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景观乡村设计理念

景观乡村设计理念

景观乡村设计理念景观乡村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它将乡村空间和自然环境与人的需求和社会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景观。

首先,景观乡村设计以人为本。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的社会结构。

设计中会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公共设施等,以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期待。

其次,景观乡村设计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

它尊重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设计中会采用生态恢复和保护的方法,保留或恢复乡村的自然景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同时,景观乡村设计还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循环利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景观乡村设计强调文化价值和传承。

它注重保护和弘扬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

设计中会融入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村落格局,创造出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乡村空间。

此外,景观乡村设计还会结合当地的习俗和节庆活动,打造出独特的文化体验场所,吸引游客和提升乡村经济。

最后,景观乡村设计强调社会可持续发展。

它关注乡村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福祉。

设计中会鼓励居民参与乡村发展的决策和管理,提升居民的自主能力和参与意识。

同时,景观乡村设计还会促进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水平。

综上所述,景观乡村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理念,它将乡村空间、自然环境、人的需求和社会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景观。

通过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景观乡村设计旨在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弘扬地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乡村景观的发展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从农田景观,乡村文化地理景观。

乡村景观评价以及乡村景观规划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

本文在对国内乡村景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乡村景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乡村景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omestic obtained very fast development. Rural landscape i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mainly from the farmland landscape, the country culture geographic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o on four aspects of country landscape fo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ural landscap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rural landscape.Key words: rur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alysis一、乡村景观的概念分析一般情况下,乡村景观是与城市景观相对而言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目标以及应采取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1.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农村的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农村旅游和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三、乡村景观设计的目标1. 塑造独特的乡村形象:通过景观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形象,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创造宜居的农村环境:通过景观设计,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3.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四、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1. 融入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应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乡土特色,体现乡村的独特魅力。

2. 强化功能性:景观设计应兼顾美观和实用性,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引入创新技术:景观设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农业、绿色建筑等,提升乡村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 加强社会参与: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需求,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发展模式。

五、案例分析以某省某县为例,该县位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通过乡村景观设计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紧张的城市生活节奏, 使乡村 以其清新古朴的 田园风 度、 社会文化、 生活习俗 。 乡村景观既不同于城市景观 。 光和浓郁 的乡土文化气息而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于是, 又不 同于 自然景观 。 其特点之一是 大小不一的居 民住 种新型的旅游一 乡村生态旅游悄然兴起。乡村生 宅和农田混杂分布 ; 既有居民点, 商业 中心 , 又有农 田, 态旅游是以乡村景观为吸引物 的旅游活动 。 起源于 1 果园和 自然风光。地方民居各有特色 , 9 风土人情迥异 。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 它既是人们居住 、 生活、 休息 要注 意 以下原 则 : 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 ( ) 发与保 护 相 结合 的原 则 一 开 乡村生态环境相当脆弱,目前一些旅游地 的生态 所。我国乡村聚落分为集聚型, 即团状 、 带状 和环状村
人与 自然环境也不够协调, 因此发展乡村旅 落; 散漫型, 即点状村落; 特殊型, 表现为帐篷、 水村 、 土楼 不够理想, 和窑洞 。乡村聚落的形态、 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 游时应千万注意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 多年来 , 了乡村聚落景观丰富的内涵 。这种景观具有整体性 、 古建筑、 古迹失修 , 森林的砍伐、 围湖造 田、 猎杀动物等 独特性和传统性等特点, 映了村民们 的居住方式, 反 往 人为破坏 , 严重破坏 了乡村景观资源 , 甚至使许多景观 往成为 区别于其它乡村的显著标志。 ③乡村建筑景观。 濒于绝境。由于现代耕作技术 的发展 , 一些传统 的古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 民居、 乡村宗祠建筑 以及其它建筑 老的农具、 耕作方式 已成为凤毛麟 角 , 如不有 目的, 有 形式。 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 的地方特色, 其 计划地加 以保护 , 将会使乡村旅游资源逐渐失去最富 风格迥异, 给游客 以不同的感受。如青藏高原 的碉房, 魅力的光彩。因此要增强策划者 、 管理者 、 开发者 、 旅 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 内蒙古草原 的毡包, 喀什乡村的“ 阿以旺” , 云南农村的 “ 干阑” , 苗乡的寨子, 黄土高原 的窑洞, 东北林区的板屋,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乡村景观设计原则是指在乡村环境中,针对不同的地理、气候、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和考虑,形成的一系列指导乡村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与理念。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自然性原则自然是最原始的美,乡村景观应该是自然景观的延伸,要尽量保留乡村本身的特色与自然风光。

