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2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AC-20上面层技术交底 - 副本

AC-20上面层技术交底 - 副本

AC-20中粒式沥青砼上面层施工技术交底工程名称大石一级公路郭家湾连接线分项工程AC-20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上面层施工单位榆林市树天路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地点K7+080-K7+266交底内容一、试验段概况1、施工时间:2018年9月5日;2、施工地点:K7+080-K7+266、施工目的:通过试铺试验段,验证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上面层(AC-20)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各项施工操作的适用性、确定本分项工程施工方法,为中粒式沥青砼上面层大面积施工提供技术依据,具体如下:1、验证中粒式沥青砼上面层的生产配合比和施工方案;2、掌握所使用材料的技术性能资料;3、确定中粒式沥青砼上面层施工的松铺系数;4、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5、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⑴、拌和设备的机械性能及混合料生产工艺;⑵、运输车辆的合理数量及运输方式;⑶、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和所用机具的机械性能;⑷、掌握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找平方式及各工作参数的选定;⑸、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碾压顺序、速度、遍数;⑹、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协调和配合;6、确定现场铺筑高程及厚度的控制方法;7、确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及作业段长度,修订施工进度计划;8、确定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等工序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9、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分工、通讯联络方式;10、总结完善中粒式沥青砼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为确保试验段的顺利完成,确保试验段检测数据的合理、准确。

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工前检验、施工过程控制、工后检测、验收、前后场协调、后勤供给、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附表一)四、技术准备(一)工作面准备1、沥青中面层清扫:对沥青中面层表面清扫干净,灰尘要吹净。

2、配合比: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上面层目标配合比热料仓号5#10-20mm4#5-10mm3#3-5mm2#机制砂0-3mm1#矿粉油石比比例(%)28 26 10 32 4 4.7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上面层生产配合比热料仓号5#10-20mm4#5-10mm3#3-5mm2#机制砂0-3mm1#矿粉油石比比例(%)3、做好测量放样工作。

AC-20技术方案

AC-20技术方案

安徽省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路面工程HQLM-01合同段K0+818—K26+159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黄祁高速HQLM-01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沥青下面层(AC-25C)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沥青中面层试验段在摊铺碾压过程中,严格遵守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导书及有关施工设计规范、技术文件、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1、依据施工设计规范、技术文件、验收标准如下:1.1《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路面工程设计图》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1994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1.7《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按照施工监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如下准备工作:2 .1 实测项目检查。

2.1.1 精确放样,完成下承层(下面层)检查、清扫与验收。

检测项目包括:纵断高程、中线偏差、横坡、边坡、压实度、平整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将与沥青混合料接触的构造物表面、路缘石的内侧壁涂上粘层沥青后,方可进行摊铺。

2.1.2 验证施工生产配合比,混合料采用中粒式沥青砼(AC-20C)最佳的油石比。

2.1.3 验证沥青拌和站的拌料速度及质量,摊铺机的摊铺质量。

2.1.4 沥青中面层的松铺系数。

2.1.5 主要确定施工机械数量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确定压路机具的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

2.1.6 厚度及平整度的控制方式及效果。

2.1.7 施工缝处理方法。

2.1.8 质保体系是否完善,确定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2 .2 人员及机械配备:(1)现场管理人员本次试验段设置以项目经理胡义平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如下:组长:胡义平副组长:杨臻、严焰兵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路面、试验、机械工程师(2)质量保证人员①原材料检测:彭俊朝(配比、计量、混合料取样和试验)②混合料质量检测及出厂温度测量:许琼、王志涛③混合料生产:朱忠明、(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沥青加热温度、矿料温度、拌和时间、拌和设备保养和清洁、记录、运行)④沥青混合料称量及开票:阮怀志⑤混合料运输:韩培(车辆组织、运行前车辆检查、车辆涂液及覆盖、车辆出厂到返回的时间、运料单签收发等)⑥施工放样和混合料到场温度检测:胡军、程振⑦混合料碾压:朱桐城(初压、复压、终压及各碾压组合、顺序、遍数等)⑧混合料摊铺:余凡(摊铺设备检查、摊铺系数选择和调整、摊铺作业等)⑨辅助工:席世利(电脑、铝合金梁、卸料指挥、修边、缺陷和废料处理)施工队伍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并配备现场负责人、管理技术员、试验员、安全员等。

