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九章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碱教案(扫描版)北京北京课改实验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生石灰》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碱的定义、分类及其性质,特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和生石灰的化学性质。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掌握碱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3.分组讨论,促进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讨论氢氧化钙和氨水的性质差异,分析原因。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分析为什么氢氧化钠可以用于清洁油污,而氢氧化钙则不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碱物质,如肥皂、洗涤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为什么具有清洁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碱。
2.提问学生对碱的了解,让他们分享所见过的碱及其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介绍碱的定义、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6.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关于盐的性质和分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作业质量,书写工整,表达清晰。
2.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要认真查看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碱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碱》PPT课件(4篇)

实验:
取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反应后残留 液体,分别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气体体积的变化是间接的证据,新物质的产生 才是直接证据.
反应物 二氧化碳和氢 氧化钠
二氧化硫和氢 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相似性质: NaOH Ca(OH)2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几种常见的碱
课前复习:
•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 、H2CO3
•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
• 盐:电离时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Cl Na2SO4 Na2CO3 NH4NO3
课前复习: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
食盐水
加入紫色石蕊溶 加入无色酚酞溶 液后的颜色变化 液后的颜色变化
红
不变色(无色)
蓝
红
红
不变色(无色)
蓝
红
紫色
无色
一、氢氧化钠(NaOH)
1、物理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 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 大量的热; ④水溶液有涩味,有滑腻感;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3几种常见的碱教案-精选文档

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又非常发怵的一件清扫工作的事情引入,能使学生非常快地进入状态,提高听课的效果。
活
动
探
究
一
【活动一】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问题1:观察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颜色和状态。
问题2:取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难点:理解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案例二教学过程简案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过年,家里都要大扫除,油烟机清洗是一件使人头疼的事情,你知道用什么可以快速清洗油烟机吗,清洗时需要注意什么呢?清洗剂中有什么物质,能有如此“强悍”的本领?让我们Hale Waihona Puke 起见证这个去油污“巨人”的本来面目。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从微观上了解酸、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通过酸、碱的导电性实验,学会通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和本质。
常见的碱的教案

常见的碱的教案常见的碱的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酸和碱2.学会用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掌握它们遇酸、碱变色的规律3.了解著名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史实,拓宽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PT课件在“班班通”设备上应用的探索2.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突显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讨论、客观分析、认真归纳、注重反思的科学探究的习惯2.引导学生感悟化学科学的魅力,感悟化学源于生活的真谛3.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分组实验的基础,本节教学可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酸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碱相对陌生,应从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层次差异,应分别对待。
重点难点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及其变色规律教学过程一、师生互致问候二、课题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单元----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之旅,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科学探究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
好,下面我们一起开启全新的学习: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板书课题)三、概述(第一阶段)“酸”对同学们来讲一定不陌生。
大家还记得在前面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叫酸名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呢(稀盐酸、稀硫酸)(板书稀盐酸、稀硫酸)对,它们也是酸。
“碱”对大家来说可能没有酸那么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
在我们以前的化学学习也接触了碱,例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板书氢氧化钙),还有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板书氢氧化钠),它们也都是碱。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碱》教案-最新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碱学习目标1.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碱及其溶液。
3.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
教学程序师:同学们把带来的食品包装内的干燥剂拿出来,仔细看标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看标签汇报师:生石灰与水反应有何现象?生成什么物质?生:把自带的干燥剂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观察实验现象,描述现象师:展示图片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以煮熟鸡蛋师: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熟石灰,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属于哪类物质?在前面还学过哪些碱?生:属于碱,氢氧化钠、氨水等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
板书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碱生:(分组实验)(切勿用手拿)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师: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逐渐潮湿,说明氢氧化钠有何性质?根据这个性质氢氧化钠有什么用途?生:潮解,可以做干燥剂。
师:可不可以做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为什么?生:不可以,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师:将氢氧化钠溶液涂抹在鸡爪上,有何现象?该现象说明什么?生:鸡爪腐烂,说明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师: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在使用是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是最好带好防护眼镜。
师: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该怎么处理?生: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生:学生分组实验:(1)指示剂在碱溶液中的变化(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师: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了反应?生:讨论,画图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方案。
师:评价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并演示“不吹自大”的气球的实验。
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分析现象师:通过以上实验已验证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
九年级《常见的碱》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章节后的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碱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制备方法的掌握程度。
-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碱”的科普小文章,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2.实践作业:
-设计一项简单的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并撰写实验报告,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作业布置要注意难度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碱的性质、实验操作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注重课后辅导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通过作业批改、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补充,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3.教师点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将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建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碱,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制备碱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1.3《几种常见的碱》教案(1)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珠海市紫荆中学视频:设置情景,激发兴趣,表现教学生活化。
微课:用以独立学习和巩固反馈,个性化指导。
利用平板拍照展示和实验同屏直播,对于分组实验、演示讲解等方面都有极大帮助,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屏分享】利用同屏技术,查看小组上传的学案照片,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并明确答案。
【明确】正确选项为A。
【温故知新】观察化学药品,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氢氧化钙,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
2.回顾氢氧化钙的溶解性。
【探究活动】实验探究,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学用结合】展示学生“自热火锅”手抄报,了解氢氧化钙的俗名和制法。
【探究学习】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知识回顾】碱能与指示剂反应【明确】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色。
【提出问题】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做出猜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明确】设计思路:第一、利用反应时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第二、检验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根据思路一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利用仪器示意图,根据思路一设计实验装置示意图,同屏拍照。
4.选取方案设计不完善的小组,进行指导或改进。
5.补充展示其它的实验方案,适当点拨,增长学生的见识。
【增长见识】继续深入探究,并设置练习题,提升并巩固学生的能力。
1.播放自制微视频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U型管实验)》。
3.提问点拨,答疑解惑。
查看完成情况,评价完成情况,提问,解答。
【明确】正确选项为B。
【根据思路二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方案】3.照应开头,解答芸芸同学的疑问。
【课外实践】布置课本中的课后作业,作为学生课外作业。
自制叶脉书签利用碱的强腐蚀性,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叶脉书签。
操作过程如下:1.选一片叶脉清晰、外形完整的树叶;2.将它洗净并浸泡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煮沸;3.待叶肉变软了后取出来,将碱液冲洗干净;4.将树叶平铺在玻璃片上,用牙刷轻轻除去叶肉;5.可以用画笔,在叶脉书签上画一个美丽的图案或涂上漂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