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上海闸北公园改造工程施工

上海闸北公园改造工程施工

上海闸北公园改造工程施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和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需要,部分公园设施陈旧、功能单一,已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此,上海闸北公园改造工程应运而生。

上海闸北公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占地面积约26.7公顷,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改造工程于2020年启动,预计2022年竣工,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

工程内容包括绿化景观改造、设施提升、历史文化挖掘等方面。

一、绿化景观改造绿化景观改造是本次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对公园内的绿化进行优化调整,增加植被种类,提高绿化覆盖率。

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打造出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

此外,还将增设若干休闲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方便游客欣赏园区美景。

二、设施提升为了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本次工程对公园内的设施进行全面提升。

主要包括:增设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丰富游客的活动内容;改造公厕、休息亭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优化照明系统,确保公园夜晚的安全与美观。

三、历史文化挖掘上海闸北公园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次工程将深入挖掘公园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修复历史建筑、增设历史陈列馆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闸北公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魅力。

同时,结合公园内的历史遗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可持续发展在改造工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设备,降低公园的运营成本;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公园的节水能力;推广垃圾分类,提升公园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将上海闸北公园打造成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休闲场所。

总之,上海闸北公园改造工程将以提升公园功能、优化景观环境、挖掘历史文化、注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将公园打造成一个宜居、宜游、宜学的休闲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休闲服务。

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1]崔义波.城市公网恢复改造实践[M].中围电力出版社,2009. [2]王焘.1:海园林史话[M].}: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3]沈悦,齐藤庸中.f={本公共绿地防火的启示[J].中围冈林
2007.(7):6一12.
5.2构筑有茶文化特色的景观
通过特色植物来体现公园的茶文化,在公园内景观中 心周边的植物配置卜,种植茶类植物如茉莉花.玫瑰、百 日红、梅他、菊花、苟棘等,突出公园的茶文化特色,同 时也增添r游园的趣味性。原有石亭区以海棠为主景树, 形成片状的海棠赏景区,自然式的草皮驳岸,加上点缀的 水生植物,突出岛的生态自然。 春晖堂(钱氏宗裥)作为文化展示的重点场所,结合曲艺 长廊、阳光歌坛、歌舞广场,形成动静结合的古建筑围合 的文化活动空间,同时对区级文物保护淮位春晖堂进行保 护性修缮(见图2)。
一个时期内的设计
图2改造后春晖堂
万方数据
一97—
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万林旺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83 中国园艺文摘 ZHONGGUO YUANYI WENZHAI 2011,27(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ywz201107042.aspx
6总结
闸北公园改造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开_:『=建设,2008年 12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前后建设历时1年9个月。整个改 造:[程获得各方好评,成为闸北区乃至市区其他老公园改 造项目学习的范例,发挥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当然 也仃征一些遗憾,如由干改造资金有限,主干道路及广场 铺装的选材无法考虑透水透气的新型材料、肖能环保的措 施较少、没有做应急避难的整体规划、改造后活动场地仍 短缺等。 对老公囝改造规划设计时的关键性问题,我们总结出 以下几点:(1)明确的功能分区;(2)清晰的交通流线;(3)建 筑小品的保留与改造确保建筑风格的相应统一;(4)水体驳 岸和无障碍基础设施全面改善;(5)文保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6)人树的保留保护以及大树与场地的结合;(7)特色树种景 观的提升;(8)健身活动场地的合理规划;(9)吲林辅助设施 的合理布置;(10)书能环保技术措施的运用;(11)公园防灾 避难口1体系的整体规划;(12)用地指标的合理分配和设计规 范的要求。 虽然不同的公园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基本涵盖这12 类矛盾和问题。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目标及改造任务也基本能顺和J完成。 参考文献:

