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浙教版科学溶液易错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如图在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以下做法能使小球下沉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B.蒸发一些溶剂,恢复到室温C.升高温度,使硝酸钾晶体析出D.降低温度,使硝酸钾晶体析出2 . 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3 .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食盐并充分搅拌,用纵坐标表示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用横坐标表示实验进行的时间(t),其中正确的是()A.B.C.D.4 . 将消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①蒸发溶剂②加入溶质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5 . t℃时取50g某溶液,蒸发掉5g水后又恢复至t℃析出0.6g无水晶体,再蒸发掉5g水后恢复至t℃又析出1.2g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第一次蒸发掉5g水后溶液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D.无法判断6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 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7 . 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6gNaNO3晶体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二、填空题8 . 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供选用的试剂:a烧碱溶液b硫酸钠溶液 c盐酸 d水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第一章溶液专项训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专项训练1.如图甲是几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1克b物质,充分搅拌,得到溶液Ⅰ;在溶液Ⅰ中继续加入89克b物质,充分搅拌,得到溶液Ⅱ,加热溶液Ⅱ至60℃,并充分搅拌,得到溶液Ⅲ,下列是小敏绘制的溶液Ⅰ、Ⅱ、Ⅲ的溶质质量分数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 B.C. D.2.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 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4. 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取氯化钠B. 称氯化钠C. 量取水D. 溶解5.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的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A.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B.溶质质量的变化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D.溶液质量变化6.在20℃时,刘冰同学向 100g 水中依次加入 NaCl 固体,充分溶解。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g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40gD.图③和图④中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7.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
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8.在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g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9.高氯酸钾(KClO4)溶解度如下表。
期中复习溶液专题易错提高练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9.烧杯①中溶液时 60℃时含有 水的
知 60℃和 20℃时,
的溶解度分别为
溶液,经过如图操作后得到 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固体,已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 60℃和 20℃时
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 60℃时
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加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B.加水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C.原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D.该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
18.一杯 50℃的氯化钠溶液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不计乙溶液变成丙溶液过程中水分的蒸发,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能是 5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B.乙溶液一定是 5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C. 若加热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热前大 D. 若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水前大 5.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 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①与③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15.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如图)。下列图像能大致反映图示过
程溶液中某个量随蒸发时间的关系的是( )
1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100g)水 32 46 64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答案)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目录:一、知识点回顾二、基础题(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区分(二)溶液名称练习(三)溶质、溶剂判断三、培优题(一)概念辨析(二)溶液质量易错计算四、拓展题一、知识点回顾1.溶液(1)概念: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2)组成:溶液=溶质+溶剂(3)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葡萄糖溶于水中,读作葡萄糖的水溶液。
因溶剂大多数为水,所以若遇到溶剂为水的溶液,直接简读为“溶质溶液”,即葡萄糖溶液。
(4)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5)注意事项:①溶质判断: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②溶剂判断:一种液体时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时量多的是溶剂,但有水时无论多少水,水都是溶剂。
③一种溶剂可以同时溶解多种溶质2.浊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二、基础题(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区分1.常山贡面是衢州特色小吃,烹饪过程中用到的食材有面条、葱花、猪油、味精、辣椒等,其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猪油C.葱花D.辣椒【答案】A【详解】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猪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错误;C、葱花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错误;D、辣椒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错误。
故选A。
2.下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四种液体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A.“伊利”纯牛奶B.“娃哈哈”矿泉水C.“美汁源”果粒橙D.“祖名”豆浆【答案】B【详解】A、牛奶是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错误;B、娃哈哈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C、果粒橙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属于悬浊液,错误;D、豆浆是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错误。
【化学】初中化学溶液 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

【化学】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下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恒温蒸发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乙比甲多B.20℃~40℃时,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升温的方法提纯乙C.35℃,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50℃向 100g25%的甲溶液中加入12.5g甲,溶液刚好饱和【答案】D【解析】A、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4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乙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20℃~40℃时,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乙,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35℃,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那么75g水中最多溶解37.5g甲物质。
