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网接线方式
电力系统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探讨

电力系统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探讨摘要:在电力系统中,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涉及到的范围非常之广,而且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
关键词:电力系统;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引言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投资较少。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降为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1.732倍,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是全系统对地电容电流。
系统对地电容较小时,故障电流较小,系统可继续运行1~2h。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根本弱点在于中性点绝缘,电网对地电容储存的能量没有释放通道,弧光接地时易产生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对绝缘危害很大,同时容易引发铁磁谐振。
因此该方式不能适应配电网发展,已逐渐被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取代。
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需要通过接地变压器提供中性点。
为避免出现谐振过电压,消弧线圈一般运行在过补偿状态。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仅为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可抑制电弧重燃,减少间歇性电弧过电压出现概率。
故障后可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但在接地期间绝缘薄弱环节可能被击穿。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10kV配电网均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1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在市区供电公司10kV配电网中,约有80%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20%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未来将全部改造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在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运行维护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少数变电站10kV母线电容电流过大,超过100A,消弧线圈长期欠补偿运行,发生线路单相接地后消弧线圈容量无法完全补偿电容电流;第二,部分10kV母线全部为电缆出线或以电缆出线为主,且电缆沟运行环境普遍恶劣,电缆绝缘水平降低。
线路单相接地后系统中性点电压升高,容易引起电缆沟内电缆绝缘击穿,甚至演变成同沟多起电缆事故,扩大事故范围;第三,部分变电站接地选线装置应用效果不理想,仍然要依靠线路轮切查找接地线路。
10kV电网应实行分区分片供电,城市配网应构成“手拉手”环网结构,可通过架空、电缆或混合线路实现“N-1”

10kV农配网设计注意事项一、网架结构(一)10kV配电网10kV电网应实行分区分片供电,城市配网应构成“手拉手”环网结构,可通过架空、电缆或混合线路实现“N-1”,乡镇所在地采用环网型供电,农村地区采用辐射型供电方式,村屯台区可采用树干型供电方式。
10kV电缆线路主环采用开闭所构成,通常由4~6台开闭所构成“手拉手”双电源开环运行方式,当环内负荷增长后可在适当位置插入第三回电源扩充为“3-1”网络结构。
10kV架空线路按分段联络接线方式,一般不超过三分段三联络。
(二)低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线路实行分区供电,要明确供电范围,避免配变之间交叉供电。
二、台区改造原则(一)台区低压0.38kV线路的供电半径:市区≤250m,繁华地区为≤150m,郊区农村电网≤500m;当不满足时,应校验末端电压满足质量要求。
(二)配电变压器应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进行配置。
农村住户分散地区,无三相动力用户时宜采用单相变压器,单相变压器容量不大于30kVA。
(三)台区改造,首先考虑分割台区(供电半径过大、台区过大、台区自然分片、变压器台无法进入负荷中心等情况应分割台区)、减少供电半径,无法分割台区时再考虑更换变压器。
(四)新增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容量:城区的选用315kVA、500 kVA、630 kVA。
农村的选用50kVA 、100 kVA、200 kVA、315kVA、400kVA、500kVA。
(五)现有台区变压器的改造原则:a、危及人身安全隐患;b、运行时间达到30年且运行工况差;c、配变存在缺陷和较多隐患,状态评价为严重或以上状态,经评估,修复技术经济不合理;d、S9型(1997年以前投产)及以下和国家明令淘汰高损耗配变。
(六)城区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由于需要考虑与环境相协调,宜选用箱式变压器;城郊、乡镇及农村地区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宜选用台架变。
(七)非晶合金配变选用应符合以下原则:1.城镇和乡村企业、商业、餐饮服务、农业灌溉以及农村生活等噪声非敏感区域;2.城市照明、小型商铺、餐饮等噪声敏感区域,可结合环境选用非晶合金配变;居民住宅、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等噪声敏感区域,可采用满足噪声限值要求的非晶合金配变。
中压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

