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课堂中流淌
师德师风演讲稿爱在点滴范文

师德师风演讲稿爱在点滴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师德师风的主题演讲。
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我们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和灵魂。
而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爱在点滴”这四个简单的字眼,将爱融入到我们的师德师风中。
首先,爱在点滴,点滴关注每个孩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首先需要有对孩子深深的关怀和爱。
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解释知识。
在课外,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与他们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联系。
只有通过点滴关注每个孩子,才能够找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找到他们的潜力和需求,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成长。
其次,爱在点滴,点滴教育每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困惑。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点滴教育,精心培养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素养。
我们要认真备课,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案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进步,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勇敢追求卓越。
通过点滴教育,我们才能够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再次,爱在点滴,点滴关心每个孩子的心灵。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和困惑。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困扰。
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可以毫无顾虑地与我们交流。
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苦恼,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通过点滴关心,我们能够给每个孩子带来温暖和安慰,让他们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挫折中成长。
最后,爱在点滴,点滴传递师德师风的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时刻以身作则。
我们要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明、严谨务实。
我们要坚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
我们要保持谦虚和进取的心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让“情”流淌在语文课堂

再现了骨灰撒人大海的悲痛场面。这样的语 i 花 四溅 、 为壮观 。 蔚 在看 图品词的基础上 , 再引导学 生 的语调,
人 的情 感 总 是 在一 定 的情 境 中发 生 的 , 境 中的 情
8 { 4 各种因素对情感 的产生 , 往往具有综合 的作用 。如教
如 木 古 情 学 《 殊 的 葬 礼 》 课 , 先 播 放 瀑 布 的 录像 , 学 生 魂 , 人 之 无 魂 , 偶 而 已 。” 人 亦 云 : 乃 文 之 本 , 特 一 我 使 对 昔 日大 瀑 布 的雄 伟 气 势 有 了 深 切 的感 受 , 后 再 让 情者文之径。情感的一个显著 特点是具有感染性。因 然 此在教学 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 的情境和 自身 学 生 品读 描 写 昔 日火 瀑 布 的 第 3自然 段 。 由于 学 生 之 激 让 1 疔 已受 到声 、 、 订 形 色多方面的感染 , 朗读 自然而然地富 的情 感 体 验 , 发 学 生 的情 感 , 他 们 与பைடு நூலகம்教 材 和 教 师
产生情感共 鸣。如教学 《 在大海 中永生》 一课 , 我是这 }义 现 了现 在大 瀑 布 奄 奄 一 息 的 样 子 。 生 的 视 觉 样设 计 的— — 学 师 :9 7年 2 1 日, 爱 的邓 小平 同 志 因 病 在 19 月 9 敬 引 起 很 大 冲 突 . 灵 受 到很 大 的 冲击 , 读 描 写 现 在 心 再 北 京 逝 世 . 的 离去 , 我 们 党 和 国家 的重 大 损 失 。 他 是 大 人瀑 布 情 境 的 第 5自然 段 时 , 惜 、 痛 的 心 情 溢 于 惋 悲 长城 内外 , 国各族人 民, 全 乃至世界各国人 民 亩 表 , 诱 发 了 学 生 探 究 原 因 和保 护环 境 的决 心 。再 江南北 , 也 按 3月 2 1 如《 九寨 沟 》 课第 3节 中 的词 语 和句 子 比较 优 美 , 一 特 都 沉 浸 在 无 比的 悲痛 之 中 。 照他 生 前 的遗 愿 , 飞机 飞 让 j 别是 描写雪峰 、 湖泊 和瀑布 的 , 书上将它 们描写 得不 日上 午 , 载 着 他 的骨 灰 , 向 了 大海 。现 在 , 我
让真情在课堂上静静流淌——《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让真情在课堂上静静流淌——《花瓣飘香》案例分析【教材简析】《花瓣飘香》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整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情节简单,但是写得情真意切。
课文通过写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现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全文以对话为主体,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的事情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该成为生活的课堂。
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使他们“本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对话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凭借具体的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德,陶冶继承传统美德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花瓣形的稿纸。
【教学过程】1、课前5分钟:导语:岁月无痕,母爱无声,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
2、小朋友,把你准备好的小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学生依次上讲台读诗(课件出示滚动的文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母爱》:母爱,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犹如春天的风,她轻轻拂过,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是天上的云,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躯穿过,给大地呼风唤雨降祥和。
母爱,是雨后的霞,总让清洗过的大地,不弃的躺在怀里,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让爱在英语课堂上流1

