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作品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辛弃疾《青玉案》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翻译及赏析《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辛弃疾《青玉案》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青玉案宋代作者: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译文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赏析一"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其体会是可信的。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通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首词,“青玉案”是—————,“元夕”是——————。
(2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简要分析词中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的。
(3)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1)词牌名、题目(2)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使用了反衬手法,元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3)这个女子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答“比兴”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文学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词意图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通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首词,“青玉案”是—————,“元夕”是——————。
(2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简要分析词中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的。
(3)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1)词牌名、题目(2)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使用了反衬手法,元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3)这个女子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答“比兴”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文学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词意图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千百度:千百遍。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翻译及赏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翻译及赏析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辛弃疾青玉案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元宵节
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
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
答案写在横线上。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谜底:______________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
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
参考答案
1. 赏灯灯
2. 曹雪芹《红楼梦》
3. 马致远公正圆明园
4. C
5. 答案要点:比喻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6. 答案要点:①确立学习目标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③达成学习目标。
【译文】
像东风一夜吹绽千树繁花,又吹得满天繁星如雨下。
宝马雕车芳香飘洒。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光渐渐西斜,一夜鱼龙飞舞笑语喧哗。
头戴娥儿、雪柳、黄金缕,她们笑语盈盈恣意玩耍。
我在人群中寻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无意之间却在,灯火稀落处发现了她。
【赏析】
本篇为元宵节记景之作。
上片以生花妙笔描绘渲染元宵佳节火树银花、灯月交辉、车水马龙、欢歌笑语的欢腾热闹的风光。
“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而“千树”又说明彩灯数量多。
“更吹落、星如雨”写焰火,烟花一明一灭,参差起落,洒落如星。
前两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一个“更”字将灯光和焰火交织在一起,写出元夜让人应接不暇的情景。
接下来一句写的是车马和游人,“宝马雕车”写车马华美,“香满路”表明游人之多。
“香”字用得好,暗示街上女子多,为下片的叙写做好了铺垫。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的是彻夜欢腾的热闹场面: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光渐渐西斜,一夜鱼龙飞舞笑语喧哗。
上片极言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片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