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香港NGO参与社会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香港NGO参与社会服务的经验与启示肖莎[摘要] NGO是香港提供社会服务的主力,政府购买机制是NGO操作社会服务项目的主要方式,依托于NGO的训练有素的社工和义工则是对社会服务事业的有效支撑。
从香港的经验看,在某些社会服务的提供中引入政府购买机制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要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规范政府、商界、NGO三者在社会服务供给中的职责,扩大社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空间,构建政府、NGO、商界以及公民个体均参与的社会服务多方合作模式。
[关键词] NGO;社会服务;香港; 政府购买;社会管理[基金项目] 本文为东华大学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政社合作模式下社区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肖莎,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一、香港NGO与社会服务的共生发展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华人传统的慈善观念源远流长,同时又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影响,NGO发育较典型。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大量人口涌入香港,大规模救济工作变得刻不容缓,此阶段的社会服务主要依靠宗教团体和慈善团体这类NGO的运作,如街坊福利会(kai-fong welfare associations)得到很大发展,其中心工作是开办义学、赠医施药、派发衣食。
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责任,除最基本的实物救济外,重点是感化服务、领养服务及保障妇孺工作。
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了贫困问题,移民的归属感问题、安老、青少年活动参与等问题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显露,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认识到单靠政府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逐步增加对NGO的利用以及资助,香港社会服务事业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社会服务主要由NGO提供,但由政府提供大部分经费来源。
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①的调查,1973、1974 年度,接受调查的32间志愿机构中,海外捐款减至总收入的14%,政府的补助所占的比例增至43%[1]。
会所-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範疇(五)就業
過渡就業(TE) 輔助就業(SE) 公開就業(OE)
19
何謂:「過渡就業」
目的:
1.是為希望公開就業的康復人士,在技巧及 心理上作好準備,提升工作動機。 2.累積工作經驗及為會員取得工作証明。
3.倡導就業職位。
20
『過渡就業』計劃其內容如下:
形式 :半職工作。
時限 :1.為期6-9個月; 2.每星期工作時間為15-20小時; 3.此職位循環由會員填補;
24
輔助教育
• 關注會員接受教育的需要, 協助會員達成個人進修及學 習的目標; • 高學力,較好職位
25
社交活動
• 晚間、週末及節日當日舉行慶祝活動
26
範疇(七 )經費、管理及行政
• 諮詢機制:成立「會所諮詢委員會」
• 以推廣及倡導康復人士及家屬的權益為 要領。 • 功能:財政、法律、對會員的支援及代 會所發言
中西文化差異
訊息隱晦 VS. 訊息具體清晰 (High-Context Culture) (Low-Context – 大部份溝通的資訊存 Culture) 在於背景中, 可追朔過 – 大部份溝通的資訊 往的溝通、對人或事 會透過言語明確地 情的假設及過往共同 敍述出來 的經驗。 E.g. 美國 E.g. 中國
35
並肩推行﹕恒健的現況
• 各工作組別的狀況由最初較依重職員的帶領,到 現在均發展出不同會員的小領袖,由他們推動工 作組的運作。 • 因會所的功能重視發展會員的長處,令很多會員 的潛質也被發揮,整體會員的自信及個人形象均 有所提昇。而會所整體氣氛愉快,故並沒有因會 員自願性參與的權利,而對每日出席情況有太大 影響。
中國人對精神病理解 會員直說心底話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国际及地区事务
社联一直以来致力透过多种渠道发展国际交流,并不断积极加强本地机构与海外组织的联系,其中一项是向政府、香港赛马会及香港公益金争取财政支持,组织会员机构同工赴海外参与国际会议及考察团,从而汲取外国的社会福利发展经验。
同时,社联亦经常安排海外同工参观本港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以及在香港主办世界性及地区性的国际社会福利会议。
为了促进香港在国际社会福利界的积极参与,社联早于一九五二年已加入成为国际社会福利联会的会员。
其后,社联又加入不少国际社会福利组织成为会员。
社联积极参与这些组织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报告、介绍香港的发展情况,并协助推动这些组织的计划及工作,更加入部分国际组织的执行委员会及领导层,为这些组织的工作及发展作出贡献。
近年频繁的中港交流,证明香港社会服务界是中国专业知识宝库的重要一环,社联正透过一系列的亘动活动及培训项目,继续担当中国社会福利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与香港社福界联系的第一个接触点。
社联现为下列国际社会福利组织的成员:
▪亚洲弱智人士服务联会
▪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
▪亚洲区基金会及民间组织议会
▪国际展能协会
▪国际社会福利联会
▪国际防止药物及物质滥用非政府机构联会
▪国际安老联会
▪国际复康总会
▪CIVICUS公民参与世界联盟
更新日期:2009年6月社联国际联系。
[PPT]香港青少年滥用药物情况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PPT]香港青少年滥用药物情况香港社会服务联会](https://img.taocdn.com/s3/m/35fffea94693daef5ef73daa.png)