中压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中压配电网10kV接线方式及配电自动化摘要:配电网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根底。
该文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适合我国实际的配电网架接线方式及它们的优缺点,在此根底上着重介绍了如何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关键词:配电网位于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最终都必须通过它来实现和保障。
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已成为电力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根底工程,其中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地理环境、配电变电站的保护方式、配电网的接地方式等是不同的,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及自动化的实施应因地制宜、各具特点。
本文介绍了配电网的接线设计原那么和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那么,并针对几种典型接线方式探讨了配电自动化的实施。
1 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原那么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和即将实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工程,都要求对配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配电系统自动化对一次系统接线方式的依赖性很强,它决定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方式。
因此,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必须和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紧密结合,一次系统接线方式必须满足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要求。
配电网接线方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 ?优化网架结构、降低线损;?保证经济、平安运行;节约设备和材料,投资合理; ?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灵活地适应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
2 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那么注重投入产出。
首先是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综合考虑。
先进,即功能先进,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符合开展趋势、不落后;实用,对做好工作有较大帮助,对提高管理水平有较大意义,不搞“花架子〞。
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模式,如负荷密集程度、负荷重要性、经济兴旺程度、开展趋势、售电收入等。
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编号:AQ-JS-06625(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Discussion on neutral point grounding mode of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三种不同接地方式在我国的10kV配电系统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中性点绝缘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这三种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特别对于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孰优孰劣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1.1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是我国10KV配电网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式。
这种接地方式在运行当中如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由于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当10kV配电系统Ijd限制在10A以下时,接地电弧一般能够自动熄灭,此时虽然健全相电压升高,但系统还是对称的,故可允许带故障连续供电一段时间(规程规定为2小时),相对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这种接地方式不需任何附加设备,只要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发现单相接地故障后能迅速处理,避免单相故障长期存在发展为相间短路故障。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对地是绝缘的,当发生弧光接地时,由于对地电容中的能量不能释放,因此会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或谐振过电压,其值一般可达2—3.5Uxg,会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装置的选线准确率比较低,还未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发生接地故障的线路。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一般采用人工试拉的方法寻找接地点,因此会造成非故障线路的不必要停电。
10kV配网接地方式分析及改进措施

10kV配网接地方式分析及改进措施一、引言10kV配网是城市电力配送系统的基础,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
配网接地是城市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10kV配网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10kV配网接地方式分析1. 常见的配网接地方式10kV配网的接地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混合接地三种方式。
(1)直接接地:将中性点接地,使得中性点电位为零。
这种方式简单、安全可靠,但在接地电阻较高时,对保护线路和设备的影响很大。
(2)间接接地:通过绝缘电阻器使一定比例的绝缘泄漏电流成为中性点地极的泄漏电流,这样可以减小中性点电位与地电位之间的差值,提高绝缘可靠性。
(3)混合接地:即通过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采用混合接地方式的10kV配网能够兼顾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的优点,具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小故障影响范围等优点。
2. 现有接地方式存在的问题现有的10kV配网接地方式存在着几个问题,主要包括:(1)接地电阻大:由于土壤电阻率很大,导致接地电阻较大,影响接地效果。
(2)接地电位差大:在直接接地方式中,由于接地电阻大,容易导致接地电位与地电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值,增加了绝缘的难度。
(3)安全隐患:对于电网本身存在的泄漏电流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为了解决10kV配网接地方式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1. 优化现有接地系统(1)减小接地电阻:可以采用混合接地方式,通过综合考虑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减小接地电阻。
(2)优化接地网格结构:合理设置接地网格,减小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3)增设接地装置:在城市配网中增设接地装置,分散接地电流,减小地极电位,提高绝缘可靠性。
2. 提升现有接地装置的性能(1)采用高效接地装置:采用低电阻材料或降低接地引线的电阻,减小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10kv配电网规划

10kv配电网规划
10kv开关站每座供电能力按不超过15000KVA考虑。
10kv开关站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路电源进线,户内布置,按配电网自动化模式设计。
独立建设的开关站占地面积约300~400㎡,与其它建筑混建的开关站占地面积约为150~200㎡。
10kv开关站主要由66kv变电所通过不同10kv母线段供电。
10kv配电网电缆型号采用YJV22-8.7/15-3x300型。
电缆敷设原则
10kv电缆敷设主要采取直埋、排管、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四种敷设方式。
电缆根数在6根及以下时采取直埋方式,敷设于冻土层以下;
电缆根数在12根及以下时采用排管敷设方式;
电缆根数在18根及以下时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
电缆根数在18根以上时采用电缆隧道敷设方式。
电缆主要沿步行道或路边绿化带敷设。
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介绍及选择

