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易错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3 物态变化 易错点(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 易错点(解析版)

专题2 物态变化易错点易错点1对温度的理解和温度计的读数易错1.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分,我们可以说某个物体温度很低,但是不能说某个物体没有温度.2.关于温度计的读数是个易错点,我们可以先找零刻线的位置,然后假设温度升高,判断液面是靠近零刻线还是远离零刻线,如果是靠近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下,如果是远离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上.有些同学因为没有认清楚零刻线的位置而会把温度读错.【例题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如图2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用它测量某同学的体温时读数为℃。

【解析】(1)图1中甲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2)常用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位于36℃与37℃之间,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某同学体温为36.8℃。

故答案为:乙;﹣4;液体热胀冷缩;36.8。

易错点2 对常见的白气、白雾的理解易错白气、白雾并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而白气、白雾是悬浮在空中的雾状小水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白气、白雾等出现的情况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的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冷的物体冒白气.它们虽然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但是水蒸气的来源不一样.比如我们打开冰箱门会有白气产生,这是冰箱外部的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环境发生液化现象产生的,而我们烧开水的时候,会有白气从壶里面冒出来,这是壶里面的水蒸气冒出来之后遇冷液化而成的,不要把看得到的白气、白雾错误地当成水蒸气.【例题2】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A.只有液化B.只有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解析】寒冷的冬天,人通过呼吸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不久“白气”又看不见了,是因为小水珠又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3.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4.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6.如图所示的是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表示晶体熔化过程是()A.B.C.D.7.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9.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12.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二、填空题13.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用温度计测量冬夜室外温度,读数如图乙,室外温度为______℃;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某汽车速度表如图丁,则该汽车此刻的速度为______km/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BC 吸液固相同不同【解析】(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

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A.10℃B.30℃C.50℃D.60℃2.(2023•泰安)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滴水成冰B.气凝结霜C.冰雪消融D.浓雾消散3.(2023•广州)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4.(2023•自贡)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B.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C.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D.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5.(2023•武汉)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熔化现象6.(2023•德州)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C.霜挂枝头D.千里冰封7.(2023•成都)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

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8.(2023•长沙)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9.(2023•镇江)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

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10.(2023•南通)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洒水降温——熔化吸热B.冰袋冷敷——升华吸热C.蒸汽熨烫——液化放热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11.(2023•沈阳)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2、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3、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6、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均为100g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2)由图乙可知,____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为____,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3)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冰/石蜡)的比热容较大;(4)冰熔化时吸收了____J的热量。

[c冰=2.1⨯103J/(kg⋅℃)]。

【答案】使物质受热均匀 A 固液共存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石蜡 8.4×103【解析】【分析】【详解】(1)[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2][3]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会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由图乙可知A是冰,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熔化阶段,其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可知在吸收相同热量条件下,比热容越大则温度变化量越(3)[5]由吸热公式Q cm t小,则;加热1min,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石蜡温度变化量较小,此时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4)[6]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因此冰熔化时间为t=6min-2min=4min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当加热2min时冰开始熔化,由于加热过程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冰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为33℃℃==∆=⨯⨯⋅⨯⨯=⨯Q Q c m t22 2.110J/(kg)0.1kg208.410J冰冰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

《物态变化》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附答案

《物态变化》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附答案

物态变化易错题第1节温度易错点:对温度的概念和测温原理理解有误1、【例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只要物体的温度相同,他们的冷热程度一定也相同C.一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暴晒,只要冰未完全熔化,水的温度一定是0℃D.常见的温度计都是水银做工作物质2、【例2】夏天(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示数为15时,指示的温度是()A.当时的室温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C.温度计玻璃泡内液体的温度D.不确定参考答案1、B2、C易错点:弄错零度的位置1、【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变式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

甲:乙:丙:3、【变式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5℃,请在该温度计的玻璃内管画出液面的位置。

参考答案1、-2℃;-11℃;36.8℃2、-6℃;26℃;-2℃3、如图所示:易错点:不理解体温计的特性1、【例1】用体温计测出病人甲的体温是38.0℃,现在马上用这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病人乙的体温,如果病人乙的真实体温是37.5℃,则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如果示数是38.5℃,则病人乙的体温是______℃.使用未甩过的体温计______准确测量体温,主要因为体温计中的液体______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最后一空选填“能”或“不能”)2、【变式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3、【变式2】用没有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A.37.8℃B.38.8℃C.不超过37.8℃D.在37.8℃和38.8℃之间4、【变式3】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经去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实际体温为37℃的其示数为______℃;若病人实际体温为39℃,其示数为______℃。

物态变化易错题精选

物态变化易错题精选

物态变化易错题精选一、选择题1.(2014-2015大丰月考)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D.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2.(2014-2015兴化月考)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2014-2015兴化月考)下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露珠的形成B.“雾凇”的形成C.樟脑丸逐渐变小D.河水结冰4.(2014扬州)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D.水蒸气5.(2014随州)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二、填空题6.(2014-2015临川期中)有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0~100℃之间有100个刻度线,用它测量温度时,多次发现它和用别的温度计测量的读数不同.于是,小明同学决定检验一下,结果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插在沸水中时,示数98℃.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_________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6℃,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为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易错题题选(1)
一、选择题
1.(2012•株洲)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得“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就是湿得.此现象属于( )
A。

