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 C.人工授精室 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 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 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 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2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2

1.家畜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家畜选育改良的背景。

2.遗传、营养和环境是家畜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

家畜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遗传和营养优势。

3.家畜环境因素分类(1) 物理因素: 主要指温热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等)、光因素、音因素等。

(2) 化学因素:主要指空气、水和土壤的化学组成。

(3)生物因素: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昆虫、野生动物、牧草等。

(4)社会因素:包括畜群群体和人为的管理措施以及牧场、畜舍、畜栏、畜舍建筑物与设备等。

4.在家畜的生命活动中、保持着两种平衡:一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平衡;一是机体内环境的生理平衡。

5.环境与机体的平衡是通过机体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而实现。

6.有人把非特异性反应给家畜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无症状疾病”,这种疾病具有慢性、隐伏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难以诊断,也不能用特效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

7.应激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表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8.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产畸形蛋;发生酒精阳性奶;残次毛等。

9.格罗杰法则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影响着动物的皮肤和被毛颜色。

10.伯格曼法则同种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体格较大;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体格较小。

11.爱伦法则同种动物,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小。

12.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

13.根据空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大气层由地面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逸散层。

14. 气候的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

15.我国的气候特征:b.大陆性很强;c.温度差异大;d.降雨复杂化;16.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它具有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三大特征。

17.平均体温(℃)=0.7Tr(直肠温度)+0.3Ts(平均皮肤温度)●18. 热增耗是指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3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目的?1.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以增进家畜健康、提高其生产力的科学。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家畜及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的外界环境。

(1). 家畜方面a. 家畜生活和生产的适宜环境条件。

b. 家畜对环境条件的影响。

(2). 外界环境方面a.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b. 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c. 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家畜的生活、健康和生产。

3.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能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掌握防止疾病发生的各个环节,更好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家畜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全身适应性综合征(GAS)三个不同阶段?(1)警戒反应或动员阶段,包括以下两方面。

休克相:表现为体温下降、血压降低、淋巴球减少、酸血症、神经抑制、肌肉紧张度减低、胃肠道溃疡等。

反休克相:它是代偿性、防御性反应。

特征:①肾上腺皮质肥大、增生及分泌增强。

②体温、血压上升,血糖升高。

③胸腺、脾、腔上囊萎缩。

④血液稀释、碱血症等,使机体进入适应性阶段。

(2)适应阶段机体对应激因子的抵抗力增强,表现在代偿性能趋于完善,对应激因子的作用能够适应。

如动物对寒冷、噪音等的逐渐适应。

(3)衰竭阶段若应激因子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或机体抵抗力较弱,在适应阶段,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而出现适应机能减弱、失效。

此时,机体又出现类似第一阶段的症状,终因适应完全失效而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应激综合征。

三.季节变化的影响?a. 季节变化引起温湿度变化,从而影响饲草的荣枯。

b. 季节变化引起日照的变化,从而影响家畜的繁殖。

c. 季节变化影响产蛋、产奶、产肉、皮毛成熟。

四.我国的典型气候类型?a.大陆气候:夏热冬冷,日照丰富,气温(日、年)较差大。

高低温度出现时间较早,温度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春温高于秋温。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题

二、填空题.1.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 )和( )两种形式。

散热调节 产热调节2.根据畜舍内外的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 )、()和( )三种方式。

负压通风 正压通风 联合通风3.为防止( )和软骨病的发生,在对畜禽进行紫外线光照射时,必须选用波长283—295nm的紫外线,不可用一般的紫外线灯代替。

佝偻病4.厌氧发酵是微生物在缺乏氧的状况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之成分,并最终产生( )和( )等。

甲烷 二氧化碳5.人工照明一般以( )和荧光灯作为光源,来代替或补充自然采光。

白炽灯6.对因烈性传染病而死的畜禽必须进行( )处理。

焚烧火化7.机体散热主要有( )、( )、( )、()等四种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8.机械通风除按舍内外气压差进行分类外,也可按舍内气流方向分为( )、( )等。

横向通风 纵向通风9.畜禽尸体处理方法主要有( ) 、 和( )_深埋法 高温分解法 焚烧法10.在种畜场,目前广泛采用( )作为种牲畜的标记。

耳号牌11.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特异反应称为( ).红斑作用12.影响畜禽生产和健康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

