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
浅谈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生猪屠宰过程中的检疫检验是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检测方法不够快速、准确和全面,人力资源短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
为了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现场检测设施的完善生猪屠宰场应配备完善的现场检测设施,包括检测仪器、实验室、检测人员等。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速度目前生猪屠宰检疫检验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所需时间长、麻烦,而分子生物学方法操作简单,且灵敏度高。
可以采用新型技术,如实时PCR、荧光定量PCR等,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会使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现在在国内人员素质不够高和培训投资不足,导致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提高检测标准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对检测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完善监管体系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加强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监管体系,建立完整的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网络,随时管理督导检测结果,且有必要建立起相关机构和专人负责制度。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猪屠宰检验法规体系,加强对生猪屠宰过程的监督力度,确保猪肉质量和安全。
总之,生猪屠宰检疫检验是保障我国防控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加强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现场设施、检测方法、人员培训和管理以及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防控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猪肉制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为了保护生猪免受疫病感染,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必须严格执行。
下面就是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
一、加强检疫管理1. 提高检疫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检疫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 严格执行生猪检疫制度,完善生猪检疫记录和备案,确保每一头生猪都经过规范的检疫程序。
3. 加强对生猪疫病的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严格屠宰操作1. 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屠宰作业,做到无毒素、无异味、无污染。
2. 保持屠宰设施和器具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屠宰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3. 加强对屠宰工人的培训,提高其屠宰技术水平,确保屠宰操作规范、安全。
三、规范肉品经营1. 严格执行肉品经营许可制度,规范肉品市场秩序,杜绝无证经营、假冒伪劣肉品的流通。
2. 对肉品销售进行源头追溯,建立肉品追溯体系,排查肉品来源,加强对肉品流通大环境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对肉品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倡导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肉品,增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加强科学宣传1. 加强对养殖户和屠宰场的宣传力度,普及防疫知识,提升其防疫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定期组织开展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于屠宰卫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加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肉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五、加强监督检查1.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养殖户和屠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操作和问题。
2. 定期对养殖户和屠宰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立即整改,杜绝安全隐患。
3. 坚持零容忍态度,对违规行为严格追责,确保全程覆盖、全方位监管。
结语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关乎人民饮食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安全。
只有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严格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遏制疫病传播,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1.前期准备在生猪屠宰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制定屠宰计划、评估风险等级、进行人员培训、准备必备设备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屠宰过程的安全卫生,并对可能存在的疫情进行控制。
2.屠宰前检疫在生猪屠宰前,需要对待宰的猪进行检疫。
这一项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检疫人员或兽医进行。
检疫的目的是排除有潜在传染病风险的猪,从而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检疫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和行动能力,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
-检查猪只皮肤的状况,观察是否有病斑、疮疖等病变。
-检查猪只的体温,异常体温可能是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
-检查猪只的耳朵和尾巴,观察是否存在疥癣或剪耳剪尾的情况。
-检查猪只的肛门和外生殖器,观察是否有病变或分泌物。
3.屠宰环节检疫屠宰环节是确保生猪肉安全卫生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屠宰环节的检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确保屠宰设施的卫生状况良好,设备无污染、无生锈、能正常运转。
-检查屠宰设施内部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保证屠宰过程的适宜性。
-对每头猪只进行肉类检疫,检查是否有疾病病变、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检查猪只的肉质状态,观察其颜色、弹性、水分等,确保产品质量。
-进行瘦肉精检测,排除猪只体内是否有残留禁用药物。
4.屠宰后检疫屠宰后的检疫是为了确保生猪肉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
