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装置艺术设计
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与设计

艺术借鉴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与设计陈 敏【摘 要】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在设计与表现主题上的非艺术性。
它不像传统艺术和其他现代架上艺术,往往要着力去追求艺术形式本体的完美与表现。
装置艺术的创作动机也往往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思与触动,它主要以直接介入生活、反刍人类自身生活经验和观念的姿态而存在。
通过了解装置设计独特的魅力,所以想创作装置设计来表达自身的想法。
通过对装置艺术的研究与设计,传递作者对于作品本身的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的作品《漠》,更多地表现了作者本身对艺术与生活、感性艺术与现实世界的感悟,这种表现最主要的是通过作品的图形“错位”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对生活意象的表达。
有时候我们无法对所见的作品进行简单意义上的接受和理解,转而进入了对作品的主动参与和更多元的设想。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观看的人也会从对传统的架上艺术的静态而单向的理解,逐渐转向了亲身体验艺术、与艺术本身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关键词】公共空间的艺术 装置艺术 设计一、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交流和互动,是体现公共空间开放、民主、共享的精神。
公共艺术早已不是单一的通过唯美形式的雕塑作品呈现视觉效果。
艺术创作加入了多媒体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艺术作品的方式和材质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样性、前沿性、综合性。
艺术表现主题的形式及其创作范围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扩展。
灯光设计、空间整体识别系统、街道家具及活动记录等形式出现,使得公共艺术创作形式可以发挥的范围几乎没有限制。
装置艺术用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有效选择再创造的极具个人特色表现的艺术形态,是结合公共空间和材料使用表现艺术情感思维的综合展示艺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装置艺术的创意新颖大胆,新意前沿。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设计新颖、争相吸引观众的眼球。
一个好的装置设计要由内到外都体现出它的创意和独特。
所以在设计时要做到创新独特。
艺术与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装置与城市景观设计

04
公共艺术装置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
策略
公共艺术装置与城市景观设计的
规划协同
规划
• 统筹安排
• 协调发展
协同
• 艺术与功能相结合
• 艺术家与设计师合作
公共艺术装置与城市景观设计的材料创新
可持续性
• 节能环保
• 可循环利用
创新
• 新型材料应用
• 环保材料推广
公共艺术装置与城市景观设计的
文化交流
01
文化交流
• 传播城市文化
• 促进国际友谊
02
包容性
• 尊重多元文化
• 融合各种艺术形式
• 吸引观众观赏
• 提高城市美学价值
• 提高城市品质
公共艺术装置对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
01
02
地域文化
时代精神
• 展现地域特色
• 体现时代风貌
• 传承历史文化
• 引领时尚潮流
公共艺术装置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吸引游客
提升城市形象
• 提高城市知名度
• 吸引企业投资
• 促进旅游业发展
•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艺术与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装置与城市景观
设计
01
公共艺术装置的定义与类型
公共艺术装置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公共艺术装置是一种艺术形式
• 存在于公共空间中
• 与观众互动
• 提高城市美学价值
公共艺术装置的重要性
• 丰富城市文化
• 提升城市形象
•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公共艺术装置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雕塑艺术
装置艺术
• 人文元素
• 建筑设计
• 科技元素
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与启示
环境艺术中的公共艺术装置

环境艺术中的公共艺术装置公共艺术装置,作为环境艺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艺术性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与美感。
这些装置以各种形态出现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为人们带来视觉的盛宴与思考的空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个我认为备受瞩目的公共艺术装置,并探讨它们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装置是位于法国巴黎的"康多尔桥"(Pont des Arts)。
