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勤俭节约手抄报.doc

合集下载

精美的勤俭节约手抄报文字内容

精美的勤俭节约手抄报文字内容

精美的勤俭节约手抄报文字内容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苏轼之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一点儿都不假,吃饭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嘛!现在的中国地大物博,粮食资源众多,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浪费粮食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节约”一词在不少人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

吃饭已不成问题的我们到底要不要重视节约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

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粮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浪费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浪费的花样百出,虽说目前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1200万人,如果现在浪费,以后的中国人只有饿死的份儿!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情感。

勤俭节约手抄报简报

勤俭节约手抄报简报

勤俭节约手抄报简报1.勤俭节约手抄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在全校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营造节约氛围,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社会责任感,争做节约的表率,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校师生的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勤俭节约抄报节约美德不可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

近日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从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

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

《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其中“俭”就是节俭。

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

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

“节约”符合“天德”。

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

《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

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

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一定要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

今天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主要目的就是唤醒大家的勤俭节约的意识。

一起来看一下!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当我没一份资源,就等于为我们的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节约是一种财富,是那镶嵌在如宝石的美德上最朴素的东西。

我们不曾忘记,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为明,俭以养
其廉”为勉励;我们也还记得,周总理那件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的睡衣;我们也曾听说过,德国前总理科尔毫不犹豫地舔掉盘子里剩余的.汤水。

这是节约的感召,节约的力作,节约的呼唤!
今天,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

但”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积累;它需要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们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我国虽说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但就人均占有量而言,我国却是一个穷国,而且能源的浪费现象还在持续不断,难道真的要让子孙后代去讨残羹冷炙吗?树立节约意识,提倡节约,迫在眉睫。

怎能忘,节约飞扬传四海,辉煌永驻;榜样辈出笑华夏,前景更佳。

当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直流时,你主动伸手拧紧;当离开教室看到未关的电灯时,你顺手关上;当别人让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你毅然拒绝。

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节俭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树新风,让我们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三年级节约手抄报

三年级节约手抄报

三年级节约手抄报图四1、赵匡胤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2、邓小平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1、中国水周1988年《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1994年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2、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为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国家建设部把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定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2021年5月11日-17日是第十七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今年确定的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加大节水减排力度,迎接绿色奥运”。

3、世界七大公害世界七大公害是:地面沉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恶臭。

水质污染污染源有点与面两种:点上主要是由城市工业三废废水、废气与废渣排放所造成;面上主要是由农药化肥施放所造成。

节约手抄报内容

节约手抄报内容

如今世界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恶化,将节约提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社会节约,就是以多数人甚至所有人的人生幸福为目标,追求社会整体效益、追求可持续发展,既不影响当代人利益又不影响子孙后代利益,力避各种浪费的社会运动。

下面就随的一起来看看关于节约内容的手抄报。

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2、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4、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5、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罗大经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11、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1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13、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14、成由勤俭败由奢。

1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古人云: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

换句话说,勤俭是一种文明,一种抄守。

一种品行,更是一种素养,它应当也必须被我们广泛传承。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但我们的行为却与节约意识反差很大,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

回想我们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细节是不是常被我们忽视,科作业纸没写几笔就扔进纸篓,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拧紧就离开,教室里白天也亮着灯……….我不禁想问,为什么我们年年都在强调的节约问题,至今都没办法有效地在生活中执行?为什么从小就在灌输的勤俭意识至今都没能在我们心中扎根?我觉得,关键还是态度的问题。

世界勤俭日手抄报内容资料和图片大全

世界勤俭日手抄报内容资料和图片大全

世界勤俭日手抄报内容资料和图片大全世界勤俭日的来历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是一种复杂条件下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

近几十年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具有频度高、强度增加、周期短、范围扩大、危害加重的趋势。

据统计,造成重大损失的沙尘暴,20世纪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发生了23次,而2000年一年当中沙尘暴天气发生达12次,2001年15次,2002年11次。

