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通用规程-智能设备部分
智能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通用技术规范(范本)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本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表”、“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技术规范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总则 (1)1.1 引言 (1)1.2 供方职责 (2)2 技术规范要求 (2)2.1 结构要求 (2)2.2 环境条件 (2)2.3 工作电源 (3)2.4 绝缘性能要求 (3)2.5 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 (4)2.6 电磁兼容性要求 (4)2.7 性能指标 (4)2.8 配置技术参数 (5)2.9 功能要求 (5)3 试验 (6)3.1 试验要求 (6)3.2 现场试验 (7)4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7)4.1 卖方提供的样本和资料 (7)4.2 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8)4.3 供确认的图纸 (8)4.4 买卖双方设计的图纸 (8)4.5 其他资料和说明书 (8)4.6 卖方提供的数据 (8)4.7 图纸和资料分送单位、套数和地址 (8)4.8 设计联络会议 (8)4.9 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9)4.10 质量保证 (9)4.11 项目管理 (9)4.12 现场服务 (9)4.13 售后服务 (9)4.14 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10)1总则1.1引言1.1.1 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智能变电站1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1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1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1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701)1总则 (703)1.1引言 (703)1.2供方职责 (703)2技术规范要求 (703)2.1使用环境条件 (703)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704)2.3装置功率消耗 (704)2.41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704)2.511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具体技术要求 (707)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708)3试验 (708)3.1工厂试验 (708)3.2系统联调试验 (708)3.3现场试验 (708)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708)4.1技术文件 (708)4.2设计联络会议 (709)4.3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709)4.4质量保证 (709)4.5项目管理 (710)4.6现场服务 (710)4.7售后服务 (710)4.8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710)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GB/T 1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智能变电站_220kV~750kV断路器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220kV~750kV断路器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序号名称编号1智能变电站220kV~750kV断路器保护专用技术规范(范本)2801004-0220/0330/0500/0750-011智能变电站220kV~750kV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2目次智能变电站220kV~750kV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391)1总则 (393)1.1引言 (393)1.2供方职责 (393)2技术规范要求 (393)2.1使用环境条件 (393)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394)2.3装置功率消耗 (394)2.43/2接线断路器保护总的技术要求 (394)2.53/2接线断路器保护装置具体要求 (398)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399)2.7智能终端的技术要求说明 (400)3试验 (400)3.1工厂试验 (400)3.2系统联调试验 (400)3.3现场试验 (400)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400)4.1技术文件 (400)4.2设计联络会议 (401)4.3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401)4.4质量保证 (401)4.5项目管理 (402)4.6现场服务 (402)4.7售后服务 (402)4.8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402)3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合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22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22《110 (66) 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22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2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2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22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22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22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22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2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2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22]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22]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22]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22]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份)》国家电网生[2022]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22]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变电站设备操作规程

