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于谦-鉴赏PPT课件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PPT课件苏教版

◆[古诗小结]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 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 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 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 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 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摘抄朱熹的其它古诗。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于谦ppt

不顾成王反对,接回英宗---石亨、曹吉 祥、徐有贞(徐珵)拥立英宗南宫复辟 ---莫须有罪名“拥立外藩”---王文--“亨等意耳,辩何意”“欲加之罪何患 无辞”---“意欲拥立外藩”--- “于谦 实有功啊”---“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 名”---阴霾四合、天下冤之---林则徐 “功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 历史会证明---伟大的英雄---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希望 张苍水、岳飞、于谦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 天地人杰,合为一体---浩气长存---光辉 一生,千古名作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殉国忘身,舍身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于谦 22万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斩! 临阵先退者,斩! 出城后九门关闭,擅自放入城者,斩! 瓦剌余威、兵临城下---城高墙厚、坚决抵抗? 出人意料、带兵出城---兵列九门、城外野战 先头小部队被包饺子---皇帝嘉奖、三军宣传、士气大振---也先下定决心,全 军决战---以德胜门为主攻方向---瓦剌骑兵、明军步兵---文官智斗---神机营--火器---一万多骑兵歼灭殆尽---撤回德胜门---骑兵列阵---启用石亨---因土木堡 之变带兵不力被下狱中---破格启用---短时间内骑兵突击队---于谦率明军主力 围攻---范广神机营杀回---明军气势大盛---也先转攻西直门---孙樘、程信、于 谦、石亨---也先退兵扎营---于谦火炮手---人仰马翻---损失掺重,各地勤王部 队陆续赶来,又怕后路被截---撤兵--胜利的根源源于一种理想---保家卫国! 为那时刻 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于谦的坚持和坚守、 军民一心的英勇奋战---北京保卫战结局几何?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四合院---于谦故宅 美丽的西子湖畔于谦长眠于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百姓哭祭--林则徐重修 功满一身、谤满一身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观书于谦诗歌鉴赏
《观书》是清代典籍谦儒撰写的一首诗,该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观书为题材,描绘了读书的情趣和内涵。
首句“梧桐院落夜沉沉”,以“梧桐”与“院落”的搭配,将读书的
场景描述得极为细致,带有一丝清新与恬静的感觉。
其次,“夜沉沉”二字则表达了读书者身处的世界是安静而深沉的,与烦忙喧闹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半壁江山寒色迷”,不仅道出了诗人在读书时所抱持的情绪与理念,也展示了诗人在读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氛围,尤其是“半壁江山”四字,更突显出了读书时身处的氛围与地理环境,为整首诗增色不少。
第三句“红楼梦里忆吴宫”,引出了一个具有许多文化内涵的意象。
首先,“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自身就浓厚着诗意和文化底蕴;其次,“吴宫”则表达出诗人的历史情怀,是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致敬。
最后一句“古道西风瘦马鸣”,以简单易懂的字句表达出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从诗的表面看,读书所带来的内在感受和成长是不言自明的;深入挖掘这一意象,则可以看出其代表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信仰。
综上所述,谦诗歌《观书》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与心得体现了文化、历史、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意义,这是一首以“读书”为主题的意蕴深厚的优美诗篇。
于谦《观书》诗词鉴赏

于谦《观书》诗词鉴赏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持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自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持续有活水注入,持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于谦的观书原文和译文

于谦的观书原文和译文一、原诗: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二、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三、注释①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②“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③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④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⑤“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⑥逐:挨着次序。
⑦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⑧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四、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中间两联,集中写己读书之乐。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
“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
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
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
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
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
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
写己读书之乐。
4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 尘。”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 的情态。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 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 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 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 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 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这两 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 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
《观书》于谦
1
唐太宗推行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一 批出身下层的贫寒而有作为的知识分子 进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 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 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 不同凡响,他酷爱读书,养成了读书的 习惯,深知读书的益处。面对以做官为 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 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 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2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讲开 卷有益之理,极写读书之趣, 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 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 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 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 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 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 风格率直,说理形象,3颇有感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
乐每相亲。”书本好似感情真
5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
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
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
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
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
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
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
令人心旷神怡 。
6
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 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 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 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 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 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 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 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