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
分析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的育人价值

分析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的育人价值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是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两种类型的游戏。
感统游戏强调感觉统合的训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来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体育游戏则注重身体运动和竞技能力的培养。
虽然这两种游戏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却都具有非常强大的育人价值。
本文将从分析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的特点,探讨其相互融合的育人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感统游戏的特点。
感统游戏是一种通过感官刺激来促进儿童感觉统合和运动发展的游戏。
感统游戏通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道具,如沙袋、各种颜色的布料、泡泡等,来刺激孩子的感觉系统,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协调性和注意力。
感统游戏还可以通过音乐、舒适的环境、按摩等手段来促进孩子的感官和情感发展,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恐惧,提高自我控制和自尊。
与感统游戏不同,体育游戏注重的是身体运动和竞技能力的培养。
体育游戏有很多种,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这些运动项目在培养儿童的体质、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体育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耐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态度,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和社交技巧。
尽管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都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感统游戏可以通过刺激感官,促进儿童的感知和认知发展,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而体育游戏则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耐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和社交技巧。
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都可以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感统游戏可以通过音乐、舒适的环境、按摩等手段来促进孩子的感官和情感发展,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恐惧,提高自我控制和自尊。
而体育游戏可以通过比赛和训练,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坚毅意志和积极态度,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和社交技巧。
通过将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合,可以使儿童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
感统训练游戏

感统训练游戏感统训练游戏:提升儿童感知和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导语:在当代社会中,儿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缺乏足够的活动和运动,导致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感官和协调技能,越来越多的感统训练游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感统训练游戏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感统训练游戏。
第一部分:感统训练游戏的定义和意义一、定义感统训练游戏,即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是一种通过刺激感官系统,以增强感觉统合和感知能力为目标的活动。
这些游戏旨在培养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运动感觉等多个感官的整合能力。
二、意义1. 提高感知能力:感统训练游戏通过刺激儿童各种感官,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
这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并提高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2. 发展协调能力:感统训练游戏通过动作和运动刺激,有助于儿童发展身体协调和平衡感。
这将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控制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
3. 改善社交技巧:部分感统训练游戏是团队合作型游戏,通过与其他儿童互动,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4. 缓解焦虑和压力:感统训练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对于那些容易紧张和担忧的儿童尤其有益。
第二部分:感统训练游戏的分类感统训练游戏可以根据其目标和刺激的感官进行分类:一、视觉感统训练游戏这类游戏主要通过视觉刺激发展儿童视觉感知能力和视觉整合能力。
例如,迷宫游戏、拼图游戏和观察图案等。
二、听觉感统训练游戏这类游戏通过音频刺激来促进儿童的听觉感知和听觉整合能力。
例如,音乐游戏、声音辨认游戏和听力记忆游戏等。
三、触觉感统训练游戏这类游戏通过触觉体验来增强儿童的触觉感知能力和触觉整合能力。
例如,触摸游戏、感觉箱游戏和拍手游戏等。
四、动作感统训练游戏这类游戏主要通过运动刺激来发展儿童的肌肉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例如,平衡球游戏、瑜伽游戏和跳绳游戏等。
分析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的育人价值

分析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的育人价值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在育人价值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方面各有所长。
而如果能将这两种游戏相融合,或者在训练课程中引入这两种游戏的元素,将会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合的育人价值,探讨这种融合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的特点。
感统游戏是一种通过感觉刺激和运动活动来促进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游戏。
这种游戏通常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和空间感觉等的训练,通过各种动作、姿势和刺激来激活儿童的感觉神经,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而体育游戏则是一种以体育运动为基础的游戏,通过各种球类运动、田径项目以及运动技能的训练,促进儿童的体能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这两种游戏在育人价值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
感统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增强协调性和平衡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
