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水文调查分析报告 ()

合集下载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内蒙古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内蒙古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内蒙古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一、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三、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四、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9)一、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三、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 (19)四、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水资源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

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水文特性

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水文特性
m/ , 大 风 天 数 6 ~ l 0 d之 间 。 s年 0 0
由 于 天 气 系 统 受 蒙 古 高 压 , 风 环 流 和 地 形 因 素 季
的 影 响 , 地 区 降 水 季 节 性 的 变 化 十 分 明 显 : 秋 多 该 夏 雨 , 春 少 雨 , 雨 多 集 中 在 6 9月 ,占 正 常 年 降 水 冬 降 ~ 量 的 8 左 右 , 于 降 水 集 中 , 季 和 夏 秋 之 交 极 易 O 由 夏 造 成 水 灾 和 内 涝 。冬 春 少 雨 雪 , 水 量 多 在 3 I" 降 0Ii "I l 1以 下 , 占 全 年 总 量 的 2 ~ 3 , 成 春 旱 严 重 。 降 约 O 0 造 水 的年 际 变化 也 很 大 , 般 是 旱 涝 年 份 。 替 出 现 , 一 交 也
流 难 以 到 达 该 地 区 。 因 水 汽 来 源 不 足 , 年 总 降 水 量 故 较 少 , 水 量 自东 南 向 西 北 递 减 ,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在 降 多
2 0 , 0 mm 之 间 见 表 l 0 ~t 0 。
1 自然 地 理 概 述
锡 林 郭 勒 盟 ( 称 锡 盟 ) 位 于 东 经 l l2 简 , l 。 5 ~ l 9 5 , 纬 4 。 I 。 之 间 。地 处 内 蒙 古 高 原 的 l。 8 北 l 3 ~ 6 中 部 , 兴 安 岭 沿 东 部 向 南 延 伸 与 阴 山 向 东 伸 到 锡 盟 大 的余 脉 相 连 , 成 南 高 北 低 的地 势 。 部 地 势 最 高 , 形 南 一 般 在 海 拔 l2 0 l 5 0F , 西 部 次 高 , 般 在 l0 0 0 ~ 0 I 中 1 一 0 I ~ l4 0 F 。 东 部 地 势 最 低 , 般 海 拔 在 8 0 F~ l " 1 0 I 1 1 一 0 I 1 0 0 F。 在 偏 南 部 有 一 条 宽 约 5 m 的 沙 漠 地 带 , 0 I 1 Ok 东 西贯 穿正蓝旗境 内 , “ 善达克 ” 地 。 称 浑 沙 锡盟 属 中温带 干旱 大陆性 气候 , 要 特 征是 : 主 寒 冷 、 大 、 旱 。年 平 均 气 温 在 0C~ 3 0C , 冷 期 长 风 干 . 寒 达 7个 月 之 久 是 华 北 最 冷 的 地 区 , 端 最 低 气 温 一 般 极 在 一 3 . 5 0C~ 一 1 0C之 间 ; 平 均 风 速 为 3 0~ 5 0 年 . .

内蒙古二连浩特太阳能资源分析

内蒙古二连浩特太阳能资源分析

内蒙古二连浩特太阳能资源分析1太阳能资源概况1.1地区太阳能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之间。

除大兴安岭北段外均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8℃之间,由大兴安岭向东南、西南递增。

内蒙古的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年总辐射量在4750~6500MJ/m²之间,全区年总辐射量在5500.8MJ/m²以上的太阳能丰富地区和年总辐射量在4892.4-5500.8MJ/m²的太阳能较丰富地区所占面积约为72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1%。

1.2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鄂尔多斯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的太阳能总辐射量达到6490.8-6991.2MJ/m²,仅次于青藏高原。

图3.2-1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图3.2-1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单位:kWh/m²·a)全区月总辐射值呈近似正态分布,属单峰型,1~5月迅速增加,5月出现峰值,达615~720MJ/m²/月,六月以后逐渐递减,12月达最低值。

全区日照百分率一般为59~77%,其分布与日照时数基本一致,日照百分率和平均总云量呈负相关,冬季云量少,日照百分率为64~79%,夏季云量多,日照百分率为45~70%。

分布规律也有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特点,与太阳能资源分布是相辅相成的。

除大兴安岭山地地区外,内蒙古自治区年日照时数均大于1700小时,西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200-3400小时。

内蒙古自治区属典型大陆性中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少而不匀,一般只有50~450mm。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月~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75%,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如图3.2-2所示。

图3.2-2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示意图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建设太阳能热发电对合理开发太阳能资源、降低该地区能耗、优化地区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水文站和水位站基本情况普查成果分析

