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解说词百 年 辉 煌
校庆解说词(汇总5篇)

校庆解说词(汇总5篇)篇一:校庆解说词__座落于应城市东侧,绿树环抱群楼,一派生机盎然,号称应城教育的“东大门”。
谁也难以想象,这所学校就是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古皮洼”上建起来的。
学校的建成正好迎来了教育的春天。
学校几度风雨,几易其名,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
1991年9月,应城市__镇初中正式更名为__,此时正逢教育加速发展。
__初中抓住这一机遇,挑战自我,更上层楼,学校开始了历时18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时期。
学校以“立德立志求实求真”为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追求卓越,以德为首抓育人,强化管理抓“三风”,突出重点抓质量,着眼发展抓科研,依托研训抓师资,立足校本抓开发,转变作风抓落实。
”的工作思路,将“人本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今日的__初级中学拥有师资125人,其中大学本科80人,中学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08人。
湖北省优秀教师一人,孝感市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质课教师5人。
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近2000人。
近几年来,学校校委会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以“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合作型团队,竞争型集体,创新型基地,和谐型家园。
让每个学生成人,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家长满意”为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曾被选定为全国农村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获得过湖北省农村课程改革与试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多次被评为应城市中考优胜单位、教科研先进学校。
一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促学校发展学校占地40亩,校园布局合理,校园内四季常青,休闲自如。
其中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教工宿舍楼四栋,学生公寓一所,综合楼将实验室、图书室和多功能教室、信息技术教室等融为一体,是一栋具有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气息的建筑。
学生公寓里内部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方便、安静、安全。
学校百年校庆演讲稿

学校百年校庆演讲稿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鄱阳中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
泱泱鄱水,流淌着百年悠深的眷恋;苍苍芝山,迤逦着百年熔铸的辉煌;莘莘学子涌动着百年不变的情怀;衮衮名师升华着百年热切的期待。
在此华诞吉日,让我们一同翻动这部由前辈后学们共同谱写的沉甸甸的校史,一同用心去诠释去感悟百年鄱中。
百年传承,薪火熊熊。
鄱阳中学创建于清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校名为饶州府百年陶冶才辈出。
鄱中是一块神年风华,俊才云集。
为什么百年求索,拥抱未来。
人实施“创新”工程。
认实名师”工程。
坚实施“”工程。
“美化”工程“岁月如金秋,岁月的依归之所。
美丽的校园,给以极其优越的学习环境也给我们奠亲爱的老同学们!今天是哺育我们成长、为我生事祝学校的未来更美好! 各位来各位校友,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同济百年华诞,携手翻开新的百年华章! 公元1907年,一位名叫埃里希宝德百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与国家民兴早在1917年,一战期同济医抗战爆发,美丽校园在侵略50年代初期,适应国家革开放以来,大学百年同济,虽历经坎百年同为国家培百年同济,为百年同济,百年同!历史走进了21世纪,人类迈入识经济时代。
回眸1面民的期望,大学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大学本任务乃是培养人才。
质量是生命,是灵魂大学的科学研探索,是创造,更是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是中国在21世纪前20和平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谐世界是校园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是各位来宾、各位校友:38年7月如水,但历史会证明:我们谢谢大家。
