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基本概念
火灾基本知识培训内容

火灾基本知识培训内容一、火灾的基本概念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高温、强光、热辐射和有害气体等物理、化学现象的过程。
火灾是一种严重的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火灾防范知识1.消防设施消防设施是消防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灭火器、消火栓、防烟排烟设备、安全出口等设施。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了解和掌握这些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确保遇到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防范和灭火。
2.火源管理火源管理是有效防范火灾的重要手段。
要注意加强用电设备、烟草制品、明火等易燃物品的管理,尽量减少火灾的发生。
在特殊场所和场合,如高层建筑、化工厂等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应该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爆门窗、充足的通风等来降低火灾风险。
3.求生自救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有序地进行求生自救是关键。
要及时进行火灾报警,制定逃生计划,合理利用疏散通道,防止被困、迷路等情况。
在火势蔓延迅猛时,可以采取“卧倒爬行”的方式进行逃生,同时呼吸空气应尽量靠近地面。
三、火灾应急处置1.火灾初期在火灾初期,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灭火。
对于小面积的火源,可以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进行扑灭,同时做好周围环境的安全隔离和防范。
在火源极易发生的场所,应尽量采取预防措施,如加装火灾报警器、疏导应急通道等。
2.火灾中期火灾进入中期时,火势已经相对较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处置。
在难以灭掉的火势下,应立即进行人员疏散,并及时报警,调用消防车进行灭火。
对于高层建筑等特殊场所,应提前做好消防设施的检查和保养,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消防设施失效。
3.火灾后期火灾进入后期时,一般情况下火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此时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安全评估,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消防巡查。
同时,要尽快做好火灾现场的清理工作,避免残余火源再次引发火灾。
四、火灾防范责任火灾防范是每个人的责任,要建立起全民防火的意识和责任心。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防火和灭火全考点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火灾的发生和发展防火和灭火全考点火灾的定义和分类1.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
2. 按照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划分为以下六个类别:ABCDEF。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例如,木材及木制品、棉、毛、麻、纸张、粮食、聚氨酯、赛璐珞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物质火灾;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例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金属火灾;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即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例如,变压器、家用电器、电热设备等电气设备以及电线电缆等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例如,烹饪器具内的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燃烧的火灾。
3. 火灾损失是指火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
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火灾现场处置费用、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
人身伤亡包括在火灾扑灭之日起7日内。
4. 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严重程度不同,将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5. 我国将火灾分为电气、生产作业不慎、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自燃、静电、雷击、放火、其他、原因不明十一种火灾类型。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大纲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大纲一、引言消防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火灾的自救能力和防范能力,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大纲。
二、消防基础知识1.火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火灾是指具有明火、能够自行蔓延并造成一定损失的燃烧现象。
–火灾具有迅猛性、破坏性和危险性。
2.火灾的分类–按燃烧物质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火灾。
–按燃烧过程分为明火燃烧和无明火燃烧火灾。
3.火灾的原因和常见火灾隐患–火灾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常见火灾隐患包括电气设备问题、火源管理不当、消防设施缺失等。
三、消防设施和器材1.消防设施的分类和功能–常见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等。
–消防设施的功能主要是及时发现火灾、报警和扑灭火灾。
2.消防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器具等。
–不同的消防器材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使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和器材。
四、火灾逃生和自救技巧1.火灾逃生的原则和步骤–火灾逃生的原则是保持冷静、有序、迅速。
–火灾逃生的步骤包括发现火灾后立即报警、按照预定的逃生通道有序撤离等。
2.火灾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火灾自救的基本知识包括尽量低姿势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火灾自救的技巧包括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通过洒水降温等。
五、火灾防范措施1.火灾防范的重要性和意义–火灾防范是预防火灾的关键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损失。
–火灾防范的意义在于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建立良好的消防管理制度。
2.火灾防范的主要措施–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完善消防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是火灾防范的主要措施。