而体育游戏则可以锻炼儿童的体能,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两种游戏的融合将会让儿童在感官发展和身体发展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合可以促进儿童感官和运动系统的协调发展。
感统游戏的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而体育游戏则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将这两种游戏相融合,比如在体育游戏中加入一些感统训练的元素,可以让儿童在运动中感知自己的身体,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提高自我感知能力和协调性。
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在运动中的表现和成功率。
感统游戏与体育游戏相融合的育人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感官和运动系统的协调发展,提高其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感统游戏和体育游戏的训练,让儿童在感官和运动系统的发展中得到更全面的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家庭感统活动中的主题游戏

家庭感统活动中的主题游戏感统活动是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家庭感统活动中,主题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式,它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促进亲子互动和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庭感统活动中的主题游戏,帮助家长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感统发展。
一、动物乐园动物乐园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可以在家庭中进行。
首先,将家里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代表着动物乐园中的不同场景,比如狮子区、长颈鹿区、河马区等。
接下来,家长可以扮演动物园管理员,引导孩子模仿不同的动物进行各种活动。
例如,狮子可以爬山、跳舞,长颈鹿可以用绳子做模拟长颈鹿的动作等等。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并且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各种不同的动物。
二、水果快递员水果快递员是一个有助于儿童感觉统合的游戏。
家长可以在家中放置一些水果,让孩子们扮演快递员,按照指定的路线将水果送到指定的地点。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使用感觉统合来保持平衡、控制力度和方向,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空间意识和动作规划能力。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游戏了解不同的水果和它们的特点,促进他们对水果的兴趣和健康饮食的意识。
三、音乐狂欢音乐狂欢是一种结合音乐和动作的游戏,可以在家庭中进行。
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音乐,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跳舞或者做一些动作。
可以准备一些小乐器,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击打乐器。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调节身体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体验。
四、冒险迷宫冒险迷宫是一个需要家庭成员合作的游戏。
家长可以在家中的不同房间或者在花园里设置一些障碍物,然后编排一条迷宫的路线。
家长和孩子们需要一起解决每个房间的难题以及通过障碍物,最终抵达最后的目的地。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发展空间感知能力和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并且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炸弹拆除专家炸弹拆除专家是一个需要家庭成员紧密合作的游戏。
感觉统合之游戏

游戏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点。
而这个点造就了游戏客观存在的条件。
通过游戏使幻想与现实之间达到某种平衡状态,从而使个体通过游戏所构建的桥梁往返于现实与幻想之间。
一个孩子,一个个体。
从出生开始,就充满了压力。
环境中各种新奇的东西与刺激,都与自己所认为的,所想像的都不一样。
这就成了矛盾点。
这个矛盾点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消除。
事物物体的蒙蔽性外观,人与人之间相互方式的不同模式,事件本身对于个体的不同感受都将是这个矛盾点产生的因素。
个体的情绪,差异,也就随之产生。
但于生物的本能,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宣泄这种情绪,平衡这种差异,甚至是简单的一个合成条件,都需要个体来反复斟酌。
通过这种不断的发现,练习,纠正,再创新,受挫。
一次次正与错的选择与适应达到一种不失理想主义又不失现实社会所排斥的平衡。
然后,再通过这种自以为是的乐观态度在梦想与现实来回奔跑,随机侧重。
这便是游戏产生的意义与作用游戏,伴动物而生。
在动物世界里,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领活动。
游戏,随人类而造。
在人类社会中,游戏不仅仅保留着动物本能活动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并非为娱乐而生,而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怀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
本能说: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
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
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本能”。
剩余能量说: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任务之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的精力的发泄,就是游戏。
游戏本身并没有功利目的,游戏过程的本身就是游戏的目的”。
练习理论: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
幼儿园感统训练:感觉统合游戏与教学方法

【幼儿园感统训练:感觉统合游戏与教学方法】作者:(您的笔名)一、导言幼儿期是孩子感知世界、认知自我、塑造个性和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感统训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感统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刺激来促进儿童感觉系统的发展,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感统训练的概念、意义、方法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什么是感统训练感统,即感觉统合,是指人体感官系统接收、整合和理解感知信息的过程。
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感觉系统、促进感觉统合发展的系统性训练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感统训练主要侧重于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游戏和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感官系统,培养他们的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等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感统训练的重要意义幼儿期的感统训练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感官系统的发育,提高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感统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体育活动和团体游戏。
