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汇报人:2024-01-01•调查背景•农民工现状分析•农民工面临的问题目录•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建议•总结与展望01调查背景农民工群体的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地位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较低的社会阶层,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差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导致社会融入困难。
03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推进政府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01农民工政策的演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02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如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
经济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民工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经济收入水平总体来说,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03020102农民工现状分析工作环境恶劣部分农民工在工作中面临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部分农民工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缺乏劳动权益保障。
农民工主要从事低技能工作农民工由于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往往从事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的一线工作。
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往往低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
收入水平偏低工资拖欠问题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农民工反映存在工资拖欠问题,影响其正常生活。
农民工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难以跟上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
030201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棚户区,生活条件艰苦。
居住条件简陋农民工背负着家庭负担,需要承担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费用。
家庭负担重由于工作繁重和生活条件限制,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较少。
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课程论文

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课程论文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课程论文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学生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课程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题目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在参加了本团支部的社会实践后,对之前调查结果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农民工生存状态堪忧问题。
以城阳区夏庄街道农民工市场为调查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着重调查农民工的工时、工资、福利、安全保障、劳动合同的签订、维权意识、保险和法律知识普及的实际现状,分析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具体提出在公共管理领域如何摆脱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农民工用工市场的失灵,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过程中出现的法律和情感问题的措施。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选题要符合公共管理课程论文要求,立题明确,论证要充分,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论文格式要符合规范要求。
严禁抄袭,借鉴他人的观点,必须在文中进行数字标注,并在参考文献中进行相应标注。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搜集,进行论文的写作。
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
发出任务书日期x= 完成论文日期教研室意见(签字)院长意见(签字)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庞大的农民工队伍虽然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但在很多地方,农民工的诸多权益与城镇职工还存在不平等的方面,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发人深思。
针对这一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摆脱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发挥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包工头模式向由政府主导的合法劳务市场转变,强化非政府组织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职能,成为突破农民工用工市场失灵最好的措施。
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政策措施反思

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政策措施反思第一章前言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从事建筑工地、加工厂等劳动工作,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许多农民工仍然面临着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的生存现状、问题与原因及政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农民工问题的生存现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非常艰苦,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
许多农民工只能租住廉价的出租屋或者宿舍,居住环境恶劣;更有甚者,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租金,他们不得不将家庭和工作地点随身搬迁,生活不稳定。
除了住房问题,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也非常恶劣。
建筑工地和加工厂的作业环境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危害健康,加班现象也普遍存在。
此外,农民工的待遇普遍偏低,很少有能够获得合理工资和社会保障的机会。
第三章农民工问题的问题与原因农民工问题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
建筑工地和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大,但往往缺乏足够的监管和规范。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工处于比较无助的状态,他们不得不接受劣质工作和低工资,面临着不公正的待遇现实。
此外,农民工问题也与土地问题有关。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的财产权和使用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这意味着农民对于土地的使用会受到诸多限制。
这些限制进一步减弱了农民的发展机会,并使他们难以在城市中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第四章政策措施的反思政策措施的制定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此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涉及农民工的政策,如“工资支付条例”、“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社会保险法》等。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政策执法不严格。
政策本身是有意义的,但只有在政策得到严格执行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用人单位仍然存在拖欠工资、恶意辞退、不交社保等问题,政府应该对这些行为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公共管理视角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困境及反思

真空” 呼唤着新 的群众性 的基 层组织 出现。另一方 , 面, 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行 , 使农民摆脱了原有政治权
力对人身的束缚 , 为农 民能够基 于个体理性而达成一 个集体行动提供 了基础 , 因而促使村 民委员会天然地
中的竞争性选举 、 权力关系模式 以及制度供给水平 等
问题 。
成为村民自治的制度性平 台, 同时也需要农 民的组织
化参与。从 18 年《 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 试行)到 1 8 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 民委员会组 》 9 年《 9 织法》 的正式实施 , 使村民 自治的实践有了制度和法律 的基础, 集中表现为对选举制度程序上的完善 , 以及界
二、 民自治 的核心前提 : 于合 法性 村 基
基础上的竞争性选举
中国乡村 民主 自治的发展以村民 自 治选举 的展开 为核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 作为村 民的一项基本 的 政治权利 , 其性质和意义主要在于实现村民民主权利 ,
定了“ 村民委员会是村 民 自我管理 , 自我教育 , 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 实行 民主决策 , 民主管理 ,
实的适作过程 中缺乏相应 的社会土壤和 必要 的体制 空间。从 竞争观念 、 服务 意识 、 契约精神 等公共 管理 的研 究视 角 出
发, 对村 民自治运行 中的若干问题 进行描述与分析 , 一个值得认 真反思和探 讨的 问题 。 是 关键词 : 村民 自治 ; 公共管理 ; 多重困境 中图分类号 :9 28 C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89 (06 o —0 6 4 10 972 0 )4 06.0
( 作者简介 ] 查乔治(9 3 )男 , 18一 , 安徽安庆人 , 厦门大学公_事务学 院研究生 , 共 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6 6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走出家乡,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有限,收入也很低。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较低,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收入不仅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往往难以满足他们和家人的健康需求。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居住条件也很差。
