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五代十国与两宋
第九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第九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五代十国的背景和变迁五代十国是指从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时期,大致涵盖了907年到979年之间的历史。
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分裂成了多个政权,经历了灾祸频繁的战乱和动荡,导致社会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贫困。
五代十国的具体政权更迭顺序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唐、北汉、南汉、南宋、北宋。
在五代十国的时期,南方的地方政权较为盛行。
其中,南唐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政权,其在文化、科技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南唐的开国君主李昪,在位期间极力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南唐亦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相对较为繁荣的政权之一。
此外,由于五代时期国土领土的分裂以及民族的迁徙,北方民族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黄巢起义和辽、西夏、党项等少数民族不断的压迫都是五代时期的重要事件。
北宋的政治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的制度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就其政治而言,北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和地方政府制度。
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在宋代,官僚制度被完善,并形成以科举制度为主要渠道的官员选拔体系。
宋代官僚阶层按职位分了九等,从低到高分别为主簿、书令、司录、郎官、从六品、从五品、从四品、从三品、从二品和从一品,等级制度严密。
此外,北宋设立了宰相、枢密使、内侍省、宗室等一系列高摆官职,以及一些专职机构,如六部、三司、三衙和武库等。
官僚体系的运转严谨高效,且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此期间,各地政府的政策都由朝廷指导,以达到国家整体的管控。
科举制度北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北宋期间,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被广泛采用。
此制度要求考生经过一系列的层层筛选,才能晋升为官员。
到了宋代中期,科举制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整个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许多人希望能通过考取官员的机会来进行晋升。
这种晋升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数百年。
中国历史朝代记忆歌诀

中国历史朝代记忆歌诀
夏商周,春秋战国楚汉唐,。
五代十国辽宋金元明清。
这个歌诀涵盖了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些朝代的背景和特点。
1.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期,其中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争霸,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孟子、墨子等。
3. 楚汉唐,楚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楚朝是楚国建立的朝代,而汉朝是刘邦建立的朝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盛世之治。
4. 五代十国,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成十个独立的国家。
5. 辽宋金元,这四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宋朝是汉族恢复统一的朝代,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朝代,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
6. 明清,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初期繁荣,后期逐渐衰落,而清朝则是满族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朝代记忆歌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从夏商周到明清,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的政权更迭。
这个歌诀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更加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各个朝代的背景和特点。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自907年到979年,相当于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之前的时间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全面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政权,并尝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后梁(907年-92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起点可追溯到907年,当时朱温在郑州建立了后梁政权。
后梁政权一度统一北方,但不久后由于内部纷争,逐渐走向衰落。
二、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推翻后梁政权,建立后唐政权。
后唐政权在中原地区实施一系列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李存勖的继任者李昪才干不过人,政权开始出现动荡。
三、后晋(936年-946年)936年,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
后晋政权以其人文主义政策而闻名,石敬瑭亦提倡文化、教育以及农业。
然而,由于后唐政权及其支持者的威胁,后晋政权未能长时间维持。
四、后汉(947年-950年)947年,刘知远在后晋政权垮台后建立了后汉政权。
然而,他的政权短暂,并很快被后周政权所吞并。
五、后周(951年-960年)周世宗郭威在951年建立了后周政权,延续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末尾。
后周政权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为随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南唐(937年-975年)937年,李昪远征南方,建立了南唐政权。
南唐政权相对稳定,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得以长足发展。
然而,南唐政权在975年被北宋政权所灭。
七、南汉(917年-971年)917年,刘隐建立了南汉政权。
南汉政权位于现在的广东,其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使其在五代十国时期扮演重要角色。
八、南宋(1127年-1279年)北宋政权建立于960年,这时五代十国时期已过去半个世纪。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所形成的政治分裂、地方割据的格局,给北宋政权建立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五代十国与两宋全面.ppt

最新.
19
宋朝的文化
• 宋词 • 唐宋八大家 • 书法 • 山水画
最新.
20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新.
21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为北宋风俗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
的存世精品,属国宝
级文物,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
米,长528.7厘米,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
证,也是北宋城市经
济情况的写照。
最新.
22
包公
•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 臣。
•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 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最新.
23
包公像
最新.
24
岳飞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 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民族英雄 。
•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 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 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 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
最新.
15
靖康之耻
金朝即乘胜侵犯北宋。东京城破,金军先后把宋 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这就是历史上的“靖 康之变”,北宋由此灭亡。
中国古代史之五代十国及宋元时期重点知识讲解

(7)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 ),是 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 一统王朝。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 朝。
谢谢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 27日),字鹏举。南宋时期抗金名 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 将”之首。
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是指朝中将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战功最为卓 著,他们在抵抗金兵、保证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起过重大 作用,被誉为“中兴四将”。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 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的分裂局面。
北宋大事件
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 主持变法,主要实施了青苗法、农田水 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等。
王安石的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 强兵等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在一定程 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澶chán渊之盟
(北宋和辽国在1005年缔结的盟约)
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两国百年 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 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 (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 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 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 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 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著名词人:
宋词
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张 先、晏几道、秦观、晏殊、 宋祁、欧阳修、王安石、苏 轼、黄庭坚、李纲、李重元、 孙光宪等
(4)西夏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李元昊称 大夏国皇帝。宋人因其在西方,称 之为“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
北宋(960年—1127年) Nhomakorabea (5)金国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一、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期间,中国分裂成五个大国和十个小国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五代 1. 后梁(907-923年):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大国,由朱全忠建立,国号“梁”,后改为“后梁”。
朱全忠自称为“天下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队等。
2.后唐(923-936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大国,由李存勖建立,国号“唐”,后改为“后唐”。
后唐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并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吴越、南汉纳入统治。
3.后晋(936-946年):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大国,由石敬瑭建立,国号“晋”,后改为“后晋”。
后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形成,石敬瑭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国力得到提升。
4.后汉(947-951年):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大国,由刘知远建立,国号“汉”,后改为“后汉”。
后汉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但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国势渐渐衰败。
5.后周(951-960年):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国,由赵匡胤建立,国号“周”,后改为“后周”。
后周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于960年建立了宋朝。
三、十国 1. 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2.后越(907-978年):后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内乱后的遗臣所建立。
后越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但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3.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中国的五代十国与宋朝统一