感统训练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四、感统训练的具体方法1. 触觉刺激游戏:通过让儿童接触不同的材质、形状和温度的物品,激发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手部灵活性和触觉敏感度。
2. 视觉刺激游戏:包括色彩识别游戏、形状识别游戏、图形拼图游戏等,通过视觉刺激,促进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3. 听觉刺激游戏:通过音乐听辨游戏、声音辨认游戏等,激发儿童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运动刺激游戏:包括平衡训练游戏、跳跃游戏、抓握游戏等,通过各种运动刺激,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五、感统训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感统训练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感官系统的发育,提高他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体育活动和团体游戏。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又叫感统训练,是通过有针对性、丰富性的游戏或运动
的形式,对孩子的大脑与身体得到协调性发展,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
提升。
感统训练不仅适用于感统失调的儿童,任何孩子都可以通过感统训练,来强化自身感觉统合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充分了
解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后,才能为孩子定制合理的感觉统合训练
方案。
在制定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之前,需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感觉统
合能力综合评估。
在评估孩子感觉统合发展水平后,由感统老师配合使用
感统器材,设计安排有针对性地游戏项目和训练方案。
1.滑板游戏——姿势为飞机式、蜻蜓式两种,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前
庭和触觉功能。
2.平衡台游戏——训练平衡摇摆、匍匐摇摆、相互支持摇摆、被动
站立摇摆、平衡台上蹲起、平衡台上抛接球等,主要作用是训练前庭功能。
3.趴地推球——主要训练协调性。
4.网揽——将孩子置于吊带中,以腹部为支撑点,前后摇摆,双手
同时操作,将棋子放回棋盘中,其作用是训练上肢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能力等。
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触觉游戏

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触觉游戏简介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在探索世界,发展各种感官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是帮助孩子发展这些感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而触觉游戏则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触摸和感受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刺激和锻炼孩子的感觉系统,促进各种感官能力的综合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的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触觉游戏的重要性触觉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触觉游戏,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不同材质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触觉游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触觉敏感性和判断能力。
触觉游戏的具体内容1.模糊和粗糙的触觉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例如绒布、沙纸、剪纸等。
通过触摸这些模糊和粗糙的物体,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触感,并学会用触觉来辨别物体的特点。
2.湿润和干燥的触觉游戏:让孩子们触摸湿润的物体,如湿海绵、水果等,以及干燥的物体,如沙子、木头等。
通过触摸这些湿润和干燥的物体,孩子们能够领会到不同触感带来的差异,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触觉体验。
3.冷和热的触觉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让孩子们触摸冷和热的物体,如冰块和温水。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学会用触觉来感知温度的差异,提高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4.光滑和粘稠的触觉游戏:在游戏中,提供孩子们触摸光滑和粘稠物体的机会,例如玻璃球和胶水。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材质的触感,并学会用触觉来判断物体的特点。
触觉游戏的好处触觉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触觉能力,还有许多其他好处。
1.提高感知能力:通过触觉游戏,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知和认识世界。
他们能够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2.促进大脑发育:触觉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大脑发育,特别是前额叶皮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
感觉统合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陈列在大家的面前,在坊间可看到许多体能中心标榜,感觉统合真的如此神奇?可增加智商吗?它是一种教学法,还是只是一些硬设备的总称呢?答案是──都不是。
它只是生理发展过程而已。
有一位美国职能治疗师A. Jean Ayres,她发现有些不是很严重的障碍小孩,为什么他们的肌力会如此弱,协调能力也不好,在学习穿衣服、或学校课业都有问题,甚至是专心处理一件事都有困难。
于是经过观察与研究后,认为是大脑在处理外界讯息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于是发展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及感觉统合治疗。
在这儿,笔者想澄清一点,特殊儿童有许多种类型,其个别差异分常大,且各有其适合的治疗及教育方式,感觉统合治疗只是一种策略,不可能适合全部有障碍的儿童,更不可能增加小孩的智商,但却可因感觉统合的改善,使学习能力增加。
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如蒙特梭利教学法,只是幼教界中众多教学法的其中一种,并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幼教老师必须使用这一套教学法,且是否所有小孩在这种教学法中都一定比在其它教学法效果较好呢?相同地,感觉统合治疗也只是职能治疗师的众多治疗策略之一,职能治疗师会根据专业知识及小孩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不同的理论架构及处理
策略,做最适当的处置。
既然大家对感觉统合如此有兴趣,不妨来浅谈一下,到底感觉统合是什么,它的发展情形及其有关的游戏。
一个人是透过感觉系统来搜集外界的讯息,再经过脑部的组织整合,形成有意义且适当的行为。
这一整个流程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
对于刚刚落地的婴儿,他们的感觉系统已发展好,所以他们能看见、听见、感觉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此时大脑对这些讯息的处理能力还未发展,所以这些感觉均是无意义,但当小孩亲身经验这些感觉时,脑部也开始组织这些讯息并找出它们的意义所在(感觉统合的过程),故「亲身经验」是小孩学习为人的第一步。
接着,让我们看看脑部在每一时期,所发展的感觉重点为何?
