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定尺机构的设计
薄板件结构设计准则(下)

8 结构设计 设计领域综述 《机械设计》1999 年 1 月№1
折。解决的办法是在皱折附近设置几个小的压槽, 这样减低局部刚度, 减少变形阻碍 (见图 17)。
(a) 不合理结构 (b) 改进结构 图 15
3 Roβgh itz. Fertigungsgerech tes Gestalten, Stuu tgart, Ger2 m any, 1967
《机械设计》杂志社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m any, 1986 7 Jo rden,W. M asch inenelem en te, Paderbo rn, Germ any, 1995 8 H in tzen, H. Kon struk tionen und Gestaltung F rieder,
V iew eg, Germ any, 1989
Ξ 1997211218 收到稿件。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设计》1999 年 1 月№1 设计领域综述 结构设计 7
度的效果影响很大, 压槽排列基本原则是避免无 压槽区域直线贯通。 贯通的低刚度窄带易成为整 个板面屈曲失稳的惯性轴。 失稳总要围绕一个惯 性轴, 因此, 压槽的排列要切断这种惯性轴, 使它 越短越好。 图 8a 所示的结构, 无压槽区域形成多 条贯通的窄条。围绕这些轴, 整个板的弯曲刚度没 有改进。图 8b 所示结构没有潜在的连通失稳惯性 轴, 图 9 列出了常见的压槽形状和排列方式, 从左 到右刚度增强效果逐渐加大, 不规则排列是避免 直线贯通的有效方法 (见图 10)。
毕业设计---薄壁类零件夹具设计

X X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薄壁类零件夹具子课题:同课题学生姓名: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3一、机床夹具概述----------------------------------------4二、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5三、毛坯的选择------------------------------------------5四、工艺过程设计----------------------------------------6五、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设计毛图----------------------8六、工序设计-------------------------------------------10七、夹具的设计-----------------------------------------13八、毕业设计小结 --------------------------------------24 致谢---------------------------------------------------25 参考文献-----------------------------------------------26摘要薄壁衬套是某型发动机火焰筒上的一个零件,加工难度较高。
材料为GH135,铁-镍基高温合金,此种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有高的塑性和韧性,足够的热强性和良好的热疲劳性,是一种难加工材料。
并且是薄壁零件,当完成两外圆和内部形状加工之后,零件的壁较薄,受力差,因此要考虑其如何夹紧的问题。
为了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必须编制合理的工艺路线,并要求设计专用的夹具。
关键词:薄壁衬套、专用磨床夹具、专用钻模、铣槽夹具、铣弧形面夹具一机床夹具概述在机械制造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这占有正确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装置,统称为夹具。
钢板长度定尺剪切自动控制

却后达到用户和国标要求的长度尺寸。 2 位置检测控制。挡板位置信号取 自定尺机小车电 )
的定尺长度和加上放尺量的长度 , 右侧显示当前钢板的
控 制系统 、 场情况 和工艺 要求 进行分 析 。 现 确定采 用变 频
济钢 中厚板一般是按照用户的要求来进行剪切 , 由 于钢板剪切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 , 剪切冷却至常温后钢
板 的长度 会缩短 。 当定尺 长度达 不到要 求 时 , 户提 出质 用 量异 议而造 成协 议板 。济 钢 中厚 板厂 的长度 定尺 功能 由 2 横剪 的长 度定尺 机来 实现 , 系统 长度 定尺 机 大车行 原 走 电机采 用双 向电子 开关柜控 制 ,带 动 1 台绕线 电机 实
自动定位剪切状态。 当钢板接近剪切区时, 温度传感器拾 取钢板表面纵向温度信号。 送至计算机进行采集、 处理和
显示 , 依据控 制模 型计算 出剪切 放尺量 , 自动控制 定尺 机 截 流所致 。 为此 , 偿器 设计时 , 先保证产 品的最小 内 在补 首
学计算机应用 专业 。 现为济钢中厚板厂 电气车间主任 , 工程师 , 从事 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工作。
(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 司 中厚板厂 , 山东 济南 2 0 0 ) 5 11 摘 要: 自动定尺剪切控制系统 由定 尺机 、 编码 器 、 剪切机 、 温度传感 器 、 变频器 、 控制 机柜 和数码显示器等构成 , 采用变频
传动技术、 测技术和 P C 监 L 控制技术 , 快速 自 动精确定位 , 实现了对钢板的精确剪切 , 了定尺长度精度要求 。 满足
偿器研发成功后 , 在莱钢的使用环境下 , 预计 3 种产品的
使用 寿命均 可超过 5 。到 目前 为止 24 M 材质 的波纹 a 5S o 补偿 器 已运 行 了 1 个月 ,运 行情 况 良好 。从 20 9 06年 7 月 一 0 8 2 的费 用统 计来 看 , 年 干法 除尘 系统 与 20 年 月 每
薄板钢骨建筑体系技术规范

编号:QBH— 1 —2003备案号:JQB—016--2004薄板钢骨建筑体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Framed Building System with Light-gauge Steel Shapes主编单位:北新房屋有限公司批准日期:2003年12月27日施行日期:2004年2月18日2004 北京前言薄板钢骨建筑体系技术的核心源自日本薄板轻量型钢结构技术。