公园改造的思考和建议

公园改造的思考和建议

公园改造的思考和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公园改造的经验。

我觉得公园改造首先要把目的搞清楚。

有的公园改造就是为了美观,那可太片面了。

我之前参与过一个公园改造项目,一开始就只是想着多种些花花草草让它好看。

结果呢,周边居民根本不买账。

人家想要的是个能活动的地儿啊。

所以得先做调查,问问附近的居民到底需要什么功能区,像大爷大妈们可能就希望有个大一点的广场能跳广场舞,年轻人可能想要那种可以跑步健身的跑道。

这就是功能规划的重要性,不能想当然,我感觉这是很多改造项目容易踩的坑。

再说植被方面。

很多人觉得公园改造嘛,找些名贵树种一栽就完事。

不对,我想起来了,这也是个大错误。

我做那个项目的时候就差点这么干。

名贵树种贵不说,还不好养啊。

咱得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

就像咱人似的,得在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里才舒服。

就拿我们北方城市来说,你要是种那些南方喜湿喜热的植物,一到冬天这里的冷空气它们哪受得了呢?那就白花钱了。

咱们就种些本地的垂柳啊,杨树啊,成本低还好打理。

哦对了还有公园的设施,这也是个重点。

得考虑到不同人群。

比如说儿童游乐设施,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危险。

我之前看到一个公园改造完,儿童游乐设施就一个小滑梯和跷跷板,小朋友们根本玩不起来。

就像你给孩子准备了一顿饭,结果就那么一小口,哪够呢?还有啊,长椅的设置得合理,不能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要分布得均匀点,之前有个公园改造完,好多晒太阳的老人找个长椅都费劲。

另外,公园改造要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

比如说这个公园有什么历史背景,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小公园,也可能有当地的一些民间传说之类的。

把这些元素化入到园区的设计里,能让公园有灵魂。

像有的公园里会有一些根据传说打造的小雕塑之类的,这就很棒。

但这里也有局限,有的故事可能比较复杂,不好用简单的雕塑体现,那可以设立一些文字介绍版,让游客能简单了解。

关于公园改造,我也是一直在摸索学习,希望我说的这些能给大家有点帮助。

“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老公园的改造探索

“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老公园的改造探索

“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老公园的改造探索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公园城市建设背景 (3)1.2 老公园现状及问题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国内外城市老公园改造研究现状 (6)2.1 国外城市老公园改造案例分析 (8)2.2 国内城市老公园改造理念及实践 (8)2.3 案例评析及经验总结 (10)3. 城市老公园的改造策略探析 (11)3.1 公园功能升级: (13)3.1.1 休闲娱乐功能 (14)3.1.2 生态环境功能 (15)3.1.3 文化教育功能 (16)3.1.4 社会服务功能 (17)3.2 空间形态优化: (18)3.2.1 提升空间连通性 (20)3.2.2 打造主题景观 (21)3.2.3 引入新元素 (22)3.3 公众参与机制建设 (23)4. 具体案例分析 (24)4.1 案例一: 改造案例 (26)4.1.1 改造目标及策略 (27)4.1.2 改造成果及影响 (29)4.2 案例二: 改造案例 (30)4.2.1 改造目标及策略 (31)4.2.2 改造成果及影响 (32)1. 内容描述在中国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驱动下,城市老公园的改造探索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园林重建,它涉及的是城市社区环境的重塑、公共空间的优化以及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公园的改造需要在保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和服务理念,以此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

改造探索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老公园的历史背景、文化脉络以及周边社区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

这包括但不限于公园内部的绿地系统、水体处理、基础设施、休闲设施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

应当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如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同时提高公园自身的生态效益。

城市老公园的改造还应当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参与性,通过设置互动艺术装置、举办文化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舞台。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日常散步、社交交流等多种活动的场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老旧公园的设施和设备逐渐老化,减少了其使用的功能和舒适度,导致人们减少对其的到访,同时也减少了公园的社会效益。

因此,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细节设计是提升公园品质的重要方面。

老旧公园的设计初衷往往是满足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和细致化,因此,公园的提质改造中细节设计愈发重要。

比如,增加景观设计元素,如水体、绿植、雕塑等,营造和扩大了公园的绿色空间,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休闲体验;同时,根据地区特色或文化,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建筑或景观,凸显公园的文化内涵,增强公园品质,吸引人们的到访和使用。

二、合理规划和利用公共资金,实现公园提质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公园提质改造需要经费支持,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公共资金成为提升公园品质的保障。

为了实现公园提质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分清优先级并优先保障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提升公园品质的同时,避免过度投入和浪费,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维护,同时更好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公共服务。

三、加强公园管理和环境维护,提升公园品质和社会效益。

公园的提质改造不仅仅是建立新的设施和设备,更要加强公园的管理和环境维护。

公园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公园的特点和使用量,对公园环境进行细致地管理、维护和改进,及时清理公园垃圾、整修设施和景观,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美观度。

同时,加强公园管理的科学化和针对性,提升公园服务质量,吸引人们的到访和使用,推动公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是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需要从细节设计、公共资金的规划和利用、公园管理和环境维护等方面入手,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
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是城市更新和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供更多休闲娱乐设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进行浅析。

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需要优化景观设计。

老旧公园通常采用古典园林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园林风格可能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提质改造的第一步就是优化景观设计,融入现代元素,注重创新。

