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_铁氧体_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型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s umma r i z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wa v e — a bs o r bi ng ma t e ia r l s . And t h e n o v e l wa v e— a b s o r bi n g ma t e r i a l s a r e l a i d a s t r o n g e mp h a s i s ,whi c h r e q ui r e s l i g h t ,t hi n,br o a d- ba n d a n d s t r o n g ma t e r i — a l s ,s uc h a s na n o — ma t e r i a l s a n d t h e l e f t — ha n d e d ma t e ia r l s . Mo r e o v e r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t r e n d o n n o v e l wa v e — a b s o r bi ng ma t e r i a l s i s p r o s p e c t e d .F u r t he r mo r e,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p r o v i d e d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no v e l wa v e — a b— s o r b i n g ma t e r i a l s i n t h e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S t e a l t h ma t e ia r l ,No v e l t y a b s o r b i n g ma t e r i a l ,Na n o ma t e r i a l ,L e t- f h a n de d ma t e ia r l
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3海南省自然基金(80628)资助;海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jj0419) 王生浩:男,1984年生,研究方向为吸波材料 文峰:通讯作者,男,博士,副教授 E 2mail :fwen323@1631com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3王生浩,文 峰,李 志,郝万军,曹 阳(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系,海口570228) 摘要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0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将其运用于军事科技领域,如吸波材料,但目前国内关于此类研究的报道还不多。
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碳纳米管作为吸波材料的研究成果及其目前的研究现状,即简述碳纳米管的吸波机理;详细介绍碳纳米管薄膜、活性碳纳米管、磁性金属(合金)/碳纳米管、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吸波材料 吸波性能 复合The R 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lectromagnetic W ave 2absorbing C arbon N anotubesWAN G Shenghao ,WEN Feng ,L I Zhi ,HAO Wanjun ,CAO Yang(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Chinese Education Ministry ,Department of Materids Science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Abstract Carbon nanotubes (CN Ts )have been given great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properties.There are some researches about CN Ts which have been applied in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x 2ample as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EAM ),but few papers reports this kind of research.In this pa 2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resent status of CN Ts as EAM are summarized in general by three parts.①the wave ab 2sorbing mechanism of the CN Ts ,②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materials ,including thin film of CN Ts ,activated CN Ts ,metal 2coated CN Ts ,and CN Ts/Polymer composite EAM ,③the f uture prospect of EAM.K ey w ords carbon nanotubes (CN Ts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EAM ),electromagnetic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composite0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磁辐射成为新的社会公害[1],尤其是射频电磁波和微波辐射已经成为又一大环境污染。
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CNTs)是由石墨片层卷曲而成的接近理想的圆柱形晶须(一维纳米材料、轻质且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1],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并且其柔韧性佳(最大弯曲角度超过110°),是复合材料理想的改性剂和功能型增强材料。
因此,CNTs 已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改性,并且已成为全世界材料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2-3]。
环氧树脂(EP)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接性能、电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并且在电气、汽车、航空和电子等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EP最大的缺点是交联固化后脆性较大、耐冲击性和耐应力开裂性能较差。
采用纳米粒子对EP 进行改性,可有效克服EP 的不足之处,并且既能保持EP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又能提升EP 基复合材料的耐腐性、加工性和粘接性能[4]。
EP 中引入CNTs 后虽可改善其各项性能,但两者并不是有机相和无机相简单的加和,而是在纳米范围内的结合,故两相界面间存在着较强或较弱的相互作用力,两者复合后,可得到集无机、有机和纳米粒子等诸多特性于一体的新材料[5-6]。
1 ·CNTs 的化学改性处理虽然CNTs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是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材料[7-8],但CNTs 表面的化学惰性使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相容性差。
因此,对CNTs 表面进行处理,可制得性能优良的CNTs/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CNTs 的表面处理可分为共价法和非共价法两种[9]:共价法一般为化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使CNTs表面在强酸作用下氧化成羧基,然后将某些官能团通过与羧基的反应而引入体系中,如此可有效提高CNTs 和特定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
非共价法一般采用物理方法提高CNTs 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散性,并且在不破坏CNTs 结构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性能,但这种方法不稳定,CNTs 的性能会随时间延长或环境改变而变化。
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报告进展综述

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1、前言1985年9月,Curl、Smally和Kroto发现了一个由个60个碳原子组成的完美对称的足球状分子,称作为富勒烯。