AC-20试验段施工方案

AC-20试验段施工方案

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佛山市南海区大浩湖路口至水边村公路工程是南海广佛新干线二期工程一个标段,起点(K0+000)起于G325国道大浩湖路口,接广佛新干线一期工程,沿现状高尔夫路向西延伸,终点(K1+765)至于水边村,线路全长1.765公里。

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80Km/h,采用双向八车道,辅路采用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设计时速50Km/h,路基总宽度为60米。

佛山市南海区九潭村至虹岭大道公路工程是南海广佛新干线二期工程一个标段,起点(K1+765)起于九潭村,接大浩湖路口至水边村公路工程,沿现状高尔夫向西延伸,终点(K4+147.760)至于虹岭大道,线路全长2.383公里。

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80Km/h,采用双向八车道,辅路采用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设计时速50Km/h,路基总宽度为60米。

其路面标准横断面布臵情况为:1.5米(人行道)+8.0米(辅道0.5+2×3.5+0.5)+3.0米(绿化带)+15.5米(主路0.5+2×3.75+2×3.50+0.5)+4.0米(中央分隔带)+15.5米(主路0.5+2×3.75+2×3.50+0.5)+3.0米(绿化带)+8.0米(辅道0.5+2×3.5+0.5)+1.5米(人行道)=60米本合同段主路、辅路、桥面铺装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路路面层厚度为18㎝,辅路路面厚度为10㎝。

主路、辅路、桥面铺装的路面结构组成如下:(1)主路路面结构:上面层(4㎝细粒式改性SBS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8㎝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 -25C)(2)辅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细粒式改性SBS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3)桥面铺装:4㎝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 -20C)+防水粘结层。

AC20试验路施工方案(抗车辙剂)

AC20试验路施工方案(抗车辙剂)

AC-20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添抗车辙剂)试验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荣乌高速SDHLM-3合同段起点桩号K42+600,终点桩号K60+216,路线全长17.616Km。

主要工程内容为K42+600~K60+216段主线及窑沟互通的底基层、基层、沥青混合料面层及附属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共设置3层,分别采用7cm厚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5cm厚AC-20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4cm厚AC-16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路面设计宽度10.5米。

二、试验段选择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试验路段设置在BK0+000~BK0+243,试验段长度243m,面积1701m2,运距约2.5km。

目前,该段落粘层已施工完毕,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现场已具备改性沥青中面层试验路要求。

试验路计划铺筑时间2013年7月4日。

三、编制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4、《荣乌高速公路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公路项目路面施工招标文件》;5、《荣乌高速公路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6、项目现有的机械设备、人员及以往施工经验。

四、试验路铺筑目的:试铺路面施工分为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需要决定的内容包括:1、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决定:(1)拌和机的操作方式(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

(2)验证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

3、通过试铺决定:(1)摊铺机的操作方式(如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

(2)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

(3)施工缝处理方法。

AC-20C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实施方案-

AC-20C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实施方案-

AC-3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合同段全线位于璧山县境内,起点K152+939(18+000),终点K163+139(K28+200)位于丁家镇,全长10.2km。

该公路是璧山县城至丁家镇连接道路,担负着璧山至丁家沿途各乡镇交通运输任务。

设计中有6cm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其工程数量为:65231m2。

1、试验路段施工位置及日期试验路段在K152+939-K153+139左幅,长300m,对6cm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进行试验段施工.计划于2013年4月28日进行6cm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按规范要求对试验路段进行全面检测,计划2013年4月31日进行全面检测,同时对试验段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并及时将试验路段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二、试验段的目的为保证优质、按期完工,我部决定在下面层正式施工前,通过试验段施工,从中总结出下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的可靠参数,为高质量地完成本合同段路面施工打好基础。

总结确总结确定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

确定并优化以下主要项目:1、拌和机的操作方式,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能否适应正常生产的需要。

2、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开铺用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

3、摊铺机的操作方式,摊铺温度、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

4、初步制定各结构层正式采用的碾压方案,如碾压时间、顺序,碾压温度、速度,静压与振压的最佳遍数,压路机类型的组合,压路机型号与吨位,压路机的振幅频率及行走速度的组合等。

5、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6、松铺系数的确定。

7、初步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长度,修订施工组织设计。

8、全面检查原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等。

三、试验段准备1、技术准备:我部组织了参加路面施工各方面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试验、机械、运料车驾驶员、前场路面工、压路机手、摊铺机手、测量人员、后场人员等进行路面培训和技术交底,建立、健全管理组织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F路面试验段施工方案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F路面试验段施工方案

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C5合同段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F 路面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6、《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7、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咨询获取的资料。

8、本企业的综合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能力和近年来同类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

