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一单元课后测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解析】材料信息“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说明当时郡县数量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国家分裂战乱,政局比较动荡造成的,A项正确;导致郡县数量过多的原因是国家分裂战乱,不是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
故选:A。
2.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
这些措施的实行( )A.实现了国家统一B.维护了长治久安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打击了豪强大族【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隋文帝“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因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C;实现国家统一、维护长治久安、打击了豪强大族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 项。
故选:C。
3.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非常相似的朝代。
下列不是他们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C.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D.都是在历史上统治了很长时期【解析】据所学知,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ABC三项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
D 项不是他们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
故选:D。
4.据《新唐书》所载:武举产生于_____执政时期,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武力才艺。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B)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B)的英明统治。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5.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6.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A)。
A.三藏B.玄奘C.鉴真D.一行7.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B)。
A.辞赋B.诗歌C.散文D.词曲8.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C)。
A.举荐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赏赐有功之人9.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C)。
A.朝鲜B.印度C.日本D.印度尼西亚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A)。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11.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B)。
A.昭君姑娘B.文成公主C.则天皇帝D.金城公主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B)。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1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B)?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1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B)。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5.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未给出选项,无法回答)。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7.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玄奘武则天(10分)
18、(1)①天竺②新罗③日本(3分)史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答出任意一项即得3分)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4.“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C
C
A
D
A
C
C
D
A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A
A
A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1.⑴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2分)、开元之治。(2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XXX B.XXX C.XXX D.XXX2.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
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A.XXX B.XXX C.XXX D.XXX3.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4.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5.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包括()A.改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选官权6.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 B.XXX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7.《旧唐书•魏征传》载:XXX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XXX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XXX()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注意任用贤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8.若要为XXX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9.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XXX 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0.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A. 秦朝的统一B. 汉朝的兴盛C. 唐朝的开放D. 元朝的统治2. 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1046年D. 公元前476年3.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诸侯国D. 推行世袭制4.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拓展到以下哪个地区?A. 河西走廊B. 辽东半岛C. 南海诸岛D. 以上都是5. 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A. 统一思想B. 选拔人才C. 强化中央集权D. 促进经济发展6. 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朝时期的科技成就?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地动仪D. 浑天仪7. 元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主要通过哪个途径?A. 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大运河D. 元朝驿站8. 元朝时期,中国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A. 设立郡县B. 建立行省C. 实行分封制D. 建立藩属国9. 元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诗歌B. 绘画C. 小说D. 戏曲10. 元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主要通过什么方式?A. 战争B. 贸易C. 外交使节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秦朝的都城是_________。
12.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都城是_________。
13. 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得_________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14. 元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中,著名的旅行家是_________。
15. 元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中,戏曲艺术的代表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拓展情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元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及其影响。
7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慧眼识真(认真看、仔细想,相信你一定能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每小题3分,共60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AA.隋朝大运河 B.通济渠 C.邗沟D.江南河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C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D.唐玄宗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材料中的他是BA、唐玄宗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C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B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D .唐玄宗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D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
我国在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BA.隋印《金刚经》 B.唐印《金刚经》C.唐印诗集 D.《梦溪笔谈》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A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B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B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A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B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D.太平公主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B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D.陕西西安15、藏族的祖先是A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逻些16、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CA.直白如话 B.沉郁悲怆 C.豪迈奔放D.委婉清新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宋朝人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3.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跃龙门”之巨变。
这说明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吏时( ) A.依据家世门第 B.注重真才实学C.重视道德品质D.看重身份资历4.下列工程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A.营建东都洛阳B.开凿大运河C.修筑长城和驰道D.兴建都城大兴5.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这首词称赞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6.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
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
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
由此可见(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7.《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8.唐朝政局可用右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9.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B.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C.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流离失所D.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10.“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模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模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印刷术C. 造纸术D. 电视2. 唐代的开元盛世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祖D. 唐中宗3. 隋朝的统治者是谁?A. 李渊B. 李世民C. 高祖D. 李密4. 下列哪位皇帝创建了唐朝?A. 李世民B. 唐高祖C. 李渊D. 唐太宗5. 以下哪个是明代的农业发明?A. 灌溉系统B. 造纸术C. 田埂农田D. 瓷器6. 隋朝的首都是哪座城市?A. 洛阳B. 长安C. 南京D. 开封7.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刘邦B. 娄顺C. 赵匡胤D. 唐太宗8. 下列哪个是元朝的建立者?A. 忽必烈B. 包顺C. 高祖D. 秦朝9. 以下哪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汉高祖B. 刘邦C. 咸丰D. 明太祖10. 下列哪个是唐朝的首都?A. 洛阳B. 长安C. 南京D. 开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指的是五代后蜀、南唐、南汉、后晋和北汉以及十国中吴越、闽、南汉、南唐、吴、楚、吴越、越、北汉和南吴。
2. 以下哪位皇帝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明太祖3. 唐代的盛世是在什么时期?贞观至开元4. 北宋时期的创新发明有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5. 明朝的首都是哪座城市?南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的盛世氛围和对外交往的影响。
答:唐朝的盛世氛围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繁荣。
同时,唐朝也是长安城的繁荣时期,街市繁荣,物资丰富。
在对外交往方面,唐朝开展了疆域的拓展和对外贸易的开展,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 简述宋朝的创新发明对社会的影响。
答:宋朝的创新发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朝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课后测试(链接中考)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A.赵州桥B.长城C.丝绸之路D.大运河
3.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4.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
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
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5.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6.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7.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
A.“天可汗”B.怀仁可汗C.云南王D.渤海郡王8.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商业的繁荣
9.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
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
历经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鉴真B.玄奘C.文成公主D.元昊
1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经济的繁荣B.政治的清明C.文学艺术的兴盛D.社会风气的开放11.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1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
1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
开元初,他注意节俭,
反对铺张浪费。
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
用投其所好者。
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
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
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
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
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安禄山为了讨
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
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
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
(2分)据此,你可以得到哪认
识?(2分)
14.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材料二观察图1和图2
图1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2分)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1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材料四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
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
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
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1分)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