乡村景观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形、水文、自然条件等本身的自然条件,强调应用天然石材和木材等自然材料装饰乡村景观,让乡村自然风光更加优美。

二、文化性原则乡村景观设计应该遵循悠久的文化传统,结合乡村本身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一个和谐、传统和文化的乡村景观。

比如说,乡村中原有的民居建筑、纪念碑、文化广场,都应该巧妙地融入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展现乡村的文化内涵。

三、实用性原则乡村景观设计也必须具备实用性。

因为乡村地区的生活习惯与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景观设计必须满足当地居民的一些生活需求,如农庄,可提供一些当地特色的餐饮、购物等服务,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让居民可以在乡村生活享受到足够的便利。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设计乡村景观的同时,需要针对当地的资源情况和环境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水源、土地、环保等问题,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尽量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使得乡村景观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当地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留下余地。

五、与城市衔接原则乡村景观设计不应该和城市的设计脱节。

它需要与城市相互衔接和协调,并通过有机的联系来实现共存共荣。

这需要在乡村设计中融入先进的技术和城市化理念,打造一个能够满足当今城市人民高品位需求的乡村景观,让城市人在乡村中也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综上所述,上述原则不是孤立存在,它们在创造一个和谐的乡村美景之时应当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浅析美丽乡村西柏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浅析美丽乡村西柏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浅析美丽乡村西柏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1. 引言1.1 美丽乡村西柏坡的现状西柏坡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中国共产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西柏坡素有“红色圣地”之称,吸引着大批游客和研究者前来。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柏坡的乡村面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房屋焕然一新,道路宽敞平整,绿化带和广场整洁美观。

西柏坡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重农轻商的思维,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生态环境保护不力,草地退化严重,水质污染问题突出,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发展新颖的产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缺乏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治安环境不够安全可靠,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

面对这些问题,实现西柏坡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1.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美丽乡村西柏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通过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西柏坡可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西柏坡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西柏坡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沉淀,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对这些宝贵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增强西柏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持续发展是美丽乡村西柏坡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西柏坡乡村的长远繁荣和稳定。

2. 正文2.1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论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论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论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引言概述:乡村景观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份。

乡村景观规划是为了保护和提升乡村景观的漂亮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

本文将从乡村景观的定义、乡村景观的重要性、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以及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等五个部份进行详细阐述。

一、乡村景观的定义1.1 自然环境:乡村景观包括了农田、山川、水体等自然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为了乡村的自然环境,为乡村景观提供了基础。

1.2 人文景观:乡村景观还包括了农村的村庄、农舍、田园体面等人文元素,这些元素展现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二、乡村景观的重要性2.1 生态保护:乡村景观是生态系统的一部份,保护乡村景观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2.2 文化传承:乡村景观承载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保护乡村景观有助于传承和宏扬这些文化。

2.3 旅游发展:乡村景观具有独特的自然体面和人文景观,开辟和保护乡村景观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3.1 生态目标:乡村景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

3.2 文化目标:乡村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宏扬乡土特色和农耕文化。

3.3 经济目标:乡村景观规划应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4.1 可持续性原则:乡村景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辟和破坏。

4.2 保护性原则:乡村景观规划应注重对乡村景观的保护,保留和修复乡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4.3 综合性原则:乡村景观规划应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全面而有效的规划方案。

五、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5.1 规划编制:乡村景观规划应由专业规划师进行编制,依据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