内蒙古水文站和水位站基本情况普查成果分析
站 网密度 为 3 5 2 9 k m / 站, 内流 区诸 河站 网密 度 为 3 8 1 9 3 k m / 站 。经对 比可 知 , 全 区 站 网 密 度 远 远 达 不 到 全 国基 本水 文 平 均 站 网密 度 3 2 0 2 k m / 站 的水 平 , 甚 至达 不 到 西 部 地 区平 均 站 网密 度 6 l 1 7 k m / 站 的 水
查, 内蒙 古有 1 2 8个 水 文 站 ( 测验 断面 1 4 5处 ) , 分 布 于9 1条河 流 』 二 ; 有1 1 个 水位 站 ( 断面 ) , 其 中 4处为 湖
泊站 , 2处水 库 站 , 5处河 道站 。
2 普 查 成 果 分 析
2 . 1 流域 分布 情 况
备注 : 水 位 站括 号 中数 手 为水 文 站 自带 独 立 的 水 位 观 测 断 面数 ; 水 位 站 含 水 文 站
[ 关 键词 ] 水文站 和 水位站 ; 普 查成 果 ; 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P 3 3 6 文章 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9— 0 0 8 8 ( 2 0 1 4 ) 0 4— 0 0 2 8— 0 2
1 水 文站 和 水 位 站成 果 普 查概 况
海。
山地及 混 合 河 流 中 , 2 0 0 k m 及 以下 河 流 有 2 7 8 0 条, 设 有 水 文 监 测 断 面 的 河 流 仅 4 条 ,比 例 为 0 . 1 4 % 。2 0 0— 5 0 0 k m 河流有 7 3 9条 , 设 有 水 文监 测 断 面 的河流 仅 5条 , 比例 为 0 . 6 8 % 。5 0 0~5 0 0 0 k m 河 流有 4 8 6条 , 设有 水 文 监 测 断 面 的河 流 有 4 1条 , 比

内蒙古地区土壤水文常数范围分析

内蒙古地区土壤水文常数范围分析
( .0 mm) <0 O 1
( -0 0 rm) (. 5 . l 1 .5 a 00 -0 Omm)
1 2 .
卡 庆 斯 基 刺
以 土 壤 中 物 理 性 砂 粒 ( > 0 0 mm ) 物 理 性 d .1 或 粘 粒 ( < 0 0 rm) 质 量 百 分 数 为 标 准 , 土 壤 划 d . 1 a 的 将 分 为 砂 土 、 土 和 黏 土 3类 9级 。 壤 前 苏 联 卡 庆 斯 基 提 出 的 质 地 分 类 标 准 有 简 制 和 详 制 两 种 。 中简 明 方 案 应 用 较 广 泛 , 特 点 是 考 虑 其 其
摘 要 : 据 20 根 0 4年 ~ 2 0 0 9年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气 象 部 门 9 1个 站 测 定 的 土 壤 水 文 常 数 , 土 壤 质 地 类 按 型 分 析 了土 壤 容 重 、 间持 水 量 和 凋 萎 湿 度 的 范 围 , 提 出 了 自己 的 看 法 , 做 好 当前 的 土 壤 水 分 常 数 田 并 为
测 定工作提供借 鉴 。 关 键 词 : 壤 质 地 ; 文 常 数 ; 围 ; 蒙 古 土 水 范 内 中 图 分 类 号 : 1 2 7 2 6 ¥ 5.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6 2 (0 1 1 — o 8 一 O 1 O— 9 1 2 1 ) O o6 2
21 0 1年 5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y a oo
M a 11 y 20
第 1 期 总 第 2 6期 0 3
N o 0 To a .1 t lNo. 6 23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勘探之降水分布浅析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勘探之降水分布浅析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勘探之降水分布浅析X武建新(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内蒙古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西部的阿拉善戈壁,也有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有阴山山脉,也有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黄土高原。

自治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而自治区降水究竟是怎么分布的?本文将通过统计和分析自治区境内12个盟市的75个气象站截止2009年的实测历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和实测一日最大降水量,得出累年平均降水量和设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全面地说明自治区境内降水分布情况。

关键词:内蒙古;累年平均降水量;设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降水分布 中图分类号:P64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4—0063—02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起东经126°29',西至东经97°10',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0',南北跨距1700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

自治区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西部的阿拉善戈壁,也有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有阴山山脉,也有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黄土高原。