1.学校百年校庆演讲稿 2.大学竞争主席团演讲稿 3.人会面试演讲 4.团委部长竞选演讲稿。
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讲话

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讲话尊敬的校务委员会主席、各位校领导、教职员工、校友、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作为蓝天大学百年校庆庆典的主持人,向各位嘉宾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问候!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年的光辉历程。
蓝天大学是一所始建于一百年前的知名高等学府,创办以来,学校一直秉承着“博学、崇德、尚实”的校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过百年的风雨历程,如今的蓝天大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带领着我国未来的精英们,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庆典不仅仅是对蓝天大学百年办学历程的肯定,更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激励。
蓝天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上,我们为这一教育事业的辉煌历程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作为未来的师生,我们有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学习和探索,不断创新和挑战,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这里,我想向我们的老师们表示敬意。
正是你们的教诲和引导,让我们走过了艰难的学习历程,理解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感谢你们的教诲,感谢你们的关爱,感谢你们的付出。
正是你们,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潜水,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的同学们。
正是在你们的陪伴下,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活力。
在这百年的校园历程中,我们一起创造了无数的美好回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让我们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中,成长为思维独立、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青年。
最后,让我们一同展望未来,为自己以及为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而不断地打拼。
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因为我们有执行学问,坚守信仰和理想,领导力量的百折不挠,秉持真善美的价值观,追求卓越的精神。
这才是蓝天大学百年来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勇气和动力。
嘉禾一中校庆校史馆解说词

嘉禾一中校庆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欢迎参观嘉禾一中校史展览馆!校史馆本着“尊重历史,重在当代”的精神,主要从8个方面,对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作了简略地回顾、介绍和展望;其主旨是为了给学校历史做一次见证。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校史馆,去感受,去思考。
1、校训首先你们看到的是校训。
我校把嘉禾一中的这种精神概括地提炼为“端品植树学”。
他传承的是品德的修炼,学问的耕植。
你进入展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嘉禾一中校训,就是让你可以直接触摸到我们学校最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记住它,就好像记住千年的教诲。
2、校史概略说到嘉禾一中的历史,虽然没有百年,但却有着百年的辉煌。
他创办于1923年,前身是1822年的珠泉书院,是郴州地区最早的三所完全中学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48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
丰富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一切让人沉醉流连!这里有经验丰富, 敬业奉献的名师,其中省级骨干教师33位,市级骨干教师40余人,高级职称57人。
他们以严谨的教风,精湛的技艺使嘉禾一中的成绩屡创新高。
3、历史悠久三源合一刚才我们讲到的珠泉书院其实更有历史内涵。
他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由时任嘉禾知县的福建籍举人鄢翔倡导修建,清道光三年(1823)基本竣工。