一、胎儿期:
有人强调胎教得重要性,就以感觉统合理论而言,在胚胎时期给予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确很重要,感觉系统在胚胎(*)周时已发展成熟。
如同上述所说的,有亲身经验才能提供脑部讯息的机会,所以啰!当感觉系统发展时,就是学习的开始。
怀孕的妈妈,可千万别忘记,坐久了起来走走,做做简单的运动:散散步、听音乐、透过肚皮摸摸他(她),对小孩有帮助,妈妈也有益呢!
二、婴儿期:
此时小孩的移动能力是有限的,可能需由照顾者来设计情境及机会,使小孩亲身经验,那父母,老师应如何设计这些经验呢?其实很简单,小孩的主要工作是「游戏」,也唯有「玩」才能吸引他(她)的注意,所以照顾者可依小孩游戏的发展程序,提供适当的玩具及空间。
其实一般幼儿发展书籍,都有提供发展的年龄及顺序,但个别差异,有些人会发展得比较快,反之,有些人则较缓慢。
此外,有一点值得大家省思的,仿间出现许多新颖的玩具,应是现代小孩的福气(还有标榜感觉统合室里色彩鲜艳的设施)。
可是大家回想一下,这些亮眼的设备,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公园里的秋千、沙坑、滑梯....而常常流连忘返;反观现在的小孩,都被过度的保护,父母常常害怕小孩受伤,而禁止小孩从事许多事,或者父母太忙了,为了照顾方便,将其放置于一小空间(如游戏床),或无法与小孩一同「玩」,随便丢个玩具给他,于是剥夺小孩许多亲身经验的机会,也阻碍学习为人的第一步,另外除了需要了解外界环境给予的讯息外,「人」也是很重要的刺激来源,人的触摸感觉正是情感满足的起源,也有安定情绪的功能,也是小孩学习如何与人互动的开始。
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就像消化道消化不良一样,并不是器官失去功能,而
是无法有效的运作。
而感觉统合失调就是大脑无法以正常、有效率的来处理外界给予的讯息,导致表现或行为并不是那么恰当。
为了使我们更清楚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先来看看感觉讯息与行为表现之间有何关系。
最左边是一般儿童所需不同类型感觉讯息。
听觉、前庭、重力与动作、本体觉、肌肉与关节、触觉、视觉;往右接下来是将这些感觉讯息整合过程的四个层次,也就是说括号前的讯息整合好才有括号后好的功能出现。
我们可看到前庭(重力与动作)与本体感/肌肉与关节结合形成眼球活动、姿势、平衡、肌肉张力、重力安全感。
另一组感觉讯息──触觉可帮助婴幼儿吸吮和饮食、及帮助亲子关系的建立。
接下来第二阶段由最基本的三个感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组织成身体知觉、身体两侧协调、动作计划、注意力、活动量及情绪稳定。
在这个阶段,视觉及听觉并没有重要的贡献,并不是表示这两者不重要,而是他(她)的神经系统依赖更基层的感觉。
而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听觉及视觉进入这个过程,由前庭感、本体感及触觉组合起来的功能与视觉组织起来,行成手眼协调、视知觉及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等能力;另一组由听觉与前庭感结合做为婴幼儿说话的基础。
最后将所有功能结合起来成为最终产物(最后阶段)。
其发展的是专注的能力、
组织能力、自尊、自我控制及自信心、学业学习能力、抽象思考及推理能力,还有身体及大脑特殊分代现象。
由以上可知,要有最后产物良好表现,需要有良好的基本感觉做基础。
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像,简单地说,大致有以下情况:动作笨拙、协调差、活动量过大或不及、知觉辨识差、感觉接受反应不正常、学业表现差、自我形象差等。
详细的描述如下:
A.运动方面(motor)方面:
过动(hyperactivity)──动作变化多,活动量大,不能相当地持久静坐,上课东张希望。
