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版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3_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福建省部分市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福建省部分市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福建省部分市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州市旅游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要成为广州支柱产业,总收入达5000亿元以上。

B.通过阅读《格列佛游记》,使我们了解了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到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和飞岛国旅行的经历。

C.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从3月20日开始对BRT沿线公共自行车进行了升级改造,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D.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课上学习语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0年的夏天是属于南非的,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一定会让球迷们热血沸腾....。

B.部分同学意志不坚定,经营者随之应变....地逃避检查,是黑网吧难根除的主要原因。

C.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书包只好甘拜下风....了。

D.骇人听闻....的校园伤害事件一再发生,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排运动员朱婷近几年来取得一个又一个优异战绩,她不仅是中国女排的中流砥柱....,也无愧于世界女排第一人的赞誉。

B.学生贪玩忘了做寒假作业,有些家长竟然替代孩子完成任务,李代桃僵....,这其实是害了孩子。

C.“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诅.咒(zǔ)腻.味(nì)蔫.巴(niān)溢.于言表(yì)B.摩挲.(sūo)殷.红(yīn)蹊.跷(qī)万事俱.备(jǜ)C.剔.透(tì)撺掇.(duo)宁.可(nìn)明眸.善睐(mó)D.遴.选(líng)卷帙.(zhì)摒.弃(bìng)果实累.累(lěi)5.默写。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 2024 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 .我不知道“想要生活过得去,必须自己加点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吗?B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C .“哪怕网络文学作品只有1%的精品,那也是文学的盛事。

”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的总量大,大浪淘沙一定会淘出‘钻石’”。

D .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聚焦市委、市府“真学、真查、真改”要求,坚持把学习作为“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的首要任务,通过坚持“五学”全面推动活动入脑入心。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告子下》。

孟子,战国时期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C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他的著名词句。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D .范仲淹,字希文,溢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说青岛》这套书追溯了青岛的百年历史,是“画”与“说”相德益彰的佳作。

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解析

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解析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 分)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
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
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 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 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 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 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 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 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 出门。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 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 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 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国之医者,承载 了太多人的命运。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 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 苦救难的“仙草”。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 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 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 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 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 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 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 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三(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三(含答案)

2021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模拟测试(三)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请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请勿遗漏。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

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5、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共4分)古人① 情于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世间鲜.有何物能匹敌山之高② 伟岸、海之茫无际涯。

登山③ 海,常让人顿悟天地之阔大、人生之渺小,于是心胸为之豁.然,眼界为之高远。

①依次给上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xiǎn huōB.xiǎn huòC.xiān huòD.xiān huō②在上面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钟②竣③邻B.①衷②峻③临C.①衷②竣③邻D.①钟②峻③临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上下句或上下段的字数、结构基本相同,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君”“令堂”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客观、时效性强,它的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剧本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3、下列关于名著的人物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

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描绘的这个人,就是国民党悬赏8万元要通缉的毛泽东。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部编人教版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及答案
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物都渐行渐远,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比如小人书,比如出租小人书这一行业,以及会在街边看一下午小人书的人们。姥爷爱书,爱小孩子,他喜欢看那些快乐的孩子坐下来安安静静读书的样子。小人书中珍藏着姥爷旧日的回忆和梦想,他望着我的时候,或许也在望着没能陪伴妈妈一起读书的那些午后时光……
⑤此外,型号团队还显著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发射场流程也持续优化,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缩减到43天。研究人员表示,长五遥八火箭与遥五火箭相比,开展了近160项技术改进,并将力争在未来的发射中,进一步压缩发射场的工作时长。
(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④嫦娥六号任务还开展了务实的国际合作。探索浩瀚宇宙是人来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本次嫦娥六号任务还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同步开展月球研究,推动航天事业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选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继2020年11月24日护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后,本次长五火箭再次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准确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9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
C.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D.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其旧制制:规模
B.春和景明景:日光
C.先生奇轼言奇:惊奇
D.以为平生之恨恨:遗憾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交代作记缘由,接着写岳阳楼大观及览物心情,之后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两种人生境界,最后点明文章主旨。