在这里我们追溯校史,嘉禾一中三源合一:其一源为珠泉书院,其一源为塘村校区,其一源为蓝山永启乡锡楼村筹办的私立初级中学——“私立兴夏初级中学”。
世易时移,几易校名,几易校址。
2005年再迁新址——嘉禾大道南一号。
在这里不得不提两幅对联,“珠自辉,玉自媚,怀抱有真,一出便为稀世宝;泉名廉,水名让,鉴光不远,他年应记在山清。
““去后何思,劝学莫先乎我;立言有要,当仁不让于师。
”这两幅对联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4、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嘉禾一中的特色中,去感受他的魅力。
(1)红色摇篮凝望时代风云,聚焦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以来,在历史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嘉禾涌现出一批仁人志士,风云人物。
桃李竞艳 薪火相传 沧桑百年

桃李竞艳薪火相传沧桑百年—宿城一中校庆纪实片解说词作者:阮传玺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5 更新时间:2010-10-15公元二00六年十月八日,秋风宜人,秋阳送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城宿州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城的南部,道路笔直、洁净,长虹飞架,彩旗飘扬,车辆停放有序,人头攒动,这里更是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安徽省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宿城一中在这一天迎来百岁生日,她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着五彩华章。
钟磬之音深沉而悠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回荡:这里青松挺拔,柳枝晴柔,银杏婆娑,碧草郁郁,引领人们去找寻昔日的理想,这里小桥流水,瀑布溅玉,锦鳞游泳,曲径通幽,让人依稀梦到江南水乡;这里张灯结彩,披红挂绿,金菊绽放,丹桂飘香,向回来的莘莘学子们张开温暖的臂膀;这里的每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朵鲜花都散发出浓浓的馨香,每一条道路都铺满了五颜的祝语和七彩的希望。
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啊,不要笑我变了模样?都回来吧,我实在是想你们想得心伤,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尽诉衷肠!典雅的北大门门楼装扮一新,“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九个烫金大字在彩旗、彩球的辉映下更显得庄严醒目。
从高二年级招募的志愿者,或在门前微笑而立,彬彬有礼;或穿梭不停、热情服务。
走入校门,是一条宽阔笔直的林荫道,道路两旁,整齐地摆放着各届校友的报到点;道路上方布满了各类热情洋溢的标语。
一幢幢高大的教学楼今天也全被五颜六色的绸带包围了,到处一片喜庆的气息。
发来贺信贺电的有各届校友,有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有启东中学、人大附中、马鞍山二中等兄弟学校,有教育部办公厅、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还有另外一些有往来的企事业单位。
我校校友,现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在贺电中说:“欣闻学校百年华诞,谨致热烈祝贺!在我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有幸得到宿城一中老师们的教诲和帮助,使我为人为业、受益匪浅,祝愿宿城一中人才辈出,再续辉煌!”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贺电中说:“皖省示范,再登新高”。
麻城市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

麻城市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大学校庆专题片解说词之一:百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龟峰昂首,举水欢喜。
一百年前,一所传达现代文明的学校在鄂东大地光彩诞生;一百年后,大家迎来了她辉煌绚烂的百年诞辰。
她,便是麻城公民引以为自豪和自豪的省级演示学校——麻城市第一中学。
百年沧桑麻城一中诞生于上世纪清末,当年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以失利告终,兴办新式书院为其仅存的硕果。
1903年,晚清政府公布《奏定学校规章》,所以,在东方这片陈腐的土地上,“废科举、兴学校”成为时代之强音,由此标志着中华古国初步向现代化迈进。
麻城出名的旧民主主义者屈子厚在时代的感染下,从外地返乡,八方奔走,活跃筹设,于1905年将城南亭州试院俗称考棚改建成麻城县立高档小书院,聘请翰林、进士、举人、秀才和留洋人士担任教员,开设算术、地舆、英文、物理、化学等课程,首开麻城近代学校教育之先河,成为麻城近代史上翻开民智、传达文明的发祥之地,并在中国改造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民国时间,学校先后更名为县立高档小学校、县立高档小学、县立第一小学、县立中间小学,共培养出20届学生2000余人。
