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区控制测量word版
工程测量7小地区控制测量

DJ6仪器一个测回(图根),对于一、二、 三级导线分别测4、3、2个测回
4. 连测
观测连接角和连接边,如无高级点,应用罗盘
仪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要做好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并要妥善保存原始记录!
2020/2/25
7-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A
基本思想:极坐标法求坐标增量
xP xB xBP yP yB yBP
P
α1
γ1 γ2
β1 α2
B
β2
C
特点:只需在未知点上设站,不用到达已知点。但存在
危险圆。
2020/2/25
前方交会法 侧方交会法 后方交会法
7-4 角度交会测量
P
A
α1
γ1
ε
γ2
D
β1 α2
B
β2
C
检核:向四个已知点进行观测,测出水平角与检验角ε
2020/2/25
前方交会法 侧方交会法 后方交会法
A A
CC
2020/2/25
B B
7-4 角度交会测量
计算:物理重心公式
Xp
PA xA PB xB PC PA PB PC
xC
yp
PA
yA PB yB PC PA PB PC
Yp YatgYbtg(Xa Xb)tgtg tgtg
2020/2/25
7-4 角度交会测量
前方交会法 侧方交会法
作业方式:在一个已知点A
和未知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 水平角∠A和∠P。
A
α
P
γ
β
B
特点:适用于有一个已知点不容易到达或设站、但未知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本章提要:本章主要讲述控制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重点介绍导线测量、小三角测量和交会定点的原理和平差计算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方法。
§6.1 控制测量概述摘要内容: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两种方法,控制网分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小地区控制网是为小面积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或工程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网,可根据面积大小采用三级或二级控制。
国家高程控制网与平面控制网一样,也分四个等级,分别采用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讲课重点: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要求和有关规范。
讲课难点: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布网方法。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测绘的基本工作是确定地面上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即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
这样的工作若从一个原点开始,逐步依据前一个点测定后一个点的位置,必然会将前一个点的误差带到后一个点上。
这样测量方法误差逐步积累,将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所以,为了保证所测点位的精度,减少误差积累,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整体后碎部”的组织原则。
为此,必须首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步测量和测设。
由在测区内所选定的若干个控制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分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网,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二、三、四共四个等级建立的,其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6.1.1 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是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建立平面控制网的经典方法有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如图6-1中,A、B、C、D、E、F组成互相邻接的三角形,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并至少测量其中一条边长作为起算边,通过计算就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五章小区域控制测量6.1 控制测量概述为了减少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累计,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这几个基本原则说明我们的测量工作是首先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然后在控制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测量、碎部测量等工作。
另外这几个基本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高等级控制网,然后由高等级控制网逐级加密,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网,控制网的范围也会一级一级的减小。
如图,要测量图上的这块区域,可以现在测区的范围内选定一些对整体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称为控制网,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就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主要包括GPS控制网、三角网和导线网。
GPS控制网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建立的。
三角网是指地面上一系列的点构成连续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三角网。
导线的概念在前面就已经讲过了,将地面上一系列的控制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就是导线。
由导线所构成的控制网就是导线网。
导线测量是本章中要重点讲述的内容。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
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称为水准网。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直接水准测量有困难的地区。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依据),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1.国家平面控制网我国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方法建立起来的。
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法。
目前我国正采用GPS控制测量逐步取代三角测量。
测量学A-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分配闭合差 : 检核条件: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检核条件: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例:
C
1
D
4
2
3
B
A
前进方向
如图,A、B、C、D是已知点,外业观测资料为导 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见图中标注。
已知控制边AB起点A的坐标为 XA=56.56m,YA=70.65m, HA=49.890m 控制边方位角αAB=90°
A
B
坐标放样
1、测设已知水平角
2、测设已知距离
3、测设已知高程
HM+a
HM+a HN
根据已知控制坐标和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放样点与控制点的距离、方向的夹角;
58°11′35″
69°06′23″