自治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采用自治区境内12个盟市的75个气象站的实测历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和实测一日最大降水量,统计出各个气象站的累年平均降水量和设计24小时最大降水量,继而绘制出自治区境内累年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图和自治区境内百年一遇设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布图,确定自治区境内降水集中分布地区及具体降水量,分析自治区境内降水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气象资料全部来自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化资料,全部截止到2009年,12个盟市的75个气象站依次为呼和浩特市地区:呼和浩特气象站、土左旗气象站、托克托县气象站、清水河县气象站、和林格尔气象站、武川县气象站;包头市地区:包头气象站、土右旗气象站、达茂旗气象站、固阳气象站、白云鄂博气象站;巴彦淖尔市地区:乌前旗气象站、潮格旗(后旗)气象站、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中旗)气象站、杭锦后旗气象站、临河市气象站、五原县气象站、磴口气象站;呼伦贝尔市地区:牙克石气象站、图里河气象站、根河气象站、阿荣旗气象站、海拉尔市气象站、莫力达瓦旗气象站、鄂温克旗气象站、阿里河气象站、满洲里气象站、新巴尔虎右旗气象站、新巴尔虎左旗气象站、陈巴尔虎旗气象站;乌海市地区:海勃湾市气象站;兴安盟地区:乌兰浩特气象站、科右中旗气象站、阿尔山市气象站、扎赉特旗气象站、突泉气象站;赤峰地区:克什克腾旗气象站;乌兰察布市地区:集宁气象站、卓资县气象站、商都气象站、丰镇气象站、化德县气象站、察右前气象站、察右中气象站、察右后气象站、四子王旗气象站、凉城县气象站、兴和县气象站;锡林郭勒盟地区:多伦县气象站、朱日和气象站、西乌旗气象站、镶黄旗气象站、正蓝旗气象站、正镶白旗气象站、东乌旗气象站、二连浩特市气象站、苏尼特右旗气象站、锡林浩特市气象站、乌拉盖气象站、太仆寺旗气象站;阿拉善盟地区:阿右旗气象站、额济纳气象站、巴彦浩特气象站、中泉子(雅布赖)气象站;鄂尔多斯市地区:东胜气象站、达拉特气象站、准格尔旗气象站、伊金霍洛气象站、鄂托克前旗气象站、杭锦旗气象站、鄂托克旗气象站、乌审旗气象站;通辽地区:扎鲁特旗气象站、奈曼旗气象站、通辽市气象站。

内蒙古水污染环境调研报告

内蒙古水污染环境调研报告

内蒙古水污染环境调研报告内蒙古水污染环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加剧,内蒙古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了解和分析内蒙古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我们采用了定点观察和实地走访的方式,选择了内蒙古地区的几个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湖泊和水源地进行调研,包括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地。

三、调研结果1. 水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的许多河流、湖泊和水源地的水质严重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

其中,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原因。

2. 水资源利用:内蒙古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较低,而水污染问题更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许多地方的居民和农民面临着用水困难的问题。

3. 环境影响: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一些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动物种群大量减少,水草也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4. 监管和治理:目前,内蒙古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

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企业和个人没有严格遵守排污限值;另一方面,水污染治理设施和技术相对滞后,治理效果不明显。

四、调研分析和建议1. 增强监管:政府应当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民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水污染排放标准,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 强化治理: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入先进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此外,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3. 提高环境意识:加大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水污染排放。

4. 增加水资源供给:加强水资源调配和利用,推动内蒙古地区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建设更多的水库和水源地,增加水资源供应。

五、结论内蒙古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内蒙古水文概况

内蒙古水文概况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

其中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

有近千个大小湖泊。

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

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

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

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 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

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 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地表水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

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

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

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

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

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 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连浩特水文调查报告 (1)————————————————————————————————作者:————————————————————————————————日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东城区110kV输变电工程水文调查报告锡盟水文勘测局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前言 (1)一、项目来由及主要任务 (1)二、项目概况 (1)三、工作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2)第一节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2)一、位置、交通 (2)二、气象、水文 (3)三、地形地貌 (5)四、地质概况 (6)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7)第三节结论与建议 (10)前言一、项目来由及主要任务我局受锡林郭勒盟电力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承担了二连浩特东城区110kV输变电工程的水文调查报告。

目的是查明项目区的地下水分布规律、为输电项目兴建及其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任务是:1、查清项目区的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岩组及其分布规律。

2、查明项目区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动态特征和水化学特征。

3、了解项目区地质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二、项目概况二连浩特东城区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是解决区域负荷的急剧增长,促进二连地区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二连浩特市地区电网,满足东城区的电力负荷需要以及完善东城区电力网架,提高二连浩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的民心工程。