100g25%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25%=25g,溶剂的质量为75g。
故50℃向100g25%的甲溶液中加入12.5g甲,溶液刚好饱和,正确。
故选D。
点睛: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即可解决。
2.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A.100g B.200g C.300g D.400g【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3.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向20g a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C.将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b中含有少量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B t 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a物质;C 从t2℃降温至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等;D a、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不可以用来提纯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第一章易错题集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易错题集锦一、单选题1.下图是20℃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的数值是11B.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D.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2.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塑料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
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水面,则( )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C.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D.试管外壁上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3.一个大物块甲,先后再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C.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D.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4.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球的体积是(h3-h2)SB.金属球的体积是(h2-h1)SC.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2-h1)SD.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3-h1)S5.如图所示铜、铁、铝三个实心球(ρ铜>ρ铁>ρ铝),用细线拴住,全部浸没在水中时,三根细线上的拉力相等,则关于这三个金属球的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V 铜>V 铁>V 铝 , m 铜>m 铁>m 铝B.V 铜>V 铁>V 铝 , m 铜<m 铁<m 铝C.V 铜<V 铁<V 铝 , m 铜>m 铁>m 铝D.V 铜<V 铁<V 铝 , m 铜<m 铁<m 铝6.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 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 水溢出,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 3, 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A. 漂浮,0.90×103kg/m 3B.漂浮,0.85×103kg/m3 C. 悬浮,1.0×103kg/m 3 D.下沉,1.1×103kg/m 37.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A. 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B. 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C. 配制溶液时,烧杯原留有水D. 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8.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若干,老师让小科倒入质量分数1%的盐水80克以配成质量分数2%的盐水,但小科却错误的倒入8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你再将第三种盐水40克倒入水中就可得到2%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A .3%B .4%C .5%D .6%9.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 、金属块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 、B 两物体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A 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P 甲=P 乙=P 丙10.t℃时,M 的饱和溶液m g 中含溶质a g ,N 的饱和溶液m g 中含溶质b g ,则此温度下M的溶解度与N 的溶解度之比是( )A .a bB .am b bm a --C .()()a m a b m a --D .()()a mb b m a -- 11.烧杯①中溶液时60℃时含有120g 水的4NH Cl 溶液,经过如图操作后得到418.0gNH Cl 固体,已知60℃和20℃时,4NH Cl 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 和37.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4NH Cl 的饱和溶液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4NH Cl的不饱和溶液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2.如图所示,一根细线相连的金属球和木球悬浮在水中,两球体积相同,但质量分别是M 和m,则木球所受的浮力、中间细绳的拉力分别是()A.()2M m g+、()2M m g-B.()M m g+、()2M m g-C.()2M m g+、0 D.()2M m g-、013.如图所示,有一个盛水玻璃容器,水中浮着一个倒立的玻璃杯,杯中封有部分空气,处于图示的静止状态,当小管中水位发生变化时,关于玻璃杯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往小管中加水,玻璃杯将向上运动B.往小管中加水,玻璃杯仍然保持静止状态C.打开阀门,小管中水位下降,玻璃杯将向上运动D.不管小管中水位升还是降,玻璃杯永远保持静止14.如图甲所示,木块A的重力为10N,将合金块B放在木块A上方,木块A恰好有五分之四的体积浸入水中;若将合金块B取下放到水中,如图乙所示,B沉底,木块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自身体积的二分之一,此时B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的密度为0.8×103kg/m3B.图乙中水对A底部的压力为2NC.合金B的密度为1.5×103kg/m3D.从图甲到图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了8N15.测量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成功制作测量工具需要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 专题训练(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溶液 专题训练1.(1)溶液的组成溶液是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溶液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浊液悬浊液乳浊液 不同点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分散微粒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均一性________________、透明不均一、不透明(浑浊)稳定性 稳定不稳定、久置后分层相同点都是________________物2.溶质的质量分数(1).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_______________质量之比。
②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2).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①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如图是恒温下蒸发溶剂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2.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3.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4.向两份质量都是100克的某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10克该物体后,第一份溶液刚好温度为t℃时的饱和溶液,第二份仍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则这两份溶液中原来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A.第一份溶液B.第二份溶液C.两份溶液相同D.无法比较5.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溶液易错题1一.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在()对的打√、错的打×,其他按要求做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例)2.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任何其他溶质的溶液()(例)3、.饱和溶液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不饱和溶液()(例),4、.在溶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始终是饱和溶液()5.20℃时,在100g水里溶解了20g甲物质,则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理由)6.100g水中溶解40g乙物质刚好达到饱和,则乙物质的溶解度就是40g()(理由)7.80℃时,400g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丙物质,则80℃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8.