中国的五代十国与宋朝统一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自907年至960年间,中国境内分裂成多个政权,最终在北方统一的阶段。
此后,宋朝建立,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
本文将详细探讨五代十国时期及其与宋朝统一的过程。
一、五代十国的背景五代十国时期的背景是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五个主要政权轮流控制中央政权,同时还有南方十个割据政权。
这些政权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家的崩溃和分裂,导致社会经济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
二、五代十国的政权变迁五代十国时期,多个政权相继兴起和灭亡。
其中辽、后唐、后晋、后汉是北方政权,后梁是南方政权。
这些政权在相互斗争中逐渐形成,“五代”即指这五个政权的兴起;“十国”则是指南方割据政权的形成。
辽政权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由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的主力是耶律德光。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政权都是汉族政权,建立者分别是朱全忠、李克用、石敬瑭和刘知远。
这些政权的崛起和灭亡主要是靠军事力量和政治斗争,其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朱全忠灭后唐、石敬瑭降辽、刘知远投降宋朝等。
三、宋朝的崛起与统一宋朝的崛起与五代十国时期息息相关。
北宋是宋朝的第一个统一政权,由赵匡胤创建。
他利用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打败后汉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宋朝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赵匡胤之后,其子、孙相继继位,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变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靖康之耻,金朝入侵,南宋建立等事件,这些都是宋朝统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
四、五代十国与宋朝统一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和宋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使得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而宋朝的统一,则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提供了机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其次,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和财富的流失。
而宋朝的统一,则恢复了大规模的人民流动和财富积累,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政权的存在,促进了各地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形成了各地的地方文明。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代十国,宋,元(辽,西夏,金)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代十国,宋,元(辽,西夏,金)五代十国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禅让,唐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16年,契丹。
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
公元940年,赵崇祚编《花间集》。
我国最早的词总集,收录温庭筠等十八家词,尽显绮丽婉约之风。
大辽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大辽”。
契丹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
北宋公元960年,北宋。
陈桥兵变,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取后周帝位,建国号“宋”。
赵匡胤公元961年,杯酒释兵权。
解除大将兵权,重文轻武。
公元970年,冯继昇献“火箭法”。
标志着火药已正式用于武器制造。
公元975年,李煜奉表投降。
宋军攻陷金陵。
宋灭南唐。
公元986年,宋辽大战。
宋发兵伐辽,败于岐沟吴,杨业殉难。
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
契丹南下攻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公元1043年,庆历新政。
范仲淹等主持推行,仅一年而失败。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动变法。
公元1084年,《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成书。
公元1084年,《梦溪笔谈》。
沈括撰成《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公元1101-1125年,《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宋徽宗时期张择端创作。
西夏公元1038年,西夏。
李元昊称帝,即夏景宗,定都兴州并改称为兴庆府。
大金公元1115年,大金。
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府建都立国。
公元1118年,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攻辽。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
金兵攻陷宋都汴梁,掳走宋帝徽,钦二宗。
南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
宗室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为帝,史称”南宋“。
赵构公元1130年,黄天荡之战。
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万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天。
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
临安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南宋灭亡。
公元1141年,绍兴议和。
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宋朝称臣,并与金以淮河为界。
公元1142年,岳飞遇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康之耻
金朝即乘胜侵犯北宋。东京城破,金军先后把宋 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这就是历史上的“靖 康之变”,北宋由此灭亡。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被委派为河北兵马 大元帅出外招兵而免于此难,不久在应天登基, 金兵继续追杀,他逃到了扬州,后来又被逼无奈, 出海逃亡,最后在临安(今杭州市)落脚,暂时 稳定下来。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为北宋风俗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 的存世精品,属国宝 级文物,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 米,长528.7厘米,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 证,也是北宋城市经 济情况的写照。
包公
•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 臣。
82.6
北 宋 禁 军 激 增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 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 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 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 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 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 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 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 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 (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 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 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 室姓赵,也称作赵宋, 共九位皇 帝,享国167年。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 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 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 享国153年。
宋朝的商业发展
• 白银和交子 • 海外贸易 • 商业集镇(“坊”、“市”)
宋朝的文化
• 宋词 • 唐宋八大家 • 书法 • 山水画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宋亡教训
五代十国与两宋
一、五代十国(906——960年) 1.五代十国的更迭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五 代 十 国 地 图
----
周 世 宗 柴 荣
1.措施: 垦荒、薄赋、治吏、治军
2.影响: a、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 了重要条件
二、北宋的建立和中央
集权的加强
1. 陈桥兵变(960年) 2. “杯酒释兵权” 3. 派文臣做地方官 4.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5. 皇帝直接控制禁军
宋太祖即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涿郡 人。祖上世代为官, 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 960年发动
“陈桥兵变 ”,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历史上称为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 (960 — 976年)
说藩宋
:镇太 赵
收制稍 其其夺 精钱其 兵谷权
的祖普 权削建 利弱议
。,,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变法的主要内容 3.结果——成效与失败
官
绫
禄多
米奉
绢
钱铜
高
绵
银金
90
80
人 70 数 60
( 50
单 10
0
19.3
35.8
43.2
•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 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包公像
岳飞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 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民族英雄 。
•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 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 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 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 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