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统计报表制度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报表制度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报表制度1. 简介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用以记录和报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
它是国家经济管理与决策的基础,也是国际经济比较与分析的重要依据。
这个制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和准确的经济情况描述,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核算统计报表,人们可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重要指标。
2. 统计报表的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报表按照统计对象和统计周期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国民总产值统计报表国民总产值统计报表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值情况。
它包括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各个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等指标,用以反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
2.2. 国民收入统计报表国民收入统计报表是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收入情况。
它包括了劳动力的工资、经营者的利润、土地所有者的地租等各种收入来源,用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和经济增长对各个阶层的影响。
2.3. 国际收支统计报表国际收支统计报表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往来情况。
它包括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汇兑等指标,用以分析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国际竞争力。
2.4. 财政收支统计报表财政收支统计报表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它包括了税收、财政补贴、政府支出等指标,用以分析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
3. 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由国家统计局或类似机构负责。
这些机构通过搜集和整理各个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核算和计算,最终形成统计报表。
在编制统计报表时,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标准,以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统计机构要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保护统计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编制完成后,统计报表会以适当的形式发布,通常会在统计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主要报表,并通过其他渠道向社会公布。
农业产值与增加值

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江苏省统计局制定2009年12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制度(一) 说明 (1)(二) 报表目录 (2)(三) 调查表式1.综合年报表式 (4)2.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18)(四) 附录1.农林牧渔业产值核算方法 (20)2.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核算方法 (2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26)4.农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 (28)二、农村生产总值核算统计制度(一) 说明 (29)(二) 报表目录 (29)(三) 调查表式综合年报表式 (30)(四) 附录农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33)三、农产品参考目录 (35)一、农业产值与增加值统计制度(一)说明一、为客观反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效益,满足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和农业发展速度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政策依据,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统计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农村生产总值等。
三、本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各市、县(区、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及非农行业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
也包括军队系统的,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林牧渔业生产。
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一、为了解全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一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地方特殊需要的统计资料应通过地方统计调查搜集,并尽量避免与国家统计调查内容相重复。
三、统计范围及调查单位确定1.统计范围本制度分为年报和定期报表。
除“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产品产量(B306表)”外,其他报表统计范围均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详见“二、报表目录”。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调查单位确定按照“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统一确定纳入企业一套表范围的调查单位。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共同确认分地区、分专业的调查单位,生成调查单位库。
新建单位,因改制、重新注册、合并或拆分发生变化的单位,名称变更的单位每月调整一次;规模变动、破产、关闭等单位,行政区划跨省变动、主要业务活动跨专业变动或组织机构代码变更的单位每年调整一次;单位的其他信息变更每月调整一次。
四、统计原则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按照在地原则进行统计。
五、汇总上报要求1.“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产品产量”(B306表)和“地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B401表)报送汇总表;其他报表调查单位统一采取联网直报方式,严格按照本制度各报表规定的调查内容、上报时间独立自行报送数据,具体要求详见“二、报表目录”。
2.报表中“上年同期”数据统一由国家统计局或省级统计机构在数据处理软件中复制并锁定,调查单位和各级统计机构均不得修改;本年新增的调查单位自行填报“上年同期”数据。
3.关闭、破产调查单位不再纳入2015年定报调查范围,在2015年定报调查单位库中设置为“停报”,历史数据以同期数的形式归入各报告期报表中,满足数据审核、查询、汇总和导出等需求。
工业增加值统计规则

工业增加值统计规则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附加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统计工业增加值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工业增加值的统计规则。
工业增加值的统计范围应包括所有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这些单位和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并应当清晰明确地归类到相应的行业中。
同时,对于跨行业的企业,应按照其主要经营业务所属行业进行统计。
统计工业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济活动记录。
统计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企业的销售收入、产量、库存和成本等经济活动记录,来获取相关数据。
在统计过程中,应当注意准确、完整地获取数据,并进行核实和校正。
第三,统计工业增加值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统计方法和核算原则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工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等。
其中,产出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工业生产的产量和价格,计算出工业产品的总产值;支出法是根据工业生产和投资的支出情况,计算出工业产品的总产值;收入法是根据工业生产和分配的收入情况,计算出工业产品的总产值。
在具体统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