二、施工概况我单位承建了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公路工程项目C5标合同段,主要起讫桩号为K33+300,终点桩号为K37+650,标段总长4.35公里。

为全面展开沥青砼路面铺筑施工,我部经过全段5%水泥稳定基层的筛选,其他路段都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确定试验路段选择在K33+300-K33+872进行施工,路段长度572m。

试验段于5月20日正式开始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测量、试验等相关人员参加了这次试验工作,监理工程师和试验人员也到现场监督并进行现场抽检工作,本次填筑工作基本顺利完成。

通过试验段施工获得了沥青砼路面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为后期沥青砼路面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

实验目的:1、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标准配合比,必要时可对生产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2、确定施工合适厚度。

3、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摊铺机行走速度、振幅、频率)。

4、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置,包括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5、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2)、拌和机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3)、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4)、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式及压实效果;(5)、接缝方法;(6)、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7)、质量检查方法,初定每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6、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概述我部拟定在进行沥青中面层的试铺工作,试验路段长度为300米,中面层结构形式为沥青混凝土,设计厚度6cm。

该试验路段下面层上口宽为15.25m。

试验段计划铺筑时间:年月日,当日完成所有施工任务。

二、原材料和配合比准备工作2.1沥青:SBS改性沥青、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2.2碎石、机制砂:铜梁县荣丰建材有限公司2.3矿粉:重庆北碚区天府白云石有限公司2。

4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配合比试验报告已完成并得到批复。

配合比结果如下:目标配合比:10-20mm:10—15mm:5—10mm:3—5mm:0—3:矿粉=26%:19%:20%:5%:26%:4%。

最佳油石比:4.2%。

生产配合比:17—27mm:11-17mm:6-11mm:3—6mm:0—3:矿粉=32%:11%:22%:4%:27%:4%。

最佳油石比:4。

2%。

三、试验段铺筑目的通过试验段的铺筑,验证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主要确定以下指标:1、拌和机的操作方式——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2、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

3、摊铺机的操作方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

4、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5、施工缝处理方法。

6、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7.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

8.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

10.当试验路段结束后,试铺路段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及时做一份完整、详细的试验段总结报告,用于指导沥青下面层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控制.四、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施工工艺(见图)1、现场准备工作1。

1检查和清扫沥青下面层。

在铺筑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之前,检查粘层的完整性与沥青下面层的粘结性,对局部沥青下面层外露和粘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按粘层施工要求进行补铺。

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 2 -二、编制目的及依据....................................................................................... - 2 -2.1编制目的 .......................................................................................... - 2 -2.2编制依据 .......................................................................................... - 3 -三、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 3 -3.1机械、设备准备 .............................................................................. - 3 -3.2施工人员 .......................................................................................... - 4 -四、施工工艺................................................................................................... - 4 -五、主要施工方法........................................................................................... - 4 -5.1施工准备 .......................................................................................... - 4 -5.2下封层施工 ...................................................................................... - 8 -5.3测量放样 ........................................................................................ - 10 -5.4混合料拌合 .................................................................................... - 10 -5.5混合料运输 .................................................................................... - 12 -5.6混合料的摊铺 ................................................................................ - 12 -5.7混合料的压实 ................................................................................ - 15 -5.8接缝 ................................................................................................ - 17 -5.9开放交通 ........................................................................................ - 18 -六、质量检验标准......................................................................................... - 19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 21 -八、安全保证措施......................................................................................... - 24 -九、工期保证措施......................................................................................... - 25 -十、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 26 -XXX公路桥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XXXXX,工程位于XXX,本标段共16座桥梁,其中公路桥12座;生产桥4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道S263四会大道改造工程(K51+240~K51+440)AC-2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路段施工方案江西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省道S263四会大道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AC-16C沥青砼上面层施工总结一、试验路段施工方案执行情况:1、施工概述:路面上面层试验段于2010年1月6日完成,本次试验段选择在K51+240~K51+440段右幅内侧二超车道,长度为200米,宽度7.5米。

2、主要施工机械:LB-3000型沥青拌和楼一座,生产能力为250t/h,装载机二台配合上料,三凌15吨自卸车三台和四台4.5吨东风自卸车,一台三一-12000沥青摊铺机进行摊铺,双钢轮压路机二台,胶轮压路机一台。

3、主要人员配置:工程总指挥1名,技术负责1名,测量员4名,试验员5名,质检员2名,机械操作手15名,生产工人30名,卸料指挥员2名,电工2名。

4、材料选用:路面上面层混合料采用AC-16C沥青砼,主要材料选用东海牌70号A级沥青,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沥青用量为油石比4.3%。