一、施工测量与地形图测绘
测绘地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在图纸上,而施工放样则和它相反;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量取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
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已建成建筑物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
内容:平面控制、高程控制。
常规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网: 确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 国家平面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一、平面控制测量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各级高程控制网均采用水准测量、 高山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二、高程控制测量
一、前方交会
1.基本公式(余切公式)
B
A
P
β
α
当A、B、P逆时针编号时:
小地区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网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 (triangulation network)组成。
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 网(leveling network)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图形1: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一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
3.支导线(open traverse)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图形: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单结点导线(导线网)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水平角 3、量水平边长 4、测连接角、连接边
要求:
相邻导线点要通视 便于量距、架设仪器 具有控制意义 边长符合规范规定(特别注意避免短边)
点 号
观测角
改
正 数
坐标方位 角
距离
坐标增量 改正后的
△x
△ y
△x
△ y
坐标值
x
y
1
2 107 48 30 +13 125 30 00 105.22 53 18 43 80.18
3 73 00 20 +12 4 89 33 50 +12 306 19 15 129.34
215 53 17 78.16 1 89 36 30 +13
2
125 30 00
-61.10 +47.90 +76.61 -63.32
500.00 500.00
∑ 359 59 10 +50
392.90 +0.09
f 3595910 3600000 50 f容 60 4 120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概述1、测量的原则: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这里的“整体”是指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其含义为控制测量应按由高等级到低等级逐级加密进行,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测量(mapping control survey),再在图根控制点上安置仪器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工作。
2、控制测量:以较高的精度测定地面少数与整体有关点的相对位置。
(x、y、H),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依据和精度的工作。
3、控制网:在测区内选定若干控制点而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
4、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称测定点位的(x,y)坐标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点位的H坐标为高程控制测量。
5、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由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点位建立的。
6、平面控制测量(1)国家平面控制测量★我国的国家平面控制网(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方法建立起来的。
★经典方法主要由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法、导线测量(traverse survey)法。
另外,还有卫星大地测量,如GPS卫星定位。
★一等三角锁(triangulation chain)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公里,构成许多锁环。
构成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公里。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triangulation network),称全面布网方案。
测量学6小地区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 网的概念
为了统一全国各地区的测量工作,必须进行全国性的 控制测量,以建立国家控制网,供整个国民经济规划 和国防建设等使用。国家控制网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 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是采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即 在全国范围内将控制点组成一系列的三角形,通过测 定所有三角形的内角,推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国家 控制网也是按照“由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 原则布设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按其精度可分为一、二、 三、四等四个等级。
根据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它是 从坐标轴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 至某边的水平角。因此有相同 端点的两条边,右侧边的坐标 方位角就等于左侧边的坐标方 位角加上两边之间的夹角,同 一条边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即沿导线前进方向:
1
4
上式中包含具相同端点两条边 的方位角关系以及正反方位角 的关系。
2
3
5
α前=α后-180°+β左 =α后+180°-β右。
(四) 起始边方位角的测定
与高级已知点连接的导线,因有已知边方 位角,只需观测连接角便可以推算各边的 方位角,然后推算各点的坐标。对于不与 高级已知点相连接的闭合导线,则可用罗 盘仪测定一条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便可推 算其他各边的方位角,并推算各点的坐标。
(五) 导线测量记录
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规定的表格。
二、 经纬仪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公式
不同。 (一)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从一已知边方位角出发, 使用观测角推算至另一条已知边,推算方位角与已知 方位角之差。 (二)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推算出的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同,以 此作为计算的检核。 (三) 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和边长,计算各坐标增量,计 算方法与闭合导线相同。
第6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重点: 方位角的概念及推算、坐标正算与反算的概念、导线内业计算四等水准测量 2、教学难点: 导线内业计算