六、消防演练和培训活动1.消防演练的目的和意义–消防演练是为了检验和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对火灾的效果。
–消防演练能够增强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火灾逃生和自救的技能。
火灾的基本概念

火灾的基本概念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它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灾的新闻,但是很多人对火灾的基本概念并不了解。
本文将介绍火灾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燃烧,并且无法自行熄灭的现象。
火灾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需要三个元素:可燃物、氧气和热源。
只有这三个元素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生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火源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自然火灾和人为火灾两种类型。
1.自然火灾自然火灾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如雷击、山火、林火等。
自然火灾通常发生在山区、森林等地区,由于气温高、空气干燥等原因容易引发。
2.人为火灾人为火灾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火灾,如电器故障、明火不慎等。
人为火灾通常发生在居民区、商业区等地区,由于人们的不注意或不当使用电器等原因而引发。
三、火灾的成因火灾的成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气故障电器故障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电线老化、短路、过载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器着火。
2.明火不慎明火不慎是指在使用明火时不注意安全,如烟头乱扔、炉子没有关好等。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火灾。
3.化学反应一些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燃烧反应,如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火花,容易引发爆炸或大面积着火。
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引发火灾的原因之一,如雷击、地震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四、火灾的预防预防火灾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加强电器安全管理对于老旧电线、插头等进行及时更换和维修,避免电器过载等问题。
2.禁止随意使用明火在家庭和公共场所中禁止吸烟、乱扔烟蒂等行为。
3.正确存放易燃品易燃品应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要远离明火和热源。
4.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在公共场所和住宅区域中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如安装消防栓、消防器材等。
五、火灾的应对措施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报警求助第一时间报警求助,通知消防部门前来扑救。
有关火灾的安全知识

有关火灾的安全知识火灾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具危害性的灾难之一,那么你对火灾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有关火灾的安全知识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火灾的安全知识一、火灾的基本概念1、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3、燃烧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
二、火灾的种类火灾的种类在我国可分为五类:固体物质类火灾: 如木材、纸张、棉布等固体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液体火灾和可溶性的固体物质类火灾: 如: 气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腊火灾等。
气体类火灾: 凡是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
如:天燃气、甲烷、乙烷、氢气、煤气火灾等。
金属类火灾: 如钾、钠、镁、锂及铝镁合金火灾等。
电器类火灾: 凡是由电器老化、短路等引起的火灾称为电器火灾。
三、灭火的四种基本方法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家庭防火措施1、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5、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6、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7、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残液。
8、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
5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9、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火灾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火灾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火灾是指可燃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火焰和大量的热能,导致火灾现象。
火灾是一种危险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有关火灾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的种类:
基本概念:
1.火源:引发火灾的能够产生火焰的物体或能量。
常见的火源包括明火、电气设备、化学反应等。
2.可燃物:能够在氧气存在下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通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如木材、油料、气体等。
3.氧气:火灾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要元素。
4.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涉及可燃物和氧气之间的反应,产生火焰和热能。
5.火灾三要素:火灾发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这被称为火灾的“火灾三角”。
火灾种类:
1.A类火灾:常规可燃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布料等。
灭火剂通常采用水或含有阻燃剂的灭火器。
2.B类火灾: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如汽油、油漆、液化气等。
灭火剂通常采用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等。
3.C类火灾:电器设备火灾,如电线、电器设备着火。
灭火剂通常采用无水气体、二氧化碳等,以防止电击。
4.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锂、镁等金属的火灾。
灭火剂通常采用特殊的金属灭火剂。