日本薄板轻量型钢结构技术于公元2001年11月15日得到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正式批准,作为完善的薄板轻量型钢结构技术体系在全日本推广实施。
(国土交通省2001年告示第1641号“薄板轻量型钢结构建筑物或建筑物结构部分的结构方法相关的安全方面必要的技术标准的规定等事宜”)目前在日本,北美等国薄板钢骨住宅正以逐年较大的增长势头迅速占领住宅市场,其居住性能的优良,产品质量的优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在住宅建设领域就是要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是住宅建设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住宅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是增加住宅有效供给、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促进住宅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薄板钢骨建筑体系正是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体系。
薄板钢骨建筑具有:优质、安全、耐久、舒适、节能、美观、空间灵活、工期短、高性价比、绿色环保和多技术集成等特点,能较大地提高面积使用率,大大减少在不良地基条件下地基处理的资金投入。
我们对该技术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并结合中国相关规范作了大量的试验,取得了相关数据,按照中国标准编制规定的要求去编写了这本规程。
薄板件结构设计准则

薄板件结构设计准则薄板件结构设计准则:薄板指板厚和其长宽相比小得多的钢板。
它的横向抗弯能力差,不宜用于受横向弯曲载荷作用的场合。
和薄板构件有关的加工工艺有三大类:(1)下料。
包括剪切和冲裁;(2)成形。
包括弯曲、折叠、卷边和深拉;(3)连接。
包括焊接、粘接等。
薄板构件的结构设计主要应考虑加工工艺的要求和特点。
此外,还要考虑构件的批量大小。
薄板构件的优点:(1)易变形,可用简单的加工工艺制造多种形状的构件;(2)薄板构件质量轻;(3)加工量小,由于薄板质量表面质量高,厚度方向尺寸公差小,板面不需加工;(4)易于裁剪、焊接、可制造大而复杂的构件;(5)形状规范,便于自动加工。
充分考虑了加工工艺要求和特点的薄板结构设计准则:1)简单形状准则:切割面几何形状越简单,切割下料越方便、简单,切割的路径越短,切割量也越小。
如直线比曲线简单,圆比椭圆及其他高阶曲线简单,规则图形比不规则图形简单。
2)节省材料准则:节省原材料意味着减少制造成本。
零碎的下脚料常做废料处理,因此在薄板构件的设计中,要尽量减少下脚料。
特别是在批量大的构件下料时效果显著。
减少下脚料的途径有:(1)(排样时)减少相邻两构件之间的距离;(2)巧妙排列(结构设计时考虑下料排样时零件共边(切割时公共边));(3)将大平面的材料取出用于更小的构件。
3)足够强度刚度准则:薄板由于很小的壁厚,所以刚度是很低的。
尖角刚度不足,应以钝角取代之。
两孔之间的距离若太小,则在切割时有产生裂纹的可能。
细长的板条刚度低,也易在剪裁时产生裂纹,特别是对刀具的磨损严重,可见这样的薄板结构应尽量避免。
4)可靠冲裁准则:5)避免粘刀准则:在构件中间冲裁切割时会出现刀具和构件粘接咬紧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1)留有一定的坡度;(2)切割面连通;6)弯曲棱边垂直切割面准则:薄板在切割加工以后,一般还要进一步进行成形加工,如弯曲。
弯曲棱边应垂直于切割面,否则交汇处产生裂纹的危险升高。
宽厚板定尺剪长度测量的自动控制

0 引言
在莱 钢宽厚板 项 目中 ,定尺剪 是剪 切线 的最 后一道 准确性 直接 影响着厚板产品的成材率。
r q i d b c u e o ih a c r c , u o t o to f e g h m e s r m e ti p r c lr p r n . i s to e u r e a s f g c u a y a t mai c n r lo n au e n s a t ua l i o t t Th s e f t a e h c l t i ym a o l n h o e s r e ,t e u e o d n a c r ia a d c n r l c mp e e t e me s r me to e a t mai o to e g ft u v y h s fr u d n y c t l n o tos o l t , h a u e n ft u o t c n r l t h e i c h c s s m.i d i o O i t d c n e f e fe f h y tm o f u ai n a d f n t n lc aa tr t s man y yt e n a d t n t n r u e a d sto t e to e s se c n g rt n u ci a h r ce si , i l i o h t i o o i c e p u d o e g h m e s rn f u o t . x e e c a s o a ep o e u et e o n t au n x o n s meln t au g o t mai e p r n eh s h wn t t h r c d r O stf t n l g h me s r g s i a c i h t o i e i
浅谈工程机械薄板件的设计

!!!!!!!!!!!!!!!!!!!!!!!!!!!!!!!!!!!!!!!!!!"
关键词:装载机 工作装置 虚拟样机 运动仿真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 !"#$%&’(&))" 软件,是集
现设计缺陷和潜在的失败可能,提前进行改善和修 正, 从而减少后期修改而付出的昂贵代价, 缩短设计 周期。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设 计过程, 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工作性能。 本文 以 ?@AB 型装载机为例, 探讨在 >";0%4C:4DD" 软件环 境下, 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三维实体建模、 虚拟装 — FH —
浅谈工程机械薄板件的设计
徐工研究院 曾庆星 外观造型的重要 表现, 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薄板件的设计 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功能设计、 刚性和强 度设计、 造型设计、 工艺性设计等。