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2。

(2012•宜宾)下列现象中届于蒸发得就是()
A.铁块变成铁水 B.夏天从冰箱拿出得苹果“冒汗”
C.霜得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3。

(2012•烟台)如图所示得就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就是()
A。

水得凝固过程B。

海波得凝固过程 C.玻璃得凝固过程D。

蜡得凝固过程
4.(2012•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得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得就是( )
A。

B. C.D。

5。

(2012•上海)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得汽车得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得就是()
A.喷洒盐溶液B.用硬得纸质物体直接清除
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
6。

(2012•南昌)以下现象就是自然界常见得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得就是()
A.冰得消融B.霜得形成C.雪得形成 D.露珠得形成
7.(2012•内江)如图所示,就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得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A。

蒸发与沸腾就是汽化得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水在蒸发得过程中要吸热,使水与它依附得人体温度上升
D.图中游泳爱好者得姿势就是为了减少水分得蒸发
8.(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
B露得形成就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雾得形成就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C. D .
霜得形成就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雪得形成就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9.(2012•聊城)下列做法能使水得蒸发加快得就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得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得地方晒
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10.(2012•凉山州)在0℃得环境中,把一块0℃得冰投入到0℃得水中,将会发生得现象就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D。

冰与水得原有质量不变
11.(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得实验说法正确得就是()
A.水沸腾时冒出得“白气"就是水蒸气
B。

水得沸点随气压得降低而降低
C。

水沸腾得现象只发生在液体得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得温度会不断升高
12.(2012•黄冈)如图就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得图象。

下列对图象得分析正确得就是() A。

该物质一定就是晶体
B.T2一定就是物质得沸点
C。

0~t1时间内物质得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得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13.(2012•广州)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得沸点
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1、80x105Pa,锅内水得最高温度()
A。

可达100°C B。

可达117°C
C.可达121°C D。

取决于加热时间
14.(2012•德州)祖国得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中得描述属于液化得就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15.(2012•丹东)下列物态变化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得就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湿衣服晾干C.深秋,清晨草叶上得霜D。

冬天,自来水管冻裂16.(2012•赤峰)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就是吸收热量得就是()
A.熔化升华汽化B.凝华升华熔化C。

汽化液化凝固 D.凝华液化凝固
显示解析试题篮
17.(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得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得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得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与现象得分析,正确得就是()
A.盐使冰得熔点低于0℃,白霜得生成就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得熔点高于0℃,白霜得生成就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得熔点低于 0℃,白霜得生成就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得熔点高于 0℃,白霜得生成就是凝固现象
18.(2011•株洲)在测量液体温度得实验时,如图所示得四种方法中正确得就是()
A. B。

C。

D。

19。

(2011•宜宾)如图所示,正确反映“探究水得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就是()
A. B。

C。

D.
20。

(2011•新疆)霓虹灯新疆得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十分美丽.下面关于雪形成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二、填空
1。

(2012•株洲)图就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
变化得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就是_____(填“熔化”或“凝
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得熔点就是____℃.
2.(2012•无锡)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得装置做碘
得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得熔化。

针对上述不足,小
明与她得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得
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得碘蒸气产生,
并排除了碘熔化得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与熔化时需
要____
热量.就是什么因素影响碘得升华或熔化,您得猜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

3.(2012•泰州)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她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___
热,使云层中球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井在下落过程中__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4.(2012•聊城)图甲中寒署表得示数为____℃;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得示数为___N.
5.(2012•安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得规律来测量温度得.如图就是某人测量体温计得示数,则她得体温就是________℃.
6。

(2011•天水)小丽同学在做“探究物质得熔化规律”得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得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读数方法如图所示,正确得就是____ (填“A”、“B”或”C"),示数为_____℃。

如果让该物质凝固,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图象得就是图中得______(填“甲”或“乙
").ﻫ
7。

(2011•如皋市)常用温度计就是利用___________来测量温度得,如图中温度计得示数就是
_____℃。

摄氏温度得规定:__________________ 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_
___ 为100摄氏度。

8。

(2011•柳州)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得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得
升高加剧了旱情,这就是因为气温得升高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得蒸发。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得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得土里,这就是利
用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得表面积来减小水得蒸发。

9.(2010•枣庄)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种流感后第一症状就就是发热,因
此要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就是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与使用上得
三个不同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0•玉溪)今年春夏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得旱灾,农民用地膜覆盖得方法抗旱保苗,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得_______。

地膜上出现得小水珠就是_____________形成得,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_。

答案
1、B
2、D3、 B 4 B 5 D 6 A 7 D 8 C9 ABC
10 D 11 B 12C13 B14B15 A16
A 17A18 D 19A20 C
二、填空:1、凝固802、吸收典得温度3、吸熔化4、261、45、热胀冷缩37、2 6、B48 甲7、液体得热胀冷缩24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8、增加减少9、(1)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就是从0℃~100℃,体温计就是35℃~42℃(2)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就是1℃,体温计就是0、1℃(3) 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无缩口10、蒸发液化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