-对屠宰后的生猪肉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产品能够追溯。
-对肉类进行质检,检查是否存在疾病病变、污染物等情况。
-进行微生物检测,排除肉类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对屠宰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总结: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屠宰前检疫、屠宰环节检疫和屠宰后检疫四个环节。
前期准备包括制定屠宰计划、评估风险等级、进行人员培训、准备必备设备等;屠宰前检疫主要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皮肤状况、体温等;屠宰环节检疫主要确保屠宰设施的卫生状况良好,并对每头猪只进行肉类检疫和瘦肉精检测;屠宰后检疫主要对肉类进行包装和标识,以及进行质检和微生物检测。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主要包括预防控制、监测检测、法律法规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阐述。
一、预防控制1.加强养殖场管理:对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加强,确保养殖场内的猪只健康。
2.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病和疑似疫病病例,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
3.加强疫病防控:加强对传染病、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防控措施,如定期疫苗接种和隔离检疫等。
二、监测检测1.建立定点屠宰检疫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监测检疫体系,对生猪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加强实验室技术支持:对检测设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设立健康证明:对通过检疫监测的健康生猪发放健康证明,确保屠宰前的健康状态。
三、法律法规1.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和管理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屠宰管理条例》等。
2.落实责任:对定点屠宰场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落实,确保屠宰过程符合规定,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3.建立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生猪屠宰追溯体系,对生猪的来源、养殖、检疫等环节进行记录和追溯。
四、宣传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定期开展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关人员对检疫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提高兽医队伍素质: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相关部门、企业和公众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良好氛围。
生猪屠宰个人检疫总结

生猪屠宰个人检疫总结1. 引言生猪屠宰个人检疫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预防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手段。
在屠宰场从事个人检疫工作近两年来,我深刻认识到个人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从工作内容、操作流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工作内容生猪个人检疫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观察猪只行为和体态在生猪屠宰前,首先需要观察猪只的行为和体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例如,猪只是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
这能够初步判断出猪只是否患有疾病,从而进行后续的检疫工作。
2.2 检查猪只皮肤和毛发对于每只猪只,需要仔细检查其皮肤和毛发的情况。
是否存在皮肤溃烂、发炎、生疮或者丢毛现象。
这些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
2.3 观察猪只粪便通过观察猪只的粪便情况,可以初步了解猪只的消化道情况。
是否存在稀便、血便、黏液便等异常情况。
这些都可能是某些传染病的症状。
2.4 检查疫区动物健康情况生猪屠宰个人检疫还需要对疫区的动物进行健康情况的检查,包括猪场内的其他猪只、家禽、牛羊等动物。
这是为了及时发现疾病传播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操作流程个人检疫的操作流程如下:3.1 准备工作在开始个人检疫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佩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工作服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检疫器具和药品。
3.2 观察和检查根据工作内容的要求,逐只观察和检查猪只的行为、体态、皮肤毛发以及粪便情况。
记录发现的异常情况,准确反映猪只的健康状况。
3.3 判定和处理根据观察和检查的结果,对于发现的疾病或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判定和处理。
包括隔离疑似病例、通报相关部门以及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3.4 清理和消毒完成个人检疫后,需要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
保证工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防止疾病传播。
4.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个人检疫的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4.1 猪只数量过多在忙碌的季节里,屠宰场的生猪数量通常会增多,给个人检疫带来了一定困难。
浅谈如何开展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猪肉的食用量越来越大,生猪的屠宰检疫也成为检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屠宰检疫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管理性都很强的系统工作,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不断增强,《动物防疫法》相应法律法规的实施,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其中提出对屠宰检疫实行全过程管理,是防止病猪肉流入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搞好生猪屠宰检疫,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提高人员素质,树立爱岗敬业思想1.1要注意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检疫员的执法责任和积极性,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检疫工作。
1.2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1.3要提高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屠宰检疫上要采取集中学习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考试成绩存档,检疫操作,病变分辨和判断能力的考试成绩,存档作为年终考核、奖惩、培训、晋级等工作审批条件,做到执法建设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可循,同一步骤,协调运作,以此带动动物检疫技术的全面提高。