该桥上安装了数千个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恋人们的“爱情锁”,象征着永恒的誓言与忠诚。
这个装置不仅美丽而浪漫,更成为了巴黎的一个标志性景点。
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争相在桥上留下他们的爱情印记,创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第二个装置是由美国艺术家杰弗里·库恩斯(Jeff Koons)创作的“银兔子”(Rabbit)。
这个装置在艺术圈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当代艺术的经典之作。
这只由不锈钢制成的兔子造型独特,并展现出惊人的光泽和细节。
它从零售店到博物馆,无处不在地展现着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银兔子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传统的雕塑艺术,并引发了对当代艺术的讨论与思考。
第三个装置是位于日本名古屋市的"太阳之花"(Sunshine Flower)。
这个装置由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创作,以太阳为灵感,结合了明亮的色彩与奇特的形状。
它位于一个宽阔的广场上,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与拍照。
太阳之花的设计简洁而大胆,给人一种活力与温暖的感觉,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这些公共艺术装置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环境,更是通过艺术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它们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空间局限,将艺术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通过观赏这些装置,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感与愉悦,也可以激发对城市环境的关注与热爱。
总结起来,公共艺术装置在环境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感,还带给人们一种与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
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装置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艺术性表达,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美的享受和文化交流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强调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
艺术装置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缀,既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美的需求,又能够起到增加城市吸引力的作用。
一座设计精美的城市公共艺术装置,不仅能够吸引游客和前来参观的人们,还能够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
二、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的原则1. 独特性与创新性:城市公共艺术装置应该具备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理念,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和互动,形成鲜明的特色。
2. 与环境协调性:艺术装置的设计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既要与其相融合,又要有所对比,形成有趣的视觉冲击和空间层次感。
3. 安全性与舒适性:艺术装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并确保其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不适感。
4. 可持续性与环保性:艺术装置的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选择材料和工艺上要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城市公共艺术装置设计案例分析1. 芝加哥的“云门”云门是美国芝加哥市的标志性艺术装置,由印度裔英国艺术家安尼什·卡普尔设计。
它是一座不规则形状的不锈钢雕塑,反射着周围的建筑和天空。
云门的设计既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与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2. 巴黎的“银色球体”银色球体是位于法国巴黎的一座公共艺术装置,由摄影师和艺术家埃里克·博伊贝尔设计。
它是由数千个带有反光表面的铝片构成的球体,可以反射周围的光线和景观。
银色球体的设计与巴黎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同时又呈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拍照打卡地点。
公共艺术装置设计说明

公共艺术装置设计说明
公共艺术装置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的形式为城市增添美感和文化气息。
