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疲神乏力。 护治原则:温补阳气 亡阴证护治原则:救阴敛阳 亡阳证护治原则:回阳救逆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 的纲领。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 表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浮脉,苔
薄白。 表证护治原则:辛散解表。 里证临床表现: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
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 热,自汗盗汗等 护治原则:补需扶正 实证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 躁,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 实有利,舌苔后腻等。 护治原则:泻实祛邪
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纲。 阴虚症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五
心烦闷、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少津等。 护治原则:养阴清热 阳虚症临床表现: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
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 程较长。 里证护治原则:以合里概括。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寒症临床表现: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
暖、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 苔白而润,脉迟或紧。 护治原则:温以祛寒 热症护治原则:清热泻火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症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

辩证之八纲辨证

辩证之八纲辨证

辩证之八纲辨证中医主要辩证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

即在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的基础上,对疾病类别、病位深浅、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里表、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的辨证方法。

表里反过来写为了记忆方便,便于区分阴阳。

(一)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根据疾病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证与阳证两个主要方面。

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隶属于阳证的范围;里证、寒证、虚证可隶属于阴证的范围,故阴阳两纲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

”(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及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侵犯肌表皮毛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里证是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期、后期或内伤杂病,具有病因复杂,病位广泛,证候繁多的特点。

邪在表者,病位浅,病情轻;邪在里者,病位深,病情重。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邪入里表示病情加重,里邪出表反映邪有去路,病情减轻,因而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表里病位和虚实性质的不同,寒证又有表寒、里寒、虚寒、实寒之分,热证又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分。

(四)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生理机能不足5所产生的证候。

实证是指邪气盛实,体内病理产物停留所表现的证候。

枟素问·通评虚实论枠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是从正气的角度而言的,实证是从病邪的角度而论的。

在疾病的过程中,虚实可以互相转化,而出现由虚转实、由实转虚、虚实错杂的证候。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

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

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

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

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表里,病情的寒热,邪正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二)八纲辨证源流《内经》中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

即所谓“二纲六变”。

可见,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实际上是形成于明代。

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指出:“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正式提出了“八纲”之名称。

二、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它可以说明疾病的病情的轻重浅深,以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1.表证[概念]表证是对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

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表证一般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证型:常见者有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疏证等。

2.里证[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一是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而致;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而形成。

[临床表现]基本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其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
外邪不解,內傳入裏
外邪直中臟腑
七情內傷
三、半表半裏證
[致病因素] 外邪不解,尚未入裏 裏邪透表,尚未至表 [臨床表現與證候分析] 寒熱往來 ---- 正邪相爭 胸脅苦滿 口苦咽幹----肝膽經氣不利 心煩 ---- 邪擾心神 喜嘔 不欲飲食 ---- 胃失和降 目眩 ---- 少陽風火相煽 脈弦 ---- 肝膽為病
惡熱喜冷 面紅口渴
煩躁不安
- 熱盛津傷
分泌物、排泄物黃稠
舌紅 脈數
三、 寒熱鑒別要點
寒熱 四肢 舌象
口渴 二便 脈象
第三節 虛實辨證
虛實是概括正邪盛衰的一對綱領
一、 虛證
[致病因素] 先天稟賦不足 後天失養 [臨床表現與證候分析] 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
二、實證
[致病因素] 邪氣亢盛,正氣不衰 臟腑功能失調,病理產物
2.常見證候: 真寒假熱
寒熱真假--真熱假寒
真實假虛 虛實真假---
真虛假實
“大實有羸狀” “至虛有盛候”
*證候真假鑒別要點: 胸腹、舌、脈 -- 本質 四肢、面部 — 假像
四、證候轉化
1.概念: 八綱中兩種相反證候在一定 條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 方向轉化
2.常見證候: 表證入裏
表裏轉化--裏證出表
四、陰虛證
[致病因素] 熱病傷陰 陰精耗損
[臨床表現與證候分析] 兩顴紅赤 咽幹口燥 五心煩熱 虛煩不寐 潮熱盜汗 便幹溲赤 舌紅少苔 脈細數
五、亡陽證
[致病因素] 大汗 大失血 [臨床表現與證候分析] *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 神情淡漠 呼吸微弱 面色蒼白 舌淡潤 脈微欲絕
六、亡陰證
[致病因素]
3.其他辨證方法是八綱辨證的具體深 化。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2、证候表现:恶寒、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 苍白、肢冷倦卧、溲清便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 迟。
3、病因:
(1)、外感阴寒邪气。
(2)、久病内伤,阳气耗损。
(3)、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4、分类: (1)、表寒;(2)、里寒;(3)、 虚寒;(4)、实寒
八纲辩证-----寒热
(二)、热证
1、定义: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或阴虚阳亢所 表现出来的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2、病因: (1)、外感热邪。 (2)、寒邪入里化热。 (3)、七情过激,五志化热。 (4)、饮食不节,内生火热。 (5)、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 3、辩证要点: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 不安,痰涕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 干,脉数。 4、分类:(1)、实热;(2)、虚热。
3、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的阳气虚脱的病变 和证候。
主要证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逆, 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
八纲辩证-----相互关系
八纲在运用于疾病的辩证过程中,虽然每一 纲才都有独特的内容,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1、辨别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 2、辨别寒热必须与虚实表里相联系。 3、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
(2)、真寒假热――又称阴盛阳格,由于阴寒内盛,阳气 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顺接而致。 临床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似为热证;但身热 欲加衣被,面红而四肢寒冷,口渴而又喜热饮,馀而不多, 脉大但无力,并且又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等寒象。此是阴寒内盛是真,外呈之热象是假。
气弱懒言,食减倦怠,头晕心慌 胸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
舌淡嫩苔 薄白

