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释之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一、(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五校协作12月月考)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17分)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注释:①糟:酒渣。

②醨(lí):薄酒。

③察察:洁白的样子。

④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

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被发行吟泽畔()(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3)屈原既死之后()(4)其后楚日以削()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渔父见而问之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13、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

(2分)屈原投江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答案】10、(1)同“披”,披散(2)全(3)已经(4)一天天地(每词1分,共4分)11、B (3分)12、(1)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効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

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

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政论文言文分析(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政论文言文分析(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政论文言文分析(附练习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国古代政论文概述从先秦至明清,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经历大都带有很浓烈的政治色彩。

中国文人尽管总是在“入世”和“出世”的边缘地带左右徘徊,其实心中最难割舍的还是仕途政治。

可以说,除了一部分真正以隐居为乐的人以外,中国古代文人几乎都很热衷政治。

而古人参与政治、热衷政治的表现之一,就是留下了数量繁多、种类繁杂的政论文,这些文章议论时政,观点鲜明,气势澎湃。

如贾谊《过秦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封建论》、苏轼《留侯论》、辛弃疾《美芹十论》等。

知识点2:中国古代政论文的特点1、在论证方法上,多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2、鲜明的语体风格,多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格,汪洋恣肆,纵横捭阖。

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或政治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

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为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以纠前代之失,绝少抽象的思辨和繁琐的论证。

4、古代政论文一般的思想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儒家思想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把三纲五常视为治国之本。

伦理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贰~例题汇总~练习一:争臣论(韩愈)①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

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②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

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淄博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含答案)

(淄博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含答案)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③,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④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⑤,偶语者弃市⑥。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⑦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⑧。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①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

②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古地名。

③组:绳索。

④轵道:亭名,后以“轵道”借指亡国投降。

⑤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⑥偶语:相对私语。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⑦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⑧吏: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案堵:同“安堵”,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2处)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沛公又让.不受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一食或.尽粟一石B.乃以秦王属.吏属.予作文以记之C.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乃.不知有汉D.系颈以.组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周亚夫军细柳》《文帝遣冯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周亚夫军细柳》《文帝遣冯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周亚夫军细柳》《文帝遣冯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二、古诗文联读。

(16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①我,独无间处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③士卒,五日一椎牛④,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尚坐⑤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

”文帝说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

②【间处】私底下。

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密州出猎阅读答案

密州出猎阅读答案

· 密州出猎阅读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②云中:地名。

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豪情壮志。

(2)词中塑造了一个力挽强弓,奋力杀敌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了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词是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6.在这首词中,用了"亲射虎' 遣冯唐;射天狼这三个典故。

(2分)7.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班级_考号姓名——总分L【2022年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二诗的结尾,诗人已得“”, 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 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2.【2022年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3.12022年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二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①。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②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⑤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列传》,略有删改)(注释)①廷尉:汉代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⑤当:判决。

11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A.已而之细柳军B.久之,以为行已过
C.无丝竹之乱耳D.往送之门,戒之曰
11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廷尉,天下之平也。

A.盖竹柏影也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帝感其诚D.急湍甚箭
113.翻译下面句子。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11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
111.D
112.A
113.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

(法律是皇帝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


114.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

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