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翻译题 学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2文言文翻译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2文言文翻译教案

2文言文翻译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二、考纲要求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考点透视(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考试题型主观题。

在阅读选择的客观题基础上,从文中选出两句进行翻译,踩点得分。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7-8)学案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7-8)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7-8) 学案关键虚词,翻译不虚。

有些恰是得分的关键点,翻译时要注意以下 3 点: 1.有些虚词可不译,但有些虚词必须译出,且要翻译到位。

如:“以”这一高频虚词,它有介词义, 如“用、拿”“凭借……身份”“因为”等;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表示并列,“并且”等。

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意为“用、拿”。

2.有些虚词兼有虚词义和实词义。

考生翻译时要注意区分,保证实词义的落实。

例如:“所”作为助 词,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可不译;与“为”搭配,组成固定句式“为…… 所……”,表被动;还可做名词,意为“处所、地方、位置”。

例如:(1)“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孟 子·公孙丑上》),“所”可不译;(2)“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所”意为“地方”。

3.留意特殊虚词。

对于复音虚词,考生不能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例如:“得无”不是“得到 没有”的意思,而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是揣测性的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二 是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陵论白居易《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

”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作者用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忠、孝、智、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

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 勇的标准来衡班孟坚①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 量李陵兵败投其所也。

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 降 匈 奴 的 行再接再捷,功孰大焉。

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第1篇: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古文翻译,是古文阅读中最具有综合*、最能看出浅易古文阅读水平的阅读能力,因为它兼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情况、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转化)能力等项的考查。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只是在直译不是以达其意的情况下,才能用意译。

所谓直译,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1.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是一个强调*的说法,应该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这便是:专有名词之类,不译;与现代汉语字义完全相同者不译,或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双音节词取代;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的字,一定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取代。

[例1]元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元国论》)本句中“元国”为专有名词,不译;“破天”,现代汉语说成“灭亡”;“非”现代汉语也这么用,一般说来,应译为“不是”;“兵”,在古今都是多义词,具义项有同有异,这里一是要译成“兵器”;“利”古今有同有异,这里应该译为“锋利”。

像“兵”、“利”这样的实词一般标为关键*的词,翻译时一是要落实;不落实,从考试来说则不能得分。

据此,本句应该这样翻译,元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2.准确自然地体现原文用词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用词特点,主要是指词类话用;“准确”,指意思翻译准确;“自然”是指不要用解释*的话当作翻译,力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教案设计复习目的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复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2、理解文章的寓意复习过程: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4全文的主旨句是: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6.本文采用的写法。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第21讲文言文翻译教材版本全国通用课时说明2课时知识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复习目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复习重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复习难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翻译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翻译

第四讲文言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

“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和落实。

只有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依据原文意义进行意译。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是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为现代汉语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群构成的,句群是由句子构成的,而句子则是由短语和词语构成的。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是由阅读句子开始的,甚至可以说是由一个一个的词语的阅读开始的,但是,正如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义就必须从理解全文的整体意义入手一样,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必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的段落意义入手。

所以说,“宏观把握”“语境着手”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意义的基础。

当我们由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体句子的意义以后,就可以进行文言句子的翻译了。

典题探究【典题】(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课本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课本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翻译题学案一、练熟技法保基础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用“保留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保留的词语:东、西、南、北、穆陵、无棣译文:参考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2)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保留的词语:屈完、召陵、齐侯、诸侯译文:参考答案: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谈判)。

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侯让诸侯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

2.用“增补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3)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增补的词语:“以此众战”“以此攻城”前均增补省略的主语“我”,单音节实词变为双音节实词,“攻”为“攻打”,“御”为“抵挡”,“克”为“攻克”译文:参考答案:(我)用这些诸侯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池攻克不下?(4)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增补的词语:“使”后增补省略的宾语“人”,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告”为“报告”译文:参考答案: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增补的词语:“必死是间”前增补省略的主语“你”,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必”为“必定”,“骨”为“尸骨”译文:参考答案:(你)必定死在那里,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3.用“替换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6)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替换的词语:“掌”名词作动词,替换为“掌管”译文:参考答案: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都城可以得到。

(7)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替换的词语“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译文:参考答案: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8)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替换的词语:“劳”为使动用法,替换为“使……劳累”译文:参考答案:使军队劳累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啊。

4.用“删除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9)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删除的词语:删去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第一个“之”和表判断句式的“也”译文:参考答案: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10)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删除的词语:删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和表感叹语气的“也”译文:参考答案: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5.用“调整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1)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调整的句子:“先君之好是继”中的谓语动词“继”调整到“先君之好”之前,“何如”为介词宾语前置,应调整为“如何”参考答案: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1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调整的句子:“君其问诸水滨”即“君其问之于水滨”,故应调整为“君其于水滨问之”。

译文:参考答案: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13)晋人御师必于殽。

调整的句子:后置状语“必于殽”调整到“御”之前译文:参考答案:晋人一定在殽山抵抗你们的军队。

6.用“变通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变通的词语:“风马牛不相及”在文中是比喻说法,应译为“我们两个国家相距遥远,互不干扰”译文:参考答案: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我们两个国家相距遥远,互不干扰。

(15)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变通的词语:“无以……”为固定句式,翻译时应译为“没有用来……办法(或东西)”译文:参考答案: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16)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变通的词语:“无乃……乎”为固定句式,翻译时应译为“恐怕……吧”参考答案: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参考译文:(一)(鲁僖公四年)春天,齐侯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侯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我们两个国家相距遥远,互不干扰,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谈判)。

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侯让诸侯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

齐侯说:“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侯说:“(我)用这些诸侯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池攻克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服从?如果您凭借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即使众多,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二)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庚辰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都城可以得到。

”秦穆公到蹇叔这里来询问这件事。

蹇叔说:“使军队劳累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啊。

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备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一定会有违背军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人一定在殽山抵抗你们的军队,殽山有南北两座山。

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必定死在那里,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二、翻译规范夺满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

以礼法为家,世闻。

第进士,调寿安尉。

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

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

性刚直,遇事不回。

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

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

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

”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

”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不规范翻译进行修改完善。

(1)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

[失分译文] 安禄山攻下洛阳,崔祐甫冒着被箭射中的危险跑进个人庙中,背着木主逃跑了。

(有三处不规范)[满分修改] 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祐甫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家祠,背着木制的先人牌位跑了出来。

[改后点评] 修改后的翻译能够把关键词“私庙”“逃”根据语境翻译正确,对不理解的“木主”作出了正确的推断。

(2)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

”[失分译文] 恰逢朱泚军队中有猫和小老鼠一同喂奶,上奏了这件事,常衮率大臣前去祝贺,只有崔祐甫说:“应感觉不是好事而不应祝贺。

”(有三处不规范) [满分修改] 适逢朱泚军队中有猫给小老鼠喂奶,(朱泚)上表称吉兆,常衮率百官道贺,唯独崔祐甫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

”[改后点评] 修改后的翻译能够把关键词“同乳”“瑞”和“吊”根据语境翻译正确,对句中省略的两个主语“朱泚”“这事”进行了补充,对理解不到位的“猫鼠同乳”“可吊不可贺”翻译更加合理。

(3)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失分译文] 现在猫是人的牲畜,(猫)不吃老鼠反而喂奶给老鼠,恐怕是丧失了猫的本性了吧?(有两处不规范)[满分修改] 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改后点评] 修改后的翻译能够把“猫受畜于人”中“畜”的用法翻译出来(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养),且把“受……于……”的被动句翻译正确;把“无乃失其性邪”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语气,偏重于反问,“难道不是……吗”的固定句式翻译恰当,且语句更加合理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