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月

合集下载

描写月的诗歌10首

描写月的诗歌10首

描写月的诗歌10首在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人类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而描写月的诗歌,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因为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十首描写月的诗歌,让我们一同体会这些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第一首:《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歌将月亮的光芒和地上的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同时,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第二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唐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翻照小庭红影重。

说什么脉脉凝噎,算什么沉沉独醒。

不信睡魔难侵,才疏学浅愁更深。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红。

这首诗歌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写明月的光芒、风和叶子的声音、小庭红影等细节,营造出了一种悠远的氛围。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追问,让人感受到了深沉的哲思。

第三首:《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歌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述情人相思之情和诗人的心境,表达出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其中,“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句话,将描写明月的细节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四首:《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歌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述戍鼓、秋雁、露、月等细节,描绘出了边疆的孤寂和凄凉。

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则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处境,让人感受到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无尽思念和怀念。

第五首:《静夜思》唐代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歌与李白的《静夜思》类似,同样以明月为主题。

描写月亮的现代诗歌10首

描写月亮的现代诗歌10首

描写月亮的现代诗歌10首描写月亮的现代诗歌10首月亮,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存在。

它不仅是夜空中的一种景观,更是人们感情世界中的一种象征。

现代诗歌中,月亮也经常被用来描写情感,下面是十首描写月亮的现代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堪称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月光洒在床前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月夜》--徐志摩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通过描绘月夜中的景象来表达对逝去事物的追忆和挽歌之情。

3.《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通过月亮的形象来表达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描绘了戍边的凄凉和人们的离散和不幸。

4.《登高》--杜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恼,月亮成为了诗人内心的抒发之物。

5.《照天山》--白居易天山月老大,月光下如昼。

照耀三千里,流照万里路。

夜静百鸟寂,月出九霄初。

夜中一道光,出没咸阳路。

这首诗中,天山的月亮被描绘成了一种神秘和美丽的存在,它的光芒照耀着千里万里,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6.《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悲切。

山月照空江,流水如飞絮。

上下而求索,人生几何?江上月明胡雁过,音书断绝何处寻?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和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来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7.《咏月》--辛弃疾细雨梧桐深院,晓阴无赖似穷秋。

诗歌中月亮的多种名称

诗歌中月亮的多种名称

诗歌中月亮的多种名称1、半璧:喻弦月。

本为璜,即半圆玉器。

出自:庚信《望月》:“莫新半璧上,桂满独轮斜。

”2、半蟾:半月。

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

出自:李白《雨后望月》:“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3、半弓:弦月。

出自:元模《春》:“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

”4、半轮:指半圆的月亮。

出自:杜甫《月三首》:“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5、半魄:半圆的月亮。

出自:张子容《碧池望秋月》:“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6、半照:指半边月。

出自:韩屋《寄远》:“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干。

”7、宝鉴:明月的美称。

出自:谢说《四喜记·佳期重会》:“湘帘高卷,遥看宝鉴空悬。

暗想当年奇遇,美景依然。

”8、宝镜:喻月。

出自:崔护《日五色赋》:“晕藻绘于金轮,聚云霞于宝镜。

”9、宝月:明月。

出自:吴均《碎珠赋》:“宝月生焉,越浦隋川,标魏之美,擅楚之贤。

”10、碧华:皎洁的月亮。

出自:李贺《古悠悠行》:“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11、璧月:圆月的美称,取月圆如璧意。

出自:韦庄《咸通》:“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12、冰蟾:指月亮。

出自: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13、冰鉴:指月亮,以其清澈如镜。

出自:元穰《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14、冰镜:指月亮。

出自: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率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

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

”15、冰轮:指月亮。

出自:苏轼《宿九仙山》:“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

30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0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0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古典文学中月亮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宋代和明代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古诗,他们对月亮的描写充满着神秘感,使月亮尤其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一、《州西楼夜雨》李清照牧童遥指州,一片明月洒江楼。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望月怀远》白居易弯弓射不及夕阳西,月夜楼台望穿西。

商山四望去无踪,一月冷风吹花瓣西。

三、《水调歌头:月下独酌》苏轼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四、《月下独酌》李白羡酌无相亲,空斟何人初?苔花如锦绣,古木无人疏。

青天朗月来,玉楼明月初。

五、《乌衣巷》苏轼月半乌衣巷,提纶空肠断。

群燕过街飞,犹记今夕眠。

六、《浪淘沙》张九龄晚舟下湘江,月明渔歌凤。

千山横江碧,长沙断桥红。

七、《观潮》晁补之台夷夜望月,月在高楼中。

青山万里间,白云几行横。

八、《卜算子秋思》韩愈落叶聚还散,寒江独夜舟。

孤舟空调落,千里秋思愁。

九、《宴清都》高适清都宴月满,金碧暮山远。

梦回千里客,归来在江湾。

十、《虞美人春思》李商隐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十一、《薄幸》李煜少妇薄幸,无处问道深!月照窗前花,晓日又归人。

十二、《定风波丙辰中秋》文天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恰似天上人间,月明千里似秋时。

十三、《湖上夜行》杜甫沉吟立湖,秋月愁。

客望乡思,江唱晚霖。

十四、《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五、《望月》高骈凭空望月影,壮志秋夜冷。

河山连穹庐,积雪凝霜雹。

十六、《春望》滕王阁序林月如霜叶如雪,花落知多少。

江潮暗涌添胜意,月明西山千重峰。

十七、《江南曲》佚名春山如梦,月夜参差满。

江南水乡一体同,月明芦苇望乡船。

十八、《踏莎行春愁》李白西风吹入杏花村,小屋边草多春。

月照堤边柳,风送过庭院。

十九、《游台山》陶渊明走向台山去,古路月明中。

山晴见台峰,水月听海钟。

二十、《洞仙歌》温庭筠两重人间时,一曲歌边花。

满天明月出,五湖映洞寒。

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全

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全

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全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全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此外月亮还代表着人生的圆满、缺憾。

古人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一起体会别样的情怀。

描写月亮的诗句第一部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诗句中同时带有月字的诗句

诗句中同时带有月字的诗句

诗句中同时带有月字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同时带有“月”字的诗句: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6.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这些诗句通过“月”字的运用,营造出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月亮在诗歌中的丰富象征意义。

描写月亮的诗歌16首带注释

描写月亮的诗歌16首带注释

望江南·天上月五代佚名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为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

译文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

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

月亮被乌云遮住了。

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注释更阑:更残,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谦称。

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2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五代牛希济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译文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注释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尊前集》注:双调。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

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luán):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劈:剖开。

桃穰(ráng):桃核。

仁: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3绝句金王庭筠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译文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注释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七里一作:七城)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译文:弯弯的月儿升起悬挂在凉州城头,皎洁的月光照亮整个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一首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月
1.篇目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句中“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

《琵琶行》白居易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

用月叙写诗人秋江送别的哀婉凄惨,用月表现琵琶女技艺之卓绝,感情之真切,用月渲染琵琶女身世沉沦之悲凉辛,酸用月反衬诗人被谗遭贬的孤寂悲愤。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
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月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即景感怀。

《苏幕遮》范仲淹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借月亮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深。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

“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

归纳分析
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
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古人何以对“月”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

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托情。

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的;更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