便溝通、轉介及合作
警方與社會服務合作
•加強執法打擊濫藥問題,打擊非法罪行及起阻 嚇作用
• 加強與社工合作,及早識別及轉介個案
Q99zSIG5L#A6MlfK8Mn+7GN Lxx0O QoYr( Y*5O4 #ZInWr xd3Lu 7CedfF8o2ullE DcRlG 8R$paO l4FevE EC5V4PriwlsRZ2+1) 69pMr AZNEcl8AUFg poOS(h ud*TE G8irXs&GQ% I8)Yy 3DAAcf DK4% *vrgmYoxb-o q+IfZA 4drYiRYVj -LwnQ6( L2T0nN p)wR9 SOv$xmNJ3+a BAeT* E(b#0c -x!Cu Uc1+Vt7Lw$N 2wp)9 zFer8# Bb05pY t*tO zX QNN WEsUlD hj&fpCc4Dh EZTnJ o7P%l3cgrov7 XR2vo pj(p&w4ZiihA&wVC0XYoE $!9Tl-A 4&lcB&C6xai24agJxjBiSxLZ zXE$ X z*iFc4 KR6v %2(%ga TD% zwur!nX GTthG z6uDJ&DFjq!+Du-
青少年濫用藥物 概況調查2006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全港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訪問1,123名現有/曾濫藥的街頭 青少年
•三成(31.6%)學生 •三成(29.4%)失業/待業 •三成(27.1%)全職工作 •六成(62.2%) 中三或以下程度
青少年濫用藥物趨勢
• 首三種經常被濫用的藥物包括:
1. K仔(77.5%) 2. 搖頭丸(62.9%) 3. 大麻(48.1%)
香港社团等级制度

香港社团等级制度
香港社团等级制度是指由香港社团及服务联会(香港社团及服务联会)设定的一套社团等级制度,旨在通过对社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评级,以提高社团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
香港社团等级制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A级、B级、C级、D级和E级。
A级是最高级别,表示社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高;E级是最低级别,表示社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低。
要获得不同等级的认证,社团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包括:社团组织结构、公共政策和活动、经费管理、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
如果社团满足了这些标准,就可以获得不同等级的认证。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檢討綜援及社會福利金的意見1. 有效及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為社會上未能自給自足的弱勢社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使他們不會因為赤貧而三餐不繼、居無定所,是一個仁愛及公義的社會對每一個成員的基本承擔,對於保持社會穩定亦有積極的作用。
2. 我們建議政府設立一個有代表性的委員會對綜援進行全面檢討,以達到下列目標:2.1 維持綜援作為安全網的功能,協助有需要的受助人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包括:食物、衣履、交通、教育等。
2.2 設立一個合理、科學化及持之以恆的機制,以制定及按年調整綜援水平,達致2.1段的功能,及避免每次檢討採用不同方法,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2.3 研究為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不同但適切其需要的援助,例如:2.3.1 為七成的年老及殘疾綜援個案提供長期及持續的經濟及社區支援;2.3.2 加強為失業及單親綜援個案提供促進就業及照顧兒童的措施,並鼓勵互助,令綜援發揮「跳板」的作用,協助綜援人士返回勞動力市場。
2.3.3 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多渠道的援助,同時減低市民對綜援的需求。
有關檢討應具透明度,政府並應諮詢市民及相關團體,以取得社會共識。
3. 我們認同社會上每一個組群均應按能力對社會及政府作出承擔,政府現時制訂有關消減財赤的措施時,亦應考慮市民的能力,達到公平、公正的原則,確保綜援繼續為受助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我們認為政府應在六個月內盡快完成「基本生活需要預算」,作為客觀訂定綜援水平的基礎,並且在重新確定每年調整機制以後按通脹或通縮調整綜援金額,維持購買力。
我們作出這個建議,因為:3.1 政府在1999年在沒有跟隨「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調整機制的情況下,削減多項特別津貼及三人或以上綜援家庭一至兩成標準金額,已破壞原有調整綜援的機制。
3.2 過去七年市民的開支模式有很大改變,政府在1996年制訂的「基本生活需要預算」現時並不合用。
3.3 政府現時提出綜援有11.1%的削減空間,不但沒有計算上一次削減綜援,亦忽略這是由於97至99年間高估通脹及99年後通縮所造成的累積差距,若一次過削減綜援標準金額11.1%,將大大影響本來已經捉襟見肘的綜援家庭,而且受影響的大部分均為老弱傷殘人士及兒童。
香港慈善事业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香港慈善事业发展特点及其启示日前,笔者因为参与《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调研组的同志一起赴香港进行慈善工作调研。
我们实地考察了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香港立法会、香港保良局,听取了三家单位有关情况的介绍,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初步了解了香港慈善事业发展的情况。
一、香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香港的慈善文化历史悠久,已经融入社会各个阶层,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已根植成为主流的社会核心价值。