第四,统计工业增加值时,应注意区分实际增加值和价格因素的影响。
实际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创造的附加值,它反映了工业部门的实际贡献;而价格因素是指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增加值变动,它反映了价格变动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在统计时,应当将价格因素进行调整,以获取真实的实际增加值数据。
统计工业增加值时,应当注意时效性和可比性。
时效性是指及时获取和发布工业增加值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和分析工业发展情况;可比性是指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为了保证时效性和可比性,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和数据标准,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共享。
工业增加值的统计规则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

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
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是为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测而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
它主要针对规模以上企业、限额以上企业等统计调查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关经济运行状况的信息。
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统计范围:限额以上统计报表主要针对规模以上企业、限额以上企业等统计调查对象进行数据收集。
规模以上企业通常是指年销售额、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限额以上企业则是指销售额、营业收入等达到一定限额的企业。
统计指标: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包括一系列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情况。
统计周期: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
月度统计主要反映经济运行的短期变化,季度统计能够较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的中期变化,年度统计则能全面反映全年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报表制度: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了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报送时间、数据质量要求等内容。
同时,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还规定了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数据处理与发布:限额以上统计报表数据经过收集、整理、审核等环节后,由国家统计局或地方统计局进行统一发布。
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关经济运行状况的信息,为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是了解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施限额以上统计报表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4年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2024年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统计范围
该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主要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
二、统计指标
该报表制度主要涉及以下统计指标:
1. 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类型、所属行业、所在地区等。
2. 人员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数、工资总额等。
3. 生产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要产品产量等。
4. 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
5. 能源消耗指标:包括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值能耗等。
6. 环保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废弃物产生量等。
三、统计方法
该报表制度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调查为主,抽样调查为辅。
对于大型企业,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对于小型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四、数据发布
该报表制度的数据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进行发布,定期公布各行业的统计数据,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工业统计数据的需求。
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

指数
产值(万元)
现价
可比价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一、农业产值
(一)谷物及其他作物
1.谷物
(1)小麦
①硬粒小麦
②软粒小麦
③混合小麦
④其他小麦
(2)稻谷
①早籼稻
②晚籼稻
③粳稻
④糯稻
⑤制种稻
⑥其他稻谷
(3)玉米
①黄玉米
②白玉米
③混合玉米
④其他玉米
(4)杂粮
①谷子
②高梁
③大麦
④荞麦
⑤元麦
⑥其他杂粮
(5)谷物副产品
(5)席草
(6)苇子(芦苇)
(7)蓖麻籽
(8)除虫菊
(9)薄菏油
(10)野生植物的采集
(11)未列明的其他农作物(二)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
1.蔬菜
(1)叶菜类
①菠菜
②芹菜
③大白菜
④元白菜
⑤甘蓝
⑥花椰菜
⑦莴笋
⑧油菜
⑨其他叶菜
(2)瓜菜类
①黄瓜
②冬瓜
③西葫芦
④苦瓜
⑤丝瓜
⑥南瓜
⑦打瓜
⑧瓠子
⑨其他瓜菜
(一)海水产品
其中:养殖
1.鱼类
2.虾蟹类
3.贝类
4.藻类
5.其他
(二)淡水产品
其中:养殖
1.鱼类
2.虾蟹类
3.贝类
4.藻类
5.其他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河南省中小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河南省中小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目录一、总说明 (3)二、报表表式目录 (5)三、调查表式 (7)(一)中小企业1、综合年报表表式(1)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 (7)(2)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表 (8)(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10)(4)产业集聚区情况表 (11)(5)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表 (12)(6)中小企业部门服务情况表 (13)2、综合定期报表表式(1)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季)报表 (14)(2)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报表 (15)3、基层年报表表式(1)中小企业统计年报基层表(参考表式) (16)(2)产业集聚区情况表 (17)(3)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表 (18)(二)非公有制企业1、综合年报表表式非公有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 (19)2、综合定期报表表式非公有制经济季报表 (20)3、基层年报表表式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经营情况表 (21)四、附录 (22)五、指标解释 (26)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统计报表的上报要求 (54)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与分析,准确掌握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依托中国中小企业河南网建立“河南省中小企业统计直报系统”,对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情况和经济指标进行统计和监测。
(二)中小企业统计报表制度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省辖市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综合要求,各市应按照统一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目录,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的《中小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按时填报。