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丁物质,则在20℃时丁物质的溶解度为30g()9.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例)10、.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质量多少有关()11.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质量多少有关()12、物质的溶解性与是否用玻璃棒搅拌有关()13、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例)14、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例)15、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例)16、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二、选择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则3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甲大B.乙大C.甲、乙一样大D.无法判断2.向一只盛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溶液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溶液从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溶液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溶液从外界放出热量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 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 B: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 增大压强4.物质的溶解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一组是()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③温度④压强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蔗糖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钠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B. 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若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 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D. 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温度不变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B.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 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8.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是()(填“并列”、“交叉”或“包含”).(2)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的氯化钠,则20℃时,0.9%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9、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关的是( )(1)溶质的多少(2)溶质的性质(3)溶剂的多少(4)溶剂的性质(5)溶液是否饱和(6)是否搅拌(7)温度.A. 全部B. (2)(4)(7)C. (2)(4)(5)(7)D. (2)(3)(4)(5)(6)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C.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11、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g,现在20℃的温度下,向100g水中放入35g该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A.13.0gB.135gC.105gD.100g12.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A. 加硝酸钾B. 充分搅拌C. 恒温蒸发水D. 升高温度13.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5g A物质溶解在20g 水里.B.10g B物质溶解在50g 水里.C.0.3g C物质溶解在2.5g 水里.D.1g D物质溶解在10g 水里14、20、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在此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里,下列相互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溶液=9:25 B溶质:溶液=9:26 C.溶剂:溶质=25:9 D.溶液:溶剂=17:815.20℃时从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取出50克溶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酸钾溶液减少一半B.氯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一半C.溶质的质量减少一半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16..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是102.5克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2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克D: 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17、.t℃时某硝酸钠溶液400 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蒸发20 克水,析出晶体 4 克; 第二次又蒸发20 克水,析出晶体 6 克.则T℃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A.20 克 B 25 克 C.30 克 D.36克18、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时,10 克食盐溶解在100 克水中,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 克B. 20 ℃时,100 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含20 克食盐,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 克C. 20 ℃时,50 克水最多溶解食盐18 克,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 克D. 20 ℃时,100 克水最多溶解食盐36 克,可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克19.该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溶液变浑浊 B: 溶液变为不饱和 C: 溶液质量变小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20.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若在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A.136 g B150 g C50 g D36 g21、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100克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克B: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22、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
按照图中规律分析:(1) 20℃时,1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克;(2) n 的数值是。
5 1123.如图,往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 ) A 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24.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是( )A. 稀溶液B. 浓溶液C. 不饱和溶液D. 饱和溶液25.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 硝酸铵B: 食盐C: 蔗糖D: 生石灰26.如图(1)表示甲、乙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A、B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乙量固体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发现A试管中固体增多,B试管中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固体 B氯化钠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27.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8.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A: A B: B C: C D: D29.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
30..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温度改变(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高”或“降低”),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填“增多”或“减少”)。
3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安装图中规律,20℃时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克,X的数值是一.3√ 8 √ 9√ 13 √ 14 √ 15 √二.1D 3C 3D 4C 5D 6B 7D 8II 9B 10C 11A 12 D 13A 14C15B 16D 17C 18D 19 B 20A 21 D 22 5 11 23 D 24AD 25D 26A 27D 28B(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2)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