四、教材处理意见
以教材为主,参考其他同类教材,制作电子教案。
五、作业选题的建议
1、
2、习题:P62-63
六、第六章(三次授课)教案、讲稿附后
Lecture1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教案 周 次 第 10 周,第 1 次课
AB 345 180 130 360 35
六:象限角 以子午线的南端或北端为准量至直线的锐角。 七、用罗盘仪测磁方位角 1、罗盘仪的构造 磁针、刻度盘、读数设备 2、使用 1)安置罗盘仪于直线的一端,对中,整平。 2)松开磁针固定螺旋,使它自由转动。
(校核)
3)用望远镜瞄准直线的另一端点,约磁针停止时,读数磁针北端所指的读数(例镜读南端)
17=14-13=15-16 0.1
1 h 平=18= 2 (15+16 0.1 )
每页水准测量计算校核 高差
(3 8) (6 7) (15 16) 218
(偶数站)
(3 8) (6 7) (15 16) 218 0.1 (奇数站)
J b 测日,半测日较差 40
3、量边 钢尺一盘量距往返丈量 4、连测 独立地区(只有一个控制点)测起始方位角 非独立地区(已知两个以上的控制点)测连接角 。
Lecture3:
三、导线内业计算 按规定的表格计算,角度取至秒, x, y 的数位与边长的小数位相 ,步之有校核。 (一)闭合导线计算 1、编号,将已知数据填入表格中。
-360 +360
起 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6-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每km高差全中误差
等 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二 等
9
±1
≤1/250000
≤1/120000
12
--
--
±3.5
三等
首级
4.5
±1.8
≤1/150000
≤1/70000
6
9
--
±7
加密
≤1/120000
四等
首级
2
±2.5
≤1/100000
≤1/40000
表6-5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
测图比例尺
图幅尺寸/cm
解析控制点/个
1:500
50×50
8
1:1000
50×50
12
1:2000
50×50
15
1:5000
40×40
30
注:1.表中所列点数指施测该幅图时,可利用的全部解析控制点。
2.当采用电子速测仪测图时,控制点数量可适当减少。
至于布设哪一级控制作为首级控制,主要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来确定。中小城市一般以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网。面积在15km2以下的小城镇,可用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面积在0.5km2以下的测区,图根控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厂区可布设建筑方格网。
/mm
路 线
长 度
/km
水 准
仪 的
型 号
水
准
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附 合
或环线
平 地
/mm
山 地
/mm
二等
±2
-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
三等
±6
≤50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6五等源自±15-单面
往返各一次
≤1.0M
≤1/2000
≤1.5测图最大视距
±30
±20
1
±60
±40
注: 1.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2.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和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可参考表6-5的规定;因难地区、山区,表中规定的点数可适当增加。
≤1/700
1
2
±24
≤1/5000
注:1.表中 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不应大于规定的2倍。
表6-4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长度/m
相 对
闭和差
边长
测角中误差/″
DJ6测回数
方位角闭和差/″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往一次
±30
-
注:1.结合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为测站数。
表6-7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仪器
类型
1km高差
中误差
/mm
附合路
线长度
/km
视线
长度
/m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mm
与已知
4
6
--
±9
加密
≤1/70000
一级小三角
1
±5
≤1/40000
≤1/20000
--
2
4
±15
二级小三角
0.5
±10
≤1/20000
≤1/10000
--
1
2
±30
注: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大,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表6-2 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测量工作须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 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 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国家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逐级控制建立的。
点联测
附 合
或环线
平地
山地
±20
≤5
≤100
往返各一次
往各一次
±40
±12
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为2~3km,城市建筑区为l~2km,工业区小于1km。一个测区至少设立三个水准点。
本章主要讨论小地区(10km2以下)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下面将分别介绍用导线测量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和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及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方法。
边长/m
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个数
DJ6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1.7测图
最大视距
±20
≤13
1
±60
±40
注:1.表中 为测站数
表6-3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短/km
平均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
闭合差
DJ1
DJ2
DJ6
在城市或厂矿地区,一般就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图6-2 国家水准网
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
按1993年《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6-1、表6-2、表6-3、表6-4所示。
表6-1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
≤1/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0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6-2导线测量
一、导线布设形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6-1 国家三角网
如图6-1所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三角网为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图6-2是国家水准网布设示意图。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二等水准网布设于一等水准环内,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为国家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