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建筑、艺术装置等方式来打造独特的景观特色,为市民提供更多美的享受。

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需要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老旧公园多年来受到城市发展的压迫,往往绿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提质改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绿地面积,扩大公园规模。

可以通过拓展周边的空地或者将旁边的道路转化为绿地来实现绿地面积的增加,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自然空间。

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需要增设休闲娱乐设施。

老旧公园通常设施简陋,无法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提质改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增设休闲娱乐设施,如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篮球场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

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娱乐设施,如音乐喷泉、儿童水上乐园等,以吸引更多人来公园休闲娱乐。

城市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需要加强景观照明。

夜间公园的景观照明是提升公园品质的重要一环,能够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在提质改造中,应注重选用环保、节能的照明设备,提高景观照明的效果,增强夜间公园的魅力。

可以结合音乐、灯光表演等形式,打造独特的夜间景观,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游览。

分析老市区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意见

分析老市区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意见

10分析老市区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意见一、我国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公园起源于清末帝国租界,自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在建立租界的同时,也带来了当时自己国家的城市建设手法,于是“公园”首次在 1868 年出现在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当时成为“公共花园”,即现在的黄浦公园。

之后陆续建成了“虹口游乐场”(今鲁迅公园)、“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极司菲尔公园”(今中山公园)等等,均为当时流行的英国风景园或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专供外国人运动休闲之用,禁止中国人入内。

但这些公园在客观赏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成为后来中国城市公园的借鉴。

辛亥革命后,在当时一批民主人士宣传的“田园城市”的思想下,广州、汉口、北平、南京、杭州、汕头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大多在原有的风景名胜基础上改建而成,至 1949 年,全国有 112 处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 2961 公顷。

虽然数量、容量有限,水平与规模无法与同时代的欧美城市相比,但已初步形成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

从 1949 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公园也随之有了进步,各个城市以恢复整理旧公园,改造开放私有花园,将满足市民公共活动的功能融入其中。

其发展势头在文革期间受到了阻碍,一度停滞,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公园建设重新起步,在园林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改建、扩建、新建了大量公园,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除了综合公园,还有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等等。

1990 年以后,国内的城市公园随着对西方风景园林的研究深入而逐渐更加多元化发展,同时又出现了开放型空间、破墙透绿、免费开放等措施,公园类型也从综合公园,专类园,发展到主题公园、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废弃地遗址公园等多种形式上海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二、上海老市区公园的现状上海从 1868 年拥有第一座公园开始,迄今为止,已建有各类公园150 多座。

城市公园改造案例

城市公园改造案例

城市公园改造案例咱就说我家附近那个公园吧,以前那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公园,叫绿园。

一、改造前的状况。

那时候绿园里就几棵大树,然后有一片草地,不过那草地好多地方都秃了,就像人头上斑秃似的。

游乐设施呢,就一个老破旧的滑梯,那滑梯的颜色都掉得差不多了,看起来灰扑扑的。

还有个小池塘,水不清澈,里面飘着些树叶和垃圾,夏天的时候还散发着一股不太好闻的味儿,就像臭袜子味儿似的。

小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晚上要是在那散步,不小心就会崴脚。

而且公园里没啥休息的地方,就几个破破烂烂的长椅,好多木板都坏了。

二、改造计划的诞生。

后来啊,周围居民就老是抱怨这个公园太破了。

社区就重视起来了,找了专业的设计师来商量怎么改造。

设计师来了一看,直摇头,说这得大改。

他们就开始做计划,先是征求居民的意见,在社区贴了好多海报,还开了个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居民们可积极了,有人说想要更多的花,有人说要那种很酷炫的游乐设施,还有人说要能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的地方。

三、改造过程中的亮点。

1. 景观美化。

首先是对那片斑秃草地的改造。

工人们把草全铲了,重新铺了一层新的草皮,就像给大地换了一层新衣服。

还种了好多各种各样的花,什么月季啊、牡丹啊,一到开花的季节,那公园里就像打翻了颜料盒一样,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