而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则是其实现的关键之一。
首先,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其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将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和谐。
同时,设计应该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符合,符合城市的规划和需要。
其次,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需求和观感感受,使其不仅具有美感,更具有实用性和互动性,方便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
最后,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应具有可持续性,符合环保理念。
设计应该选取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理念,从根本上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知,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既要注重审美效果,也要注重实用性和环保。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贡献。
- 1 -。
公共空间陶瓷装置艺术与设计——以《生生不息》作品设计为列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58公共空间陶瓷装置艺术与设计——以《生生不息》作品设计为列田雅娟 田晓冬(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装置艺术具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贴近精神需求,更加与时俱进。
陶瓷艺术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作品已成为中国文化瑰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由传统单一逐渐变得复杂多样化,利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
本次设计的作品《生生不息》,主要以花卉为设计元素,对大自然事物的尊重,同时表现作者本身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打破传统,加以创新,因此我在陶瓷装置设计中注重两点,一是创意趣味性,二是文化内涵。
关键词:陶瓷艺术;公共空间;创新;装置艺术一、引言陶瓷与公共空间装置,将陶瓷的材质特点与装置相结合,放置于公共空间中,更加展示文化与艺术相结合产业。
现代公共空间的材质已经逐渐丰富起来,陶瓷材质成为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
陶瓷艺术不管以任何形式呈现出来,都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陶瓷装置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一个好的公共环境能使大众心情变得愉快,公共空间环境因素对于大众生活很至关重要的。
陶瓷这种材料逐渐介入公共环境中,陶瓷的肌理,色彩等等特有特征,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公共空间中可见以陶瓷为材质的装置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作品必须符合公共空间环境,同时还富有互动性与趣味性,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让大众参与进来,走进陶艺装置艺术文化当中,感受陶艺装置艺术作品带来的视觉效果与审美感受。
装置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艺术,它是存在在公共空间当中,这种公共空间是属于大众拥有的,是我们共同的空间,考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关系,需要设计师在我们共同的环境中展示出更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装饰公共空间,赋予新的角色供大众参观,是情感与精神空间的融合,以一种更新颖更有特色的艺术品呈现出来。
三、现代陶瓷装置艺术的运用陶瓷文化:中国是陶瓷文化古国,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许多关于“陶埏”文化,可以从中了解到陶瓷生产技术,在《陶诞 》前言首段“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
交通建筑中的公共装置艺术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地铁二号线艺术设计工程为例

s e s o n t h e c s a e o f h o l o g r a p h i c p r o j e c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a c t i v e p r o j -
e c t i o n u s e d i n Wu h a n me t r o l i n e 2 p u b l i c s p a c e s t o s h o w t h e u -
n i q u e v i s u a l c h a r m o f v i d e o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a r t f o m . r
与壁画产生互动 ,使人与作品合二为一 。