其间,有许多改造前驱者在校任教,用言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士子,使他们走上了改造路途。
最具代表性的有教员王幼安,学员蔡济璜、刘文蔚、刘家明、王树声、徐其虚等“黄麻起义”英烈。
1926年,北洋军阀窜踞麻城,校舍校具破坏不堪,被逼于次年暂迁至原县丞公署旧址。
这是一中历史上的初次搬迁。
1938年8月,日寇飞机张狂轰炸麻城,学校被夷为平地,全校师生被逼颠沛流离,随县府迁至麻东龟头河。
1941年,学校改名为麻城县立初级中学。
1943年,日寇从县城退至宋埠后,学校迁往闫河山水湾,并在钓鱼台、阮家坳开设分部,在丁家堂附设简师班,至1947年抗战成功往后,才得以回来考棚原校。
龟峰耸峙、凤壁逶迄,艰难的境况并没有摧毁学生的肄业毅力。
原一中学生同期声:“抗战时间,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扔掉学业,以祠堂庙观为讲堂,搭草棚草屋为睡房,真恰是发愤图强,发扬蹈厉,在参加三里畈举行的鄂东各县初中毕业会考中,我们多次夺冠,在鄂东各县名列前茅。
百年校庆主持词_主持词_

百年校庆主持词1、【画面:红底叠加字幕】1、庆祝南昌市xx中学(南昌七中)建校100周年2、谨以此片献给全体校友和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教职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片头画面:镜头从校办公楼拉开至学校的大门全景叠片名】2、百年1907-第一部分:百年庆典3、公元xx年10月6日,xx中学校园内外,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汽球高浮,彩带轻扬,乐鼓声声,笑语阵阵,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大家欢聚一堂,共庆百年华诞。
画面:xx学校喜庆的环境镜头与同期声一组4、校友们来了。
他们远涉重洋、不远万里,从国外、国内的不同地方,怀揣着对母校的拳拳之意,回到了久别母校的怀抱。
他们中有年已耄耋的三四十年代的老校友;有年逾花甲的共和国第一代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有事业有成的六七十年代毕业生,有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一代中青年才俊;还有壮心不已的学校历任领导和教职员工。
他们欢声笑语,共话母校的百年巨变。
画面:1、校友、老师入校,校友、老师相互招呼的镜头等聚会场景与同期声一组2、肖家三兄弟5、省市领导来了;兄弟学校、友好单位的领导和代表来了,他们兴高采烈步入校园。
一张张笑脸,满溢喜庆的欢欣;一声声祝贺,传递真挚的情意。
画面:各级领导、兄弟单位代表等入校6、百年庆典大会在校运动场隆重举行,近五千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省人大副主任万学文、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市长胡宪、市人大副主任姚燕平等省市领导及有关单位的领导亲临庆典现常画面:校庆活动仪式现场,省市领导的贺信;亲临大会现场的省市领导镜头7、鞭炮声声,彩球飘飞。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校庆活动拉开了帷幕。
庆典大会由市教育局局长熊晓武主持。
市人大副主任姚燕平宣读了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吴新雄,省政协主席傅克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豆罗以及国家教育部,省市有关部门发来的贺信,他们在表达良好祝愿的同时,希望xx中学永远欣欣向荣,桃李满天下,再创新辉煌。
画面:现场画面带同期声,时钟,鞭炮、彩球画面,熊晓武主持,姚燕平宣读贺信等同期声8、校长张玲玲在校庆致词中,追忆了为xx中学教育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老领导和老教师,高度评价了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建校兴校功勋。
校庆广播稿(精选6篇)

校庆广播稿(精选6篇)校庆广播稿篇1百年绵延的雄雄薪火今日传递到我们的手上,积淀的文化底蕴哺养我们成长.我们在碑林旁颂读诗书,我们在?刻着专心致,忧天下的石刻前驻足冥想.今日我是桂中人,明日我为国之栋梁.校园里有我们?定的步伐,朗朗书声?蕴着墨香.看,我们行思敏捷;看,我们气宇轩昂.历史的年轮缓缓辗过,一路芬芳,多少跌宕起伏,多少沧桑变化,多少苍颜白发的老者重游母校时热泪盈眶,多少稚嫩的孩子踏入校门伴着期望。
桂中学子都坚定不移地守护在母校身旁。
我骄傲,我是桂中人。
校庆广播稿篇2xx中学,学府,文脉所在。
今天,我们怀着无限渴望与企盼,迎来了xx中学的一百零五个生日。
xx年前,桂中建立。
之后,她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她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各地。
xx年后的今天,时间的流逝盖不住光辉的荣耀,光荣岁月到了今日愈发灿烂。
曾经艰苦奋斗的一届届校友,如今刻苦钻研的莘莘学子们,都传承着桂中的优良传统,铭记着专心志,忧天下的校训。