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分析病因
注意阴阳失调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需结合阴阳辨 证进行分析。
寒邪致病多表现为寒证,热邪致病多 表现为热证。
04
常见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Chapter
感冒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 稀白痰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
紧。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风热感冒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
八纲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预防调护与养 生保健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预防保健工作。 中医预防调护与养生保健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 得到广泛应用。未来,中医将与西医相互融合,共同为人类 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药物治疗原则与方剂选用
Chapter
药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遵循方剂组成原则,确保药物配 伍得当,发挥最佳疗效。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
辨证施治 君臣佐使
个体化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根据八纲辨证结果,针对不同证 候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火偏亢型失眠
表现为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 忡、口干舌燥等症状,舌尖红, 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应以清心 泻火、宁心安神为主。
肝郁化火型失眠
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 至彻夜不眠等症状,伴有头晕头 胀、目赤耳鸣等,舌红苔黄,脉 弦而数。治疗应以清肝泻火、镇 心安神为主。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辨纲目:即辨明疾病的证候,即疾病的本质和表现。

八纲辨证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将疾病分为八个方向,即汗、下、温、清、里、虚、实、阴阳。

每个方向都有特定的证候和治疗方法。

2. 辨辨证:即辨明疾病的证型,即疾病的表现。

八纲辨证的证型包括汗证、不下证、温证、清证、里证、虚证、实证、阴阳实证等。

每个证型都有特定的证候和治疗方法。

3. 辨脏腑:即辨明疾病的脏腑所属。

八纲辨证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辨经络:即辨明疾病的经络归属。

八纲辨证认为,经络是疾病发生、发展和传递的主要通道,经络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辨气血:即辨明疾病的气血状况。

八纲辨证认为,气血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重要基础,气血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辨精神:即辨明疾病的和精神状况。

八纲辨证认为,精神因素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精神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辨治疗:即辨明疾病的治疗方案。

八纲辨证根据疾病的证候、脏腑、经络、气血、精神等各个方面,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拓展: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不仅能够准确辨证,还能够全面治疗。

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
治疗的优势。

此外,八纲辨证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头痛、发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辨证: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之关键,掌握要领,从而确定调理原则。

我们悬灸保健养生虽不属于医疗行为,但我们面对的顾客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游移状态,也就是亚健康。

养生保健重在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平衡就健康,失衡则百病丛生。

因此作为悬灸保健师必须掌握八纲辨证,才能使用正确的悬灸保健技术为顾客服务。

一、阴阳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大致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

因此,尽管病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1、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气滞的证候,属寒、属虚。

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2、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

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3、阴证和阳证的鉴别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表3—1)
二、表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人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脏在内,属里。

1、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入侵机体口鼻,皮毛等表浅部位之证侯,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多在疾病初期。

2、里证:是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侯,五脏六腑在内,属里,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入里,病程较长。

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表3-2)
三、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辨寒热就是辩阴阳之盛衰。

辨别疾病性质的寒热,是调理时选择穴位和手法的依据之一。

1、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表现为抑制或衰退的证候。

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耗伤阳气所致。

2、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机体的机能活动表现为亢进的证候。

多由外感热
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火等所致。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表3—3)
四、虚实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实证主要是邪气过盛、虚证主要是正气不足。

辨别虚实是调理时确定扶正或祛邪的主要依据。

1、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身体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重病之后因气血阴阳虚损不同,故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1)气虚证:是指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证候。

表现为: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音低微、乏力、自汗、舌淡、脉虚弱。

2)血虚证:是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组织、器官而出现的证候。

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3)阴虚证: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致的证候。

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为:面色皓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塘,舌淡苔白,脉弱。

2、实证:是指体内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表3—4)
表3-4 虚证、表证鉴别表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应用八纲辨证的过程中,虽然每个纲领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而不能截然分开。

在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而要对疾病的全部综合表现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表里、寒热、虚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此,在运用八纲辨证中,即要掌握八纲其各自不同的辨证特点,又要注意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这样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