I Ke y w o r d s l t h e a t r o f v i d e o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 h o l o g r a p h i c p r o j e c t - t i o n . i n t e r a c t i v e p r o j e c t i o n . m e t r 0 p u b l i c s p a c e
— —
一 何
[ 摘 要J 地 铁作为公共空间的交通领域 ,引入 了许多公共 文
化 符号。本 文通 过全息投影 和互动投影运用 在武汉地铁二 号线 公共空间 的案例 .展示 了影 像装置艺术 形式的独特视 觉魅 力。
加工 ,再将新数 据返 回到信息输 出设备 ,如投影仪 、
分 屏 仪 、凹 面 镜 、声 音 输 出设 备 、视 频 输 出 设 备 等 , 完 成最 终 的 图 形 图 像 以 及 声 音的 展 示 。
熏陶 。所 以,此 站壁画 以当代接 头抽 象的游 来表现传统 的楚文化内容 。我们 可以在壁画 传统 楚文化 中神 似外星生物的 人物形 象,掊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容器,如何在公共空间中植入公共艺术、营造特色场所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满足公民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和互动体验成为设计师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而装置艺术作为广泛公共艺术中的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得以凸显,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对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起到点睛作用。
1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1.1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通常被定义为为市民提供城市日常生活和使用社会功能的室外开放空间。
包括城市街道、广场、城市绿地等[1]。
随着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城市公共空间也被赋予新的内涵。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社区复兴进而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建立城市归属感公民认同感和文化。
公共空间作为以公共价值为属性以及可持续使用的公共物品对建立良好健康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1.2装置艺术装置艺术以“超越突破、观念为先、无所局限”为核心设计理念,指设计者将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文化实体,在特定的场合进行艺术性地选择、利用、改造,赋予其精神理念与文化价值,重新演绎个体或群体丰富的艺术形式,是“场地+材料+形式+情感”的多维感官融合综合性展示艺术[2]。
与雕塑艺术不同的是,装置艺术受到后现代艺术浪潮的影响,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挑战,对于装置艺术自身而言,除了造型标新立异,也承载设计者与观赏者所希望包含的内容,更加注重的是视觉表达与精神意义的融合。
1.3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注重联系共生,设计者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挑战传统城市景观。
随着景观学科不断的发展,景观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成为城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装置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由于其本身具有场所性,原始的材料、废弃的构筑均能向群众展示艺术的多元化,所传达的艺术普及性、感染力与公共空间所具有的场所精神不谋而合。
并且,装置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效结合可以解决景观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为今后城市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環境因子
1.環境的氛圍,是一項重要影響展演效應(無論 是現場感受或是觀眾事後的觀感)的因素 2.在戶外空間與室內空間的差異; 在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的差異; 在閒置空間與現代空間的差異…等 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公共裝置藝術展演的效 應,甚至也作用(干擾或突顯)了作品展演的訴 求主題的接受度
不同屬性的公共裝置藝術展演環境特色
20世紀60年代觀念藝術
1.以另一種相對於傳統藝術表現而言,完全是全新 的溝通語彙,來詮釋創作 2.其所發揮的影響效應,也波及到了20世紀80年代 以後的現代裝置藝術家 3.無論是在博物館、畫廊、展示館或是戶外公共空 間,裝置藝術作品的展演同樣為現代人注入了另 外一種形式的文化涵養及薰陶 公共裝置藝術作品展演─結合了公共藝術與裝置 藝術兩造領域的目的與效應,適時反映現代藝術 已邁入群眾生活與休閒領域的社會現象
公共裝置藝術
公共裝置藝術設計 與 訴求主題之探討
設計目的─展現與溝通
公共裝置藝術的設計目的並非但求被看見而已, 除了彰顯所在環境的氣息之外,更希望其訴求主 題得以完全讓觀眾接收及感受。
公共裝置藝術設計的展現與溝通: 一、公共裝置藝術的目的與效應 二、公共裝置藝術設計的環境因子考量 三、公共裝置藝術設計與訴求主題的屬性探討