5.2 资金投入:乡村景观规划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乡村景观规划的资金投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发展问题和挑战下,通过改革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手段,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

乡村景观设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形象、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吸引游客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对乡村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1. 农村发展问题:农村人口流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了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三、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1. 提升乡村形象:乡村景观设计可以通过美化乡村环境、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

2. 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乡村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3. 吸引游客:通过精心设计的乡村景观,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4.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景观设计可以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品牌,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四、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1. 保护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乡村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注重传统建筑风格和乡土特色的保留和传承。

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

3. 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乡村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乡村的长远发展需求,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一时的短视行为。

4. 强调人文关怀:乡村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农民的需求和利益,体现人文关怀,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空间。

五、乡村景观设计的实施策略1. 制定乡村景观规划: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乡村景观规划,明确乡村景观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2. 引入专业设计团队:乡村景观设计需要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spective / RURAL LANDSCAPE
152
肖毅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主任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也为城市居民所向往。

然而,千百年来,出于生计考虑,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模式根深蒂固,加之消费社会的资本渗透,导致乡村自然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性开发。

譬如砍伐树林贩卖木材速度远快于植树造林速度,大量种植速生经济林(如桉树)导致土壤沙化、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大肆开山采石和贩卖土方,这些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利用自然的方式只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们深知: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问题不解决,一味地宣传保护自然资源显得曲高和寡,风景园林师应当在农民经济收入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协助政府在保护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景观保护和利用策略,指引农民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创收,提高生活水平。

例如规划苗圃,引导农民种植畅销的苗木,增收的同时增加了绿地率;营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复合林(上层种植板栗、柿树、核桃、枣树、枇杷、杨梅、梨树等植物,下层空地尤其是田间地头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牡丹、芍药、天门冬、麦冬等植物),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休闲农业;倡导桑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持续创收。

3 乡村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协调者
乡村建设和乡村景观保护的执行主体在于农民,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才能调动其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风景园林师一方面要主动地欣赏和适应乡村自然风貌;另一方面又要能动地探索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为社会服务。

因此,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应扮演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协调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譬如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优先改善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等基础建设工程;对于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环境整体治理,结合园林绿化突出地方特色;对于具有自然和人文景点的地区则应注重景观风貌保护,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总之,风景园林师要综合协调人地矛盾,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和历史风貌,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方面,按照节地、节土、节能、节水、节材五个方面建设乡村;并将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服务业,利用乡村风貌为农民创收,实现乡村风貌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

当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让人失望时,看到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都会油然而生“希望在乡村”的感慨:其一,优美的乡村景观大多尚未遭遇“建设性破坏”;其二,乡村依然有机会发展成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然而,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模式沉淀下来的中国乡村景观正普遍面临产业模式陈旧、传统村落破败、乡村人口凋零、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的状况,现状的美景只是“无以为继”的停顿和无奈!
这是两个问题导致的:第一,如何保护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第二,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成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景观。

某些问题的结症也许超越了专业范畴,但专业层面
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清晰。

1 优化产业模式落实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是村落产业状态的体现:体现为人类利用地景资源的
生产方式和聚居方式。

其对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构成了乡村景观的核心价值。

然而,现行的城乡机制正引导着乡村向非农业化方向发展:停滞的农耕产业不能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外出务工”、“村村办厂”及“建设征地”等不断升级的“被动适应”模式成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

这些对乡村社会形态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深层伤害,最终体现为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美丽中国”话题下的乡村景观,其出路决不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国广大乡村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其农业(包括
林畜牧渔等)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对地景资源的精明利用,带动乡村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们看到,欧洲优美的乡村景观背后,是悠久的现代农业发展历史,这方面我们要补的课太多。

立足生态环境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现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地景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并将乡村发展彻底融入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系统中。

合理的产业模式将带动日常化的生产生活“经营”乡村景观,并通过发展来实现乡村景观的特色保护和发展:统筹乡村空间规划,整理零碎化的地景资源,优化产业模式,强化乡村聚落形态管理,配套市政及公共服务等,逐步实现乡村环境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