他们往往无家可归,只能居住在街头巷尾的小旅馆或是自建的茅草屋中,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安全性也非常低,很多农民工甚至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
最后,农民工在城市中也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缺乏社会资源,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没有机会参加社会服务,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很低,也缺乏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
总之,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帮扶政策的实施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机会,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城市中有一个好的居住地方。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3)一、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3)(一)农民工的界定 (3)(二)研究内容 (4)(三)研究方法 (4)(四)样本的基本情况 (4)二、农民工生存现状分析 (5)(一)农民工的工作状况 (5)(二)从住宿条件看 (6)(三)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看法 (7)三、当下农民工生存亟待解决的问题 (9)(一)农民工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问题 (9)(二)农民工工资保障问题 (9)(三)农民工劳动就业权问题 (10)(四)农民工的相关社会保障问题 (11)四、完善农民工生存环境的对策 (11)(一)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工劳动保护的法律体系 (11)(二)构建涵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保障机制 (12)(三)培育农民工自主维权机制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摘要农民工生存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显得犹为突出,可以说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其根源是我国的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以此社会结构为基础而制定的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性制度政策。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尤其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农民工权益保护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和谐与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和最大程度的实现,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更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生存状况;权益保护AbstractSurvival problems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outstanding,can say has becom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problems.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is a ve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our modernization drive to the phenomenon,its roots are in opposition to our country's urban and rural dual social structure,and based on this social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for migrant workers.Huge migrant workers for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workers in China".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especially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is referred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Social harmony and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can be practical and powerful protec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ximum,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more abou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Keywords: migrant workers;Living conditions;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引言民工生存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显得犹为突出,可以说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一、研究背景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本文以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地了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包括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合理的政策、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三、调查方法1.问卷设计:根据农民工生存现状的相关问题,设计了一份包括多个方面的问卷,涵盖了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内容。
2.调查对象:选择了随机的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3.调查过程: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农民工发放问卷,并对其进行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4.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综合分析,得出客观的调查结果。
四、调查结果1.薪资待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超过60%的农民工每月收入低于3000元人民币。
2.工作环境:近半数农民工在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
许多农民工在工作中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
3.社会保障:尽管国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五、对策建议1.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2.企业应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
3.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其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附件:调查问卷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民工:指在城镇或城镇企事业单位从事非农业户口的农业转移人口。
2.薪资待遇:指农民工所获得的工资报酬。
3.工作环境:指农民工在工作岗位上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4.社会保障:指国家对农民工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从公共管理学角度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从公共管理学角度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摘要:“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
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
为此,本文尝试用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主要用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和非政府组织来阐述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问题、公共管理、职能、政府、村民自治组织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无一例外,均聚焦“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首先,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我对于评估中国“三农”问题有两个基本认识。
第一个认识就是从过去来看,农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
其依据是绝大多数农民实现了温饱和小康,少数农民达到了富裕,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民,绝大部分都可以“吃饱穿暖”,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生存的目标,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而中国历史上虽然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但是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它,因此没有完全实现温饱的基本要求。
一个国家不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就将失去存在的根基;第二个认识就是从现实和未来看,农村问题最为突出,矛盾最直接,最深刻。
其依据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没有根本的变化,农村发展的后劲不足,农民增收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机器大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间,农民处在了一个相对贫困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以城阳区夏庄街道农民工市场为例学生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302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以城阳区夏庄街道农民工市场为例摘要:伴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权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城阳区夏庄街道农民工市场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堪忧,生存权益需要维护和保障。
提出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发挥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农民工;生活状况;政府;合法权益一、调查基本情况伴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农民工。
