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单元课 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七单元 习作 (部编版)

收信人的 邮政编码
收信人 的地址
2 3 1101
某某市某某县 XXX 收
某某市某某县 XXX
收信人 的姓名
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邮票
寄信人的 邮政编码
习作:写信
书信内容: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祈祷;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你要给你河北的朋友李明寄一封信,说说下面哪个信封的格式是正 确的,并说说其他信封的格式错在哪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发现”,选编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发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并能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自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留有疑问的。
2.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蝙蝠和雷达》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呼风唤雨的世纪》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三课时:《蝴蝶的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前预习拓展积累课件研讨课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三首诗的作者已经 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作者又通过诗向我们传 递着怎样的感情呢?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 预习之旅!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第一步:读课文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 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 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助读资料我先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 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出身京剧世家。8 岁学 戏,10 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的 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 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 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梅派”。他是享誉 国际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与程砚秋、尚小云、 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其京剧代表剧目有《贵 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统编教科书四语上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 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概说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古诗三首》中的《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边塞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夏日绝句》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共存亡的精神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歌颂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赞美了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延安,我把你追寻》讴歌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核心素养要点 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素养要点) 古诗三首2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
5.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梅兰芳蓄须1 延安,我把你追寻1 习作1 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语文园地2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
5.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围绕“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批注的方式有哪些”“读自己的批注或和同学交流批注有哪些收获”等问题,进行自主总结、梳理后。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批注的角度、方式与价值。
2.识字加油站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词,提醒学生注意把“芹、蒜、薯”读正确。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4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成长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 5课时
单元测试 3课时。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冷清 荒凉 孤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想象: 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 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 如何?
悲哀 痛恨 愤怒 ……
资治通鉴·唐纪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
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 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读准字音
人未还(huán 回、归)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扶助) (jiàng 军衔名)
不 教 (jiào 令、使) (jiāo 传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学指导
1.关:边关,关塞。 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3.还:回家。 4.但使:只要。 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6.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胡”是古代中国 汉族人对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通称。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是古代中国汉族抵御 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体课文
《梅兰芳蓄须》
语 交流平台
《延安,我把 你追寻》
家国情怀
文 词句段运用 园 地 日积月累
《别董大》
《阅读链接》
《单元习作—写信》
sài zhēng chéng
出塞 长征 惩罚
jué nìng yán
崛起 宁可 延安
出塞 长征 惩罚 崛起 宁可 延安
在
问题存折
启 智 箱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七单元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周恩来
梅兰芳
李广
项羽
Shù
戍边将士
延安精神
家国情怀
周恩来
梅兰芳
Shù
戍边将士
项羽
李广
延安精神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导读课
首学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1关.关注注主主要要人人物和物事和件事,件学,习学习 把把握握文文章章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
2学.学习习写写书书信信。。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语1.关文注要主素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
人物
事件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
感受
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延安,我 把你追寻》
人物
事件
感受
互学 群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
1.提出问题 2.尝试组内解决问题 3. 筛选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存入“问题存折” 4.选出小组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为中华之 少年周 崛起而读书》 恩来 ②初到奉天时......
③在巡警局门前......
感受
课文 人物
事件
感受
《为中华之 少年周 崛起而读书》 恩来
①修身课上,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初到奉天时, 不解伯父所说‘中华不振’ ③在巡警局门前, 眼见国人被欺,深感‘中华不振
23. 梅兰芳蓄须
严肃 赞叹 催促 训斥 左顾右盼
在这个单元中,有哪些人物,哪些事 件呢?你读后的感受又如何呢?
学习要求: 1. 选择一或两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完成表格。 2. 填写完成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课文
人物
事件
感受
课文
人物
《为中华之 少年周 崛起而读书》 恩来
事件
感受
课文
人物 事件
①修身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