让爱在英语课堂上流淌英语教学作为一种优美、生动、活泼、鲜明的语言教学活动,决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更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开发。
教师的情感投入将直接转化为培养和呼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动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英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激发学习动机,以机诱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竞赛、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奖励、鼓励为主。
例如我采用“积分卡”去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如上课表现积极,背诵一篇课文,做好一次作业,听写好一课的单词,考好一次测试等各方面,只要取得一点成功,就能获得积分,并能得到相应的小奖品,让学生体验一次成功之后,激发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同时设法让学生懂得,学好英语是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需要,从内心深处唤起学生要学好英语的愿望,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习兴趣,以趣激情要想使学生对英语深感兴趣,我们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使用简笔画、幻灯、录像、课堂游戏、讲故事、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唱歌、课外活动等,不断改变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感觉到有一种新鲜感。
并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组织书写、口语、朗诵、阅读、征文和唱英文歌曲等比赛,使学生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在应用中尝到乐趣。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师生间感情的培养。
3、创设情境,以境生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锻炼才能。
让爱在语文课堂中流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美 好 的情感 ,让 学 生学会 爱祖 国 ,学 会爱 父母 ,学 会爱 师 长 ,学 情 ,进 而体 会鲁 本 为了送 母 亲礼物 所 付 出的艰 辛劳 动 。在指 导学 生 会用 心关 爱这 个世 界 ,是 我们语 文 教师 义不 容辞 的 责任 。语 文教 材 有 感情 地 朗读鲁 本送 母 亲胸针 的段 落 时我 采用 分角 色读 和 品味读 的 很精 彩 :或语 言 优美 ,琅 琅上 口 ;或形 象生 动 ,扣 人心 弦 ;或哲 理 形 式 ,让学 生 通过 多种形 式 的 朗读 体 会鲁 本急 切 的心情 ,体会 母 亲
让爱在语文课堂中流淌 如何在语 文教学 中培养学生 高 尚的道德情操
施 海 燕
( 安徽 省合肥 市肥西 县桃花镇 中心 学校 ,安徽 肥西 2 10) 320
《 文 课程 标 准 》指 出 :要 重视 情感 、态 度 、价值 观 的正 确导 的语 段 引导 学生 充分 地 朗读 ,让学 生在 读 中感受 小鲁 本对 母亲 的赤 语 向 ,培养 学生 高 尚的道 德情 操 和健 康 的审美 情趣 ,形 成正 确 的价值 子 之情 。在 指导 学生 朗读 鲁本 到工 厂卖 最后 四个 麻袋 的段 落 时 ,我
在 反复 朗读 中 ,学生 与作 者 真正 实现 了心 灵 的对话 ,他 们 真切
陶感染 ,潜 移 默化 ,要 把爱 的教 育贯 穿 于 日常的教 学之 中。为 了培 地体 味 到了小 鲁本 对母 亲 的一 片赤 子之情 ,也 深刻 地认 识 到每 个孩
养 学 生 美 好 的道 德 情 操 ,教 师 自身 课 堂 语 言对 学 生 的 感 染 尤 为重 子都 要懂 得 回报父 母 的爱 。他们 深情 地 回忆 父母 为他 们所 做 的事 ,
释放爱

释放爱,展示爱,爱满校园————我与孩子的点点滴滴作者:曹志芹单位:望都县新城区小学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梦想。
我的舞台就在那三尺讲台上,就在那熟悉的教室里,而教室里的每一名学生都承载着我的教师梦,真诚的去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仿佛我梦中的一个个美丽音符,使我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欣慰。
十几年的教育生涯,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有时过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少岁了,但孩子们的岁数却脱口即出,对他们的家庭情况我都了如指掌。
我现在带的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二轮的毕业班,第一轮时我刚毕业,对教育工作懵懵懂懂,边教边学,有许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所以当我又重新带一年级时,可以说是我教学中的黄金时期,信心百倍的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我陶醉了。
和四十五个孩子在一起朝夕相处六年了,两千多个日子,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比他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都多呀!回忆起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涌动在心头的有甜蜜,有难过,更有深深的不舍。
记得四年级时,“五一”期间樱桃园的林总邀请我们去北京玩,全班同学一起去,太激动人心了!我们一块商量注意事项,该带的东西,几点出发、几点坐车……我们兴奋呀,我们激动呀。
虽然万事俱备,但途中还是有点不愉快。
柳林达同学晕车很厉害,接连呕吐,脸色蜡黄,这一辆车里都是我们班的同学,谁都不怕脏不怕累,轮流照顾他,给他拿塑料袋的,给他糖吃的,给他晕车药的,安慰他的……我们不就是一家人吗?看着孩子们这么懂事,我这个做“妈妈”的怎能不安心呢?到达目的地后,孩子们跟着教练去学打棒球,开心呀,高兴呀。
但是小达达浑身没劲儿,瘫软地靠在我的怀里,我搂着他,哄着他,让他安然入睡,他不就像是我的儿子吗?升入高年级,孩子们更加懂事了,许多的小事都不用我操心了,我为他们高兴!但是随着他们的长大,女生开始有了心事,男生开始有了争强好胜之心,怎样才能把握住火候,又能及时了解孩子们的烦恼和矛盾呢?作为班主任,我在用心思考。
让情感在英语课堂流淌

让情感在英语课堂流淌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真挚的师爱、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体态、和谐的心理、成功的满足等多方面来实施。
教师通过与学生以心换心的情感交流,克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抑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每一个成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背景分析五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一部分学生在课外补习英语,对简单的课本知识提不起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听不懂,不会说,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回答问题不积极。
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能力的提高。
