® NR 、 △氏斗=亍————+—△R, 1 A/?. 一 △七 A/?.R\ R 2 R$ M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
说明含义。
1、 线性度一一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2、 灵敏度一一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3、 分辨力一一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 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 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 “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 并且最小。
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 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2- 1金属应变计与半导体工作机理的异同?比较应变计各种灵敏系数概念的不同意义。
(1)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 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对于金属材料,灵敏系数Ko-Km=(l+2u)+C(l-2u)o 前部分为受力后金属几何尺寸变化,一•般U ^0. 3,齿I 匕(1+2 U )=1.6;后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
金属丝材的应变电阻效应以结构尺寸变化为主。
对于半导体材料,灵敏系数K 。
二Ks=(l+2u)+ nE 。
前部分同样为尺寸变化,后部分为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致, 而JiE 》(1+2 u),因此Ko=Ks=JiEo 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压阻效应。
2-3简述电阻应变计产生热输出(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其补偿办法。
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及其热输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热阻效应所造成;后部分为敏感栅与试件热膨胀失配所 引起。
在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误差。
补偿办法:1、温度自补偿法(1)单丝自补偿应变计(2)双丝自补偿应变计2、桥路补偿法(1)双丝半桥式(2)补偿块法试述应变电桥产生非线性的原因及消减非线性误差的措施。
业业® 2上式分母中含△Ri/Ri,是造成输出量的非线性因素。
无论是输出电压还是电流,实际上都与△ Ri/Ri 呈非线性关措施:(1)差动电桥补偿法差动电桥呈现相对臂“和”,相邻臂“差”的特征,通过应变计合理布片达到补偿目的。
常用的有半桥 差动电路和全桥差动电路。
(2)恒流源补偿法误差主要由于应变电阻ARi 的变化引起工作臂电流的变化所致。
采用恒流源,可减小误差。
如何用电阻应变计构成应变式传感器?对其各组成部分有何要求?一是作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测试件的应变测量;另一是作为转换元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构成传感器,用以 对任何能转变成弹性元件应变的其他物理量作间接测量。
要求:非线性误差要小(〈0.05『0.1%F ・S),力学性能参数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并与弹性元件匹配。
2-9四臂平衡差动电桥。
说明为什么采用。
全桥差动电路,RER3受拉,R2,R4受压,代入,得U (\R,△& 1 A/?. A/?. ® AR 4) 4 I /?. R 、 R.2 R,由全等柝唇,得 4 K K 可见输出电压Uo 与ARi/Ri 成严格的线性关系,没有非线性误差。
即Uo=f(AR/R)o因为四臂差动工作,不仅消除了飞线性误差,而且输出比单臂工作提高了4倍,故常采用此方法。
3- 7电感传感器产生零位电压的原因和减小零位电压的措施。
差动自感式传感器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电桥输出理论上应为零,但实际上总存在零位不平衡电压输出(零位电 压),造成零位误差。
措施: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补偿电路,其原理为:(1)串联电阻消除基波零位电压;2)并联电阻消除高次谐波零位电压;(3)加并联电容消除基波正交分量或 高次谐波分量。
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外接测量电路来减小零位电压。
如前述的相敏检波电路,它能有效地消除基波正交 分量与偶次谐波分量,减小奇次谐波分量,使传感器零位电压减至极小。
此外还可采用磁路调节机构(如可调端 盖)保证磁路的对称性,来减小零位电压。
4- 2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及如何减小?原因:灵敏度S 与初始极距。
的平方成反比,用减少°°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
的减小会导致非线性误差增大。
采用差动式,可比单极式灵敏度提高一倍,且非线性误差大为减小。
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它还能有效地补偿温度变 化所= 4 1 < R1 R 2 斗 -A /?4 U 4A/?f - T ——U造成的误差。
5-12霍尔效应是什么?可进行哪些参数的测量?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而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
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利用霍尔效应可测量大电流、微气隙磁场、微位移、转速、加速度、振动、压力、流量和液位等;用以制成磁读头、磁罗盘、无刷电机、接近开关和计算元件等等。