这个新分子是碳家族除石墨和金刚石外的新成员,它的发现刷新了人们对这一最熟悉元素的认识,并宣告一种新的化学和全新的“大碳结构”概念诞生了。
之后,人们相继发现并分离出C70、C76、C78、C84等。
1991年日本的Iijima教授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时,首次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的多层管状物—碳纳米管。
年,日本公司的科学家和匆通过改进电弧放电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克量级的碳纳米管。
1993年,通过在电弧放电中加入过渡金属催化剂,NEC和IBM研究小组同时成功地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同年,Yacaman等以乙炔为碳源,用铁作催化剂首次针对性的由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
1996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大面积定向生长。
1998年,科研人员利用碳纳米管作电子管阴极同年,科学家使用碳纳米管制作室温工作的场效应晶体管;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研究小组采用催化热解碳氢化合物的方法得到了较高产率的单壁碳纳米管和由多根单壁碳纳米管形成的阵列以及由该阵列形成的数厘米长的条带。
1999年,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制成了碳纳米管阴极彩色显示器样管。
2000年,日本科学家制成了高亮度的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样管。
2001年,Schlitter等用热解有纳米图形的前驱体,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单晶,表明已经可以在微米级制得整体材料的单壁碳纳米管,并为宏量制备指出了方向。
2、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获得大批量、管径均匀和高纯度的碳纳米管,是研究其性能及应用的基础。
而大批量、低成本的合成工艺是碳纳米管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保证。
因此对碳纳米管制备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包括石墨电弧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蒸发法。
一般来说,石墨电弧法和激光蒸发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和晶化程度都较高,但产量较低。
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EP)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不同纳米材料对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电磁性能等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粒子(如蒙脱土、TiO2、SiO2、Al2O3)等对EP的改性。
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改性EP时存在的问题,并对纳米材料改性EP的趋势作出展望。
标签:纳米材料;环氧树脂(EP);改性;研究进展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出现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聚合物的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纳米材料本身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其化学活性、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性能都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得以优化[1]。
纳米无机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完美地结合了无机物、聚合物和纳米材料各自的优点,而且无机纳米粒子经各种有机改性后,可以有效提高其与树脂基体间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性能,使复合材料的外应力能迅速地传递给体系中的无机纳米粒子,从而达到同时增强增韧的目的。
因此,纳米复合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材料。
环氧树脂(EP)因其优异的特性成为应用最广的热固性树脂之一。
但EP固化物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耐冲击性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因而对EP的改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将纳米材料用于EP的改性,以期提高EP的综合性能,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4]。
1 碳纳米管(CNTs)改性EPCNTs是由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材料,自从1991年被发现之后,已作为一种新型无机纳米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聚合物的高性能改性。
CNTs所特有的优点(如极大的长径比和比表面、力学性能高、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密度小等)使其成为制备先进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功能型增强填料。
将CNTs与聚合物复合,可以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电性能等[5~7]。
因此,CNTs/EP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已成为全世界材料学家关注的焦点[8,9]。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电磁波的散射和干扰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吸波超材料应运而生。
吸波超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人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高效吸收,因此在隐身技术、电磁兼容、电磁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吸波超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制备工艺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
将介绍吸波超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电磁特性,阐述其吸波原理及影响因素。
然后,将综述近年来吸波超材料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接着,将讨论吸波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以及新兴的3D打印技术等。
将展望吸波超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吸波超材料的研究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原理吸波超材料,作为一种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波的干涉、散射、吸收和转换等物理过程。
吸波超材料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行为,从而实现高效的电磁波吸收。
吸波超材料的设计往往采用亚波长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在微观尺度上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使得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从而增加电磁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时间,提高电磁波的吸收效率。
吸波超材料通常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这使得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传播时,会经历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过程。
当电磁波进入吸波超材料时,由于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负值特性,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会受到调控,从而实现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吸波超材料还可以通过引入损耗机制,如电阻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等,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从而实现电磁波的衰减和吸收。