而且他们沿着小路种了一些薰衣草,人走在路上,风一吹,就能闻到淡淡的香味,就像走进了香水的世界。

小池塘也大变样了。

他们把池塘的水抽干了,清理了里面的淤泥和垃圾,重新引进了干净的水。

还在池塘里种了睡莲,放了一些锦鲤。

这下好了,那池塘变得清澈见底,锦鲤在睡莲下面游来游去,就像一幅活的画。

2. 游乐设施升级。

以前那个破滑梯早就被淘汰了。

现在公园里有了一个超级大的组合游乐设施,有滑梯、秋千、攀爬架什么的。

那滑梯可不是普通的滑梯,有直的,还有螺旋的,就像个小城堡一样。

秋千也很特别,有单人的,还有那种可以几个人一起玩的大秋千。

孩子们可高兴了,一到周末,那游乐设施周围全是小朋友的笑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 l
NESE HORT l CULTURE
ABSTRACTS
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 ——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万林旺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8j) 摘要:以闸北公园改遣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老公园与现代城市的关系。论述百年老公园如何适应现代都市的时 代步伐,如何在满足现代人的日常需求、生活习惯、文化承载等的同时,保留传统、保护历史文化。 关键词:老公园;现代城市;改造规划设计

引言
现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步伐快、节奏紧,是这个时
代的特征。随着世博会的结束,上海已经l卜式迈入陶际化 大都市的行列。公园作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冗素,和城市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现代城市的关系密/fi可分。新建 的公园绿地非常简单直接,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非常雏 纯的功能要求,甚至是主题性的,可以体现全新的思路和 理念,甚币能给新事物一定的展现、尝试平¨表现机会;Im 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公园则由于历史久、时I’口J长,在老公吲 改造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面临的新课题有:如何适应现代都 市的时代步伐。如何在满足现代人的日常需求、生活习惯、 文化承载等的同时,保留传统、保护历史文化…。如何科 学、合理、妥善的解决这些矛盾、理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 系。我们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试图探讨一些值 得借鉴的方法。 图1改造前春晖堂 一条街,东侧为嘉利明珠城居住小区,北侧为老的居住社 区,泻侧紧邻共和新路高架,与俐北茶城隔路相望,公园 为市区闹小取静的休闲胜地。其功能义分为早、中、晚3个 阶段,日I晨为晨练时段,中午为午休时段,下午为锻炼时 段。每个时段服务的人群不同,针对的群体4:『司,有老人、 青年、’’产生,幼儿,存址公团体、家庭、企事业咀位等。 进入闸北公园的有一直住和剧边和新搬来附近居住的居民、 办事路过的行人以及符行各业的游人。闸北公吲要为这些 人群服务,提供各种功能需求,还要在现有的空间和土地 上做足文章。㈥此该公园如何进行规划改造,需要仔细研 究和分析。
[1]崔义波.城市公网恢复改造实践[M].中围电力出版社,2009. [2]王焘.1:海园林史话[M].}: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3]沈悦,齐藤庸中.f={本公共绿地防火的启示[J].中围冈林
2007.(7):6一12.
5.2构筑有茶文化特色的景观
通过特色植物来体现公园的茶文化,在公园内景观中 心周边的植物配置卜,种植茶类植物如茉莉花.玫瑰、百 日红、梅他、菊花、苟棘等,突出公园的茶文化特色,同 时也增添r游园的趣味性。原有石亭区以海棠为主景树, 形成片状的海棠赏景区,自然式的草皮驳岸,加上点缀的 水生植物,突出岛的生态自然。 春晖堂(钱氏宗裥)作为文化展示的重点场所,结合曲艺 长廊、阳光歌坛、歌舞广场,形成动静结合的古建筑围合 的文化活动空间,同时对区级文物保护淮位春晖堂进行保 护性修缮(见图2)。
5.3营造形态鲜明的植物景观
海棠景观的营造:海棠是整个闸北公园的特色植物, 针对原有分布不均、特色植物地位不够突出等问题,我们 在植物新系统中以海棠贯穿始终,在整个道路系统中以海 棠作为主体,在路口和景观结点营造绿色小品,主要通过
景观石、配景植物,小品雕塑等体现海棠典故和海棠文化。
在新增补的花卉园内开辟1个海棠专类区,增加海棠景观品 种,由原来的6种增加至20种;增加海棠数量,由原来的 500株增加至1 000株。 湿生和永生植物区景观的营造:主要包括荷花池、白 鹭塘及沿湖岸边。该区是以园内水体为中心的一个独特的 植物景观区域,本方案在保留原有水生植物的同时,还增 加了芦苇、菖蒲、花芦、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这些新加 的植物使原本单调的湖面和水边沿岸凸显出勃勃生机,也 体现出公园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水生和湿生植物还能起 到净化水质和为水中水族起到遮阴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在湖边保留原有柳树,同时补植一些适合邻水的植物如木 荚蓉等。在观赏水景的同时,也能浏览岸上的别样风景, 主要选用的植物品种有荷花、睡莲、芦苇等。
