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全册.doc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提纲梳理期末复习

第1课古代埃及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国家⑴产生: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出现了若干个奴隶制小国家。
⑵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的兴盛时期。
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国王称为法老。
⑶衰亡: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526年被波斯所灭。
2•神奇的金字塔⑴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埃及现存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和萨卡拉一带。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⑵地位: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3•象形文字、天文和历法⑴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
他们把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或铭刻在石碑或石柱上。
⑵天文:古埃及人已知道43个星座的位置,并绘制出星座分布图。
⑶历法: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课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⑴起源: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摇篮。
⑵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城南部出现了苏美尔人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制国家。
⑶统一:阿卡德王国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国家。
⑷分裂:公元前2006年,两河流域陷入分裂之中。
2•古巴比伦王国⑴建立: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巴比伦城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一一古巴比伦王国,它是西亚文明的典型代表。
⑵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再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⑶繁荣:汉谟拉比时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⑷衰落: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走向衰落,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民族所灭。
3.《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为加强对统一王国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编订了《汉谟拉比法典》。
⑵概况: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序言宣扬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颂扬汉谟拉比的丰功伟绩。
结语昭告天下,表明法典奉神的旨意保护民众,立法公正,要传之久远。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
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
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
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
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
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人教教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上册课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全册课复习提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资本主生产关系)庄园制的瓦解根本原因:11世纪欧洲农村开展垦殖运动(铁农具和重犁的出现)表现1新开发区仿效自治城市,开始独立。
庄园制开始瓦解。
2 农奴购买劳役豁免权或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4租地农场的出现。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土地集中成为趋势。
部分领主出租直领地,富裕农民承租、购买领主和佃户土地,建立租地农场。
(英国最典型)租地农场的特点:①采用新的生产生产方式经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②雇佣农民(工人),③产品推向市场。
手工工场的变化①13世纪,手工业发展,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发展,农村出现手工工场。
商人统一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②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3世纪,贵族抵押地产,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集中土地,用新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掌握生产,控制行政,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发现人)(14---17世纪)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原因:①14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②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时间地点:14世纪,意大利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形式: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性质(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影响:1、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2、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3、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意大利但丁神曲地狱炼狱天堂文艺复兴的先驱。
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美术三杰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原因:1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根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1--12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
2.自然环境: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国家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4.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5.经历的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6.强盛: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7.被侵略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8.科学文化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1.用途:国王法老的陵墓2.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2.法老的权力:(1)政治: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2)宗教: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3.王权的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范围:“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希腊城邦1〕希腊半岛〔古希腊主体〕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影响希腊统一;平原小耕地少,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2〕希腊最早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之后,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3〕城邦建立:公元前8世纪,以城市或市镇为中心。
希腊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最大的城邦:斯巴达。
4〕希腊城邦居民权力: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含外邦人和奴隶〕。
公民有土地,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非公民中的外邦人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没有土地;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
2、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使雅典到达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开展到顶峰,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创立人物:伯里克利。
改革后,把雅典变成了“全希腊的学校〞。
他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3、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利:1〕它是古希腊城邦制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2〕它扩大了公民权利,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促进雅典繁荣。
弊:1〕它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它是直接的民主。
容易造成民主决策失误,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暴民政治。
4、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
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帝国建立后,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5、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1〕具有侵略性质,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罗马城邦: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形成时间:公元前1000年。
2、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权力分配:元老院〔300名贵族组成〕——2名,权力相等〕—主持政务;公民大会—2名,平民自己选出〕—3、?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刻在12块青铜板上〕影响〔意义〕:1〕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总结

九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古代埃及1.“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2.科学:天文学、数学、太阳历文化: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3.法老:古埃及的国王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佛教:公元前六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摩尼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文化1.文学:《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刻: 宙斯像;《掷铁饼者》3.建筑艺术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
罗马:罗马的大竞技场、万神庙。
4.哲学: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5.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6.“儒略历: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基督教:时间1世纪;地区:巴勒斯坦第8课西欧庄园1.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5.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四大文明古国是什么?属于什么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都属于大河文明2.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文字是什么,属于什么流域?金字塔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3.古巴比伦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什么?《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4.这个法典的地位是什么?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5.法典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6.法典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7.印度文明的源头出现在哪里?印度河流域8.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什么阶级,各代表什么人群?婆罗门—宗教领袖刹帝利---国王和大臣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9.佛教诞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古代印度,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10.古希腊属于什么文明,城邦特点是什么?海洋文明,小国寡民11.雅典民主政治最高权利机关是什么?谁执政时达到顶峰?公民大会伯里克利12.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或者说它的缺点是什么?少数人的民主(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具有民主权利)13.亚历山大帝国的意义?给东方带来灾难,同时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14.罗马共和国的成就?最高权利机关:公民大会实际决策者:元老院法律《十二铜表法》称霸地中海衰落原因:斯巴达克起义15.罗马帝国兴衰及成就?建立者:前27年屋大维黄金时期: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其内湖衰亡: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古希腊的文学艺术?《荷马史诗》《掷铁饼者》雅典帕特农神庙,百科全书学者亚里士多德17.古罗马文艺成就?万神庙,万民法,竞技场,凯撒的儒略历18.基督教兴起时间地点,人物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19.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时间克洛维481年20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封君封臣制度特点:以土地为纽带,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21.查理曼帝国时间及其分裂?800年成立,后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的雏形22.庄园法庭的意义?维护了领主的利益,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23.中世纪西欧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西欧庄园24.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城市的特点是什么?10世纪后西欧经济发展特点:工商业城市25.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6.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什么中世纪的大学27.《查士丁尼法典》是什么?2世纪以来罗马皇帝颁发的法令整理删减28.《罗马民法大全》含义《》《》《》《》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简单识记)29.日本大化改新的结果?土地和人民都国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全册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全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上历史知识提纲全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1(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课程标准】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名称从事职业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首陀罗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2(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
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名称位置统一文明成果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金字塔、象形文字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约公元前2400年《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种姓制度、佛教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 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3(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程标准】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罗马城邦(1)建国: 公元前509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 2 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 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1)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 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 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2)建国: 公元前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屋大维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矛盾,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4(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衰亡(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 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2)灭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 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课程标准】以建筑艺术、公历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文学和雕塑(1)文学:《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2.建筑艺术(1)希腊:体现在神庙建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
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
3.哲学和法学(1)哲学: 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 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2)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4.公历的缘起: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单元总结古希腊古罗马出现公元前8世纪,出现许多城邦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进入帝国时期文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元老院,人民大会,颁布了《十二铜表法》5灭亡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控制395年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 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文化《荷马史诗》,宙斯雕像,《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儒略历”关系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其继承者,两者构成了地中海文明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课程标准】了解基督教的兴起。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
传道者宣传说, 耶稣是“救世主”。
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 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封君与封臣(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
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 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
(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64.查理曼帝国(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
(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课程标准】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