6-1何谓压电效应?正压电与逆压电?一些离子型晶体的电介质不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而旦在机械力作用下,都会产生极化现象。
旦其电位移D(在MKS 单位制中即电荷密度。
)与外应力张量T成正比:D = dT式中d——压电常数矩阵。
当外力消失,电介质又恢复不带电原状;当外力变向,电荷极性随之而变。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或简称压电效应。
去切上述电介质施加电场作用时,同样会引起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的相对位移而导致电介质产生变形,旦其应变S与外电场强度E成正比:S=dtE式中dt——逆压电常数矩阵。
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电致伸缩。
6-6原理上,压电式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但实用中,压电式传感器可能用来测量准静态量,为什么?压电式测力传感器是利用压电元件直接实现力-电转换的传感器,在拉力、压力和力矩测量场合,通常较多采用双片或多片石英晶片作压电元件。
由于它刚度大,动态特性好;测量范围广,可测范围大;线性及稳定性高;可测单、多向力。
当采用大时间常数的电荷放大器时,就可测准静态力。
7-1热电式传感器分类。
各自特点。
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
它可分为两大类:热电阻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的特点:(1)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
⑵化学、物理性能稳定。
(3)良好的输出特性。
⑷.良好的工艺性,以便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热电偶传感器的特点:(1)结构简单(2)制造方便(3)测温范围宽(4)热惯性小(5)准确度高(6)输出信号便于远传7-2常用的热电阻。
适用范围。
钮、铜为应用最广的热电阻材料。
伯容易提纯,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化学、物理性能稳定,制成的铀电阻输出一输入特性接近线性,测量精度高。
铜在-50〜150C范围内铜电阻化学、物理性能稳定,输出一输入特性接近线性,价格低廉。
当温度高于100°C时易被氧化,因此适用于温度较低和没有浸蚀性的介质中工作。
7-4利用热电偶测温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1)用两种不同材料作热电极(2)热电偶两端的温度不能相同7-5什么是中间导体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它们在利用热电偶测温时有什么实际意义?中间导体定律: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当引入第三导体时,只要保持第三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第三导体对回路总热电势无影响。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将第三导体换成毫伏表,只要保证两个接点温度一致,就可以完成热电势的测量而不影响热电偶的输出。
连接导体定律:回路的总电势等于热电偶电势EAB(T, To)与连接导线电势EA' B' (Tn,T。
)的代数和。
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上运用补偿导线进行温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7-6什么是中间温度定律?有什么实际意义?EAB (T, Tn, To) =EAB (T, Tn) +EAB (Tn, To)这是中间温度定律表达式,即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EAB(T, Tn)与EAB(Tn,To)的代数和。
Tn为中间温度。
中间温度定律为制定分度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7-7镣络-镣硅介质温度800。
C,参考端温度为25° C,求介质实际温度?t二介质温度+k*参考温度(800+1*25=825)8-2外光电效应、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
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
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的现象。
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线作用下能够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
8-3比较光电池、光敏晶体管、光敏电阻及光电倍增管使用性能上的差别。
光电池:光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把光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器件。
它有较大面积的PN结,当光照射在PN结上时, 在结的两端出现电动势。
当光照到PN结区时,如果光子能量足够大,将在结区附近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在N区聚积负电荷,P区聚积正电荷,这样N区和P区之间出现电位差。
8-5.怎样根据光照特性和光谱特性来选择光敏元件?不同类型光敏电阻光照特性不同,但光照特性曲线均呈非线性。
因此它不宜作定量检测元件,一般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光电开关。
光谱特性与光敏电阻的材料有关,在选用光敏电阻时,应把光敏电阻的材料和光源的种类结合起来考虑,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8-10.简述光电传感器的主要形式及其应用。
模拟式(透射式、反射式、遮光式、辐射式)、开关式应用: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光电式物位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细丝类物件的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