5.K类火灾:油脂和油类火灾,如厨房中的烹饪油。
灭火剂通常采用湿化学剂。
理解火灾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种类的火灾有助于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和应急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
消防安全知识火灾分类

消防安全知识火灾分类消防安全知识——火灾分类一、引言火灾是一种十分危险且具有破坏力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介绍火灾的分类,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火灾的特点和相应的应对方法,以便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地采取适当的措施。
二、火灾的基本概念火灾是指由于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能和火焰对周围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的现象。
在火灾发生时,火焰会烧毁建筑物、烧伤人类和动植物,还会引发爆炸、中毒等其他严重事故。
三、火灾的分类1. 建筑物火灾建筑物火灾是指在建筑物内发生的火灾,包括住宅区火灾、工业区火灾、商业区火灾等。
建筑物火灾的危害性较大,因为建筑物内通常有大量可燃物质,火灾发生后很容易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此外,建筑物内的人员疏散困难,消防救援难度也较大。
应对方法:一旦发生建筑物火灾,首先要保持冷静,尽快报警并通知周围的人员。
如果火势不大,可尝试用灭火器或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建筑物,遵循消防员的指示进行疏散。
2. 机械设备火灾机械设备火灾是指由于机械设备故障、电路故障或其他原因引发的火灾。
机械设备火灾通常发生在机器设备工作时,如电动机、热风炉、燃烧器等。
这些机械设备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迅速蔓延。
应对方法:机械设备火灾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相应的阀门,以防火灾蔓延。
然后,使用灭火器等工具灭火,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并报警求助。
3. 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在森林或林地内发生的火灾。
由于森林内的树木、枯草等都是易燃物质,火势往往也非常凶猛。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往往会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巨大的灾难。
应对方法: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消防员的指示撤离。
在撤离时尽量选择没有火势蔓延的方向,切忌选择进入已经着火的区域。
4. 油品火灾油品火灾是指由于油品泄漏或不当使用引发的火灾。
油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火焰。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资料大全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资料大全消防安全知识内容资料大全第一部分: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火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火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光能和化学能,产生火焰和火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现象。
根据火灾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火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起火物质分类: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2. 起火能源分类:化学能源火灾、电气能源火灾、气体能源火灾;3. 火灾形成过程分类:自然火灾、人为火灾。
第二章火灾的危害与后果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伤亡:火灾会导致人员伤亡、烧伤等严重后果;2. 财产损失:火灾会造成房屋、设备等财产的损毁;3. 生态环境破坏:火灾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第三章火灾的预防与控制预防火灾的基本原则:1. 消除火灾隐患:及时修复电气设备、固定易燃易爆物品;2. 提高防火安全意识: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3. 安装消防设施:设置灭火器材、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4.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灭火、逃生、救援等应急预案。
第二部分:消防设备与装置第四章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是消防设备中的一种重要设备,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火灾,提供报警信号。
常见的火灾报警系统有:1. 烟感探测器:通过检测烟雾,发出火灾报警信号;2. 火灾声光报警器:当火灾发生时,发出声音和闪光的报警信号;3. 手报警器:由人工触发,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第五章灭火器材灭火器材是消防设备中的主要装备,用于扑灭发生的初期火灾。
常见的灭火器材有:1.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各种可燃物的火灾;2.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气设备火灾;3.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液体火灾;4. 氧气自吸式灭火器: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火灾扑救。
第六章消防水系统消防水系统是建筑物中的一种重要消防设备,用于扑灭火灾和供水救援。
常见的消防水系统有: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通过自动感应器,当火灾发生时喷水;2. 消防栓系统:提供水源,人工操作喷水;3.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在楼道、走廊等位置,方便用水灭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本概念.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火,燃尽了 茹毛饮血的历史;火,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 正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火是具备双重性格的 “神”。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有时是人类的敌人。 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 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 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 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 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 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 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 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 蜡烛放在木制的桌子上。当蜡烛燃尽或是被碰倒 后会引燃桌子或是桌上的可燃物 • 蚊香放在床边。会因床上用品掉到蚊香上引发火 灾。 • 用打火机或蜡烛照明在杂物间寻找东西。如果不 小心会引燃可燃物。 • 用遥控器关家用电器而不拔掉插头。电器的部分 部件在长期通电状况下会因发热引发火灾,或是 因雷击引发电器火灾 • 将球形金鱼缸放在阳光下。这就如同在阳光下放 置一个凸透镜,会引起焦点处可燃物燃烧
