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作用类试题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的试题,多为三大部分,一是书写,二是阅读,三是写作。
阅读题中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题是主流,所以,我想重点谈的就是这类题型。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语文的古诗文鉴赏可以说是一个难点,是很多同学都非常头疼的题目。
除了加强平时的积累之外,掌握一些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给大家列举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路,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古诗文。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高考诗歌鉴赏满分答题攻略

高考诗歌鉴赏满分答题攻略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
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诗歌鉴赏题主要包括分析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分析主旨型、表达技巧类、语言炼字类、分析诗眼类等六种题型,诗歌鉴赏答题时要分三步走,一是读懂诗歌,二是审读问题,三是科学答题。
1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一一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一一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2语文诗歌鉴赏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一一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一一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考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是⾼考语⽂必考题型,⾼考语⽂诗歌鉴赏题怎么得⾼分?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考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家喜欢! ⾼考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分析意境型 1.提问⽅式:这⾸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诗描绘了⼀幅怎样的画⾯?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产⽣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答题时三⽅⾯缺⼀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考⽣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的语⾔再现画⾯。
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要⽤⾃⼰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般⽤两个双⾳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例】绝句⼆⾸(其⼀) 杜甫 迟⽇江⼭丽,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经过“⼀岁四⾏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例】此诗描绘了⼀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映⽇,春风送来花草的馨⾹,泥融⼟湿,燕⼦正繁忙地衔泥筑巢,⽇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这是⼀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表现了诗⼈结束奔波流离⽣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境(步骤三)。
分析表达技巧 表现⼿法分抒情⼿法、描写⼿法、修辞⼿法三⼤类。
提问⽅式 ⼀般提问:这⾸诗⽤了怎样的表现⼿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 (3)对⽐。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
(2)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
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
(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①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XX”,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句作用题指导

答: ①强调好友之间的离愁别绪,同在京城,聚少 离多,匆匆往来。 ②承上启下,承接上句与友人 同在京城,启发下句云边孤雁各自翩飞,水上浮 萍远游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点明诗人思念友人的题旨,点染和升 华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②以景作结, 云烟淡漠,乔木繁茂,诗人与好友却被绵州分 隔两地,不得相见,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 味,意味深长。
答案: ①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2分) ②以 景作结,(1分)描写了乔木高耸、淡烟轻笼的 画面,营造了凄清迷茫的氛围(1分)表达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情韵悠长,余味无穷。(1分)
答: ①强调了自己与好友之间相聚短暂急促。 ② 该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词人由景及情, 由天边孤雁,水上浮萍联想到自己与友人分别, 表达了内心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兀兀奇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问。
【答案】 8.答: ①总起全诗,(1分)第一句交代了辞 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 (1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 ②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 (1分);③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 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1分)。(只写“总 起”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三、尾联或尾句的结构作用: 1、点明题旨(卒章显志),升华情 感(点染——点明和渲染烘托)(情 感抒发上) 2、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 人回味无穷(情感抒发上)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 诗歌结构更紧凑。(结构上)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①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①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 北。 问: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类试题解题思路
精选课件
1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鉴赏中作用类试题的 几种类型 2、掌握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
精选课件
2
高考中的这些题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1 2012年山东卷 2012年全国大纲卷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2009年山东卷 2009年广东卷 2006年安徽卷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精选课件
4
(1)分析上阕“空翠渺烟霏”一句的作用。(4分)
分析上阕“空翠渺烟霏”一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内容方面的作用
描绘了一幅山色空翠、烟霏飘渺
的画面,营造了悠远空灵(飘渺幽静)的意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
安。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
竿④。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 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 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 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精选无课件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6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 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精什选课件么作用?
8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 别之仓促。
承上启下。“聚”字结上, 总结前三句对朋友相聚场景的描写, “散”字启下,引出与朋友分别之 后的感受。
精选课件
9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首句中“悠悠”一词在诗中有何作用?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 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 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精选课件
3
重温一模:
(宋)朱熹
水调歌头•隐括①杜牧之齐山诗
精选课件
11
【2015年江苏卷】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精选课件
12
问:“开颜”一词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开颜一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 愉悦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 )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 么用意?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 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 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 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 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 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 牛山②客,何必独沾衣。
【注】①隐括:指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 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 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以景写情,烘 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为第三句“客 心孤回” 作铺垫。
精选课件
10
自主命题:
以小组为单位,对《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进行自主命题,要求:
1、所出题目必须为作用类试题。 2、所设置的问题要简洁明了,并设置分值。 3、制定所设问题的参考答案及得分点。
统摄全诗,首联交代了造访朋友 新居,颔联描写了周围景色的优美,颈联 暗示了主人品位高雅,尾联表现了宾主志 同道合,逐层交代了开颜的原因。(2分)
精选课件
13
学习感悟
1、情感准确,分析具体 2、审清题干,选词得当 2、思路清晰,角度全面
精选课件
14
感谢指导!
精选课件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热爱
(蕴含着作者时逢佳节,齐山登高的愉悦之
情);(3分)承接上文,是对“何处”巧
妙回答(与““何处”句构成设问,结构严
谨)。
情感方面作用
结构方面作用
精选课件
5
真题体验: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江 李白
金陵望汉
盘①。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
湍。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
足观③。
参考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
势浩瀚,波涛汹涌,气势宏大的景象。营 造出恢弘雄壮的意境。(3分)作者以此为 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 为诗人赞美唐朝一统天下作铺垫。(3分)
精选课件
7
刘过
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 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