面层碎石材料选用三水六和石场生产的(小)11mm~19mm碎石35%、11mm~19mm碎石13%、5mm~10mm碎石10%、石屑41%和1%的矿粉组成;各种材料均进行取样试验,所得结果皆符合沥青面层材料施工的技术规范要求。

二、试验段施工工艺评述:通过试验段的施工,验证了机械设备的性能,配套组合实际工效,生产配合比、材料及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保了有技术参数,完善操作规程,为大规模铺筑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将本试验段施工情况评述如上:1、用于试验段落施工的AC-16C上面层沥青砼混合料生产配合比是委托肇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站设计的沥青混凝土AC-16C,其矿料比例为:11mm~19mm碎石为35%,5mm~10mm碎石为13%,3mm~5mm碎石为10%,石屑为41%和1%的矿粉组成,最佳沥青含量为油石比4.3%,沥青砼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为 2.406。

沥青砼混合料生产配合比:1号仓30%、2号仓22%、3号仓20%、4号仓28%,沥青砼油石比为4.3%,根据以上目标配合比设计,以及结合我项目部做了生产配合比,混合料经过试验段的摊铺施工,并在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测,所得检验结果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并取样进行了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筛分试验均符合规范要求。

2、根据施工经验,试验段施工时暂采用1.26的松铺系数,按此松铺系数铺筑后,经检测验证初步选定的松铺系数符合要求,确保路面结构厚度、高程及横坡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确定了碾压遍数。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主要与复压有关。

试验施工时,采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2遍,复压时振动碾压3遍,然后再使用胶轮压路机以2.5—3.5km/h碾压3遍。

终压2遍。

经钻芯测试压实度为97.6%~99.3%之间,符合有关要求。

4、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AC-16C沥青砼拌和料采用一台LB3000#拌和机拌料,一台摊铺机半幅摊铺的施工方法,在经检验合格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施工AC-16C 沥青砼上面层。

(1)工作面准备:在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前,要求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清扫干净,不但保证平整、干燥、粗糙、特别是表面残留的浮渣等要全面彻底处理,确保粘结层的牢固。

在进行上一层面的施工时,也应保证上一层面的干净、整洁、无杂物污染。

在对路面采取清理措施后均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认可,方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AC-16C沥青砼上面层施工。

(2)施工放样: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包括:A、对路面的纵断面高程控制;B、横断面各部高程;C、平面位置的检查复测;D、沥青摊铺过程中的施工放样;E、施工检测。

该道工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摊铺质量。

为此,本项目经理部成立了专门负责该工程的测量组,配备了充足的测量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

在施工中将做好以上几项工作:A、据施工需要进行水准点的加密,对重要水准点加桩标保护,各水准点的高程在交桩时必须作一次闭合测量,以检测各水准点的准确性。

B、各种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标定和复核,确保其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C、根据施工图设计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基点、控制点等测量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按规定的精度进行联测,恢复定线。

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核批准后,作为施工作业的依据。

D、施工放样:由于部分路面两侧的卵石已按设计标高砌筑完毕,所以对于已砌筑卵石的路面,参照卵石标高进行沥青摊铺,以保证沥青上面层与卵石齐平美观。

对于未砌筑卵石的路面,将沿铺筑路面两边每10米放出施工高程。

摊铺过程中要及时检测沥青面层的高程及摊铺厚度是否足够,以保证设计厚度要求。

所有检测资料要及时整理成册;以备监理工程师复查。

E、工程计量的有关测量:应按规范要求及时会同监理工程师联合进行,据以确定实际的摊铺工程量。

根据设计要求,原旧路主车道左、右侧各有三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在在右幅内侧的超车道进行AC-16C沥青砼上面层试验段,在已准备好的水泥混凝土旧路面上,内、外两侧按已测量确定的高程来控制AC-16C 沥青砼上面层的高程和厚度;左、右两侧各拉出20cm基准线。

上面层沥青砼厚度及平整度采用平衡梁进行控制,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并由专人随时检查厚度及宽度。

(3)沥青砼混合料拌和按试拌所确定的生产配合比在试验室监控上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

SBS-I-D改性沥青采用导热油提前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55℃~175℃左右,矿料(填料不加热)加热温度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

约190℃左右,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45S,其中干拌5S。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经测试控制在170~195℃范围,符合规范要求。