我们是新一届的学子,一百零五年的.桂中迎来了我们的脚步,我们会给桂中带来充满活力的青春气息,而桂中也将给三年后的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记忆。
一百零五年的光阴,一百零五年的积累,一百零五年的奋斗,一百零五年的成就。
回忆昨天,桂中辉煌的历史激励我们努力奋斗。
憧憬明天我们倍加向往,我们坚信桂中的未来将更加辉煌灿烂,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续写桂中的辉煌。
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让我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我们生日快乐,祝我们的永远辉煌灿烂!校庆广播稿篇3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嗯!明天就是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了,是奶奶、姥姥、妈妈、还有全体女老师门的节日。
在这里,红领巾广播站代表全体同学祝全校所有的女老师和全天下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浓浓的爱。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妈妈就一直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知冷知热,体贴备至……当我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想法时,妈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呀呀学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时,妈妈义无反顾地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大要摆脱她的呵护时,妈妈又用饱含爱意的目光默默地、深情地凝望着我们;当我们开心快乐时,妈妈比我们还高兴;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妈妈比我们还忧伤……妈妈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却从来没有要求我们任何回报!还有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着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辉煌——唐山一中百年校庆纪实电视片解说词当新世纪举起瑰丽的晨曦,迎来辉煌百年的唐山一中也开启了自己的新世纪。
于是,校园里挤满了七彩的祝语和无尽的期冀,铺满了绚丽的憧憬和时空百年的步履。
于是,。
写满沧桑的校史馆为我们拂去了百年风尘。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0月,直隶永平府治所卢龙县城内的敬胜书院改设为永平府立中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中等学校之一,是为唐山一中前身。
从此,“山野烟尘城市光,作我读书堂”,李大钊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铁血男儿、青年才俊聚集在这里,踔厉风发,纵论天下,激昂青云,闳放求真。
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一中学子,从这里启程开始了无愧的青春之旅。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作为第二届校友,1905年春至1907年夏就读于永平府中学堂。
为了“民族解放之事业”,他蹈死不顾,大义凛然,身后留下了“赤旗的世界”。
从此,一代伟人的英名和唐山一中紧紧联系在一起,彪炳千秋的大钊精神给唐山一中留下了永恒的光辉。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民主志士、李大钊同班同学蒋卫平,为捍卫国家主权英勇赴死,白山黑水间留下不朽英魂。
唐山五四运动领袖、1913届校友郭友三,反对帝制、力倡共和,在为民请命中壮烈牺牲,成为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唐山第一位为国捐躯的烈士。
岁月悠悠,时空浩浩,武装反清、国民革命、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都有一中学子奋然前行的身影。
一百年薪火相递,跨世纪文明传承。
3万多名历届校友中,有革命先驱、国家伟器、民主志士、学界泰斗、科技精英、实业巨子、商界名流、体坛耆宿、文苑英才、社会贤达,有共和国部长、省委书记、解放军将军、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更多的是为祖国而奋斗不息的普通劳动者。
他们因母校而骄傲,母校为他们而自豪。
铁肩担道义,丹心育英才。
大钊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教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潜心办学,甘为人梯。
教师们的辛劳已注入毕业生青春的激情里,已写进校史馆永远的业绩中。
