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心肺复苏并发症处理

• 预防措施:
1 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 不间断地进行。
2 按压部位要正确、用力要适宜。
3 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咳嗽、排痰、给予抗生素及排痰剂。
• 处理流程:
• 停止按压 →通知医生。
• 单处肋骨骨折→ 遵医嘱止痛固定 →观察呼 吸及有效咳嗽机能改善状况。
•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遵医嘱止痛固定 →消 除反常呼吸运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 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预防休克。
心肺复苏并发症处理
1.呼吸和循环骤停的判断。 意识完全丧失: 首先判断患者的反应,观察皮肤颜色 瞳孔 .可以拍打或摇动患者, 并大声问“你还好吗?”。
• 2.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股动脉也可) •
• 迅速检查能否正常呼吸:
• 应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 是喘息)的情况下就开始救援。
• 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症状或濒死喘 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应询 问成人患者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呼吸 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 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及可 正常呼吸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
• Ⅰ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 • Ⅱ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
度转红; • Ⅲ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 Ⅳ出现自主呼吸; • Ⅴ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
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 力增加;
• 在发生心脏骤停的4分钟内开始有效的心肺 复苏,病人得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心肺 复苏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生存率下降7 %~10%。
• 3.胸外心脏按压
• 患者应仰卧于平躺于硬质平面,救援者站 或跪其旁。如患者在床上进行,应在患者 背部垫以硬板。
•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双乳头中 间。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肋骨骨折
【预防】
1.按压位置及姿势正确,按压时应平稳、力道均匀,不能冲击式猛压。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1.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
吸道通畅,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
(二)损伤性血气胸
【预防】
1.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平稳,力道均匀,不能冲击式猛压。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1.闭合式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量较多时可行胸腔穿刺排气。
2.张力性气胸:可予胸腔闭式引流。
3.吸氧,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4.血气胸若继续出血不止,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5.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

Hale Waihona Puke 作并发症处理 (一)肋骨骨折 3.预防 (1)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 行。 (2)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宜。 (3)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咳嗽、排痰 ,给予抗生素和祛痰剂。 4.处理流程 停止按压→通知医生 (1)单处肋骨骨折→遵医嘱止痛、固定→观察呼吸和有效咳 嗽机能改善状态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遵医嘱止痛、固定→消除反常呼吸 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 防治休克 (3)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 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做骨髓内固定。
操作并发症处理
(一)肋骨骨折 1.发生原因 (1)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过猛。 (2)刺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壁血肿。 2.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随咳嗽、深呼吸等运动而加重。 (2)胸壁血肿,胸部疼痛以及胸廓稳定性受破坏,患 者不敢咳嗽,痰潴留,从而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肺 实变或肺不张。 (3)多根肋骨骨折时出现连枷胸,反常呼吸。
操作并发症处理
(四)胃、肝、脾破裂 3.预防 (1)按压力量恰当,位置准确。 (2)在未确定诊断前,禁用吗啡类药物,以免掩盖 病情,延误诊断。 (3)禁止灌肠,不能随意搬动患者。 4.处理流程 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遵医嘱用药→做好术前准 备→禁食→置胃肠减压管→建立静脉通路→监测中心静 脉压→补充容量→留置导尿→记录出入液体量→严密观 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记录
操作并发症处理
(二)损伤性血、气胸 3.预防 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要适宜。 4.处理流程 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 量较多时→行胸腔穿刺排气 (2)张力性气胸→安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吸氧→ 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监测血氧饱和度 (3)血气胸→在肺复张后出血能自行缓解→若继续 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输血外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抗感染→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干货)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幅度1.3-2。
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预防与处理:(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
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预防与处理:(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预防与处理:(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预防与处理:(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024年)心肺复苏

2024/3/26
14
药物剂量调整和副作用监测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如肾上腺素可重复使用, 但应逐渐增加剂量,避免过量导致的 不良反应。
副作用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如 出现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 应的救治措施。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 心理支持和干预,减轻患 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024/3/26
23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06
势
2024/3/26
24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了心肺复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两 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两 横指处。
2024/3/26
用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 位,另一手重叠放在手背 上,手指交叉抬起,双臂 伸直进行按压。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 弹,避免过度通气和按压 中断。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约2 英寸),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120次。
10
人工呼吸方法及要点
利多卡因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 脏传导速度,有助于控制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2024/3/26
13
给药途径选择和注意事项
给药途径
心肺复苏中常用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气管内 给药和心内注射。首选静脉注射,因其起效快、 易于控制剂量。
注意事项
确保药物正确使用,遵循药物使用指南;注意药 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和 生命体征变化。
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

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1. 确保患者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后,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包括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环境中,避免继续受到伤害或危险。
同时,还需要确保周围没有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等。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在进行心肺复苏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堵塞的情况。
因此,需要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这可以通过头后仰、下颌提起等方法来实现。
4. 给予氧气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呼吸和心脏功能。
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氧气治疗,以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
5. 监测患者心电图。
心肺复苏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律失常等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6. 给予药物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可能需要给予患者一些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 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心肺复苏后,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心电生理检查、血液检查等。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提供心理支持。
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和其家属可能会遭受心理创伤,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这可以帮助患者和其家属尽快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总之,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患者和其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做好康复工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原则与措施。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心肺复苏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策略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然而,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并应对这些常见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一、肋骨骨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施救者需要进行胸部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然而,过于用力的按压可能导致患者的肋骨骨折。
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痛和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肋骨骨折的应对策略,首先应该减轻按压力度,避免过度用力。
其次,可以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吗啡,以减轻疼痛。
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气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胸骨骨折胸骨是胸腔前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心肺复苏时,胸骨可能会因为按压力度过大而发生骨折。
胸骨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痛、胸闷等症状。
对于胸骨骨折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减轻按压力度,避免用力过大。
其次,可以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以减轻疼痛。
此外,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脑损伤心肺复苏过程中,由于缺氧和缺血,患者的脑部可能会受到损伤。
脑损伤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后果。
对于脑损伤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尽量缩短心肺复苏的时间,以减少脑部缺氧和缺血的时间。
其次,进行复苏时应保证患者的头部保持在中立位,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
此外,复苏后应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胸腔内出血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由于按压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胸腔内的血管破裂,引起胸腔内出血。
胸腔内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于胸腔内出血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减轻按压力度,避免用力过大。
其次,应及时就医,进行胸腔内出血的处理。
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输注血浆或输液,以维持血容量。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紧急医疗措施,但在进行复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心肺复苏、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原(如献血者在献血前4小时之内曾 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 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人,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 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 轻度反应 皮肤瘙痒;荨麻疹
• 中度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
• 重度反应 咳嗽、呼吸困难、喘鸣、过敏性休克
预防及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进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定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 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 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 肿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 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测
②患者本身年龄大骨质酥松
临床表现:
①局部疼痛,有骨擦音 ②胸壁血肿 ③咳嗽无力、痰潴留
预防 :
①按压平稳,有规律不间断进行
②根据病人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
①及时止痛、固定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预防肺部感染
原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
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 cm,儿童按压幅度2.5 —4 cm,婴儿按压幅度
1.3 —
2.5 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
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 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⑷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 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 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
第4—5肋间。
(5)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
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 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⑵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 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
来源。
(2) 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 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
渗葡萄糖等)。
(4) 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 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
心脏破裂。
(3) 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 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 输血补液。
(6) 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