2020中考考前模拟测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中考考前模拟测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一、(6小题,2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折.本/折.扣游弋./摇曳.生姿B.挟.持/协.助拮据./不足为据.C.调.和/调.停雷.霆/自吹自擂.D.轻觑./吹嘘.冠.冕/免冠.徒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罔然自惭形秽亵渎与日巨增B.嘻闹舍身求法别墅如雷灌耳C.端祥间不容发鄙夷丰功伟迹D.贸然走投无路浑家不言而喻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倾听使人,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5.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D.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6.名著阅读(5分)A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泪洒,拜别了宋江下船。

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A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

”嘱罢而死。

(1)这段文字节选自《水浒传》,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

《礼记·大道之行也》)(2)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

(《木兰诗》)(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4)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语文中考最新改革后,背默部分分值调低至10分,但是考查的也都还是一些常见的名篇名句,亦无偏字难字。

理解性默写还是得清楚每首诗的意思及中心主旨,例如《论语》中对每一则的中心归纳,需要在初一年学习时就有意识去分门别类。

日常训练都有涉及到,如果能完成背诵任务,在默写关应该就不会出错,比较基础。

从默写篇目具体来看,七年级考查3篇(《木兰诗》《己亥杂诗(其五)》《<论语>十二章》),八年级考3篇(《渡荆门送别》《雁门太守行》《礼记·大道之行也》),九年级考查2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参考答案】(1)天下为公(2)壮士十年归(3)云生结海楼(4)胡天八月即飞雪(5)黑云压城城欲摧(6)吟鞭东指即天涯(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诗歌鉴赏-2020年中考_语文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福建专用)(解析版)

诗歌鉴赏-2020年中考_语文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福建专用)(解析版)

冲刺小卷09 诗歌鉴赏.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湖东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A2.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达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

【解析】1.从诗歌的题目看,这首诗歌是在扬州的酒宴上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不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

2.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歌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长”意为振作,“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为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的不是忧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二、(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

B.颔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绘声绘色,如在眼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3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7)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9)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伯牙善鼓琴》)(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张岱《湖心亭看雪》)(11)《三峡》为渲染凄凉气氛而引用的渔人歌谣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近几年,实体书店突围经营困境的尝试屡见不鲜,而真正奏效并引人眼球的尝试却甲 (A.寥寥无几 B.屈指可数)。

近期,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

公众关注度高,图书借阅量也十分可观。

而围绕这一模式产生的zhì① (A.置B.质)疑声却不绝于耳,如新书被借阅后不能作为商品出售、消费者成借书人会带来图书销售额缩水、书店缺少市场真金白银的滋养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有评论认为,实体书店的这种尝试不太乙 (A理智B.理性),从长远来看,“共享书店”对于实体书店本身以及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无异于饮鸩②止渴(A. zhèn B jiù)。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只填字母。

(2分)①处:B②处: A(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字母。

(2分)甲处: A乙处:B(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

修改句: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开启了号称“全球首家”的“共享书店”模式。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首联以设问引出下文。

句中的“岱宗”指泰山,下句用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表现泰山绵延不尽之势。

B.颔联的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山之两面明暗分明,直接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盼望登顶之情。

“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赞美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5.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荡胸”和“决眦”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荡胸”写出山中层叠的云气使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写诗人睁大眼睛欣赏归林之鸟。

(1分)将个人感受与景色相交融,真切地表现了景色之秀美迷人。

(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惟鼓山,全闽胜境也。

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①突然出于群山之间,雄伟峭拔,岩谷环复。

其南则虎头诸峰,如笔格、如莲花、如牛羊驱而狮象舞。

其东则巨海汪洋,当风收烟敛,万里一碧,远而琉球诸山,咸在目睫之下。

西北则郡城百雉,市廛②阛阓③,杂遝④鳞次。

(节选自王克复《重建白云廨院碑》,《鼓山志·艺文》) [注]①翥:鸟向上飞。

②市廛:古代城市中的民居。

③阛阓:街市,街道。

④杂遝:行人很多,拥挤杂乱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朝晖.夕阴晖:指阳光明媚 (2)南极.潇湘极:达到(3)万里一.碧一:全,都 (4)咸.在目睫之下咸:全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B.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C.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鹛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D.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分)欣赏景物而产生的情感,难道没有什么不同吗?(“览”1分,“得无异乎”分,意思对1分。