经过几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唐山一中如今已成为辉耀在北方大地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高中教育明珠。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百年奋进,百年辉煌。
百年校庆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党和政府负责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唐山一中纷纷题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办好唐山一中,培育四有新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的题词是:百年辉煌,再展雄风。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的题词是:办一流学校,育四有新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的题词是:春风催桃李,丹心育栋梁。
百年校庆题词的还有:原中顾委委员李葆华、李运昌,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河北省人大主任程维高,河北省政协主席吕传赞,河北省副省长刘健生,全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张晓剑,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永瑞、副厅长韩清林,唐山市市长张和、市委副书记陈满、副市长王玉梅,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宋叔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张蔚榛、高润林、范维澄等。
10月4日,百年庆典前一天晚上,市委、市政府在唐山宾馆国宾楼举行宴会,隆重欢宴前来参加校庆的外地知名校友,特邀嘉宾。
原中顾委委员李运昌、教育部副总督学王文湛、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永瑞、市长张和、市委副书记陈满、市人大主任郑宝林、市政协主席宋芳春、市人大副主任陈敬新、副市长王玉梅、市政协副主席郭之谊、市教育局局长马惠元等出席宴会。
市委副书记陈满致欢迎辞。
谈笑有鸿儒,往来多嘉宾。
33届校友、原中顾委委员、陕西省委书记、电力工业部第一副部长王林,64届校友、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秀芳,62届校友、财政部条法司司长王家林,原校领导、原市长、市政协主席杜静波,原校领导、原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李建新,市人大副主任、校友蔡成山,市政协副主席、校友安邦、池作清,原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校友冯国安,原市政协副主席、校友赵国丰等出席宴会。
酒兴正酣,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64届校友张飙为母校献上巨幅长卷诗。
“唐山一中忆,长年在梦萦。
拜捧炽热心,献我毕生情”。
以此20字为头,写下20句诗,直抒胸臆,代表3万多毕业生,在母校百年庆典前夜表达了对母校的拳拳心、殷殷情。
1943届校友、原中国军事博物馆馆长秦兴汉,20年前曾陪同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沿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采访,索尔兹伯里后写出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这与1933届校友王林1936年陪同美国著名作家斯诺采访陕北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斯诺写出惊世之作《西行漫记》。
宴会后秦兴汉余兴未尽,提起60年前在校经历,往事如云,思绪纷飞。
宴会后接受采访的还有5位80年代毕业生,少年意气、壮怀激烈的“少壮派”。
这几位卓有成就的一中学子,谈起母校对自己的影响,议论风发,袒露情怀。
从永平府中学堂、丰滦中学,到河北省立唐山中学,再到今天的唐山一中,学校大门开开阖阖,迁徙更迭,历尽百年沧桑,阅尽世纪风雨,跨越出多少美丽的青春,放飞了多少无尽的希望!如今,披着岁月的风尘和绚丽的荣光,你们回来了;带着思想的沉实与事业的丰实,你们回来了;揣着不老的青春和不变的梦想,你们回来了;携着母校的骄傲和时代的腾响,你们回来了!朝花夕拾。
漫步在校园里,你们在精心捡拾着少年时的梦;坐在台阶上,你们在细细梳理着如烟如缕的人生年华;在自己的像前合影,你们把春华秋实化为母校永恒的骄傲。
时间长河经年流淌着梦回校园的情思与畅想,今天,中学时代跳过几十年时空步履匆匆地赶回到眼前。
大手握着大手,胸口贴着胸口。
当年翩翩少年,如今有的已届而立不惑,有的已步入古稀耄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这一张张当年的照片,能否牵出你一串串近半个世纪记忆的珍藏?一个个仔细地介绍自我,老同学,你能否从那一顰一笑的皱纹中辨析当年那诱人的酒窝儿,从满头华发中看到当年那迎风张扬的长长的发辫?年华似水,往事如烟,皱纹是当年笑得最动人的地方。
从一届届比你年长的学兄、学姐脸上,你也许读出了人生的阴晴冷暖,读出了心灵的历史景观。
从一届届比你年轻的学弟、学妹脸上,你也许找到了自己当年灌满天真的笑靥,闪着光辉的眼睛,找回了自己那多梦的岁月。