(三)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企业:年综ZX1表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 年综ZX2表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表, ,年综ZX3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年综ZX4表产业集聚区情况表,年综ZX5表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表,年综ZX6表中小企业部门服务情况表,定综ZX1表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季)报表,定综ZX2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报表,年基ZX1表中小企业统计年报基层表(参考表式),年基ZX2表产业集聚区情况表,年基ZX3表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值统计报表制度(2003年统计年报和2004年定期报表)
北京市统计局
2003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本制度由北京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
一、总说明 (4)
二、报表目录 (5)
三、调查表式 (6)
(一)年报表 (6)
增加值年报(Q111表) (6)
(二)定期报表 (7)
1.增加值季报(Q211表) (7)
2.增加值季度快报(Q212表) (8)
3.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季报(Q213表) (9)
四、附录 (10)
(一)实施办法 (10)
(二)指标解释 (10)
一、总说明
(一)为了解我市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为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制度。
(二)本制度是北京市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统计局对各区县统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综合要求,各区县应按照全市统一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三)本制度的填报单位由区县一级政府统计机构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填报。
(四)本制度表种年度报表包括:增加值年报定期报表包括:①增加值季报、②增加值季度快报、③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季报。
(五)本制度实行统一编码,各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六)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送,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一)年报表
(二)定期报表
5
(一)年报表
增加值年报
表号:Q111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文号:京统发[2002]123号
执行期限:2004年5月底止综合机关名称:
补充资料:居民储蓄利息支出千元。
负责人:填表人:电话:报送日期:年月日
说明:1.第一产业中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2.保留整数。
3.纵向平衡关系:
01=02+03+09;03=04+08;04=05+06+07;09=10+12+14+15+17+19+23+24+25+26+27+28+29+30+31;10≥11;12≥13;15≥16;17≥18;19≥20+21+22;
横向平衡关系:
2=3+4+5+6
(二)定期报表表式
增加值季报
表号:Q211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文号:京统发[2002]123号
执行期限:2004年年底止综合机关名称:
负责人:填表人:电话:报送日期:年月日
说明:1.第一产业中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2.“其他行业”中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近郊区县上报农村口径季报,远郊区县上报区县属季报。
4.保留整数。
5.平衡关系:
01=02+03+06;03=04+05;06=07+09+11+12+14+16+20+21;07≥08;09≥10;12≥13;14≥15;16≥17+18+19
增加值季度快报
表号:Q212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文号:京统发[2002]123号
执行期限:2004年年底止综合机关名称
说明:1.第一产业中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2.“其他行业”中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障和社会福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增长”为现价增长。
4.保留一位小数。
5.平衡关系:
01=02+03+07;03=04+06;04≥05;07=08+09+10+12+13;10≥11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季报
表号:Q213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文号:京统发[2002]123号
执行期限:2004年年底止综合机关名称:
说明:1.计量单位是万元的保留一位小数。
2.平衡关系:
02=03+04;08≥09;10≥11+12
四、附录
(一)实施办法
1.报表制度的布置
由市统计局核算处和农调队负责对区县统计局及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布置与收审报表。
2.填报范围
(1)增加值年、季表的范围
①农村口径:辖区内乡及乡以下常住单位;
②所属口径:辖区内区县所属常住单位;
③在地口径:辖区内全部常住单位。
报送农调队的为农村、所属口径;报送市统计局核算处的为在地口径。
(2)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季报表的范围
①农业总产值:在地的所有农业生产单位。
②工业总产值:在地的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济。
③建筑业总产值:在地的所有法人单位。
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地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济。
⑤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地的各种产业、各种经济类型的从事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务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⑥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在地的所有法人单位。
⑦财政收入:区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3.报送单位
年报的农村口径为各郊区县统计局;所属口径为各郊区县统计局;在地口径为各区县统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季报的农村口径为各近郊区县统计局;所属口径为各远郊区县统计局;在地口径为各区县统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郊区县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
近郊区县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
远郊区县包括: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
4.报送时间
增加值年报:2004年4月20日前;
增加值季报:农村口径和所属口径为季后15日前;在地口径为季后20日前;
增加值季度快报和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季报:第一、二、三季度季后12日前;第四季度2004年12月25 日前。
5.报送方法
(1)年报、季报表通过电子信箱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市统计局。
增加值年报和季报表同时报送纸介质(盖单位公章)。
(2)第四季度在地口径增加值季报免报,农村、所属口径增加值季报于12月15日前报农调队。
(二)指标解释
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总产出按生产价格计算。
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它包括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它可按生产法计算,也可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保险、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这里包括单位为职工支付的各种福利保险费等。
对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是指常住单位向政府交纳的生产税与政府支付给常住单位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它包括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出口关税、进口关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及一些规费,如:教育费附加、排污费、养路费和绿化费等。
补贴收入在生产税净额中是作为减项处理的,如国家按规定补给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和出口退税。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差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