在拌和过程中保证冷料仓进料速度保持均匀一致后,可以控制施工拌和温度。

对于温度过高、过低及花白料等混合料,在拌和场时即作废料处理。

(4)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沥青混合料时,在运输前应清理干净车厢,并涂上适量1:3柴油、水混合液;装好料后,盖紧后挡板,防止物料撒漏,由于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距离大约8km,运输时间不含太长,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可保持170~180℃范围,符合规范要求。

拌厂座立于施工现场,运输方便。

具体技术措施如上:A、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内壁应清扫干净。

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的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B、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移动一上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C、运料车应以篷布覆盖,用以提供保温、防雨、防污染。

D、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少于4辆。

E、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F、已经离析或结成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或在运料车辆卸料时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的混合料都应废弃不用。

G、挡板不能严密封闭的车辆不得运混合料往现场;H、控制行车时间,保证改性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不低于160℃,对于温度低于以上要求的混合料及时通知拌和站调整温度,在每个施工段正式施工前,要选择2~3条运料行走路线进行比选,以时间最短、干扰最少者为优选路线。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A、铺筑沥青混合料前,检查确认上层的质量,当上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设计要求洒布透层、粘层沥青油或铺筑上封层时,不得铺筑面层。

B、面层和粘层应连续施工。

对表面的所有松散材料都应清扫干净,直至表面无污物为止。

铺筑面层前,浇洒粘层沥青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对清扫过及洒过粘层沥青的表面、不准车辆行驶。

C、路缘石及其它结构物应在铺筑前按设计标高完成砌筑,以防止沥青砼经过无侧限的碾压后边侧出现低倾和细缝。

D、沥青混合料应尽快地不间断地卸进摊铺机,并立即进行摊铺,不得延误。

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度应与摊铺机连续不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一致,并尽一切可能使摊铺机连续作业。

如果即将发生暂时性断料,摊铺机应继续保持低速运转。

E、摊铺钢导梁向前推进,每10m设一个测点,中间5米点采用拉线方法加密。

F、摊铺厚度以压实厚度乘以松铺系数确定,松铺系数参照上表。

现场摊铺时结合以往实践经验确定。

沥青混合料每层的碾压成型厚度不得大于10cm。

铺筑层超过10cm时,分层摊铺、压实。

G、按照虚铺厚度调整摊铺机,可在熨平板上加置与虚铺等厚的不易变形耐压的木质垫板,并使摊铺机熨平板加振,其振动频率大小根据机械性能由试铺段确定。

为了保证熨平板的初步压实效果,提前半小时开始对熨平板进行预热,在间隙预热以保证预热的均匀性。

H、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4m/min,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并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为准。

I、随时检测混合料摊铺温度,改性沥青砼正常施工时不低于145℃。

J、当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表面明显不平整、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摊铺机后有明显的拖痕等情况时,可用人工作局部的找补和更换材料。

当属机械原因引起严重缺陷时,应立即停机、检修。

另外,在路面狭窄部份。

平曲线半径过少的匝道或弯道加宽部分,可用人工摊铺。

本试验段采用一台摊铺机整个右幅内侧的快车道及超车道一次摊铺成型的施工方法进行试验段施工。

根据设计横坡及松铺要求调整好摊铺厚度和横坡。

确保上面层摊铺厚度和高程符合规范要求,采用平衡梁进行控制,施工时应保持摊铺机及平衡梁的行走速度的均匀。

为了保证熨平板初步压实效果,摊铺前先对熨平板采取预热半小时,以保证预热的均匀性和熨平板初步压实效果。

运料车在摊铺机前20~30cm处停在空档,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在摊铺过程中,边摊铺边卸料,卸完料后运输车即离去,另一辆运输车再接着卸料,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基本可保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行驶,路途不变速或停顿。

经现场测试混合料摊铺温度在160~170℃范围内,符合规范要求。

另外摊铺机采用低速1档进行摊铺,可与拌和楼生产能力匹配,保证连续摊铺。

AC-16C沥青砼摊铺施工工艺流程图(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碾压工作是保证沥青砼道面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尤为重要,而对于改性沥青砼更是至关重要,必须从严控制。

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主要取决于碾压温度和压实方法。

碾压的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由现场施工员测试温度,指挥控制碾压时间和地点。

碾压按照由低至高,先静后振,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尽量长距离碾压,振压时必须先停振后停机,先起步后起振。

在碾压较薄的AC-16C面层时还需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前消除全部轮迹,终压时不得振动,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后立即停止压路作业,以防过压影响构造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