春蕾夏花秋叶冬实,荟萃出一中校园一百年来最为壮观的胜景。
才高自觉风云阔。
84届毕业生张肇麟现在已成为上海名人。
师恩如海。
此次他驾车从上海风尘仆仆赶来,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找自己当年的老师。
提起当年的老师,学子们情深潭水。
56届校友、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李秀云和作为下一届校友的弟弟、天津大学教授、博导李桂苓,以及她的同学们,与齐长太老师在一起,仍有一种化不开的亲情。
唯有真情最感人,当66届的女生们与当年的老师王绍勋唱起当年的歌曲时,禁不住泪花晶莹,青春飞扬。
往事依依,情意沉沉。
母校把夜寐以思的盼想拉回身边,把夙兴以求的情思变成现实,把历史的断片缀成壮美的乐章。
集聚了几代人的青春热望,掀动起世纪百年的情意衷肠。
吴秀仓、吴秀庭亲哥俩是最早来到母校报到的校友。
哥哥吴秀仓今年已72岁,在一中读书时全国还没有解放,高中没上完他就投笔从戎。
解放后转业时,弟弟吴秀庭也行将毕业。
二人商定,去祖国需要的地方,结果哥哥去了大西北,弟弟去了大东北。
与母校阔别半个多世纪后,年事已高的老哥俩不顾路途遥遥,第一批来到母校,向母校献上了珍贵的礼物。
与吴秀仓一样激动、有一样的经历的是47届校友高蕴华。
他毕业后参军,有幸参加大陆解放的最后一战。
他的哥哥、30年代校友高棣华,现在安葬在冀东烈士陵园,他的侄女高云、高璐也是一中优秀的毕业生。
就这样,大钊的“铁肩”精神激励着无数吴秀仓、高蕴华这样的热血青年。
1950年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30名一中学子报名赴朝参战。
当时有这样一个初二小姑娘,她叫王珊五。
她找到校领导:“我虽然年龄小一点,但我决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如果不批准,我就是抓住火车尾巴也要跑到前线去!”王珊五终于身着戎装首批入朝作战,1952年在战斗中因保护战友献出年轻的生命,年仅19岁。
王珊五烈士兄妹七人全是一中校友,他们的父母是一中的老师。
今天,王珊五的二哥、三哥都赶来了。
63届校友、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张晓剑将军和妹妹、65届校友张晓东匆匆赶来,为母校献上了珍贵的礼品。
这6位院士校友中,其中有两位是同胞兄弟。
哥哥范维唐,52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家煤炭部副部长。
弟弟范维澄,60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维唐因公出国,范维澄和三弟、68届校友、唐山一家企业的经理范维本赶来参加校庆盛典。
校风育英才。
一百年来,一批批有志青年在这里砾炼成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提起母校的培养,仍激动不已。
母校英才辈出,学子风流华夏,被评为97年度世界科学名人的刘国瑞,他和几个老同学提起40多年前的学习生活,依然激情难禁。
学校的影响是终身的。
唐山音乐家韩溪对此自有一番感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李泽民90周年校庆没能赶回来,留下了遗憾,百年校庆让他如愿以偿。
阔别母校51年的51届毕业生赵宝山此次返唐感慨万端。
如今他正在负责北京二十一世纪标志性建筑——国家大剧院的建设。
看到母校全新的校园,他特别振奋。
刚刚从青藏高原科考赶回的中科院地理所的年轻研究员、博导朱立平,征尘未洗,感想良多。
73岁的常明文,千里迢迢的从广西赶来。
68届校友孟广昌则不远万里专程从澳大利亚赶来。
有一对夫妇引人注目。
王殿儒,被称作“点铁成金”的人。
边振纶,事迹进入“中国百名企业家奋斗史”。
著名书法家张飙在一中书法小组的同学们面前,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兄,又是师长。
他和这些小学弟、小学妹谈的最多的,还不是书法,而是与母校割舍不了的情缘。
校庆前不久,他曾带来十多位国内著名书法家来学校挥毫题词。
这一幅幅墨宝背后是一中学子对母校的一片真情。
郭梅苹,昔日40年代美术教师,现在是徐悲鸿纪念馆画家,副研究员,中国技术美学协会副会长。
她赠给学校的奔马图,把无尽期望蕴藏于尺幅之间。
“老三届”毕业生倾注的热情,成为校庆中的乐章华彩。
被称作“老三届”的66届、67届、68届毕业生,在那知识被冻结的年代,悲剧性地被冻结了学业,但他们的青春和意志没有被冻结。
毛泽东曾经赞誉青年是太阳,而从十年动乱中走过来的“老三届”,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主角,是一代流着血泪的太阳,他们受到的伤害和磨砺,打造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自立自强”的精神财富。
“老三届”集资建成的高大雕塑,成为存之久远的珍贵礼物,她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力量直傲苍穹,让“自立自强”精神凝成永恒。
老校领导、原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李建新亲自为雕塑题写碑名,并与校长、校党委书记李和平,校友、市政协副主席安邦、池作清,校友、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苗久合一起为雕塑揭幕。
春风桃李花千树,秋月繁星耀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