主要包括:1、兴建变电站(1)新建二连浩特东城区110kV变电站一座。

远景装设两台63MVA自冷式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为110/35/10kV。

110kV规划出线4回,35kV规划出线8回,10kV规划出线20回。

本期装设两台63MVA自冷式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110kV出线2回;35kV本期出线2回,10kV出线10回。

(2)玉龙220kV变电站新建110kV出线间隔2回。

2、兴建输电线路。

新建同塔双回路架空线接入二连浩特玉龙220kV变电站,形成玉龙220kV变至二连浩特东城区110kV变的双回路供电模式(导线型号LGJ-240)。

线路长度约24.8m。

三、工作概况及主要工作量我局接受委托后,立即着手收集有关资料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建设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及水文调查,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经过约20多天的野外内外业调查工作,完成了收集资料1份、调查水文地质1处,编写调查报告1份。

第一节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一、位置、交通二连浩特市(以下简称二连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境内,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也是国务院批准的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隔界相望,东临苏尼特左旗,南与西均与苏尼特右旗相连。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3′—112°14′,北纬43°22′—43°45′。

二连市是集二线的终点,也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陆路口岸,区位优势突出。

北可达蒙古国、俄罗斯,南接华北、华中、华东等广大地区,处于国际、国内两个经济辐射面的交汇处,是欧亚大陆铁路运输网络中最便捷的纵向运输大动脉上的枢纽站,是蒙古国通往亚洲大陆的“桥梁”。

与满洲里相比,经二连市对独联体及欧洲各国进行国际贸易和交往可缩短1000多km的距离。

二、气象、水文1、气象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处于西风带,受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时间长。

气候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风雪少,春季干燥少雨风沙多,夏季干热降雨少,秋季天高气爽霜来早。

年平均气温5.1℃,一月平均气温-16.2℃,极端最低气温-29.7℃,七月平均气温25.7℃,极端最高气温39.0℃。

结冰期8个月,境内烤火期7个月。

年日照时数3356.8小时,日照率76%。

霜冻出现早,最早9月末出现,最晚5月末结束,无霜期仅221天左右。

雨水分布不均,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

年际雨量变化大,平均降水量139.5毫m(1996年降水量最多256.9mm,2001年降水量最少39.7mm)。

常年盛行偏西风,年平均风速4.1m/s。

详见二连浩特地区气候特征表。

二连浩特地区气候特征表月份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一-18.6 1.9 20.9二-15.0 1.5 39.4三-4.6 2.5 126.6四 6.0 4.6 288.6五14.3 9.9 445.7六20.4 17.3 462.3七22.9 38.6 426.4八20.7 38.8 347.3九13.4 16.5 261.5十 4.3 7.4 169.3十一-6.9 2.1 65.7十二-16.2 0.9 24.8平均值 3.4 142.2 2699.6最大244.4 3129最小83.0 22842、水文地表无河流水系,水资源严重缺乏。

能够开发利用的水源地有3处,分别为二连盐池东段、赛乌苏洼地和齐哈日格图。

其中盐池为地下水、地表水汇集区,资源量8524万m3,淡水层下部为咸水,水质差不能饮用。

市区南24km赛乌苏洼地为20m以内的浅层水,不适合饮用。

齐哈日格图为地下古河道水源地,水质优良,是目前二连市区主要供水水源。

地下水储量也十分有限,且均为高矿化度的苦咸水,水资源贫乏。

二连浩特地区最大24小时雨量为61.6mm。

具体见下表:二连浩特地区不同历时降水频率统计表暴雨历时均值Cv Cs/Cv不同频率(P%)降水量(mm)0.1 0.2 0.33 0.5 1.0 2.0 5.0 1024小时27.2 0.57 3.5 119 108 100 93.8 83.1 72.2 58.2 47.3 3日30.6 0.55 3.5 128 117 109 102 90.6 78.9 64.3 52.6 二连浩特市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经勘探,城市建成区属贫水区,行政区划内无河流水系,缺乏地表水源,勘探资料表明,区划内现邻近区域有3处可供本市以及邻近旗县牧区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源;盐池一带地下水储量2.2亿m3,含盐量大,矿化度大于2g/l,水质差;苏尼特右旗境内的齐哈日格图是本市现在的水源地,面积784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5亿m3,赛乌苏地区地下水储量为3.7亿m3,基本能保证现在蔬菜地和林地的需要。

三、地形地貌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阴山山脉以北的层状高原区。

地势较为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市区于二连盆地沉积带西缘,基本轮廓奠定于第四纪延续到三迭纪、白垩纪,土质以淡栗钙土夹沙砾土为主。