这种损耗机制的设计对于提高吸波超材料的吸收性能至关重要。
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以及引入损耗机制,实现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新材料行业先进材料研究新进展

新材料行业先进材料研究新进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新材料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一直是该行业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新材料行业中一些重要的先进材料研究新进展。
一、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碳纳米管在电子学、光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通过调控碳纳米管的直径、壁厚和结构,可以实现对其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能的精确调控。
此外,利用碳纳米管的高导电性和低电阻率,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导电材料,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二、二维材料(Two-dimensional Materials)二维材料是一类具有单层或几层原子结构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能。
其中最著名的二维材料之一是石墨烯(Graphene)。
石墨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具有超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
自从石墨烯的发现以来,研究人员开始积极研究其他二维材料,并发现了许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材料。
例如,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和能源领域。
另外,黑磷(Black Phosphorus)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二维材料,具有可调节的带隙和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被用于开发新型的纳米电子器件。
三、三维打印材料(3D Printing Materials)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研究人员为满足不同打印需求,不断开发新型的三维打印材料。
目前,已经有许多先进材料被应用于三维打印技术中。
例如,仿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人体器官打印以及生物组织工程。
金属材料的打印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制造业能够高效地打印金属零件,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
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祁亚利;殷鹏飞;张利民;李宁【摘要】简单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并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单一铁氧体、碳基铁氧体、聚合物/铁氧体、生物基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指明未来铁氧体吸波材料将以“薄、轻、宽、强”为目标,朝着结构多样化、成分复合化、各组分机理协同化、吸波频段自适应可调化及环保化方向发展.【期刊名称】《宇航材料工艺》【年(卷),期】2019(049)003【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作者】祁亚利;殷鹏飞;张利民;李宁【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雅安625014;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0 引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过高的电磁辐射所形成的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已成为继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1-2]。
此外,在军事领域内雷达仍然是现代战争中搜寻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研制能高效吸收电磁波的吸波材料是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的有效途径[3]。
因此,吸波材料在民用和军事领域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吸波材料主要是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多次反射而干涉相消,达到吸收和衰减投射到物体内部电磁波的目的。
性能较好的吸波材料应具备优良的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阻抗匹配特性要求材料表面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相近,从而可减少入射电磁波的反射,使其尽可能进入材料内部而发生损耗;衰减特性则使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因介质损耗而迅速地被吸收[4]。
此外,较高应用价值的吸波材料还应具有厚度薄、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和吸波能力强等特点,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加工、使用方便等综合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 期 :2009-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871108)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氧体 环氧树脂 吸波材料 吸波机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Carbon Nanotubes / Ferrite / Epoxy Absorbing Composite
Zhao De-xu Li Qiao-ling Zhang Cun-rui Li Bao-dong Zhao Jing-xian
为防止雷雨天气中停在机场的隐形飞机遭到 雷 电 袭 击 , 美 国 密 执 安 州 立 大 学 的 戴 维·托 姆 尼 克 找到了一种方法。 他利用一层碳纳米管薄膜覆盖 在隐形飞机表面, 并把有细小筛孔的碳纳米管固 定在一层薄的环氧树脂基体中, 制成有高度导电 性和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板, 用它作成隐形飞 机的蒙皮。 这样,如果遇到闪电攻击,电流就可以 流过复合材料板表面,然后引到飞机下面的地线, 而 不 会 引 起 灾 难 性 的 破 坏[19] (如 在 机 翼 上 击 穿 一 个大洞或破坏关键性的飞行电子设备)。
波材料发展的要求; 兼有磁损耗及电损耗型吸波 材料将代表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1 纳米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
纳米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同时具 有质量轻、频带宽、兼容性好及厚度薄等特点,成 为研究开发的热点[3]。 根据吸波机理,吸波材料可 以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两类: 电损耗型吸波 材料主要通过介质的电子极化、 离子极化或界面 极化来吸收、衰减电磁波; 磁损耗型吸波材料主要 通过磁滞损耗、 畴壁共振和后效损耗等磁激化机 制来吸收、衰减电磁波。 吸收剂的吸波性能主要与 其复介电常数 ε=ε'- iε'' 和复磁导率 μ=μ'- μ'' 有 关[4]。 式中 ε 和 μ 分别为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 导率,ε' 和 μ' 分别为吸波材料在电场或磁场作用 下产生的极化和磁化强度的量度。 而 ε'' 为在外加 电场作用下, 材料电偶矩产生重排引起损耗的量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Abstract: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carbon nanotubes, strontium ferrite and epoxy resi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s and wave-absorbing mechanism of the carbon nanotubes/ferrite/epoxy wave-absorbing composite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major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mposite wave-absorbing materials with high performances were also discussed.