温度13.四种散热方式中,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方式又称为“( )”,这部分热能使环境温度升高,故又称为可感散热或显热。

非蒸发散热14.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疾病传播:( )、( )和飞沫核传染。

尘埃传染 飞沫传染15.畜牧业主要污染源有( )、( )和( ).臭气生产污水 畜禽粪便16.粪尿沟要求平滑、不透水,沿流动方向有1-2%的坡度,一般将其设在猪栏墙壁的( )侧。

外17.畜牧业生产中,常用( )作为雏鸡、仔猪、羔羊和病、弱畜的热源,这不仅可以采暖御寒,而且还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红外线灯18.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 )和( )两种形式。

散热调节 产热调节19.根据畜舍内外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 )、( )和( )三种方式。

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1、应激(环境应激):环境因素干扰或妨碍动物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

2、应激源:引起动物应激的环境因素。

3、应激反应:是动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提高适应能力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物学的特殊的合理状态。

2、温热环境:指动物周围空气环境中的温暖、凉爽、炎热或寒冷等状态,由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温度是温热环境的主要因素。

3、辐射:一切物质都以电磁波方式向四周发射能量,即辐射,太阳辐射是造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温度最终源于太阳辐射,直接源于地面和海洋面。

4、热平衡:产热和散热达到的平衡状态。

5、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6、环境:广义是指作用于动物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狭义是指在特殊环境或特殊范围内的作用于动物机体的因素。

7、体温:指身体深部不同点的温度,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的唯一可靠的指标,但并非一个确定的数据。

8、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躯干和头部较高,躯干腹部高于背部,腹面中央和腋窝最高,四肢近端到远端较低。

9、平均温度:指整个机体的平均温度。

10、平均皮温:指机体整个皮肤表面的平均温度。

11、温湿指数(THI):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又称“不适指数”THI=0.71(T d+T w)+40.6 T d是干球温度,T w是湿球温度,THI数字越大,表示热应激越严重。

12、等温指数(ETI)指用气温、气湿、风速相结合评定不同状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一种指标。

以20℃、40%RH、0.5m/s风速作为基础适宜环境。

13、有效温度(ET):也称实感温度或体感温度,指能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根据人体感觉而制定的一种温度指标。

根据不同的气温、气湿、风速在共同作用下对机体热调节产生相对影响的有效空气温度。

14、风冷指数(WCI):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用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复习题

复习题一、填空题1.水中的氮化合物包括哪三氮?2.对家畜粪尿的处理与利用包括哪三类?3.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_?4.家畜蒸发散热通过哪两种方式进行?5.畜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最高允许含量值: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各是多少?6.畜舍遮阳方式有哪三种?7.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水的总硬度不超过多少?8.在人类卫生学上,有效温度是根据哪三个温热因素相结合,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而制定的综合热环境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都包含哪些动物?2.试验证明,利用遮阳可使在不同方向上通过外围护结构传入舍内的热量减少多少?3.下列关于生产沼气该满足的条件有哪些?4.从太阳辐射角度来选择畜舍朝向时,在东北地区以哪个为宜?5.大肠菌群指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值的数量范围?6.最容易在发霉的玉米、花生中提取到毒素是什么?7.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概念三、判断题1.太阳辐射的各种光线对机体的穿透能力以短波紫外线最强.()2.垫料铺垫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3.恒温动物处于舒适区内时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家畜感觉最舒适.()4.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而造成缺氧,引起慢性中毒。

()5.太阳辐射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6.从透光角来看,立式窗户比卧式窗户的采光效果好,立式窗户散热较多,不利于冬季保温。