变电站设备操作规程变电站设备操作规程一、引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以供用户使用。
为了确保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变电站内所有设备的操作,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
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熟悉变电站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操作工具:操作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操作工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操作杆、验电器等。
3. 操作票:操作人员应根据操作任务填写操作票,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
4. 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根据操作任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停电、验电、接地等。
5. 现场检查: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对设备进行现场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常情况。
四、变压器的操作 1. 变压器的投入操作: - 检查变压器的外观,确保无异常情况。
- 检查变压器的油温、油位,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 检查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确保在正确位置。
- 合上变压器的高压侧断路器,然后合上变压器的低压侧断路器。
- 检查变压器的运行情况,确保无异常情况。
2. 变压器的退出操作: - 断开变压器的低压侧断路器,然后断开变压器的高压侧断路器。
- 检查变压器的油温、油位,确保在正常范围内。
- 检查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确保在正确位置。
- 对变压器进行停电、验电、接地等安全措施。
- 检查变压器的外观,确保无异常情况。
五、断路器的操作 1. 断路器的投入操作: - 检查断路器的外观,确保无异常情况。
- 检查断路器的储能情况,确保储能正常。
- 合上断路器的控制电源,然后合上断路器的操作电源。
- 检查断路器的位置指示,确保在分闸位置。
- 按下断路器的合闸按钮,使断路器合闸。
- 检查断路器的运行情况,确保无异常情况。
2. 断路器的退出操作: - 按下断路器的分闸按钮,使断路器分闸。
智能电网的运行操作规程

智能电网的运行操作规程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电力的输送和分配需求。
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集成了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管理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性。
本文将阐述智能电网的运行操作规程。
二、智能电网的运行原则1. 安全性原则:智能电网运行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所有的操作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电网安全标准和规定。
2. 可靠性原则:智能电网要求具备高可靠性,保证电力的供应和传输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控。
3. 灵活性原则: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实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灵活调整电力的分配和调度,以适应不同时间段和区域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智能电网的操作程序1. 监测、测量和数据采集智能电网应设备足够数量的监测、测量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电网各节点的运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采集到的数据应实时上传至中央数据中心。
2. 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央数据中心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利用智能算法和模型进行功率预测、负荷预测和电网异常检测。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电力资源的优化调度和电网的故障诊断。
3. 电力调度和分配根据负荷需求和电网状况,中央数据中心应对电力资源进行调度和分配。
可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最优的电力分配,以满足不同区域和用户的电力需求,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4. 应急处理和故障恢复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和突发情况。
中央数据中心应设有应急处理和故障恢复措施,及时响应和处理电力故障。
同时,智能电网设备应具备自动巡检和自动修复功能,确保故障的快速恢复。
5. 安全管理和保护智能电网应设有安全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和数据进行安全保护。
包括电网设备的防护措施、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等。
同时,应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监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四、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1. 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智能电网应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确保运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f) 当正常工作时,装置功率消耗不大于 30W;当装置动作时,功率消耗不大于 60W。 3.2.2 绝缘性能 a) 绝缘电阻
