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PSS进行统计描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利用SPSS进行统计描述

一、统计描述方法

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数据,但从这些杂乱无章的资料中,很难对其总体水平与分布状况做出评价判断。因此,必须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使之简约化、分类化、系统化,从中发现它们的分布规律,掌握总体的特征,以便对其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

统计描述方法,是研究简缩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将搜集来的大量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分组,简缩成易于处理和便于理解的形式,并计算所得数据的各种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以及描述有关事物或现象的分布情况、波动范围和相关程度等,以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表示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我们用各种方法搜集来的资料,一般是零散的,它只反映个别现象的个别特征,必须经过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才能计算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首先要进行的是统计整理,它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1.数据检查

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统计资料完整性的检查,就是要根据调查项目检查是否填写齐全,避免遗漏,删去重复。正确性检查,就是检查搜集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特别是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资料的检查整理必须抓紧这一环。

数据检查可分为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两种方法。逻辑检查,是从理论和一般常识上来检查资料内容是否合理,指标之间是否矛盾。计算检查是检查统计数字在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上有否错误。

2.数据分类

数据分类就是把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数据分类要做到既不重复、不遗漏,又不混淆,一般又可分为品质分类和数量分类。

品质分类:是按事物性质划分为不同的组别、种类。如以性别为标志可分为男与女;按“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为标志,又可分为好、较好、一般、差等几种水平,每种水平可看成类,每一类可给以相当的数量。可以通过各类所包含的数据再进行数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数量分类:是按数量的属性分类。有顺序排列法、等级排列法和次数分布法等。

⒊数据的排序

数据排序:将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排列。这样就可以看出最高分和最低分是多少,各分数出现的次数和位于中间的是什么数等。包括等级排列和次数排序。

等级排列:即根据顺序排列划分等级。但与顺序排列不同,它是按数值所含的意义确定的。若是学习成绩,应以数值大的排为第一等级;若是反映时间,则将最小的数值排为第一等级。

次数排序:即根据在指定的数值范围内,数据出现的频数大小排序。

⒋数据统计表

就是把所研究的教育技术现象和过程的数字资料,以简明的表格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避免文字的冗长叙述,便于比较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总计、平均和其他统计值的计算,便于检查计算错误和项目遗漏。

⒌数据的图示法

数据的图示法是利用几何图形或其他图形等的描绘,把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对比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绘制成整齐简明的图形。它是用以说明研究对象和过程的量与量之间对比关系的一种方法。它能准确地表现统计资料,有助于对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对照、分析和研究。图示法,具有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和思考以及表达语言难以说清的内容之优点。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常用的有条形图、曲线图、直方图和圆形图等,其绘制方法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不作介绍。

(二)特征参数的计算

为了分析研究对象总体的特征,不必对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进行研究。而是通过抽样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从全部对象中,只抽取部分单位(样本组)加以研究,对于每组样本,首先应对其基本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以给出整体特征的统计描述。并根据统计数据,对总体对象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推测。常用的特征参数包括:

⒈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用表示,设为各次观察的结果,则有:

上式中,表示平均分表示每个学生的得分,n表示学生人数。

(2)中数,是指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量数中的中间点的数,又称中位数,用Mdn来表示。

(3)众数,是指一列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常用M表示。

2.差异量数

-

差异量数是表示量数之间的差异程度的一些统计量的总称,它是用以表示一群量数的离

散情况或离中趋势。

集中量数在量尺上是一个点,表示各量数所在的位置。差异量数在量尺上是一段距离,表示一个量数与另一个量数或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只有知道了差异量数的大小,才能了解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如何。差异量数愈大,集中量数的代表性愈小;差异量数愈小,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愈大。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应用的是标准差,它是与平均数的差数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上式中,S为标准差

,为每个学生的得分与平均分的离差,上述公式计算步骤如下:(1)先求出各数据与平均分的离差;

(2)求各个离差的平方和;

(3)将除以n再开方,即得标准差。

3.标准分数

- 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的位置。

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x-原始分数,-平均分数,S-标准差。(三)次数分布

-

次数分布又称次数分配。是指总体或样本按随机变量(数据)大小次序在出现频率上的

排列。

一般采用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直方图或次数分布曲线来表示。

【例6-1】现有50名学生的成绩,原始数据如表6-1所示:(n=50)

1.次数分布表

为了显示该组样本在不同分数段中的次数分布情况,我们对该数组进行次数分布统计,编制出该数组的次数分布表。方法如下:

(1)求全距:最大数-最小数=98-51=47

(2)定组数,一般10-20组为宜。

(3)定组距,组距=(全距+1)/组数=(47+1)/10=4.7(取5)

(4)定组限,95-100,90-95,85-90……等

(5)求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如95-100一组,

其组中值=(100+95)/2=9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