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双一流

合集下载

2023江苏双一流大学名单

2023江苏双一流大学名单

2023江苏双一流大学名单2023最新江苏双一流高校名单2023年其次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江苏双一流高校有南京高校、苏州高校、东南高校、南京航空航天高校、南京理工高校、中国矿业高校、南京邮电高校、河海高校、江南高校、南京林业高校、南京信息工程高校、南京农业高校、南京医科高校、南京中医药高校、中国药科高校、南京师范高校等16所高校,以下是详细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比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其次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高校、南京医科高校、湘潭高校、华南农业高校、广州医科高校、南方科技高校、上海科技高校是新入选的高校。

985名校在国内,985或211这两个标签,对于高校来说意味着综合实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进展水平。

南京高校和东南高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是江苏省高校中综合实力最强的。

南京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1个学科获评A-类及以上,3个为A+;东南高校有12个学科获评A-类及以上,5个为A+。

其中,A+学科数东南高校超过南京高校,在江苏省排名第一。

东南高校的知名度可能不如南京高校,但这两所高校都很值得报考。

相对来说,南京高校更偏综合性,文理都比较强,多学科协调进展;而东南高校则是一所工科较多,有着老牌工科院校的基础实力,尤其土木、建筑、交运等学科比较强。

211高校南京高校东南高校苏州高校河海高校中国药科高校中国矿业高校(徐州)南京师范高校南京理工高校南京航空航天高校江南高校南京农业高校除了南京高校和东南高校,其余这10所高校也都是颇有实力的,认可度高,也都有出类拔萃的学科专业。

这里要特殊说下苏州高校,在高校云集的江苏经常由于出身而被人忽视。

不得不说,苏州高校真的被低估了。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里,苏州高校拿到了2个A-和12个B+学科,其中两个A类学科是设计学和软件工程。

在新一轮“双一流”评比中,苏州高校也带着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一流学科胜利入选。

双一流高校简介

双一流高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 北京市共建, “双一流”(A类)、“211工 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 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 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2011计 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 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 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 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 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位 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 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 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入 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 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 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 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
双一流建设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 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 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 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 等学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九校联盟、中国 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环太平洋大 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 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重要成员,入选“珠 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

工程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工程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工程教育的现状和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工程教育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然而,无论是在我们国家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也比以往更为严峻。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科研习惯”等方面来分析工程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一、课程设置工程人才需要掌握良好的学科知识,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推出的“双一流”计划,明确了培养“新工科”人才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校的工程教育课程设置受传统教育和考试认知的限制,课程与岗位要求相距甚远,学生在校学习只注重异于实际的卷面考试,缺乏真实的项目任务和系统设计实践的机会。

此外,教师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创新等也需要加强,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

二、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工程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工程人才的关键。

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工程实践经验不足,也缺乏对新兴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一些专业技能过于突出的教师在主讲通识课程时往往缺乏深入掌握,无法发挥参与工科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因此,加强工程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供实践机会和不断更新自身技能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工程教育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三、实训基地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是工程人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实训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的实习实训设施和条件较为有限,制约了课程的实际效果和培训效益。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更新,加强校内实践教育资源整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工程实践的课程设置上,更好的贴合企业与市场需求,实现课程效果和真实实践之间的有机融合,使得培养的工程人才具备更强的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科研习惯“新工科”不仅要注重培养工程技能和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其科研创新教育。

“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

“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

“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刘振天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近年来,随着国家“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振兴一流本科、建设一流本科被提到日程。

“没有一流本科,就不会有一流学科”“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真正称得上一流大学”的观念日益成为共识。

不仅如此,从政府到高校再到社会,全方位地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运动,并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下文简称“四新”建设)为主要标志。

201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全面实施和推进“四新”建设。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若干头部高校,就“四新”建设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成立联盟,发布宣言,研制指南,展开“四新”建设实际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四新”建设依然存在误区。

比如,有的认为“四新”建设就是如何发展新学科,就是“互联网+学科”,或者干脆不要学科,特别是忽视“四新”建设的本科教育改革这一基本立场和根本出发点,偏离了“四新”建设轨道。

事实上,“四新”建设原本即以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为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我国已设有14个学科门类,12个本科专业门类。

学科门类与本科专业门类名称和口径区别不大。

之所以要在已有大类学科和专业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四新”建设,并不是简单做减法或者合并,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

概言之,“四新”建设就是适应经济社会科技新发展及对高等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新要求,对本科教育进行全面改造与主动变革,从而实现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的。