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下册“what do you suggest?”这一单元,主要句型是“what do you suggest ? what about…? why don’t you …? how about…?”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句型给别人提建议,并对建议进行回答。
在学生学完课文,知道如何提建议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学案例:片段 1:t: the earthquake took place in wenchuan.thousands died in the disaster. i’m very sad. many people need our help. we can take things to them. what do you suggest?s1 :how about money?t: that’s a good idea.s2 : what about food?t: i think it’s very good.but what kind of food?s3 : how about bread?s4:why don’t we give them biscuits?t:yes,it’s far more convenient than bread.(评论:“5.12地震”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让情感在课堂上流淌论文

让情感在课堂上流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更为侧重地凸显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作为人师的我们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改变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地进行情感教育。
尤其是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只要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
关于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一、挖掘文章中的人文内涵现今的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充满了人文关爱,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倾泻奔腾的情感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脉搏之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作品中的人和事,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更好地感悟人文价值观念,体会人类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在这个视野开放、文化多样的21世纪里仍旧能守望着精神良知的家园。
如在教授《道士塔》时,除了披露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之外,我还引导学生感知当时社会官员的贪婪无知、不负责任,以及中国当局的黑暗和软弱无能。
再如,教授《药》时,除了挖掘教材中鞭挞华老栓夫妇的愚昧思想外,我还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社会缺医少药、迷信盛行的可悲可叹,以及华老栓夫妇爱子心切的无奈、病急乱投医的无助。
二、创设情境,把握情感教师在课堂上是主导者。
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结构,理解作者的原意,与作者拥有感情的共鸣,以达到教材、教师、学生三者思路情感的同形同构。
例如,在讲授《我与地坛》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平常,我们常常抱怨命运对我们的不公平,为什么不给我们一张漂亮的脸蛋,有了漂亮的脸蛋,又抱怨为何没有更聪明的头脑、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等等,我们总是没有学会感恩,没有学会感谢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谢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感谢周围存在的许多东西……如果有一天,就在你们如此青春欢畅的时候,突然失去了一条腿或者一只手,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会恐惧害怕吗?(学生发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史铁生在生命最灿烂、最狂妄的年龄——21岁,忽然瘫痪时,面对生与死,有怎样的感悟?又是什么让他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呢?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健康的,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一个残疾人的心理,有的学生甚至对残疾人抱有歧视鄙夷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在课堂中流淌
作者:叶宇芬
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7期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爱的教育是语文学科肩负的重任。
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笔者认为还要在语文课堂渗透爱的教育,让爱唤醒我们的课堂,让爱唤醒孩子们懵懂的心灵,让爱引领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品词析句;读中延伸;入情入境;走进生活;让爱蔓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爱、懂得回报爱,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人生课题。
语文课堂是爱的教育殿堂,我们要让爱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孩子的灵魂深处发芽、生根,要在不经意中使孩子受到教育,人格得到升化,品格受到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有关爱的主题的课文很多。
以《麻雀》为例,这篇课文描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课文中老麻雀那“浓得化不开”的爱是动人心魄的,如何才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备受感染与熏陶?课前我反复思量,以爱引入,以智慧浇灌情怀,最终让爱流淌在整个课堂中,做法如下:
一、巧设导语,让爱萌芽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这场戏的序幕。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像一股伴随美妙音乐的涓涓细流划过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扣人心弦,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更快“入戏”,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课文。
为了让学生直奔课文主题,找准“爱”这个关键词,在《麻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孩子们,在遇到危险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保护好自己,逃离危险。
可有一只麻雀,你们看,它是多么的弱小啊,可就是这只弱小的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没有逃离,而是勇敢地冲了上去,因为它要用自己的身躯挡住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让这只老麻雀有这么大的勇气?