机罩除了对发动机系统进行必要的包容、 保护 外, 还应具有隔离部分声源、 热源向驾驶室传递的 功能。在设计时还要兼顾发动机的散热问题和可维 护保养问题, 在必要位置开设窗口, 最好设计成可 开启的门。图 ! 为一机罩的设计实例, 较好地解决 了机罩的功能设计问题。 ($ ) 踏板 踏板安装在翼板上, 是供驾驶员站立并出入驾 驶室的站台, 因此对踏板的功能要求为: 要有一定 的强度和防滑性。图 # 为踏板的一些结构型式。设 计时,接触面板常选用花纹钢板来起到防滑作用。 对有其它特殊功能要求的踏板, 如在踏板底下装有 其它零部件或踏板作为工具箱的, 就应该将其设计 为可开启型式。 (% ) 台车护罩 台车护罩包括前防护罩、 中防护罩、 后防护罩、 轴端防护罩等, 对行走架、 履带张紧装置和轴端各 件进行保护, 以便防止因履带带起的石块掉入履带 下部的链轨节中而引起脱轨现象, 并能有效防止泥 水的侵蚀。台车护罩要求有一定的强度, 因此多采 用压型件。对于中防护罩, 为了便于注入和放出黄 油来调整履带的张紧程度, 在中防护罩上要开设可
钢板自动剪切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普通剪切机或传统自动剪切机存在的不足,为满足中小企业对普通剪切机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7-200PLC 的薄钢板自动剪切控制系统方案并实现。
当系统传送薄钢板过来时,采用光电编码器检测系统对钢板的尺寸自动计数,当与设定值(要求用拨码盘设定)一致时启动冲压系统对薄钢板进行剪切,如果大于设定值时,电机反转,直至与设定值一致。
本课题的设计关键是薄钢板的剪切精度控制。
本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具体介绍了薄钢板自动剪切控制系统结构组成,确定相关电路参数,选择器件型号,给出系统的硬件连线图,软件流程图和程序清单。
本设计的薄钢板剪切自动控制系统,剪切精度较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安装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S7-200 PLC;自动剪切;光电编码器;变频调速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sufficient of ordinary shear machine or conventional automatic cutting machine,in oder to meet the SMEs'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needs of ordinary shearing machine ,the design shows a project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thin steel plate shear,and to make it work.When it transmitting over the thin plate,the system adopts photoelectrical encoder detection system to automaticly count steel size.If steel counting size(required with a dial disc set) and setting size are the same,system starts stamping system to cut the plate,and if more than the set value, the motor reversal,until consistent with set up.The key is the design of precision control of thin steel plate shear.This design mainly includes system design, hardware design, system software design,describes details of structure for thin plate automatic cutting system,identifys the circuit parameters,and choose device type, gives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flow chart and even programming list.The desig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cutting thin plate,improves the precision of shearing,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offers convenient installation,has certain application and economic value.Key words: S7-200 PLC,Automatic shear,Photoelectric encoder,Frequency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1)1.2 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3 方案论证 (2)1.4 课题设计内容 (3)1.5 本章小结 (3)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控制要求 (4)2.2 系统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4)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6)3.1 光电编码器 (6)3.2 拨码盘应用 (9)3.3 检测开关安装 (10)3.4 主电路设计 (12)3.5 变频器 (13)3.6 PLC控制系统 (14)3.7 脉冲当量选择 (16)3.8 分段变频调速 (16)3.9 制动过程 (17)3.10 本章小结 (18)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9)4.1 主流程 (19)4.2 手动控制流程 (20)4.3 高速计数器编程 (21)4.4 编程软件 (22)4.5 本章小结 (22)第5章结束语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附录A PLC连线图 (26)附录B 程序 (27)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和目的意义自动剪切机是一种精确控制板材加工尺寸,将大型板块进行自动剪切的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武钢辉宝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武钢辉宝第一家大规模连续生产冷轧卷带金属复合材料的工厂,其剪切生产线设备主要由开卷机、校平机、纵剪机、活套坑、张力机构、剪板机等设备组成。