3) 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电压时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联接地。 c) 冲击电压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诸回路对地,以 及回路之间,应能承受 1.2/50μs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 60V 时,开 路试验电压为 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 60V 时,开路试验电压为 1kV。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 4.1、4.2 的规定。 3.2.3 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承受 GB/T2423.9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 试验持续时间 48h。在试验结束前 2h 内,用 500V 直流兆欧表,测量各外引带电回路部分对外露非带电 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 1.5MΩ;介质强度不低 于规定值的 75%。
试验电压值的 1.4 倍;
表 3.2-1 工 频 试 验 电 压 值
被试回路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
直流输入回路——地 信号输出触点——地
额定绝缘电压(V) >60~250 >60~250 >60~250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整机带电部分——地
>60~250 ≤60
试验电压 AC(V) 2000 2000 2000 2000 50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一、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
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术语和定义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3. 监测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4. 控制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和调节。
5. 管理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故障诊断、设备维护和运行优化等功能。
6. 通信子系统:负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7. 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参数和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传感器、仪表和监测仪等。
8. 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节的设备,包括PLC、RTU和控制终端等。
9. 管理装置:用于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的设备,包括SCADA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等。
三、设计要求1. 可靠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安全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够防止非法入侵和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3. 灵便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灵便性,能够适应不同变电站的需求,并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4. 互操作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5. 可维护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智能二次设备8.1 合并单元8.1.1概述合并单元(MU)是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
合并单元可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是一个分立单元。
合并单元作为数据采集同步共享信息中心是一次设备向二次设备延伸的重要环节。
500kV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与合并单元配合方式,因此合并单元配置在就地智能控制柜中,以电缆方式采集常规互感器的二次电流电压,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后,以光纤输出将间隔的电流、电压、母线电压信息综合后以IEC61850-9-2规约接入间隔层设备,为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系统、网络报文分析系统提供采样值。
8.1.1.1 功能要求:1)按间隔配置的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入接口,接收来自本间隔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信号;若间隔设置有电压互感器,还应接入间隔的电压信号;若本间隔的二次设备需要母线电压,还应接入来自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的母线电压信号。
2)母线电压应配置单独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入接口,接收来自母线电压互感器的电压信号。
3)对于双母线接线,母线合并单元宜同时接受两段母线电压。
接入了两段及以上母线电压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母线电压并列功能宜由合并单元完成,合并单元通过GOOSE 网络获取断路器、刀闸位置信息,实现电压并列功能,电压切换功能。
4)合并单元应能保证在电源中断、电压异常、采集单元异常、通信中断、通信异常、装置内部异常等情况下不误输出;应能够接收电子式互感器的异常信号;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
合并单元应能够输出上述各种异常信号和自检信息。
8.1.1.2 配置情况:1)500kV 3/2接线方式:按断路器配置两套电流合并单元,按线路(或主变)配置两套电压合并单元,母线配置两套电压合并单元。
满足智能变电站500kV线路、母线、断路器保护及电抗器电量保护均为双重化配置的要求。
2)主变压器高压侧配置两套电压合并单元,中压侧配置两套电压、电流合并单元,低压侧电压、电流合并接入MU,配置两套合智一体装置。
主变、高抗本体配置两套电流合并单元。
满足主变压器电量保护双重化的要求。
3)220kV 双母线(含分段)接线方式:按线路配置两套电流电压合并单元。
双母线(含双母单分段)时配置两套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双母双分段时配置四套电压合并单元,每个电压合并单元接入对应两条母线电压,可切换。
母联(分段)配置两套电流合并单元。
满足智能变电站220kV线路、母线、母联(分段)断路器保护均是双重化配置的要求。
4)35(66)kV配置单套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
各电容、电抗和站用变均配置单套保护。
8.1.2 巡视与检查a)例行巡视1)查看监控系统无告警;2)检查合并单元外观正常,无异常声响,无异常气味,无异常发热情况。
3)检查合并单元电源及各指示灯正常,无异常告警信号。
4)检查各间隔电压切换运行方式指示与实际一致。
5)正常运行时,应检查合并单元检修硬压板在退出位置,只有该间隔停运检修时才可以根据需要投入该压板。
6)检查智能控制柜门关好,密封良好,无进水受潮情况。
b)全面巡视1)巡视除完成上述日常巡视项目外,还应完成下列巡视内容。
2)检查箱内光纤连接无异常,光纤盒无松动。
3)检查柜内电源小开关均在正确位置。
4)检查端子箱封堵完好,温湿度正常,保持干燥清洁。
c)特殊巡视1)设备有缺陷时。
2)异常运行(过电压或过负荷)时。