区内有零星洼地,季节性积水。

赛乌素东南的“那仁绍荣”、“哈日陶勒盖”为最高,海拔1016m,市区附近的“布朗音推饶木”南架子山为次高,海拔964.3m,“额仁诺尔”为最低,海拔900m。

地质结构均为各种岩层,地表层为砂质土壤,地耐力均为180千帕以上,工程条件优良。

由于地处地震活动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D-18306-2001),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烈度为7度,应与设防。

四、地质概况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从下至上有二迭系及第四系地层。

二迭系下统格根敖包组(P1g):岩性为灰绿色长石砂岩、粉砂岩、硬砂岩组成。

二迭系下统达里诺尔组(P1d)可分三段:下碎屑岩段:灰黄色长石砂岩、含砾粗砂岩,底部为杂色砾岩。

火山岩段:灰绿色安山岩、流纹岩及变质泥岩、长石砂岩和板岩。

上碎屑岩段:黄绿色安山岩、砂岩、砂质板岩及绿灰色灰岩、变质泥岩。

二迭系统哲斯组(P1z)碎屑岩段:黄绿色、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砾岩、灰岩。

灰岩段:下部为灰白色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砂岩石。

新生界第四系(Q4)为草原亚砂土、分成砂,底部为冲击砂砾岩石层。

2、构造矿区由格根敖包组、达里诺尔组、哲斯组地层组成,总体地层走向为东北,由于受华力西晚期及燕山运动影响,地层产状比较复杂。

本矿区有两条北东向大断层及一条北东向断层。

断层及火山岩脉的侵入体对寻找多金属矿十分有利。

3、含水层由于矿区地处中下侏罗统砂岩、砂砾岩含水层较厚,含水层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极不稳定,可划分三个含水层,上部含水层,为胶结中等的矽质砂岩、中细砂岩,厚约15.0m,中部煤层上含水层,灰白色粗、中砂岩夹砂质页岩,厚约10.0~16.0m;下部煤层上含水层为灰白色粗、中砂岩及砂砾岩,厚30.0m。

含水层顶板高程1200m左右,单位涌水量0.72t/h·m左右。

矿化度1g/L左右,以HCO3—Ca —Na型为主。

此外,向下水质变差,矿化度大于2.0克/升,在水平方向,也有自盆地周边至盐池水质变差的规律。

4、岩性组成岩性主要有上侏罗统凝灰岩、玄武岩、中下保护国罗统砂岩、砂砾岩、下二叠统轻变质岩、燕山早期——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上更新统下段洪积泥质砂砾石及上更新统上段玄武岩。

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如,地貌、岩性、构造、古地理、气象和水文等。

这些自然因素均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区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低山丘陵区由于地形起伏大,岩石坚硬,裂隙一般不甚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的条件差而排泄条件好,因而山区基岩裂隙水通常具有含水不续,水量贫乏、埋深变化大,水质良好的特点。

由上更新统下段洪积物组成的低缓丘陵虽然入渗条件比低山丘陵好,但因所处地势高,故成为透水不含水层。

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乌盟水电局勘探资料,二连盐池为一小型中生代断陷盆地,含水层由白垩系上统碎屑岩组成,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只要受构造控制。

东部为富水区,面积约100 km2左右,下部基岩埋深深度较大,约50—70m,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砂砾岩,含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深10—32m,一般厚度20—45m,其中淡水层厚度10—30m,平均厚度17.11m,下部为咸水。

水位埋深,自东向二连盐池方向变浅,一般均小于30m。

单井出流量多在500—1500m3/日。

上部矿化度在1.0—1.7g/l,以HCO3·CL—Na;CL·HCO3—Na型水为主,向下水质变差,矿化度大于2.0g/l,在水平方向,也有自盆地周边至盐池水质变差的规律。

地下水主要接受北部呼和额热格沟的地下径流补给。

该富水区距市区约为10km。

地面高程940m,较二连市低约30m。

该富水区地区面积较小,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淡水层较薄。

经地下水资源概算,淡水容积存储量为25500万m3,断面动储量为4226.61m3/d,总补给量为8013.65m3/d。

气象要素与地下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降水乃是本区地下水的首要补给来源,而蒸发又是地下水的要主要排泄方式。

根据资料分析推算,降水入渗占初勘区地下水补给量的56%,潜水蒸发排泄占矿区地下水排泄量的44%。

另外,冻土层的形成和融化对地下水动态有显著影响,冻土层形成时,通过毛细作用潜水面不断地输送水份到冻土层的下部,以至造成潜水面的下降趋势;春季解冻期,冻土层融化后水份又下渗补给潜水,使得潜水面上升并出现全年的第一次地下水位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