2抓规范检疫树形象,创一流管理水平2.1切实加强屠宰场的宰前检疫工作2.1.1检疫人员要求着装整洁,佩戴胸签持证上岗,以树立执法人员良好形象,检疫员应常驻屠宰场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检疫员公示板、检疫员守则、动物防疫法挂在宰前检疫办公室墙壁上,以备检疫员严格遵守。
2.1.2对进入屠宰厂前的生猪,先进行查证验物,确保有产地检疫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有免疫标识(耳标),确保在免疫保护期内,确定是来自非疫区等。
2.1.3在生猪入圈前要进行群体和个体检查,发现异常一律不准进场屠宰,检疫员做好生猪健康记录,开入场通知单。
2.2卸后消毒工作的开展2.2.1车辆消毒工作是屠宰检疫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装运生猪的车辆卸完生猪后应当立即开往指定地点进行清扫消毒。
2.2.2消毒药液的配制和喷洒。
我们主要采用次氯酸钠药液,利用高压清洁机对车辆均匀喷洒消毒,不留死角。
浅谈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监管不严、技术手段不先进、操作流程不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监管不严是目前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生猪屠宰行业庞大,管理难度大,造成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或纵容违规行为,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加强监管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增加人员数量,提高监管效能。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及时分享疫情信息,确保及时行动。
技术手段不先进也是一个问题。
现有的屠宰检疫设备及标准仪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高效快速检测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可以引入基因检测技术,提升对病原体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全程监控和溯源,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操作流程不规范也是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操作流程不规范不仅容易导致误判,还可能造成病原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完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防止操作失误和疏忽。
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应用,规范操作流程。
只有通过综合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有效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检验的水平和效能,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保障猪肉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一些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建议:1. 加强对屠宰场的监管和管理。
定期组织检查,确保屠宰场的设备和环境符合卫生标准,严格落实屠宰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屠宰过程卫生无污染。
2. 定期培训和教育屠宰场工作人员。
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并传达最新的检疫知识和要求。
3. 加强生猪的疫病监测和防控。
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4. 加强对生猪源头的追溯管理。
建立完善的生猪追溯制度,对生猪的来源、运输和屠宰等环节进行记录,确保生猪的追溯可靠。
5. 对屠宰场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建立屠宰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如进出步浴、雾化消毒等,防止疾病的传播。
6. 加强对屠宰场生产管理的监督。
定期抽查屠宰场的生产情况,确保屠宰场的生产质量符合卫生标准,消除不合格产品。
7. 加强对屠宰场相关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屠宰场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估制度,奖惩分明,激励屠宰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8. 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与农业、食品安全、卫生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流信息,加强合作和配合,提高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效果。
9. 加强对出厂产品的抽检和监督。
定期对出厂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10.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增强公众对生猪肉消费的信心。
通过以上的要点建议,相信可以提高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生猪肉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这些建议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务必重视并切实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做好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
李海辉
广东省深圳市坂田街道办动物防疫监督所广东深圳51812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对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使人民群众吃上“良心肉、放心肉”迫在眉睫。
对于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不仅需要有关质量监督部门的严格筛查和把关,同时也需要屠宰的经营者和加工者在屠宰时自觉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屠宰检疫是指对被宰动物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
其中,宰前检疫是对待宰动物进行活体检查;屠宰的同步检疫是在屠宰过程中,对其胴体、头、蹄、脏器、淋巴结及其它检疫部位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实施的检疫。
在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两大环节中,国家相继发布了《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使我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笔者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就如何做好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做好生猪屠宰市场的组织工作
目前,我国对生猪屠宰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生猪的屠宰检疫,对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吃上“良心肉、放心肉”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屠宰户贩运生猪到定点屠宰场的不定时性,定点屠宰场必须实行24 h检疫值班制度,做到设岗定人,人不离岗,方能实现宰前不漏检。