优美精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情境,激发爱的情感。
二、品词析句,爱意悄现
课文语言的丰富、精湛、意味深长,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语文味是品出来的。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细心品析、仔细揣摩,一定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意外的收获。
比如《麻雀》一课中,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呆呆地”“无可奈何”这些词都能体现出小麻雀的可怜与弱小。
因此,课上我先叫学生读句段、说感受,然后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感受在文中找出词语品析,体会小麻雀的无助让老麻雀心都疼了。
接着,创设说话情境:如果小麻雀没有掉下来,此时此刻它会在干什么?学生说:可能老麻雀在给小麻雀梳理羽毛;可能它们站在树枝上晒太阳,小麻雀边晒太阳边在老麻雀身上撒娇;也许老麻雀在教麻雀学习飞翔……想象丰富了教材的内涵,学生描述出一幅幅老麻雀与小麻雀温馨的画面,那润物无声的爱慢慢地划过学生的心田,留下痕迹。
三、读中延伸,真爱无痕
《麻雀》一文层次分明,感情浓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指导朗读的好教材,。
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老麻雀表现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反复品读,说出喜欢的原因,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悟出老麻雀的害怕而又坚定的矛盾心情,在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时砰然泪下,爱在他们心中绽然开放。
这时我看见学生已经深入作品之中涵泳品味,受到感染的时候,我轻声地询问学生:“那么你们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你们的呢?他们做的哪些事情让你特别感动?请大家回顾一下。
”大家沉默片刻后,打开了话题。
调皮小子说,有一次他负气离开了家,直到太阳落山了才慢吞吞地回去,回到家才知道妈妈已经找了他一整天了,连饭都顾不上吃,那一刻,他后悔极了;晓茹说,爸爸在外面工作,只有妈妈在家,妈妈每天上班后还要照顾她,总是怕她吃不饱穿不暖,每天放学她回到家看着一桌丰盛的饭菜,她的心头就充满了幸福……在孩子们动情地描述中,种种爱都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
四、入情入境,成人之爱
教师把握住文本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扬起爱的风帆,并不一定就能把爱的种子植根到学生心中,达到预期的情感教育效果。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课堂中,还应抓住情到最深处,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方式,用自己的真实感悟来表情达意。
如在《麻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老麻雀那奋不顾身的爱,我根据学生品读课文后眼睛里满是纯真的情意,让学生分角色演绎课文,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成为课堂上最动人的地方!当“老麻雀”发出嘶哑的声音似石头落地时,“老麻雀”的尖叫声中分明是哭出来的;“小麻雀”看到自己的“妈妈”飞下来扑向妈妈的怀抱时,那眼中的泪花在闪烁。
反观“猎狗”也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在感动中退后。
这就是情境的魔力、爱的力量,学生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声中经历了一次爱的洗礼,让爱散发出动人的芬芳。
五、走进生活,让爱蔓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动不如行动”,当学生有了一定感情基础,心中升起爱的火花的时候,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把爱蔓延开来。
在上完《麻雀》一课后,我就把母爱这一点引申开来,巧用文本的内容,把爱的进程向前推进,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
验,回忆自己做过哪些关心家人的事情。
比如三八节给妈妈洗一次脚;父亲节时给父亲送一张贺卡;照顾生病的奶奶,平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扫地、做饭,也包括辅导弟弟妹妹功课等。
学生说起来如数家珍,而且充满情感,让爱从语文的课堂中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推进了爱的进程,将爱进行了传递。
语文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握爱的主题,让它落实在语文学习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必将使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熠熠生辉,让学生从眼到心,都是温暖。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