()7.一般认为,舍内气流速度小于0.05m/s,说明畜舍的通风换气不良;大于0.4m/s,表明舍内有风。

()四简答1.简要说明紫外线的作用?2.如何确定相邻畜舍的间距?3.畜舍设计及建筑过程中对地面有什么要求?。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卷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卷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单选题(5题,每题2分)2. 多选题(5题,每题2分)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五、论述题(共1题,20分)一、选择题1. 单选题(1)下列哪种家畜对环境温度最敏感?(2分)A. 猪B. 牛C. 羊D. 马A. 昆虫B. 微生物C. 家畜种类D. 气候(3)下列哪种家畜粪便最适合用作肥料?(2分)A. 牛粪B. 羊粪C. 猪粪D. 鸡粪A. 增加通风B. 定期清理粪便C. 使用除臭剂D. 提高饲养密度(5)下列哪种家畜对湿度的要求最高?(2分)A. 马B. 牛C. 羊D. 兔2. 多选题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噪音E. 饲料A. 增加通风B. 使用吸附剂C. 定期清理粪便D. 提高饲养密度E. 喷洒消毒剂A. 肺炎B. 肠炎C. 皮肤病D. 蹄炎E. 繁殖障碍A. 紫外线消毒B. 化学消毒剂消毒C. 高温消毒D. 低温消毒E. 氧化消毒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噪音E. 饲料营养二、填空题1. 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畜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分)2. 影响家畜环境的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4分)3. 家畜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左右。

(4分)4. 家畜舍内光照时间一般控制在________小时/天左右。

(4分)5. 家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分)三、名词解释1. 家畜环境卫生学(4分)2. 环境应激(4分)3. 家畜舍内有害气体(4分)4. 粪便无害化处理(4分)5. 家畜环境消毒(4分)四、简答题1. 简述家畜环境对家畜生长发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气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至体型发生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又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气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称为小气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日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高,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称气温日较差。

(越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越大)10.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高温度: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18. 风向玫瑰图:是依据某地区一定时间内风向变化的情况绘制成的图,它可以表明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

也称“风向频率图”。

19. 有效温度:也称“实感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20. 温湿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又称“不适指数”。

21. 冷风指数: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用于估计裸体皮肤的对流散热量。

22. 饱和差:指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差。

23. 热性喘息就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现的增加呼吸频率,降低呼吸深度的现象。

常见于汗腺不发达或缺乏汗腺的动物如猪、鸡、狗。

24.呼吸性碱中毒:热性喘息在排出大量的水蒸气的同时,将体内大量CO2排出体外,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23. 生物节律:机体许多机能的工作速率(运转效率)与性能指标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生物节律。

24. 光周期:指每天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交替循环及其变动的规律,即光照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规律变化,称为光周期。

25. 红斑作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皮肤出现潮红的现象。

26. 色素沉着:指动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皮肤和被毛颜色变深的现象。

27.勒克司:是照度单位,当投射到1m^2面积上的光流通是1流时,照度为1勒28.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

如马、驴、雪貂、浣熊、狐、野猪、野猫、野兔、仓鼠和一般食肉、食虫兽以及所有的鸟类。

29.短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

如绵羊、山羊、鹿等。

30. 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污染后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逐渐消除污染以达净化的过程。

31. 土壤自净作用:是土壤污染后,在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下,使污染物中的病原体死亡,有机物无机化或腐殖质化,有害污染物浓度减少的过程。

32. 溶解氧(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其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有关。

33. 化学耗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氧的量。

34.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35. 细菌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0C培养24h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制为100CUF/ml36. 大肠菌群指数:指1L水中所含有大肠菌群的数目。

37. 大肠菌群值:指含有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量。

38. 水体污染: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造成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9.浑浊度 (turbidity): 指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过时的阻碍程度。

40.生物富集: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能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浓度的现象。

41.生物放大: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污染物在食物链的高端生物体内比低端生物体内逐渐增加、放大。

42. 导热系数:是指当物体厚度为1m时,两表面温差为1℃,1小时内通过1m2面积传导的热量。

(在0.12以下的材料为隔热材料)(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23)43. 中和面:是指如畜舍屋顶不透气,墙壁的透气能力一致时在内墙壁二分之一高处形成的一个与大气压力相等的分界面。

44. 入射角:指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或屋檐)所引直线与地面水平线的夹角。

45. 透光角:指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或屋檐)和下缘所引两条直线的夹角。

(不小于5度)46. 自然照度系数:指舍内水平面上散射光强度与同一时刻舍外空旷无遮挡物地点的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