)(2)予惟鼓山,全闽胜境也。

(3分)我认为鼓山是全福建最美丽的地方。

(“惟”1分,“胜”1分,意思对1分)9.甲文的“衔远山,吞长江”和乙文的“如牛羊驱而狮象舞”在描写法上有何共同点?各自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两文都从动态描写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

(1分)甲文的语句表现了洞庭湖浩瀚辽阔的特点;(1分)乙文的语句表现了鼓山虎头诸峰姿态万千的特点。

(1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母亲的相信高明昌①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

②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

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懂啥?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愿意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

③父亲是个泥水匠。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到镇上买回一篮子东西,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

④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嘠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

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

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

母亲劝坐,那女人不坐,只听说: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

母亲一把拎起女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女人点头。

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抽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女人手里,女人千恩万谢。

母亲卸下门闩,女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

⑤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

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

大人的事,孩子别管,人家饭吃不成,等急用!⑥我劝不醒母亲,很懊恼。

母亲说,对别人家,要相信。

⑦相信有时一定无用。

一年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

有一次我见她正想从我家门前走过,看见我,不叫不说,还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

我告诉了母亲。

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还是要面子的,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

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要相信的。

母亲还是那句老话。

⑧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自己做汤圆。

煮好后,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我们,快来端去!我们赶快抽筷子。

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送好了回来吃。

⑨母亲最喜欢送东西给别人,最小的姊妹嘀咕说。

我未作呼应,心里想,我都上初中了,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

母亲觉得这很有意思,她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一碗汤圆实在不只是一碗汤圆。

⑩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信不信无关紧要。

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

⑾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糊涂而安心。

⑿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留下母亲一个人。

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

⒀我总觉得,这与母亲几十年来的相信有关。

母亲和气,好客,乐于帮衬人。

归结到这个原因,母亲却说,不对的,这样讲是变成“讨”了。

意思是难道要靠过往帮过人家一些吃用,才换来你爸死去后人家的上门?所以,母亲不说这些。

母亲还是过去的活法,一脑子的相信。

⒁母亲种什么成什么,包括果实在内,她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

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

⒂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

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事。

(《解放日报》2017年11月26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开头讲母亲的处世理念“从未动摇”,呼应后文母亲被多次劝诫仍毫不改变的行为。

B.母亲始终相信自己在中秋节送汤圆给别人的行为是对的,不在意接受者怎么想。

C.母亲坚信帮衬他人一定有回报,父亲去世后村里人的行为验证了母亲的“相信”。

D我们从未完全理解母亲的“相信”的意思,但我们还是相信母亲为人处世的方式。

11.对于母亲的做法,“我们”的反应先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5分)“我们”起初不理解母亲并反复劝告她,(1分)后来“我们”默认并理解了母亲的法,(1分)作用:内容上,写出无论“我们”如何劝告或理解与否,母亲始终保持善良本色,(1分)表现母亲的处世待人之道的执著与坚定。

(1分)结构上,点明主旨,为后文揭示母亲的“相信”作铺垫。

(1分)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以“拎”“抽”“塞”等动词,写出母亲热情爽快地帮助他人时的情景,(1分)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1分)(2)第⑾段画线句“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糊涂而安心”中的“糊涂”怎么理解?(3分)“糊涂”贬词褒用,(1分)原指“头脑不清:不明事理”,此处指母亲不在意别人的看法,(1分)写出母亲帮助他人时发自内心的真诚。

(1分)13.第⑿段写父亲去世后村里人的行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写父亲去世后村里人经常来“我”家探访母亲,写出母亲长年来友善待人得到了回报,(1分)间接表现了母亲的人格魅力(1分)为下文写我们与母亲谈她的处世待人之道(1分)并进一步挖掘母亲的淳朴观念作铺垫。

(1分)14.文末写“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你理解文中“母亲的相信”的意思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4分)“母亲的相信”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相信别人:他们有时真的有难处:人都是有良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