在开卷校平剪切生产线上,定尺机构精确送出冷板的设定剪切长度是设计定尺机构的核心工作,也是衡量开卷校平剪切生产线设备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提供的参数,并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经济实用的定尺机构。
要求:1.机构传动平稳,送料准确。
2.冷板与送料辊之间不能产生相对移动。
关键词:冷板剪切线、开卷机、校平机、剪板机、定尺机构AbstractThe WuHan steel material co. ltd is the first domestic factory which has a large-scale to produce the cold roll matel continuesly. The shear to slice Production line is made of the openning machine, down cutting machine, school shears machine, pit machine, tension organization machine, trigger machine etc.At the opening shear and trigger produced line ,the fix ruler machine precisicely give the length of cold plank,which is the core task of design the fix ruler machine,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guideline to weigh the technique capability of the opening shear trigger produced line equipment.The assignment of the design is through the provided parameter,and combine with the practice complexion of manufactured spot to work out a suit of the fix ruler machine ,which is cheap and applied. Required.:1.The machine drives placiditily and delivers material precisely.2.Between the cold plank and the deliver roller ,there is no relative motion.Key words:the tangent of the cold plank shears, the openning machine,the shearing machine, the trigger, fix ruler machine目录第一章前言 (5)第二章开卷校平生产线的概述 (8)2.1国内金属卷板剪切生产线发展现状 (8)2.2开卷校平生产线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9)2.2.1开卷校平剪切生产线的设备组成 (9)2.2.2薄板定尺机构的工作原理 (10)2.3薄板定尺机构的设计任务 (10)2.3.1 课题背景 (11)2.3.2 设计参数 (11)2.3.3 设计任务 (11)第三章薄板定尺机构的设计及计算 (12)3.1轴的设计 (12)3.1.1主轴的受力分析 (12)3.1.2最小轴径的设计计算 (12)3.1.3轴的校核 (14)3.2横梁和立柱部件 (14)3.3气缸的选择 (15)3.4齿轮齿条的设计 (16)第四章标准件的选择和校核 (21)4.1 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21)4.1.1轴承类型的选择和尺寸 (21)4.1.2校核轴承的寿命 (21)4.2 弹簧的选择 (22)4.3 标准联接件 (23)4.3.1螺栓联接 (23)4.3.2螺钉联接 (23)4.3.3紧定螺钉联接 (23)第五章总结 (24)附:主要参考文献 (25)第一章前言在设计之前,我想对国内外机械制造的现状做个粗略介绍。
世界范围内,韩国已制定机械工业十大发展计划,包括:机械园区、尖端生产系统、设计技术、研究技术革新中心、高速/智能加工、机械零件设计、纺织机械研究、模具技术综合支援中心、电子商务系统等。
预期到2010年韩国机械产业的自给率达到80%,2005年则定为机械工业贸易平衡的第一年。
美国企业通过网络企业对企业(B2B)的服务有效整合供应商与客户的采购和存货系统;大型汽车公司(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航天航空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都通过B2B在全球范围内与相关体系同步设计开发。
机床业的制程管理、远端监控、故障排除和售后服务日渐普及。
日本机械工业协会已制定2010至2025年机床技术革新战略,重点在强调网络连接加工型态、信息化/智能化对应技术、远距离诊断/控制、三维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3DCAD/CAM)、环境调和、省能源、微小化、高精度、高速化对应技术等。
日本虽经历十年不景气,但机床厂对未来十年市场仍乐观。
各厂纷纷加强信息科技技术及网络应用、环境保护、人材培养、经营弹性、顾客满意度、收益能力等。
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目前面临的问题更是严峻:从世界范围看,机械行业的发展是与其他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机械设备也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在电动机出现以后,机械设备开始普遍使用电动机作动力,加工精度大幅度提高;计算机出现后,机械设备与其结合普遍实现了数字化控制,已经可进行镜面磨削,最高的加工精度已达10纳米(1纳米=10-9米),目前正在向纳米级加工发展。
反过来看,机械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即出现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从国内的发展过程来看,机械行业的发展充满艰辛,一波三折。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取得了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国资本先后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建等地建立了20多家船舶修理厂。