香港慈善事业发展中有许多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为慈善事业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
香港的社会管理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
目前,香港有大约700万的人口,但是,香港政府只有3个司(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12个局和61个政府部门,而且没有二级政府。
另外,香港有18个区,是地方行政区域,但没有区域政府,只有区议会和地区管理委员会。
那么,这么精简的政府,是如何来实施管理的?香港政府成功的经验是让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来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政府把那些可以让非政府组织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工作,让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来承担。
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的王主任告诉我们,在香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都不是政府独揽的,已形成多主体、多元参与的局面,非政府组织在香港社会生活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香港,将近有90%的社会福利服务,是由非政府机构承包的。
这些服务涉及市民生活的每一层面,对象从老年、中年、青年至孩童;从妇女、残障到复康人士,极其广泛。
香港政府的这一做法,给香港的慈善组织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以我们考察的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和保良局为例,香港社联共有350个左右的会员,遍布香港3000多个服务单位,雇用的员工超过四万人,受惠人次约5700万;保良局共有超过200个服务单位,提供社会福利、教育、康乐及文化服务,每年受惠人次接近40万。
(二)政府有效地监督管理,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把握了方向。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第七届理事会暨基金会第一届董事会就职典礼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第七届理事会暨基金会第一届董事会就职典礼作者:来源:《荣誉杂志》2011年第11期【本刊综合报道】9月6日,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假香港湾仔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1楼会议厅,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第七届理事会及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第一届董事会就职典礼。
逾千名各界人士到场祝贺。
受邀主礼嘉宾有: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周俊明、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唐英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港联络办公室港岛工作部部长吴仰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林树哲;受邀内地机构嘉宾代表有:中央统战部三局副巡视员贾菊华、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孝询、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女士、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童凤华女士、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金铁霖。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理事长、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主席蔡毅先生首先发表了致辞,他表示,该会定当秉承创会宗旨,高举爱国爱港旗帜,发扬港岛联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市民,贡献社会。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第七届首长:理事长蔡毅,副理事长王延华、李鋈麟、林怀荣、邱松庆、张哲孙、张雅丽、庄哲猛、郭二澈、麦志仁、黄建彬、郑成林等。
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主席为蔡毅,副主席为王文汉、吴国荣、李鋈麟、李鋈发、林怀荣、张哲孙、张雅丽、庄哲猛、郭二澈、龚清海等。
据悉,香港岛各界联合会成立至今,已走过十二年光辉岁月。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不断壮大。
该会于2003年注册为慈善团体,2004年购置会所,目前有团体会员142名,会员近8万人,成为本港最具影响力之一的社团;而香港岛各界社会服务基金会旨在为社会上因不幸事故、意外或灾难所影响之人士或者家属,提供紧急的经济支持,以助他们度过难关。
该会的成立亦获得了广大善长的支持,至成立当日,已筹募基金接近两千万元。
(采编:汪宇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府資助志願機構家庭服務中心」
2002年8月
香港北角英皇道668號健
康第二期地下高層
九龍紅磡邨紅暉樓地下
黃大仙竹園北蕙園樓地下107-108室
九龍觀塘翠屏(北)翠樟樓M2層
社會福利署
「家庭服務中心」
2002年8月
社會福利署
魚涌家庭服務中心
秀茂坪(一)秀明樓地下121-126室
將軍澳寶林寶寧樓301-303室
慈雲山慈正正暉樓地下2室
黃大仙下龍達樓地下105-108室
深水區社會福利署
深水家庭服務中心
深水長沙灣道202-204號瑞星大廈6字樓
深水南昌南昌社區中心高座地下
青衣長安安洋樓A翼地下12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