农民工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农民工是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群体,是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
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变迁过程中,对以往的计划体制进行冲击,而又不能摆脱其控制的一个过渡性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农民问题专家陆学艺认为“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则把农民问题称为“四农”问题,并认为“这一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因此,农民工问题作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成为我本次选择这个题目进行研究的充分理由。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就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中国期刊网检索的有关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实证研究文献来看,农民工群体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出现了一批基于实地调查研究的实证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突破了原有研究从文献到文献的局限,注重收集农民工的第一手材料,因此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当农民工的研究问题确定后,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和收集数据,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是实证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抽样与研究数据获得方面,可以看出,相关农民工研究文献采用了多种抽样方法,样本量也比较充足。
例如,冯桂林等(1997)《我国当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一文,是较早研究我国农民工问题的文献,在实地调查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效样本量达到346 人。
[1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的得出也正是借鉴了这种方法展开。
在研究的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论方面,从20 世纪90 年代较少的实证研究文献到本世纪初不断增加的生存状况调查,农民工研究所涉及的地域已经覆盖了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东南沿海、特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等广大区域。
这些调查与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农民工哪些问题,又得出了哪些主要研究结论呢? 通过比较发现,相关实证文献以农民工就业、收入研究居多,此外还有农民工社会保障、教育需求、消费等内容。
而且,不同学科的学者均注重从各自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措施的探讨,比如从法律学、社会学(社会结构)、政治学(制度设计)、经济学等角度研究农民工权益受损与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见解[3],但农民工劳动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将从公共管理视角对农民工生存状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对策建议,以深化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并期望对解决当前农民工问题有所裨益。
为了深入切实了解农民工生存现状,获取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参考以上研究成果,选取了几个与农民工切身合法权益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并提前进行了问卷设计,于2014年8月15日到2014年8月20日,到城阳区夏庄街道农民工市场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问卷涉及到农民工基本情况、工作时长、工资、福利、合同签订等情况,共计14个问题。
为确保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研采取了现场填写、现场回收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2份,获得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72%。
二、农民工生存基本状况(一)工时问题1、农民工散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一周的工作天数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市场情况和农民工出工意愿决定的,一周工作5天和5天以下的占了66%,说明了近期农民工市场用工需求不足,农民工不是每天都有活干,但是也有15%的有专门技能的农民工一周内每天都有活。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2、农民工一天工作10小时及10小时以上占75%,说明了农民工较为劳苦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长,加班现象严重,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法定工作时间有差距。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二)工资问题1、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400以下的占了15%,1400—3000的共占了42%,这样一半以上的农民工的工资每月不高于3000元,表明了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较低的收入人群,工资水平较低,但是也有一部分收入达到城市白领水平,但大多也是干的是一般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或者是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临时工人。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2、62%的农民工都遇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28%的农民工经常遇到过,只有10%的农民工没有遇到过,这说明了农民工工资经常被拖欠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要引起相关劳动保障部门的极大重视了,用人单位处于有利的强势地位,农民工的工资不能有效保证,劳动权益缺失。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3、当农民工遇到拖欠工资现象的到时候只有6%的人检具过相关责任人,50%的人努力过,但是没有成功,还有44%的农民工没有检举过相关责任人,说明了部分农民工是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意识和行动的,但是也有另一部分,将近一半的人没有这种法律维权意识,表明农民工法律维权的观念还有待加强。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三)福利问题农民工外出工作完全没有福利的占了85%,只有一小部分做工时间比较长的农民工享受过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福利匮乏成为挑战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的瓶颈。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四)安全保障农民工工作场所没有提供安全保障的占了51%,由部门检查就采取措施的占了32%,极大地表明了农民工常年在安全没有保障的行业工作的现状,以及安全保障流于形式的极大安全隐患问题。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五)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是我们进行法律维权的前提和最有效依据,但是农民工外出打散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占了86%,觉着无所谓的占了11%,这种情况下使农民工在工作中一旦发生工资纠纷、工伤纠纷等问题时,出于极其危险的维权劣势位置。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2、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里,用人单位没有让其签订的占了52%,表明了用人单位的不重视或者说是有意回避责任的情况,用人单位不鼓励不宣传,完全是愚弄文化素养不高的农民工,但是农民工自己不愿意签的占了13%,没想过这个问题的占了31%,说明了农民工法律修养不够,不重视劳动合同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六)社会保险1、农民工没有办理社会保险的占了63%,不清楚如何办理的占了26%,社会保险在农民工遇到工伤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极大地减轻农民工的经济压力,但是一方面农民工用工时间比较短用人单位不办理,另一方面农民工没有这样意识也导致社会保险在这一人群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2、问卷调查中有11%的人办理了社会保险,62%的自己办理了一般的社会保险,38%是用人单位办理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较低,说明了用人单位的不重视或者说是有意回避责任的情况,用人单位大部分还是对社会保险这一块也是不鼓励也不宣传,采用愚弄的办法居多。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七)维权意识当被问及遇到不公正待遇农民工兄弟如何处理时,41%的表示能忍就忍,21%的辞掉工作另谋职业,11%的会当场据理力争,8%的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说明了大部分农民工都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比较消极,部分人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方式,我们认为消极和激进的抗争方式都不是最有效的,法律途径解决才是最权威的!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八)法律知识农民工对国家出台的一些针对劳动的法律法规像劳动法,工伤鉴定及处理办法等只有3%的人表示了熟悉的看法,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简单地了解、听过但是不了解甚至是不了解。
随后又调查了农民工对几部最基本的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的了解程度,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的占了45%,劳动合同法的占了38%,集体合同法的占了13%,工会法只有4%,同时也侧面发映出工会组织流于形式,只服务于大企业或者国企的情况,同时也都说明了农民工法律知识匮乏,是出现问题没有法律意识,也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掉的根源。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九)政府帮助当被问到农民工兄弟们最希望政府在下列哪些方面提供帮助时,农民工对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监督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职业技能培训、民主权利、法律援助、子女入学和住房都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当下农民工这些条件的恶劣。
1.每周工作天数A.5天以下34%B.5天32%C.6天19%D.7天15% A.5天以下B.5天C.6天D.7天(十)满意度很不满意的占了13%,57%的农民工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不满意的一共占了70%,反映了这个群体长期不受关注和政府帮助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