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 行路难》 教案-word文档

《诗词三首 行路难》 教案-word文档
《诗词三首 行路难》 教案-word文档

《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诗词,但是他们对古诗词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片面的字句记忆等方面,对古诗词的情感、意境等方面还不能赏析,特别是对古诗词中的情感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实用价值还不能完全理解。由于学生对诗词这种文体的情感把握还不够精准到位,于是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灵活教学,对诗歌予以逐句分析内容、手法、语言和哲理。逐句分析之后,学生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诗词的结构和情感走向。经过整合,诗词的情感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基于具体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及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诗词的大意。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境和意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3.在对诗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写法:

教法:1.朗读法:诗词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词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词不仅要求背诵,还应要求朗读,读出情与意。因此朗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启发法:引导、启发时所设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

学法:1.朗读法:诗词中的意境需要读者通过诵读才能深刻领会,才能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韵律美。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诗词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资料。

学生:预习字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背诵三首诗词。

2.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 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 情境导入。

设计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谁的诗句?

这是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句,只有李白才能当得起这样的称赞。诗句的意思是说李白写起文章来,才华横溢,笔力万钧,诗作写成后,连天地、鬼神都为之惊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也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其在《行路难》中的心境。

设计二:播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及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及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2. 解题。

(1)《行路难》中的“路”是什么意思?

明确:道路,仕途之路,人生之路。

(2)“难”字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3)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李白以此为题创作了三首诗。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少年时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5.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金樽(zūn)斗(dǒu)十千珍羞(xiū)投箸(zhù)

冰塞(sè)川太行(háng) 歧(qí)路沧(cāng)海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安:哪里。

【设计意图】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疏理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