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介绍及选择[摘要]: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是讲三相电力系统采用何种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可以经过元件进行接地,可以中性点直接接地,也可以不接地。
不管中性点以何种接地方式,大地相接的问题工程当中称为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却又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接地方式;选择1电力系统接地方式概述电力系统接线方式有多种,我们常用的接地方式一般分为四种: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其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我们统称为谐振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过一低值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之为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高值电阻接地或者是谐振接地系统,我们称之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1.1大电流接地方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与地直连的系统与地短接的故障在中性点与地直接连接的电力系统中,单相发生故障时,发生故障的相上的短路点与地连接,单相与短路点形成短路回路,发生单相短路故障。
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的最大不足之处缺陷就是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非常大,所以在发生单相短路时,系统必须立即断开故障部分,以免造成大规模损失。
在具有大容量的电力系统中,不允许大小的单相电流能够顺利通过,减少中性点接地数量是减轻发生单相短路时电流大小最经济,并且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中性点与地连接的数量减少,也就是将一部分中性点接地而另外一个中性点不接地。
运行的经验检验出,架空线路单相与地短接的故障大部分是短时间的,而直接接地系统必须与产生故障的线路连接断开,造成用户发生供电中断。
为了克服这个不足之处,提高可靠的供电,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线路上,广泛地运用自动重合装置。
当发生单相与地短接的故障的时候,断路器会自动断开连接,在自动重新合闸的作用下,自动合闸,倘若接地为短时间的,则合闸后线路将会接通,恢复用户终端供电;倘若接地时永久性的,断路器将会重新断开。
10kV配网现有接地方式及其使用的配套装置分析

网主要 有中性点不接 地、 中性点 经消弧 线圈接 地 、 中性 点低 电阻接地 的接 性 点直 接接 地 同不 接地两 种方 式的 中间状 态 , 此种 接地 方式有 良好的 谐振过 电压及 间歇性 弧光接地过 电压情况的预 防作用 ; 当电网系统中出
现 单相 接地 , 系统 中的接地 电阻可通 过其 中电流 实现零序保护的准确启 用, 准确 、 及时 隔离故障线路 以方便 工作人员维 修检 查, 总 的来说 , 此种
1 0 k V配网现有接地方式及其使用的配套装置分析
陈玮 福建省福安市供电有限公司
【 摘要 】1 0 k V 配电网络在我 国电网建设 中占 重要地位 , 作为电网 建 设
与运 行 全 程 重要 环 节 的接 地 处 理 , 对 整个 电 网有 重 大影 响 。我 国1 0 k V 配 电
种 接地 方式 主要应 用与 1 0 k V及以下、 单 相接 地故 障 电流 在3 0 A之 上 的 配电 网络 当中, 选 用适 当的伏安 特性 达 到相 应的 单相高 阻接地 补偿 目 标。
图1自动调谐接地补
偿 装 置 示 意 图
之中, 可有 效控制谐 振 过 电压变 化 , 最大 限 度 避免 系统 运行 过程 中的反复 接地 故障及 相 间短 路问题 , 在保障 配电网线路及电器设 备 安 全的 前 提下促 进 配 电网平稳 、 高效 运 行, 进而保 障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与效 益。 此外, 此 套装 置 的使 用也 存在 一 些缺 陷限制 装置在配 电网中的推 广应 用: 实 际操 作、 维护 方面仍然 存在一些 障碍 , 这些障碍 的产 生 主要 因为此 套装 置多项 技术 尚处于 调 整与改革 阶段 , 没有广泛的适 用性 ; 装 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kV配网接线方式
1)A+、A类供电区域
针对此供电区域的中压配网,一般是电缆双环网和N供1备(N=3)两种接线方式。
综合比较分析
双环网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实现高标准的供电安全可靠性,且经济性优于N供1备接线方式,运行更加简单可靠,故为技术经济性综合最优接线方式。
电缆线N供1备接线方式适用于极少数负荷极大的供电区域,以满足负荷的安全转移的要求。
过渡方案分析
2)B类供电区域
一般是电缆单环网、N供1备(N=3)和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这三种接线方式。
综合比较分析
电缆线单环网的供电可靠安全性明显优于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能够满足该类供电区域的供电要求,且经济成本也不高,便于改造扩展、运行难度小,故电缆线单环网为技术经济性综合最优接线方式。
过渡方案分析
3)C类供电区域
一般是单环网和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架空线双辐射.这三种接线方式。
综合比较分析
由于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和双辐射接线的经济造价差别不大,但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具有更好的供电安全性,且运行难以程度和改造难度更优,所以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为技术经济性综合最优接线方式。
过渡方案分析
4)D类供电区域
一般是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架空线单辐射.这三种接线方式。
综合比较分析
对于D类供电区域,虽然架空线多分段适度联络的供电安全可靠性更高,但是经济成本远高于架空线单辐射接线,而且单辐射接线便于改造扩展、运行难度小,故架空线单辐射接线为技术经济性综合最优接线方式。
过渡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