打破专业壁垒的整全教育观“四新”建设最大的亮点、创新点和突破点,就是破除和超越固有的学科专业界限,强化学科、专业的整合与融合。

即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整合各个学科专业资源,实现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推进学科整合融合,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以及人才成长发展基本规律的体现。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改革探讨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改革探讨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改革探讨作者:叶道星黄宗柳付成华来源:《科教导刊》2022年第19期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在“双一流”学科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新时代传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西华大学以“硕士授权”高校参加了全国第四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估,评选结果为C,自身提升空间非常大。

文章以西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例,从学生能力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和质量监督及师德师风建设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学科建设改革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学科建设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督导;师德师风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2.19.020Discussion on Reform of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YE Daoxing,HUANG Zongliu,FU Chenghua(Xihua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socie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disciplines and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raditional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disciplines in the new era is imperative. Xihua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in the fourth round of national evaluation of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as a "master's authorized" university,and the selection result was C,which has great room for improvement. Taking the discipline of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Xi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achers,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quality supervision,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Keywordsreform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urse teaching;quality supervision;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在全國“双一流”学科和新工科等建设的背景下[1-3],随着国家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改革势在必行[4-6]。

“双万计划”+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双万计划”+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高教专区95APR. 2021 NO.08“双万计划”+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金冉 张延红 董晨 邓芳 柴本成 杨爱民 刘云鹏 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 引言“双万计划”即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是指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1000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申报条件中明确规定,要求各专业深化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双一流”战略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新时代,让传统重点大学以及重点学科拥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1-4]笔者所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自2011年成立以来,遵循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合理的“2.5+0.5+1”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四大工程师系列专业模块,凸显了本专业项目引领、工程应用特色。

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在“双万计划”与“新工科”的背景之下紧密结合地方行业及产业需求,改革和创新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和特色专业建设,对新工科、新产业、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工程。

● 建设改革探索自获批省一流专业以来,笔者所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按照发展规划对标对表,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新工科新业态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构建基于OBE的项目驱动式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应用特色基于OBE理念,构建了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模块课”三层次课程体系。

设置跨专业的“大课程组”,如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2.精心打造金课,全面加强课程建设(1)遴选核心重点课程,推进课程建设工作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学校在申报遴选基础后,确定了“大数据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大数据存储”“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摘要: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软件工程专业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面向软件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入软件、大数据产业链。

新工科背景下“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姚伟宁,章志华,陈 月(西南石油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摘 要]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背景下,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双一流”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总结了机械类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内容,根据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2018—2020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G2018-395);2018年西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作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X2018JGZDI013)[作者简介] 姚伟宁(1980—),男,辽宁阜新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章志华(1988—),男,山西长治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 月(1992—),四川乐山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157-02 [收稿日期] 2020-05-22一、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时代要求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先后达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一系列共识,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和建设[1]。

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当下国内高等教育形势开展新工科的建设工作,以满足新时代下新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2],进一步开放竞争激发高等教育建设活力,建设长期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

双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双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双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中国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一项名为“双一流”(Double First Class)的国家教育行动计划,旨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能力和知名度。

该计划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理工科、医学、农学、人文社科等。

以下是根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本科专业名单的一个概要:
1. 理工科类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生物医学工程
2. 医学类专业
- 临床医学
- 药学
- 护理学
- 口腔医学
- 中医学
- 医学影像学
3. 农学类专业
- 农学
- 园林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动物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业资源与环境
4. 人文社科类专业
- 经济学
- 英语
- 国际关系
- 社会学
- 历史学
- 法学
- 哲学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是例举的双一流本科专业名单的部分专业,实际上还有更多领域和专业被纳入到该计划中。

教育部将根据各高校的研究实力和水平,评估并确定哪些学科和专业能够被授予“双一流”称号。

双一流本科专业名单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提升中国高校的整体学术实力和影响力。

这也为高中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参考,在选择专业时可以更好地了解被认可的学科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对新工科建设的认识。

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

新工科建设具有反映时代特征、内涵新且丰富、多学科交融、多主体参与、涉及面广等特点。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

要把握好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

要探索建立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2、谈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理工类高校应如何应对。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改革和发展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和发展机遇。

高校作为一个理性行动者,制定办学定位是其拥有自主权的重要表征。

通过全面调研,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主动寻求政府、高校、行业与企业之间分工合作模式与利益交汇点,打造多方价值共同体,制定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

一方面,大力鼓励与争取政府、社会等多主体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实现办学定位制定主体的多元化; 另一方面,在校内,加强宣传与引导,积极与教师、学生等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提高校内群体对办学定位的普遍认同度,从而提升办学定位的合法性,减少风险和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