2009 年第 6 期(总第 78 期)
塑料助剂
5
碳纳米管/铁氧体/环氧树脂 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赵德旭 李巧玲 张存瑞 李保东 赵静贤
(中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太原, 030051)
摘 要 介绍了碳纳米管、锶铁氧体和环氧树脂各自的优异性能以及碳纳米管/铁氧体/环氧树脂复 合吸波材料的特点和吸波机理,讨论了制备理想性能吸波材料应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ferrite; epoxy resin; wave-absorbing material; wave-absorbing mechanism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工业技术的高 速发展, 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空间,破坏了人类良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 电磁污染, 因此研究和开发能够解决电磁辐射污 染的吸波材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另外,为 适应现代高技术、立体化战争的需要,隐身材料的 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1]。 伴随隐 身技术对吸波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 研制和开发 新型吸收材料已成为吸波材料研究的重点。
碳纳米管是由类似石墨结构的 6 边形网格卷 绕而成的同轴中空“微管”,两端的“碳帽”由 5 边 形或 7 边形网格参与封闭, 根据石墨片层数的不 同, 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SWCNTs) 和多 壁碳纳米管(MWCNTs) 两种。 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 通常在 1~3 nm 之间,当直径大于 3 nm,单壁碳纳 米管就变得不稳定。 而多壁碳纳米管可以看作是 由多个单壁碳纳米管同心嵌套而成, 管壁之间的 距离为 0.34~0.40 nm[15]。
另外, 单一组分的吸波材料不能把电损耗机 制和磁损耗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制备兼具 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复合吸波材料将是未来发展的 一种趋势。 碳纳米管属于电损耗型吸波材料,而铁 氧体属于磁损耗型吸波材料。 下面主要对碳纳米 管 (Carbon Nanotubes, 简 称 CNTs)、 铁 氧 体 的 特 殊 电磁吸波特性以及复合后聚合物优良的性能和存 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 纳米吸波材料性能、应用和研究
相对常规材料, 纳米材料的界面组元所占比 例大,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比例高,不饱和键和悬挂 键多,大量悬挂键的存在使界面极化,吸收频带展 宽;纳米材料量子尺寸效应使电子能级分裂,分裂 的能级间距正处于微波的能量范围(10-2~10-4 eV), 为纳米材料创造了新的吸收通道; 纳米材料中的 原子和电子在微波场的辐照下,运动加剧,增加电 磁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 从而提高对电磁波的吸 收性能。 因此,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7~11]。 2.1 碳纳米管吸波材料
研究发现, 碳纳米管随着管径的增大,10~20
第6期
赵德旭, 等. 碳纳米管/铁氧体/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7