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协调不好(poor fine or gross motor coordination)──书写、绘画等精细动作困难、体态笨拙、动作统整作用欠佳,如:跑、跳、走...皆感生疏迟缓,常撞到东西或平衡能力较差,常常摔跤。
动作笨拙(general clumsiness or awkardness) ──因有关动于动作计划(motor planning)的问题,故导致动作行为笨拙;不喜欢参与体能活动。
发展不良或迟缓(poor or slow achievement of motor milestone)
B.知觉(perception)方面:
●辨识方面──
听觉(auditory)──不易分辨声调,对于声音的高低,
缓急,纯音与杂音之分辨等困难即是可能的征兆。
视觉(visual)──形像-背景(figure-ground)混淆,几何图形之模糊不清,字体比划或偏旁之错置等皆为其迹象。
运动感觉及前庭感觉(kinesthetic & vestibular)──协调作用,方向感,空间概念,平衡作用等之缺陷上,有行动不稳,左右难分,高低莫辨,轻重不明等。
●触觉(tactile)辨别不良。
C.接受反应方面:
听觉或视觉──易被惊吓或主动寻求此方面的刺激。
前庭感觉及重力安全感──喜旋转,对前庭刺激可无限量接受。
当脚离开地面时会显得不安,但可能在信任得人帮助下合作;不喜欢把头上下颠倒,如翻滚;对游乐场的设施或会移动的玩具没兴趣;对上车,上下坡活稍颠簸的路面显得缓慢或不安;不怕高,不具危险意识。
触觉──避免他人碰其脸,或不喜欢被剪头发及指甲;避免与他人影身体上的接触,如:排队时会保持距离;不喜欢人潮拥挤之处,甚至没有身体接触也会显得不安;但偶尔喜赖在他人身上。
D.认知(cognition)方面:
注意力(attention)──
→容易焕散(easily distracted)──引起反应的刺激,都将会成为他注意的目标,如:上课时,很容易被格壁同学的动静而分心,为窗外的汽车声所吸引,甚致白日梦所干扰。
→过度注意(excessive attention)──会过度注意不重要细节,如注视插图的某一角,而忽略文字说明。
记忆力(memory)──不好。
定向能力(orientation)──对于人、时、地、的定位有困扰。
大小、颜色、形状的概念(concepts of size color shape)有困难。
E.心理社会(psychosocial)方面:
此问题大都出现在学龄期的儿童、因其发现自己的学习或成效比一般同年龄的差、故易产生低自我概念及低自尊,也引发许多情绪上的问题。
如:不安〈anxiety)、忧郁 (depression)、甚至自杀(suicide)、挫折忍受力低、适应心环境有困难、处理事情缺乏计划而显得杂乱无章。
以上所描述的现象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孩可能会发生的特征,且小孩的个别差异大,并不是所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孩症状会相同;相反的,同样地症状其造成的因素也有很
多种,换句话说当某一小孩,有上述所列的几项特征,则可寻求职能治疗师,再做进一步评估,来确定此小孩是否为感觉统何失调,还是由其它因素造成。
感觉统合治疗的治疗效果与小孩的个别差异,是否伴随其它障碍及小孩与大人的配合度的影响。
它的特色则是把治疗游戏化,透过目标的活动,来促进神经系统自动化处理感觉讯息,表现出适当的反应,而不是教导小孩特定的运动技巧。
当小孩经过进一步评估确定有感觉统合失调者,除了接受每周一至二次的治疗外,家长、老师可配合治疗师的治疗目标做加强。
以下提供几项游戏及原则做参考:
眼球运动(eye movement)──
在眼球的肌肉协调,视力(包括配带眼镜〉无问题时,我们较强调眼球的追视能力,通眼球运动会融入手眼协调活动中,但如果小孩的能力连追视能力都没有时,就从单纯训练追视能力着手。
《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