47. 采光系数:指畜舍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48.畜牧场生产工艺是指人们利用动物和饲料生产畜产品的过程、组织形式和方法,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组装。

49.可感散热:辐射、对流、传导,三种散热方式,其散热量只与有效散热面积及体表与环境温差成正比,也称非蒸发散热50.非可感散热:蒸发散热只能使舍内适度增加。

周围物体不感到热,约占总散热量的30%51.外围护结构:将舍内环境隔开的畜禽舍的屋顶和外墙52.日平均温度:每日2时、8时、14时、20时测百叶箱温度的平均值53.有效温度:也称“实感温度”,指能较有效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对畜体热调节产生相同影响的空气温度。

54.温湿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55.最大水汽压: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水汽压,这时的水汽压称为最大水汽压或饱和水汽压。

56.下限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57.上限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绪论1、什么是家畜环境?家畜环境分类?家畜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部因素,也就是影响其进化、生态反应及其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称。

家畜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学特性。

人类社会环境是指与动物生活、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制度、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必考)2、谈谈你所了解的现代规模化养殖业中环境问题,及你的看法。

畜牧业的四大支柱: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疫病防治、动物环境第一章环境应激1、畜牧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1. 物理因素:冷热、辐射、噪音、气压;2. 化学因素:空气中的CO2、NH3、 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化学毒物和药剂等;3. 饲养因素:过饥或过饱、日粮不平衡、日粮变更、饲养水平、饮水不足、水质不清洁、水温过低;4. 管理因素: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抓捕、驱赶、运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5. 生物学因素:传染病、预防注射;6. 外伤性因素:去势、打耳号、烧烙、断尾、创伤、骨折;7. 心理因素:人的粗暴对待等;8. 运输因素:长途运输;9. 定向高强度选育2、应激对家畜有什么不良影响?如何预防和减缓应激?(一)不良影响:1. 对畜禽健康的影响;猪有可能会患“突毙综合症”,诱发感染为主的应激综合症。

2. 对生产力的影响;(1)对繁殖性能的影响;(2)对生长肥育性能的影响;(3)对产蛋性能的影响;(4)对肉品质的影响。

(二)预防应激:应当采取适当的监测手段,如现场观测法;激素检测法;酶学监测法;氟烷测验法;遗传标记法等(三)减缓应激的措施:①加强选种工作选育;②控制畜舍的环境因素;3.PSE肉指猪屠宰后肌肉色泽呈现灰白色(Pale)、软(Soft)、汁液渗出(Exudative)。

常见于猪腰部和腿部肌肉,呈淡白色,与周围肌肉有明显区别,其表面湿如水洗,多汁,指压无弹力,呈松软状态,故又称为“水煮样肉”。

原因:①猪品种和遗传等内在因素;②应激反应。

对应激敏感性高的猪,在宰前的长途运输、驱赶、麻电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猪只的高度兴奋和狂躁、恐惧状态。

③科学饲养,加强管理;④应用抗热应激药物和添加剂4. DFD肉指猪在宰后色泽呈现暗黑色(Dark)、质地坚硬(Firm)、表面干燥(Dry)症状的肌肉。

原因:屠宰前长途运输、长时间绝食,处于饥饿状态等应激因素作用下,造成肌肉中肌糖元消耗过多,肉pH值维持在6一6.2以上,细胞色素酶作用下,氧合肌红蛋白(鲜红色)变成了肌红蛋白(紫红色),此外肌纤维不变细,水分不渗出,所以肉质较硬,肌肉组织干燥紧密。

5.应激的预防方法1)培育抗应激新品种:纯种改良、杂交改良2)环境调控①畜舍设计牧场规划、畜舍设计②环境控制畜牧场质量控制(温度、空气、废弃物等)③环境绿化道路、畜舍周边3)改善饲养管理①调整营养水平②饮水充足、洁净③饲养方式少喂勤添、适口性等4)抗应激添加剂①镇静解热剂②电解质醛固酮、氯化钾、碳酸氢钠③维生素VB、 C、E增加抗氧化功能④抗生素增加抵抗力,慎用⑤中兽药添加剂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6)驯化和适应6.应激的阶段:(1)动员阶段(警觉反应):指机体受到刺激后,尚未获得适应,可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