6总结
闸北公园改造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开_:『=建设,2008年 12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前后建设历时1年9个月。整个改 造:[程获得各方好评,成为闸北区乃至市区其他老公园改 造项目学习的范例,发挥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当然 也仃征一些遗憾,如由干改造资金有限,主干道路及广场 铺装的选材无法考虑透水透气的新型材料、肖能环保的措 施较少、没有做应急避难的整体规划、改造后活动场地仍 短缺等。 对老公囝改造规划设计时的关键性问题,我们总结出 以下几点:(1)明确的功能分区;(2)清晰的交通流线;(3)建 筑小品的保留与改造确保建筑风格的相应统一;(4)水体驳 岸和无障碍基础设施全面改善;(5)文保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6)人树的保留保护以及大树与场地的结合;(7)特色树种景 观的提升;(8)健身活动场地的合理规划;(9)吲林辅助设施 的合理布置;(10)书能环保技术措施的运用;(11)公园防灾 避难口1体系的整体规划;(12)用地指标的合理分配和设计规 范的要求。 虽然不同的公园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基本涵盖这12 类矛盾和问题。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目标及改造任务也基本能顺和J完成。 参考文献:
2公园概况.历史沿革
闸北公园建丁.1913年,是辛亥革命先烈宋教仁先牛的 基园,原名术公同口】,又名教仁公园。解放后1959年上海市 人民政府拨款修葺,并将宋公园扩建成闸北公【刊。文革期 间宋基被破坏,1980年市政府又拨款全面修复,1981年被 列为卜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闸北公园东起平型关路,西至共平¨新路,南靠f!}}川东 路,北近延长路,现占地约13.35 lⅧl!,以自然式吲林为 丰,拥有近万株名贵花木,品种繁多。园内有7亭8桥,位 f二中部有一座^I祠堂——春晖常(见图1),砖小结构,粉墙 青瓦,饰以漏窗、砖雕,为民陶初年的民间建筑。公园F1 1994年以来,成功举办了9届“上海国际条文化带”,增添 r部分茶文化景点,弘扬了中困茶义化精髓,以茶会友, 吸引r大批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2005年上海市新一轮公园改造工程启动,闸北公园改 造工程也在其中的第一批。开展设计之前,我们对公园整 体现状进行J,渊查研究。闸北公园南侧为刖北区东方明珠
一个时期内的设计
图2改造后春晖堂
万方数据
一97—
老公园与现代城市关系探讨——以闸北公园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万林旺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83 中国园艺文摘 ZHONGGUO YUANYI WENZHAI 2011,27(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ywz201107042.aspx
4.2设计特点
(1)构筑有茶文化特色的景观;(2)完善公园的基础设 施;(3)对群众活动场地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4)营 造形态鲜明的植物景观。
5设计方案构思
5.1
设计理念及功能分区
设计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提升特色”。本方案构思
主要是对茶文化内涵进行提升,优化分区,合理规划场地。 开发水景及湖岸景观,整理建筑,亭桥、小品等硬质景观, 统一形式风格、完善功能,提升原有植物景观特色。 将原有的功能分区进行梳理,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 区,将整个公园分为:文物建筑保护区、水上游览区、运动健 身区、儿童游乐区、办公管理区、文化展示区、白鹭垂钓区、 大型活动表演区、植物观赏区、歌舞健身区10个功能区。
作者简介:万林日I:f1978一),男,r{睢帅;土婴从事风景园林
设计及规划工作。
96一 万方数据
中国园艺文擒20lJ年第7期
设计。
集贤轩、占戏台、春来茶馆等茶文化10景中的代表作 品在本次改造中都给予保留并进行修缮,提升建筑本身的 艺术档次,使其更具感染力,更加合理方便使用。
4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3没计依据与要求
引。刈.女口此_重要.复杂,综合性强,义具有代表性和象 征性的公园,我们在设计开始阶段就‘直在思考应该怎么 做最好。我仃J将所有的资料和需求列表,形成殴计依据。 将j童些依据整理归纳后发现,设计时只要满足这些依据的 要求,就基本完成本次的设计任务。 征设计依据的基础jI,我们整理出各方而要求,j1分 为功能要求、交通要求、景观要求、文保要求4大方面。把 这些具体要求分析清楚,就可以I}二式开始具体的改造划
4.1设计指导思想
公闭改造规划设计要求“以人为本”,要突出重点,以 “保留在先、适当调整、提升特色”为原则。 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树木和设施,改造水体、活动场 地、拆除部分管理用房,对部分服务建筑进行维修和改建,新 增必要的服务性建筑,严格控翻J新增建筑面积,营造人与环境、 环境与城市景观和谐共存、茶文化为主线的闸北老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