另外,应加强我国的屠宰市场监管力度,根据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工商、卫生、农业、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市场商品流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对生猪的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屠宰活动进行监督、巡查。
二、做好生猪宰前宰后的检疫工作
(一)严把宰前检疫关
1、查证验物:当生猪由产地运到屠宰场后,在未卸车之前,检疫人员应向畜主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口蹄疫非疫区证明》。
核对生猪数量,了解运输途中发病、死亡情况,并查验免疫标识。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处理。
2、消毒: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和卸车后空车消毒。
消毒池消毒每天生猪运输车辆进场前对消毒池进行清洗并配制好消毒药物浓度,以保证出入车辆的消毒。
卸车前带猪消毒为了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待宰间,在查证验物程序完成后对生猪及运载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后,方可卸猪。
卸车后空车消毒卸车后还必须经过空车消毒,并凭动物防疫部门出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离开屠宰场。
3、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抽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生猪屠宰
前必须进行盐酸克伦特罗抽样(尿样)检测,经过抽检的生猪方可进入待宰间待宰。
4、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经过盐酸克伦特罗抽样之后,在待宰猪仓对同一批次的猪群进行群体检查,主要观察生猪的精神、活动等动态、静态和饮食表现。
若发现可疑患病生猪应当隔离到病猪隔离圈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包括对皮肤、可视黏膜、体温、呼吸系统和脉搏等临床检查。
5、巡检及送宰检疫
巡检生猪待宰期间,值班检疫员每1h进行巡查一次,发现病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送宰检疫屠宰前对生猪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防止遗漏的可疑病猪进入屠宰车间。
6、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经过以上五个流程,检疫合格的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
(二)严把宰后检疫关
1、头蹄部检验:首先观察头部表面有无明显病变情况,口腔内有无水泡、溃疡等病变,再观察蹄部有无水泡、肿胀等。
然后剖检颌下淋巴结,检验有无病变,剖检咬肌检查囊虫。
2、胴体检验:首先判断放血情况,再观察皮肤、脂肪、胸腹腔、关节是否有传染病而引起坏死、肿胀、炎症等。
肌肉检验,检查股部内侧肌、深腰肌,检查肌肉颜色、气味,切口是否有寄生虫等。
3、内脏检验:猪的内脏检查范围包括肺脏、心脏、肝脏等。
肺脏观察其外形、色泽、大小,触摸肺叶;观察淋巴结有无肿胀、出血、坏死等;心脏,观察其形态、大小、色泽,在心室肌肉处切一小口,检查有无囊虫,尤其要注意二尖瓣有无菜花样赘生物;肝脏,观察形态、有无淤血、槟榔肝;肾脏,解剖肾包膜,必要时纵向剖检肾实质;同时摘除甲状腺。
4、寄生虫检验:采取左右横膈膜肌脚50克左右,压片镜检是否有旋毛虫与住肉孢子虫。
5、复检:对屠宰的生猪再次进行整体检验检疫,结合头部、内脏、胴体等检验情况,视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检疫合格的加盖验讫印章或加封检疫标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按规定作无公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公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
(三)做好检疫结果记录
屠宰场应对生猪的检疫结果进行登记,详细记录生猪的数量、宰杀情况、安全监测结果、病死猪的数量、病猪的病变描述、产品的处理情况,制定的档案要信息准确、格式规范。
三、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建立生猪屠宰检疫长效机制,加强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工作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
建立生猪屠宰检疫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生猪屠宰环节检疫和监督,健全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关键。
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规定的程序,严把宰前宰后检疫关,对进场生猪全程监控,认真查证验物,进场生猪必须三证齐
全,免疫标识要配带齐全;必须逐头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按要求进行“瘦肉精”抽样检测;做好检疫证明的回收、记录工作;按规程要求对检疫结果进行处理;规范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做好检疫结果处理及检疫记录工作。
(二)加强检疫队伍的建设
1、定期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培训: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除规定的程序外,还需要结合实际,定期对检疫员进行培训,有助于检疫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检疫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推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发展。
2、加强检疫员管理:制定和严格执行检疫员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对检疫员不服管理、违纪的情况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三)加强对生猪屠宰市场的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的屠宰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管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市场监管意识不够强。
根据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对生猪的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并严厉打击私宰生猪、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明、伪造检疫标识等违法行为。
对查获的违法分子依法给予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简而言之,要做好对生猪的屠宰检疫工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监督、检查部门的统一监督与防控,积极引导生猪贩运户、肉品经营者守法经营;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检验检疫队伍的自身建设,扩大检疫设备与技术,促进我国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进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翊中.《动物检疫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林伯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志亮,陈义平,单虎.《现代动物检验检疫方法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孙凤清,秦宗正.《浅谈生猪屠宰检疫》.[J]. 畜牧兽医.2011(2)
5、叶凤焕,钟顺勇.《定点屠宰场生猪检疫技术规程》.[J].浙江畜牧兽医.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