观点
乡村景观 / 153
2 保护特色乡村景观的策略
乡村景观是人为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体现。

人对地景资源的利用体现为地域性产业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结合,构成了历史性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的景观特色,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保护乡村景观遗产。

我们在城市那里学会了恐惧发展所带来的破坏力。

乡村农业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确定了乡村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可能性。

而保护特色乡村景观则需要分析其文化与历史价值。

意大利托斯卡那地区优美的田园风光,背后是政府严格的景观遗产保护措施;大至地形地貌水文、田地耕作植被,小到建材篱笆标牌皆有管理,从而维持着数百年来优美的乡村风貌。

传统产业下的地景特色和村落聚落形态皆需要富有活力的乡村社会来维持。

以发展理念为乡村社会注入活力,良好的经济条件将为传统产业保护与乡村景观特色保护的提供支持。

从专业层面而
言,则是倡导立法保护乡村景观遗产,确立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标准和技术,探索乡村景观关联产业的扶持与管理机制等等。

3 乡村聚落中引入“乡村设计”理念
乡村聚落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载体,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这里提倡采用类似“城市设计”方法——“乡村设计”,积极界定村落空间与形态,强调适度集约布局的聚落,界定范围与强度,强调地景资源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与公共空间,构建具有活力的村落空间形态。

结合村落长期稳态发展特点,界定村落形态的空间边界,控制其聚落范围及体量,营造社区性的中心空间与服务配套,以环境品质提升乡村生活内涵,推动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严格控制的乡村建设范围,节约地景资源的同时,为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留出了空间。

姚亦锋 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文化地理”视角研究乡村
景观规划
1 乡村景观的文化深远影响
以往村镇规划最重要部分在于镇区布局以及村镇建筑空间形态,但是本篇认为乡村中广大农田区域更为重要。

农业景观是村镇最开阔的空间,乡村田园景观是小城镇显示人地关系的最有特色部分,也是小城镇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村镇规划必须考虑田园农业和原生态自然景观。

乡村景观具有美学观赏价值,还具有农业经济价值和居住空间功能。

这不同于风景名胜区的纯粹自然审美,不同于城市公园绿地的休闲娱乐。

其乡村景观特色理念具有数千年积淀,在中国或者西方历史上,田园牧歌是历代艺术绘画颂扬的主题,曾经被看作是人类文明遗产。

无论是走遍天涯海角,求知探索远行,还是征战四
方,童年时代“家乡”的田园风景时时在人们心灵深处呼唤。

现代城镇规划以实用功能为目标,现代土地利用变化和乡村建设都以规整的规范方式,使得传统乡村的生态美学景观遭受严重损害。

现代建设支离破碎地分解历史上的连绵水系格局,原先素雅宁静的村镇环境毁灭。

如何把乡村农业传统延续发展,是个现实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历史悠久的乡村,保持乡村田园景观传统,不仅使得乡村社会认同性、文化持续度延续,也使得乡村景观价值深沉而凝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将农业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被纳入,乡村“具有观赏的美学文化价值,同时经常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有些国家的乡村、牧场和千年水稻田被列入农业文化景观名单。

2 文化地理视角的乡村规划
村镇景观研究以及规划远不止表面实体空间布局,其涉及多维视角学科研究。

首先是从区域大尺度范围,以“文化地理学”研究地域文化传承情况。

大尺度范围跨越城市以及数个区域村镇,例如长三角太湖流域苏南区域、淮河流域苏北地区等等。

乡村空间是“硬件”,文化就是“软件”。

“文化”影响是在大尺度区域范围内进行的。

虽然不是直观实体的形态,但是处处可以明确感受到其存在,并且能够操控地域景观实体形态的发展。

文化地理学以地域人文景观创立以及演化线索,从人地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刻了解一个地方景观结构和功能地区的性质,分析区域内自然与人文时空分异或者耦合变化特征;由于人类文化的变化引起地方景观序列的变化,洞悉城镇区域的起源和景观发展的动因和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肖毅强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刊名:
风景园林
英文刊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3(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fjyl20130402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