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我国领土上的第一家机械工厂。
1866年建立的上海发昌钢铁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开办的第一家民用机械工厂。
我国的机械工业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烙印。
自此以后直到解放前的七八十年,外国资本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机械工业,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工业虽有发展,但其规模远不如外资企业,而且由于社会制度的束缚,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机器制造业。
解放后我国机械工业在曲折中前进,在大起大落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制造业体系。
从1949到1952年,是机械工业恢复与改造阶段。
从1953到1957年是打基础阶段。
在此期间共发展新产品三千多种,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设备的国内自给率已达到62%,1957年机械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2.6倍。
1958到1965年出现了第一次大起大落,主要由于“大跃进”的影响,1965年与1957年相比机械工业产值增长了183.6%。
1966到1976年机械工业在动乱中挣扎前进。
1977年发生了第二次大起大落,主要由于大量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大上基本建设,超过了国力负担的可能。
经过调整1983年机械工业又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1976年与1986年相比产值增长了126.9%,主要是靠增加人员和设备实现的。
据统计,1984年我国共有机械工业企业22万多个,从业人员约2100万,总产值达1054.2亿元,1996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约45万个,从业人员2000多万,产值达到4000多亿元。
很明显,机械工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机械行业的发展又遇到了很大困难。
在机械行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明亏、潜亏、微利各占三分之一,据1994年1—9月份的统计结果显示,机械产品销售额达2526亿元,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81.1%,即2048.586亿元,但利润只占销售额的4.83%,只有98.96亿元,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9%,亏损企业数上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21世界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机械工业最需要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又是机械工业的基础,因此,机械设计制造的魅力历久弥新。
制造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世界上各个发达工业国经济上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
在各个国家企业生产力的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他们重视制造技术。
这些国家十分重视将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专利买过来,通过制造技术,形成独、特、高的产品,首先占领世界市场,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能崛起、腾飞的诀窍。
机械制造工业必须依靠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来改造自己,另一方面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也必须依赖于制造技术来取得新的发展。
例如,在计算机的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高密集度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存储器件的制作,它们有赖于制造技术的发展。
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尚包含着另一种意义。
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即所谓的机械加工。
它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一个新兴技术与新兴工业。
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21世纪初产品的更新换代将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各国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人的差距。
任何事情都应该以人为中心,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20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
21世界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高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决定的意义。
生产过程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实现,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充分体现了机械工业在国发经济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业的基础技术。
科技成果要转变成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性能和技术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