192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9个国家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International Savings Bank Congress),会议的最后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Filippo Ravizza倡议大会的最后一天为“国际节能日”,之后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创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全世界共同勤俭节约的“世界勤俭日”。

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并且今年会达到65.6亿。

仅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也必须做到勤俭节约。

这也是确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的深远意义所在。

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911年,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将妇女节定为3月19日,超过一百万人在当天参加了集会。

除了要求得到选举权和政府公职权,她们还要求得到平等的工作和就业培训机会,并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别歧视。

世界勤俭日的意义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

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勤俭节约不浪费,热爱劳动多实践手抄报

勤俭节约不浪费,热爱劳动多实践手抄报

勤俭节约不浪费,热爱劳动多实践手抄报勤俭乃中华美德,劳动是实干兴邦,勤俭能使我们减少浪费,劳动能帮我们创造幸福。

本周的班会主题是“勤俭节约不浪费,热爱劳动多实践”,本组将班会分为两个部分——“勤俭”和“劳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准备第一部分的过程中,我们组的成员深刻地感受到了勤俭的重要性,也得知能够不愁温饱问题是何等的幸运。

而在今年疫情、蝗灾、洪灾的层层影响下,世界的许多地方出现了粮食危机,如果大家继续铺张浪费,那么便是雪上加霜。

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精打细算,也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节约纸张、节约用电、及时关水电等,节约用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节约财富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创造财富,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在成长路上不断创造劳动财富、知识财富、精神财富。

作为本次班会的“主办方”,我们最开始面对这个主题还有些手足无措,主题的范围也算比较大的了,但经过组内商讨策划,我们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节约资源,创造财富。

在本次班会中本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进其中,这是一个进步,但不足的是班会课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应该更丰富一些,准备还需更加充分,期待每一周班会的不断改进!勤俭和劳动二词,应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的习惯。

不应纸上空谈,更应亲自实践。

第一组总结:此次班会让我们感触最深的便是“热爱劳动”,说起劳动,我们一开始也许只会想到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的清洁阿姨、日日夜夜为你护航的警察叔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以及那些好像十分平凡的人们……但,这周的班会告诉我们,也许我们理解的太狭隘了,在泱泱中国,劳动就是四个字——“大国工匠”,从嫦娥二号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舟七号飞船、国产大飞机C919,到高铁复兴号、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辽宁号航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这无不是每一位劳动者谱写的辉煌——精益求精,恪守本心,坚持不懈,任尔蹉跎。

每一位敬职爱岗的劳动者,都是大国工匠,因为他们的付出,城市得以散发焕然生机,因为他们的付出,回家的路永远温暖光亮,因为他们的付出,餐桌上才有了美味佳肴,因为他们的付出,祖国的建设日新月异!第二组感悟:今天的班会课的内容是勤俭节约,因为生活条件日益变好,现在的人都有些缺乏勤俭节约的观念与意识。

勤俭节约手抄报倡导勤俭节约生活文字稿

勤俭节约手抄报倡导勤俭节约生活文字稿

勤俭节约手抄报倡导勤俭节约生活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1]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勤俭节约手抄报
勤俭节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

勤俭节约的手抄报你会做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的图片欣赏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资料1: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
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2、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资料2:节约用水宣传资料
1.用节水器具
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

有的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这么多交水费长期下来是不合算的。

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从原理来说,有机械式(扳手、按钮的)和全自动(电、磁感应和红外线摇控)两类。

2.查漏塞流
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

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

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

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

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随时用总节门暂时控制水流也好。

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5.洗衣节水小窍门
(1)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定得太高,衣服在高水里飘来飘去,互相之间缺少摩擦,反而洗不干净,还浪费水。

(2)衣服太少不洗,等多了以后集中起来洗,也是省水的办法。

(3)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

资料3: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
1、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

——培根
2、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3、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先秦《墨子节用上》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5、囊中未空先节约。

——(布依族)谚语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7、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论语卫灵公》
8、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先秦《易传否》
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10、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卢梭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