nm、20~40 nm 和 40~60 nm 的 CNTs 的 介 电 常 数 实部和虚部都增大,可能是因为管径越大,石墨化 的碳管层越多,可极化的偶极子也增加,因此极化 强度增大,实部也增 大[17] ;管 径 越 大 管 层 越 多 ,层 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大, 对外界电磁场的反应 越迟钝,虚部也就越大。 而且在 2~18 GHz 范围内, 随频率的增加,20~40 nm、40~60 nm 和 60~100 nm 的 CNTs 的介电常数无论是实部还是虚部都有下 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频率越高, 碳管内电子 获得的能量越多, 隧道效应更加明显, 使得碳管 间 的 导 电 性 增 强 ,介 电 常 数 下 降 ;同 时 20~40 nm 和 40~60 nm 的 CNTs 在一定的频段范围内介电常 数的虚部大于实部, 使得其损耗角正切大于 1,从 而有利于吸波性能的提高, 因为从介质对电磁波 吸收的角度考虑,在 ε' 足够大的基础上,ε"越大越 好[18] 。
电磁效应[13]。 CNTs独特的力学、电学和磁学能预示 它在制备吸波隐身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1.1 碳纳米管的性能
目前,碳纳米管的吸波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 一种观点认为: 碳纳米管作为偶极子在交变电场 的作用下,产生极化电流,电磁波的能量转换为其 他形式的能量, 瑞利散射效应和界面极化也是含 碳纳米管微波吸收材料的主要吸波机理[14]。
不同结构碳纳米管的损耗因子在低频段 (2~ 3GHz)相 差 不 大 ,在 3~18 GHz 大 小 顺 序 为 : 原 生 多壁 CNTs>高纯多壁 CNTs>原生单壁 CNTs>纯化 单壁 CNTs。 多壁相比于单壁 CNTs 的电损耗、磁损 耗增加比较明显;而阵列多壁相比于聚团多壁,电 损耗、 磁损耗均大幅增加,15%(w) 阵列多壁 CNTs 的损耗因子最高可达 4.5[5]。
碳纳米管 (CNTs) 是1991年由日本的S.Iijima 教授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石墨电极直流发电的产 物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 目前,已经发现 CNTs的电磁特性明显不同于其他各类已知的碳结 构[12] 。 例如,由于量子限域效应,电子在CNTs中的 运动是沿轴向的, 由于电子能量和波矢之间的关 系,CNTs表现出金属或半导体特性。 特别是CNTs 拥有特殊的螺旋结构和手征性, 因而具有特殊的
2)
其 中 ,ε0为 真 空 介 电 常 数 ,μ0为 真 空 磁 导 率 ,μ'' 为 介 质 的 复 磁 导 率 μ 的 虚 部 ,ε'' 为 介 质 的 复 介 电 常 数 ε 的 虚 部 ,E 为 电 磁 波 的 电 场 矢 量 ,H 为 电 磁 波 的 磁场矢量。可以看出,增大吸收剂的ε'' 和 μ'', 对于 提高其吸波性能具有决定作用[6]。 上式是设计和制 备吸波材料的重要理论依据, 对介电损耗和磁损 耗吸波材料的论述,即基于此公式的机理。
李 宏 建 等[20]研 究 了 填 充 CNTs 和 石 墨 粉 的 环 氧树脂复合膜,当 CNTs 和石墨粉的比例和总含量 恰当时,该膜具有最佳的电性能、屏蔽性能和加工 性能。
沈 曾 民 等[21]用 竖 式 炉 流 动 法 制 备 出 外 径 40~ 70 nm、内径 7~10 nm、长度 50~1 000 μm、呈 直 线
在吸波材料的制备中, 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 素是材料阻抗与自由空间波阻抗的匹配关系。 当 吸波材料的阻抗与自由空间阻抗匹配时, 电磁波 才能最大限度地进入吸波材料内部, 进而实现对 电磁波最大程度的吸收。 因此,在考虑损耗因子的 同时,还要兼顾阻抗匹配条件。 自由空间中的阻抗 为 377 Ω[5],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性较强, 阻抗较小, 而单壁碳纳米管阻抗更接近于自由空间的阻抗。 因此, 在实际设计材料中对于多壁碳纳米管必须 考虑阻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