• 8、不同性质的物质相遇,有时也会引起自 燃。如油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强烈化学作 用,引起燃烧 • 9、摩擦与撞击。例如铁器与水泥地撞击, 会引起火花,遇易燃物即可引起火灾 • 10、绝缘压缩、化学热反应,可引起升温, 使可燃物被加至着火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能引发火灾的习惯动作
• 酒后卧床吸烟或是坐在沙发上吸烟。可能在香烟 未燃尽时人已睡着,烟头引燃沙发和床上用品导 致火灾 • 使用完液化气不关总阀门。如果气灶点火开关有 故障不能完全切断气源,或是由于连接气瓶与气 灶的橡胶管长期受压发生爆裂,会导致液化气泄 漏引发火灾 • 液化气灶使用时无人看管。会因锅内食物沸腾溢 出浇灭火焰,导致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
引起火灾的十种常见火源
• 火源是火灾的发源地,也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直 接原因。所以,防止火灾应控制好10种火源,具 体是: • 1、人们日常点燃的各种明火,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火源,在使用时必须控制好 • 2、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 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 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 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全和防护
• 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 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 险性也在增多, 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 计, 我国 7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2.5 亿元, 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 特别是 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 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 2000 多 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 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
• 3、靠近火炉或烟道的干柴、木材、木器, 紧聚在高温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尘、纤维; 大功率灯泡旁的纸张、衣物等,烘烤时间 过长,都会引起燃烧 • 4、在熬炼和烘烤过程中,由于温度掌握不 好,或自动控制失灵,都会着火,甚至引 起火灾 • 5、炒过的食物或其它物质,不经过散热就 堆积起来,或装在袋子内,也会聚热起火, 必须注意散热
火灾分类
• 《火灾分类》(GB/T 4968-2008 2008年11月4日发布 2009年4月1日实施)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 分为A、B、C、D、E、F六类。 •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 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 毛、麻、纸张等火灾。 •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 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 丙烷、氢气等火灾。 •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
• 是对消防立法意义的总体概括,包括了两 层含义: 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 防止发生火灾; 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 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 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
•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物体上失去控制的 燃烧造成的灾害。 •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发生的一种氧 化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光、烟、或火焰。 燃烧的三要素: 可燃物、氧化剂及温度。 对于有焰燃烧一定存在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这一要素。 • 灭火的主要措施就是: 控制可燃物、减少 氧气、降低温度,化学抑制(针对链式反 应)。
• 6、企业的热处理工件,堆放在有油渍的地 面上,或堆放在易燃品旁(如木材),易 引起火灾,应堆放在安全地方 • 7、在既无明火又无热源的条件下,褐煤、 湿稻草、麦草、棉花、油菜籽、豆饼和沾 有动、植物油的棉纱、手套、衣服、木屑、 金属屑、抛光尘以及擦拭过设备的油布等, 堆积在一起时间过长,本身也会发热,在 条件具备时,可能引起自燃,应勤加处理
火灾等级
• 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 标准的通知》。 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 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 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 ①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 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②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 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 财产损失的火灾; • ③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 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 财产损失的火灾; • ④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 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火灾的基本概念
词目: 火灾
拼音:huozai
• 1. [fire(as a disaster);fire accident]∶因失火而造 成的灾害(如房屋、城镇、森林) 。 • 2. [conflagration]∶烧掉很多建筑物的灾难性大火 详细解释:1. 亦作“ 火烖 ”。亦作“ 火灾 ”。1. 因火造成的灾害。《左传· 昭公十七年》:“诸侯 其有火灾乎!”《史记· 封禅书》:“ 越 俗有火 烖,复起屋,必以火,用胜服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渭水三》:“ 地皇 三年, 霸桥 火灾自 东起。”2. 指战争灾祸。《人民日报》1965.7.31: “所谓局部战争的策源地,可能变成世界性的火 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