3)天气异常或雷雨后。
8.1.3 运行注意事项1) 正常运行中的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严禁投入“检修状态投入”硬压板。
2) 二次装置在投入前要检查SV通道和GOOSE通道是否正常、相关的合并单元同步灯是否点亮,装置有无异常告警。
3) 合并单元安装在智能组件柜中。
在智能变电站的日常运维工作中,做好智能组件柜的巡视与检查。
尤其是高温、高负荷期间,重点加强对热交换器工作状态检查,及时排查温湿度显示与后台监控界面显示不一致设备缺陷。
4)在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出现故障需要处理时,只能一次投入一个装置的检修压板,有GOOSE通讯联系的2个IED单元在运行时或者处理缺陷时不能同时投入检修压板。
8.1.4 检修后验收1)装置外观应清洁完整,标识齐全,二次接线端子无松动,装置可靠接地。
2)合并单元自检正常,输出无丢帧,对时精度小于1μs,守时精度满足要求。
采样数据同步小于1μs,采样报文传输抖动延时小于10μs。
3)装置接收、发送的光功率检验。
4)装置告警功能检验。
开关量异常告警功能检验;采样数据无效告警功能检验;合并单元电路故障告警功能检验。
5)人机对话功能检验。
8.1.5 故障及异常处理8.1.5.1 合并单元异常或故障,将影响到所有使用该合并单元采样值的间隔层设备,如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网络报文分析系统等,而会引起严重后果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
因此,合并单元异常处理,将根据对保护装置的影响作出相应隔离措施,然后进行异常检修处理。
1)单套配置的合并单元故障,影响保护正确动作时,应申请退出其对应的运行断路器。
2)双套配置的合并单元(MU)单套异常时,应申请停用异常合并单元、对应的线路(主变)保护、对应的母线保护、对应的断路器保护装置。
因合并单元停用将影响测量或计量数据的,视影响程度确定一次设备运行状态。
8.1.5.2合并单元装置异常处理步骤:1) 立即检查合并单元异常原因,汇报调度及相关领导。
2) 如果发现是合并单元故障、死机,导至一次设备无保护,则应申请停用相应一次设备。
若为双套配置其中单套故障,则应立即申请停运相关的保护装置等,做好隔离措施。
并通知检修人员迅速来处理。
3)若是合并单元电源空开跳闸,无其它异常情况,在做好上述措施后,可试合1次,如恢复正常,则逐步恢复保护运行;如再次跳开,则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8.1.5.3 不同类型合并单元故障时隔离操作处理流程当双套配置的设备间隔中单套合并单元单独出现异常时,可按如下流程隔离操作:A)500kV单套电流合并单元异常或故障时操作处理流程:1) 加用本合并单元“检修状态”硬压板;2)停用对应线路(和/或主变压器)对应保护全部功能及出口软压板;3)停用对应母线对应保护全部功能及出口软压板;4)停用对应断路器对应保护全部功能及出口软压板;5)考虑本断路器重合闸的切换。
B)500kV单套线路电压合并单元异常或故障时操作处理流程:1)加用本合并单元“检修状态”硬压板;2)停用对应线路对应保护全部功能及出口软压板;C)500kV单套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异常或故障时操作处理流程:1)加用本合并单元“检修状态”硬压板;D) 220kV线路(或主变中压侧)单套合并单元异常或故障时操作处理流程:1) 加用本合并单元“检修状态”硬压板;2)停用对应母线对应保护功能及出口软压板;3)停用对应线路(或主变压器)对应保护功能及出口软压板;8.2 智能终端8.2.1概述智能终端是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接口设备,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
该装置负责采集与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相关的开入信号,并负责控制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操作。
智能终端以GOOSE方式上传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同时接收来自二次设备的GOOSE下行控制命令,实现对一次设备的实时控制功能。
通过智能终端,完全取消了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的电缆。
智能终端按照断路器配置。
220kV及以上每台断路器配置两套智能终端,分别对应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其合闸命令输出则并接至合闸线圈。
35(66)kV每台断路器配置单套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
8.2.2巡视与检查a) 例行巡视1)查看监控系统无异常告警,通信正常。
2)检查智能终端面板显示正常,无报警灯亮,位置指示灯指示的相应刀闸位置与实际位置一致正确,开关位置指示正确。
3)检查压板投退正确,各切换把手位置正确。
4)检查智能控制柜外观正常,无异常声响,无异常气味,无异常发热。
5)柜内加热器、工业空调、风扇等温湿度调控装置工作正常,柜内温湿度满足设备现场运行要求。
b)全面巡视1)巡视除完成上述日常巡视项目外,还应完成下列巡视内容。
2)检查箱内光纤连接无异常,光纤盒无松动。
3)检查柜内电源小开关均在正确位置。
4)检查端子箱封堵完好,温湿度正常,保持干燥清洁。
c)特殊巡视1)设备有缺陷时。
2)异常运行(过电压或过负荷)时。
3)天气异常或雷雨后。
8.2.3 运行注意事项1) 正常运行中的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严禁投入“检修状态投入”硬压板。
2) 设备保护功能通过软压板及硬压板投退相应保护,禁止只通过投退智能终端的跳、合闸压板投退相应保护。
3) 在保护进行调试时,需将保护装置和智能终端的检修压板同时投入,此时保护装置和智能终端同时检测到本端和对端为检修态而进人“试验状态”,此状态下,保护装置和智能终端之间能正常通讯GOOSE报文,保护能传动或整组试验至智能终端跳闸,保护起动母差、失灵的GOOSE报文通讯仍将被屏蔽。
4) 当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无法确认投入检修压板或退出功能软压板时,需将其对应的智能终端上的出口硬压板退出,以使其他保护与此智能终端的GOOSE通信中断。
5) 在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终端、MU合并单元出现故障需要处理时,只能一次投入一个装置的检修压板,有GOOSE通讯联系的2个IED单元在运行时或者处理缺陷时不能同时投入检修压板。
6)智能终端装置因故单套需要停用时(一次设备运行),应先断开智能终端装置电源,后断开智能终端开入电源。
智能终端装置电源与开入电源共用一个空开时,应先断开智能终端背板后的装置开关,后断开装置电源及开入电源空气开关。
7)智能终端安装在智能组件柜中。
在智能变电站的日常运维工作中,做好智能组件柜的巡视与检查。
尤其是高温、高负荷期间,重点加强对热交换器工作状态检查,及时排查温湿度显示与后台监控界面显示不一致设备缺陷。
8.2.4 检修后验收a)智能控制柜验收1)智能控制柜应装有二次接地铜排接入等电位地网,并与柜体绝缘;柜体接地标识齐全,柜门接地完好。
2)控制柜应具备温度、湿度的采集、调节功能,并上送温度、湿度信息至监控系统正确;通风、加热或空调装置运行良好。
3)封堵、密封良好。
b)智能终端验收1)装置外观检查:应清洁完整,标识齐全,二次接线端子无松动,装置可靠接地。
2)传动功能检查:①保护跳合闸功能检查;②遥控功能检查:包括断路器遥控分合检查;可控隔离开关、接地刀闸遥控分合检查。
3)指示及告警功能检查:① GOOSE控制命令记录功能检查GOOSE跳、合闸、遥控命令应在动作后,点亮面板相应的指示灯,控制命令结束后面板指示灯只能通过手动或遥控复归消失。
② GOOSE中断告警功能检查。
GOOSE链路中断应点亮面板告警指示灯,同时发送订阅GOOSE断链告警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