3.休閒化 在現代工商發達、生活節奏緊湊與有限的都會休 閒空間環境中,正可以提供不斷翻新的公共裝置 藝術展演,真正落實扮演都會空間休閒化的軟體 設施角色。 4.產業化 公共裝置藝術可藉由民間文藝社團朝向產業化 的發展途徑去推廣,搭配中央或地方觀光資源的 有效運作,以結合觀光產業發揮強有力效應 5.環保化 倉庫、廠房及公辦等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概念, 本身即是一種環保價值觀落實的印證。而公共裝 置藝術展演的過程及意義改變了此類閒置空間續 存的理由,並重新賦予其當代價值與角色定位
結論
1.對學術界而言,此門設計尚停留在隸屬現代藝 術創作的一支小小分類之中,同時也尚未被重 視到形同另一門設計顯學的地步 2.裝置藝術展演在各藝術村以及相關節慶活動中 逐漸活絡並普及;公共裝置藝術設計也顯然成 為社會中所探討的話題
3.若從20世紀60年代的主體藝術創作發展路徑來 看,走入群眾的主要企圖論述儼然已成未來主 體藝術創作既定發展路線
目的與效應
1.公共裝置藝術設計如果從一般社會大眾的眼光來 看,經常很容易被視作藝術創作的其中一型,因 為作品中常散發出感性與動情的美感氛圍 2.從科學分析與實踐的角度觀之,公共裝置藝術設 計應當很嚴謹地被歸類為應用藝術設計 3.以更清晰的思路解析,其所具備的目的性與效應 性,完整交代出本身既有的屬於設計領域思維的 特性
公共裝置藝術設計的效應:
1.人文化 創作設計者取之於社會,然後再鏡射(作品形式、 風格及樣態的呈現)回給社會,其過程本身即呈 現了人文精神的流露 參觀的群眾受教化之後,帶往家庭及公司,成為 茶餘飯後的閒話主題或內容,這樣的擴散效應無 遠弗屆 2.美育化 當公共裝置藝術普遍展演於社會上各個角落時, 甚至觀眾參與也隸屬作品的一部份時,美育的教 化真正達到普及化的廣度效應
3.詮釋共同的歷史記憶以及共同認同的傳承習俗, 以人文價值為出發情境的念舊與緬懷,也凝聚了 同一生活圈的族群認同感
訴求主題屬性分類
1.節慶類屬性 訴求主題主要是以讚揚企圖為動機,彰顯歡樂情懷, 營造熱鬧氣氛,並以動感架式形塑喧嘩節慶的亢奮, 宣告爭豔與共榮同賀的開懷意境,展現嘉年華會一 般的熱情洋溢氛圍 如下圖所示,其聯展展示主題:蔗個年頭.喃.過 展演背景:橋頭糖廠藝術家進駐暨歲末節慶 個人設計主題:五分仔花車 媒材要求:取自現場已報廢車材、構件 形式策略:廢車材、構件裝飾象徵性嘉年華花車以 拼貼拙氣突顯舊時空產業與現代剝離之窘境 工作日數:一週 展演日數:一個月
4.從現今21世紀的社會文化價值主流走向研判, 以人本思想作起源,人文訊息傳導與溝通的運 作亦將會是社會文化活動的主力 5.公共裝置藝術作品的呈現,勢必日趨多樣化與 普遍化 6.公共裝置藝術作品的設計與訴求主題之間的關 聯探討,在可預見的將來,勢必亦將日趨活絡 與精采
3.抗議類屬性 訴求主題主要是以抗爭企圖為動機,慣以較激烈 的姿勢及態度展現抗爭訴求之主題,此類作品的 風格比較容易用醒目的構成與更直接的思維路線 呈現主題 如下圖所示,其聯展展示主題:橋頭劫運 展演背景:高雄捷運劃割橋頭糖廠,致八棵百年老 樹迫遭移植 個人設計主題:癲狂過後 – 昏眩、死寂 媒材要求:印製海報與釘製木架 形式策略:以方形花圈意像營造送葬哀悼氣息,配 合主題詮釋老樹遭劫後癲狂、昏眩、死寂三部曲 工作日數:一週 展演日數:二週
3.激勵藝術涵養 常態性推陳展演與普遍推行至社會各角落,激勵 社會人心的藝術涵養,經由公共裝置藝術作品的 普及與更替,營造城鄉公共空間與閒置場景的景 觀張力,豐沛大眾生活環境的視覺與情感認知 4.散播人文情境 最直接深入群眾,在溝通認知上絕對從大眾心理 層次著眼。創作設計師既細膩又敏銳地從群眾文 化抓取靈感與題材,之後再以作品呈現給群眾, 目的自然是散播人文情境,滋潤社會人心 5.和諧美化社會 藉由詮釋與認知、感受的途徑去達成溝通企圖, 群眾的受教在於日積月累地潛移默化之中,在休 閒生活中達成美育社會人心的目的
5.當代空間場景 如市政廳、商業百貨、複合式咖啡店等,時空 受限的包袱較小,也較容易發揮想像空間
但在商業氣息濃厚的場景,作品展演的氣度相 對地也容易受到銅臭味的主體意像所宰制
訴求主題屬性
訴求vs.反映 1.公共裝置藝術展演不是永久性的陳列展演,它 更像是反映社會脈搏與節奏的即時媒材歌舞秀
2.在群聚的社會互動之中,因為有立場及本位的 迴然不同,演發了價值觀取向的差異(甚至是對 立的)
公共裝置藝術設計的目的:
1.溝通傳達訊息 公共裝置藝術設計是詮釋思想概念的另一種新型 語言邏輯,從創作設計者的感受與企圖,到作品 形式、風格及樣態的呈現,乃至觀眾(經常也是隸 屬於作品呈現的一部份)的感受觀點與反應,正是 溝通、傳達訊息的一種設計媒介 2.改造環境氛圍 公共裝置藝術設計與所處環境息息相關,非但其 所在環境的色調、佈局及氛圍會與作品本身相互 構成與刺激,作品的形式、風格及樣態甚至可以 完全顛覆所在環境的原本風貌及氣質
前言
20世紀60年代之後普普藝術的盛行景象─確切反 映了現代藝術的精神已明顯朝向生活化、商續留守在博物館 與畫廊的傳統宿命 2.傳達了現代藝術極力想更正或扭轉在世人的邏輯 觀裡所謂「純藝術」的另一層貶義 3.公共藝術的設置藉由便捷的資訊傳達與全球化的 文明演進腳步,也以極驚人的速度蔓延至全世界
1.公園、綠地 戶外開放空間頇考量陽光、風向、雨水及露水 等自然天候因素產生的作用(干擾或突顯),螞 蟻等昆蟲的干擾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狀況 產業閒置空間的戶外場景(例如台糖糖廠)具舊 時空建築外貌,洋溢著懷舊情境的背景氣質 2.倉庫、廠房 既存建築原有機能及樣式,包括採光、通風以 及既存建材等,都足可影響展演氣氛及感受 其小開口設計的採光風格,常可順勢鋪陳出另 類藝廊(或畫廊)的跨時空氛圍
3.公辦、宿舍 由於既存建築原先機能的迴異與空間區隔細密 所致,嚴峻地限制了作品的格局及大小 此類既存建築的空間格局與表現形式強勢主導 了作品展演的風格
4.公共設施週圍 舊鐵道、車站、抽水站等週圍,應發揮該場景 的特殊設施造型及其構材特色,選擇突顯其功 能意義的時代訊息,並尊重既存設施實體佈局 的原味及氣質
2.懷舊類屬性 訴求主題主要是以提示企圖為動機,從紀念意義的 詮釋,到緬懷共同的歷史記憶以及共同認同的傳承 習俗,並以念舊的情境惦記過往時空及事物,採以 較靜態的展演形式 如下圖所示,其聯展展示主題:台灣 sugar land, 防空洞裝置藝術 展演背景:高雄藝術季於橋頭糖廠開幕 個人設計主題:糖花 .寶典 媒材要求:五金材料與現場撿拾之椰子 形式策略:葵花寶典之諧音,寶典意指台灣整體糖 業發展史營造寶典蘊化奇珍異果之幻象 工作日數:二週 展演日數:三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